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里出现各种“小团伙”,怎么办?

2017-11-30 14:49李迪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17年11期
关键词:黏合剂小团体赵老师

李迪

李老师:

您好!

我所带的这个班级从入学开始,就自然形成了一个个“小团伙”,他们不是以寝室为单位玩耍,也不是以小组为单位学习,而是只找自己同乡,或者性格相投的同学玩儿。班级成立一个月了,有的同学除了自己的“小团伙”和别的同学连话都没说过。您觉得,我应该怎样让这些小团体和睦相处,进一步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呢?

穆老师

穆老师:

您好!

闲谈中,一提到班级“小团伙”,老师们的眉头就禁不住要锁起来——“小团伙”似乎给了人“拉帮结派”的暗示,令人颇不喜欢。其实班级里存在这种非正式的民间组织,实在是太正常不过了。谁敢说自己的班没有三五个甚至七八个非正式小团伙?只是有的班级小团伙之间相处和谐,班风较稳定;有的班级小团伙之间水火不容,矛盾重重,为班级管理带来了种种障碍。

教育心理学理论认为,班级是个群体,学生是由两种不同性质的团体组成的,一种是按教育管理的要求组织起来的正式团体——小组和寝室,另一种是三三两两自发聚集在一起交往频繁的小团体,心理学理论称之为“非正式团体”或“友伴群”,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小团伙”。一个班级成立以后,不同爱好、不同追求、不同见解的学生会通过观察,各找各的朋友。

这种“小团伙”的生命力是非常强大的。他们有时也会发生内部矛盾,不过一旦老师试图拆散他们,不料又被他们有所觉察,他们必定会团结起来,一致对抗老师。对这样的团伙,一般班主任不要轻易去干涉,倒可以认真分析一下,班级里的“小团伙”有多少个,每个团伙里谁是核心人物,他们的观点是怎样的,对班风建设起什么样的作用,各团伙之间关系如何,是互不来往,还是友好相处或者彼此敌对,等等。然后,分析一下哪些小团伙与班级的影响是保持一致的,哪些小团伙是背道而驰的。我们做这些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于班级小团伙的成长和发展,我们的具体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培养积极者

对于一个班级,它需要有自己的“核心”来“倡导”班风学风建设。而班级“核心”的培养,班主任一般要经历“用心发现——及时奖励——跟踪参与”这三个过程。一是用心发现。我们有什么样的班级建设目标,需要什么样的“班级核心”,班主任内心必须非常清楚,同时,要具备慧眼识英雄的能力,分析出来哪些“小团伙”可能成为引导班风积极向上的核心,其中有些学生的行为也许是边缘性的,但经过班主任的一番“矫正”和“拔高”, 就能使其在班级中有号召力,这些就是重点扶持、培養的对象。二是及时奖励。班级核心被发现后,要引起全班同学的“注目”,让其具有“榜样的力量”,还必须对他们及时进行奖励。三是跟踪参与。在经济领域有一句话,叫“扶上马,送一程”。“扶上马”是一个确立的过程,“送一程”是一个积蓄的过程。其实,这一说法也适用于培养班级“核心团队的力量”。

班级“核心”的发展、积蓄、形成有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其影响力积蓄的阶段,班主任的关注就是其茁壮成长的阳光雨露,只有让“核心”时刻感受到有一双期待的眼睛在盯着他们的言谈举止,他们才有前进的动力。

培养班级核心团队的另一个方法是“招安”,就是把这些非正式的小团体正式化,把他们的活动由地下转移到地上。具体做法是:如果某个同学在某一方面有特长或爱好,并且想邀集同学一起玩耍,一起研讨,那么,鼓励他可以向老师申请成立一个“小团体”,团长由申请者担任,团体名称自己确定,如,舞蹈队、班级管理智囊团、写作团、课外阅读团、田径团、跳绳团、魔方团、围棋团、书画团、手工制作团等。老师批准后,团长就可以在班上“招兵买马”。每个团体要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制订严明的团体纪律,要定期开展团体活动,定期向班委会汇报工作,随时接受老师和班干部的监督。一旦这个团体有意冲突其他团体,造成恶劣影响,或者该团体做了损害班级的事情,班委会就会“依法”取缔该团体,如果该团体开展的活动对成员不具吸引力,其成员就可脱离该团体,该团体会因为没有成员而自行解散。学期末的时候,班委会会评选出优秀团体,进行表彰。

