浅谈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与传统文化传承

2017-11-30 03:09袁欣怡��
读天下 2017年13期
关键词:传承传统文化诗歌

袁欣怡��

摘要: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高中语文教学中古典诗歌的有效教学进行研究分析,同时也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这些诗词传承中华传统的文化内涵和精神本质进行探讨。目的在于实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知识传输与人文素养的双丰收。

关键词:高中语文;诗歌;传统文化;传承

中国古诗词是世界文学殿堂中的一颗绮丽的明珠,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骄傲。学习中国传统诗歌,不仅有利于高中学生语言文学素养的提升,而且对他们的思想建设,特别是对他们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具有现实意义。

在我看来,古典诗歌教学仅仅通过常态的解析和背诵来展开,效果是不能得到保证的。因为,教学古典诗歌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能读懂、能记忆,更主要的是发展他们的学科素养、精神品质和文学功力。所以,诗歌教学应视为一个系统工程来设计和实践。

一、 学前的准备工作

要想充分理解诗歌的精神内涵和其中所涉及的事物,通过对诗歌文本的理解一般是不能完整实现的。每一首诗歌的创作都是与作者的经历、身份、情感以及其所处时代的特征、环境等相关联的,如果不对这些背景资料进行充分的认知,就不可能真正消化诗歌本身所表述的情感与内涵。因而,在学习诗歌前的准备工作(教师备课和学生预习)是必要的。

如,教学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如果不要求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准备,有不少学生一看题目马上就想到了李白的《行路难》,想当然的认为这首诗是李白《行路难》的“读后感”。而其实,鲍照是南北朝时期的人,比李白要早了近300年,所以不是鲍照共情了李白,而是影响了李白。对于这首诗的前期准备,我还要求学生研究以下内容:鲍照生活的时代特征、生活经历;《行路难》的本源;写作的背景;李白的《行路难》与这首诗的对照。这样,在带领学生学习时,学生就容易理解鲍照诗风对“魏晋风骨”和唐朝诗歌的承接作用,理解作者在诗歌中所传达的情感,也能从李白的诗歌中发现鲍照的“影子”。学习效果就能得到保证。

二、 注重专业化解读

诗歌是一种情感跳跃而凝练的文体,各种写作手法的应用特别集中,有时还是多种写法、修辞手段交叉应用。如比喻、夸张、引典、对比、烘托、拟人、寄物等等。不论是写作的艺术手法还是对情感的特殊感悟,有些是与其他文体共有的,而有些则是诗歌中独有的。

有的教师不太注重引导学生对诗歌这些方面的解读,认为有些内容不太容易把握,学生深度学习的必要性不高,一般都是向学生点明即可,不太深究其中的味道。而我看来,这些“专业”的术语或理念必须向学生进行详细的解读,让他们能够掌握诗歌中这些特有的手法和情感特征,这样,他们才可能具有独立学习古典诗歌的能力和素养。

以教学杜甫的《登岳阳楼》为例。诗歌中“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这两句在一个高的视角上描述了一个宏阔的场景,而后面紧接着“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不少同学感觉前后缺乏关联,有“转”无“合”,过于突兀。这正是由于对诗歌手法掌握不到位所致。教师应引导学生进入作者的写作情境,启发学生:作者描写视野的“宏阔”正是为了烘托站在岳阳楼上自己的“孤独”和“小”,这是一种超艺术的、暗喻的对比手法!这样解读之后,学生就不会觉得前后割裂了,反而会佩服作者技法的精妙。

三、 探究与传承诗歌传统文化

古典诗歌,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包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理念、文化等方面的內容。在教学中,教师既可以向学生传输语文知识,而且可以同时对学生开展文化修养等方面的教育。现在的高中语文课本有专门的诗歌鉴赏板块,在以鉴赏为形式的教学中,师生可以把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放到次要位置上,更有利于专注于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这也就为教师引导学生传承传统文化提供了充足空间。

如带领学生学习白居易的《长恨歌》。在教学这首诗的艺术性、情感性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分析和拓展,了解汉朝宫廷生活的情境及古人的思想情感特征。如通过“一朝选在君王侧”“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了解封建社会皇帝组建“家庭”的规则和“规模”;通过“赐浴华清池”“侍儿扶起”“芙蓉帐暖”“承欢侍宴”等字句来感知宫廷生活的奢华;通过“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等了解封建社会体制的腐朽;通过“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来感受古人对爱情的理解和追求……这样,学生就能够理解并学会从诗歌文本中学习传统文化知识,为传承打下基础。

总之,对于高中语文诗歌的教学,我认为可以知识传输与文化引导兼得并行。在诗歌知识的教学中,应注意先知人后论诗,并注重深度专业的解读指导;在传统文化的引领中,可立足于对文本的挖掘并适当拓展,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知,以实现传承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杨熙.浅谈高中语文古典诗词教学[J].语文天地,2011,(12).

[2]杨铁柱.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策略探微[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6,(4):71.

作者简介:

袁欣怡,江西省赣州市,赣州市第四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传承传统文化诗歌
我和诗歌的关系(创作手记)
七月诗歌
诗歌的奇怪队形(一)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