通过“招安”,公开承认小团体的“合法性”,教师能随时观察、了解每个团体的动向,能够对他们做出指导。同时,“招安”后,团长为了提高团体的生存能力,会严格要求每个成员遵守纪律,并且会在活动开展上狠下工夫,这样就会激励团体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二、分化消极者

分化消极者是与培养班级“核心”同样重要的一项工作。我们的策略是:不公开打击,尽可能吸引、感召边缘学生到积极团队中来。

班主任以一个人之力,去消弭一个群体,这是不明智的选择,甚至极有可能导致群体内部团结紧密,一致对外。另外,班主任也不适宜引导另一个群体,与这个群体对抗。这样做有违我们的教育目的。教育的目的是推动社会秩序的建立,提高人的素养,而不是人斗人。

作为一个“核心”——哪怕是消极的核心,他的周围必定已经聚拢了一些人,对这些人公开打击,他们就会向“消极核心”靠拢,对这些人慢慢“感召”,他们就会逐步从这个群体中脱离,向班主任培养的“新核心”靠拢。

三、做好“黏合剂”

一个散漫消极的班级,不可能是优秀的班集体。要想让班级具有凝聚力,多数情况下,班主任最好能做班级同学以及班级“小团伙”的黏合剂。老师做到这些真的不容易,因为现在的学生个性太张扬,很多孩子不善于和别人合作,因此,老师要在班里进行宽容教育、爱心教育,谈的道理、举的例子只有真实生动,才能打动学生,才能真正有“黏合剂”的作用。

比如2006年,我所带的班级小团体多,互相因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争不休。于是班会课上,我要做“黏合剂”,便讲道:

谁人背后不说人?谁人背后不被说?同学们和好友一起玩耍,对背后的闲话尽可以不必打听和计较。如果你喜欢你的朋友,如果你在为失去朋友而伤心,就不要轻易对别人诉说自己的委屈,和自己对朋友的不满,因为那委屈、那不满,很容易传到朋友耳朵里,并和你的原意大相径庭。再说咱们班根本就没有什么心底特别坏的人,大家的矛盾也不是什么原则性问题,请同学们“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endprint

营造良好班风,让学生形成团结友爱的“大团体”,是应对学生小团体的明智之举,是对小团体的无害化处理。班主任要做“黏合剂”,除了利用好班会,还可以通过组织班级活动来引导,如,冬至包饺子、春天植树等活动。甚至每年的技能竞赛,也可以用來作为小团伙的“黏合剂”。

四、做好“旁观者”

当小团伙的成员闹了矛盾,老师不妨暗中指点,最好不要过多、过细干涉。但是,当学生找老师求助时,我们就不能置之不理,可以在暗中指点。指点中切记多做换位思考,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问题。

这时,就用到了“共情”。

共情是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共情又叫“投情”“神入”“同感心”“同理心”“设身处地”等。“共情”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理解学生,让学生感觉自己被接纳,促进交流,促进效果。缺乏共情会使学生失望、受到伤害。

老师在运用“共情”时,注意走出自己的框架,因人而异,因背景而异,并且善用肢体语言,时刻验证。

比如,我们班的蓝菲、明霞、莎莎,堪称“三人帮”。“三人帮”里的蓝菲个子小、脾气大,看谁不顺眼都会没心没肺地批评。不过发生矛盾最多的,还是在这小小“三人帮”内部。她们每次生气,明霞和莎莎都会为倾诉苦恼而来,而每次诉说完都不忘嘱托我:“老师,这件事您别插手,我们自己会处理好的。”于是,我便不插手,几天后果真又见她们形影不离。

临毕业时明霞和莎莎找我求助,问我如何应对蓝菲的任性。我说:“在她任性的时候不要轻易迁就她。她既然很在乎你们,就让她在被冷落中反思自己的错误。千万不要在她还没有认识到自己缺点的时候,就主动和好,这样不但不利于蓝菲的成长,只怕她的脾气不改,你们的友谊也难以天长地久,将来她更难有知心朋友。”我相信自己所说的一席话,即使最后传到蓝菲耳朵里,她也不会感觉到老师在“隔岸观火”。

五、慎用“离间计”

“离间计”会对学生的成长形成不良影响,万不得已的时候才使用。而且,即使瓦解成功,也要找机会和孩子们谈心,告诉他们:老师不是存心的,只是不想让班风变坏……

六、签订“君子协议”

有的小团伙很消极也很稳定,已经在学校形成了一定“气候”,要分化、培养、黏合……都不实用。教育自有诸多无奈。这时,也不必非要“拆散”他们,倒可以签订君子协议,只要彼此相安无事,我们也算是心满意足了。

我曾在阅读濮阳赵娜老师的博客时,看到她描写的一则案例。

班级曾有五个顽皮小子,人称“五大金刚”,他们情同手足,仗义执言,成为了全校闻名遐迩的“势力”。

有一次,他们和柔弱的赵老师 “过了一招”。

那是一个熙熙攘攘的课间,办公室外突然传来了一阵吵闹声。赵老师奔出门外,只见“五大金刚”威风凛凛地站在了一排,怒目圆睁,面对的却是一个小女孩。“君子动口不动手!”赵老师大喝了一声,唯恐他们再闹出乱子。接着,她随手拿出手机把这一幕拍了下来。这时五个人不知轻重竟想抢老师手中的手机。赵老师却微微一笑:“猜一猜,我为何拍下来呢?”“为了告诉我们班主任”“为了让校长知道”“为开除我们再多一条罪状”。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却被老师一一否认了。这下,几个小子的目光里盛满了疑惑:“老师究竟要卖什么药呢?”随之,上课铃声响了,赵老师挥挥手,让他们都进教室上课了,一阵风波就这样暂停了。

不出赵老师所料,放学后她刚走出办公室,“五大金刚”就迎面走了上来。“来吧,老师正准备请你们呢!”赵老师的一番热情更让他们不知所措了,坐在办公室里第一次这般规规矩矩。赵老师又一次把画面拿给他们一一再看:“一个弱不禁风的女孩不小心撞了你们一下,你们竟然如此小题大做。知道么,你们一向在我的心里可是‘君子啊!”他们似乎觉得有些难为情,其中一个竟然还调侃道:“君子,君子,多谢老师的褒奖啊!”霎时,赵老师的脸色变得严肃起来:“孩子,你们在老师的心里就是名副其实的君子,今天我正是要给大家签订‘君子协议。”令赵老师意外的是,他们竟然没有一个人反对,当赵老师把事先准备好的协议读给他们听后,他们竟然悄悄地低下了头,面面相觑了片刻后,都郑重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果然,“五大金刚”耍横的故事越来越少了。偶有一日,赵老师再次在楼梯上与他们相遇:“孩子,不,正人君子,好样的!”“那,那还不是你给我们上了‘紧箍咒吗?”说话间,还留下了一串爽朗的笑声……

穆老师,读完赵老师和“五大金刚”过招儿的故事,您有什么想法?

人本无恶善之分。或者说,每一个学生的心里都有一根天使的琴弦和一根魔鬼的琴弦,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想办法奏响学生那根天使的琴弦。至于他们找谁为朋友,跟谁是“铁哥们儿”,我们完全可以任其发展。

以上提到的诸多方法,前提须得认真分析“小团伙”的性质及其成员的性格特点,才能正确运用,希望能对您有启发。

(责编 李晓庆)endprint

猜你喜欢
黏合剂小团体赵老师
赵老师的眼睛
美开发出更耐磨的补牙填充材料
班级小团体的形成与引导
超级难写的字
“鼻涕虫牌”医用黏合剂
要不要走进班级中的“小团体”
兰炭黏合剂市场前景广阔
毛发添加机
浅谈对班内特殊小团体的认识和管理
以小见大 以点带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