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教育惩戒权(二)

2017-11-30 13:21高东娜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17年11期
关键词:惩戒教育学生

高东娜

适度惩戒,助推孩子健康成长

每次开家长会,我都能记住家长说得最多的一句话:“老师,孩子就交给您了,要打要骂随便您。”我知道,这是家长们对孩子进步的热切期待,以及对我充分的信任,确实让我内心十分感动。然而我只能回他们一个苦涩的微笑——《教师法》明确规定,打骂学生是违法行为!

鲁迅先生在回忆录中提到小时候被体罚,为了反抗这种侮辱人格的行为,他将先生的笔墨撒了一地,以示报复;作家三毛小时候因为数学成绩差,得“零蛋”后被老师在脸上画鸭蛋并让她在走廊走一圈,被同学嘲笑,这件事给她带来了很大的精神伤害。

有人曾总结了青春期“四最”(最积极、最好学习、最少保守、记忆力最强)“两缺”(缺乏知识、缺乏经验)“五大高峰”(体力高峰、智力高峰、特殊行为高峰、成就高峰、需求高峰)的特点。面对一群正处在这样一个特殊成长阶段的中职生,纪律约束和惩戒必不可少。

毕淑敏在《孩子,我为什么打你》一文中,以母亲的视角和口吻,全方位阐述了体罚孩子的原因。我作为老师和一位母亲,也一次次问自己:是不是非打不可?有没有其他办法?

很显然,责罚的作用无可替代,它就如同正处于饥馑中的孩子的食物,只有自己嚼碎了咽下去,才会成为你生命体验中的一部分。所以,当所有的努力都归于失败,我也会举起我的手!而问题往往出在人们对于惩戒的误解上,要弄明白什么时候可以惩戒,用什么手段惩戒,这才是最重要的。惩戒如果不当造成学生伤害,当然就不可取了。适度的惩戒应该达到让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的目的,又能有效规避可能给他们带来的心理阴影。

为此,我首先组织了主题鲜明的家长会,获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再召开主题班会,和学生们一起讨论引进教育惩戒的想法,并声明:这是一场可以畅所欲言的讨论会。学生们一开始听说要引进教育惩戒,纷纷表示反对,甚至拿出《教育法》和我“据理力争”。

在听完他们的意见后,我耐心地给他们解释了什么叫教育惩戒,教育惩戒和体罚的区别,最后提议:“听说大家都喜欢一个叫做‘大冒险的游戏,所有的惩罚方式写在不同的牌上,被惩罚的人抽中哪张牌,就要按照那张牌上的指令去做。大家觉得由你们自己去做一套惩罚牌,日后犯错误以自己抽牌的方式惩戒自己可不可取?”这个提议获得一致赞同,学生们积极参与,气氛热烈,在讨论过程中也有学生提出犯错程度不同,受到惩罚的等级也不同的建议,很快制作出了一套“惩罚牌”。不喜欢劳动的学生担心抽到“打扫卫生”牌,“唱歌要命”的学生看到后笑着说:“以后不敢犯错了,被抽到唱歌牌,要我的命也要大家的命啊!”

一个人可能会不在意别人说的话,但是自己说过的话一定会非常在意。所以自从“惩罚牌”制作出来,学生不良行为明显减少,偶尔犯错受罚也都心甘情愿,心服口服,都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此情此景让我感叹,十六七岁的孩子是最不听话的,也是最听话的。他们敏感的自尊心,只要感受到被尊重,就会反馈出同等的尊重。以尊重和理解为前提的教育方式,永远不会过时!

赏识为主 惩戒为辅

●广东省肇庆市技师学院 汤立群

职业教育既不是军队的纪律教育,也不是监狱的惩罚教育,而是充满人性关怀的成长教育、成才教育。要做到因材施教,以赏识教育为主,辅以适度的惩戒。职业学校要培养的,不是温室里的花朵,也不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而是正直善良、明辨是非、积极进取,遵守规则与法律的技能人才。

惩戒者要理性、慎重对待惩戒,做到公平、公正,不能简单、粗暴。实施教育惩戒时,要让学生感受到惩戒者的善意和爱护,惩戒结束后要积极善后,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并及时沟通。

李某经常迟到、早退、旷课,无心学习,还在宿舍吸烟。于是我根据全班民主讨论通过的班规,罚他打扫教室卫生。第一次,他气鼓鼓地扫地,明显带有抵触情绪。怎么办呢?我灵机一动,拿起手机为他拍照,立刻上传到班级的QQ群,并写上:勤劳的李某同学在打扫教室,我们非常感谢他!我把批评和惩罚转换成了表扬和鼓励。他看到了挺高兴,又有点不好意思。以后再犯错,我再照章处罚,他也就很自然地拿起扫帚扫地了。经过四个学期的“赏识+惩戒”教育,李某进步很快,操行分由不合格提升到78分,学业成绩由三门功课不合格,到顺利通过毕业考试,最终成长为一名活泼开朗、有良好习惯、有责任担当的阳光青年。

教育惩戒需要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教育者要与家长及时沟通,让其理解合理范围内的惩戒对违规学生的积极作用,以理性、健康的心态配合学校做好教育惩戒工作。

前文提到的李某的父亲是某单位的一位领导干部。第一次电话联系时他态度傲慢,而且在惩戒孩子这个问题上不太情愿。我委婉地告诉他,社会分工不同,请不要把机關作风带到和班主任沟通中,因为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我们有共同的目标。后来,对李某的“赏识+惩戒”教育的细节,我都会与家长沟通。学生进步了,我第一时间感谢他,希望他继续努力,积极配合。从李某的进步中,我也看到了这位父亲的成长。

教育惩戒的重要保障就是法律,法律使教育惩戒有法可依、有规可循。立法部门应该制订实施教育惩戒的细则,明确具体惩戒方式、标准,厘清学校、教师和学生的权利、义务,提高教育惩戒的可操作性,防止教育惩戒变为教育侵权。同时,应制订教育惩戒的合法程序,一方面避免不必要的误会,保证学生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防止因教师实施教育惩戒,导致师生间矛盾冲突。

笔者认为,赏识教育也好,惩戒教育也罢,任何教育成效的突破性进展,首先是师生关系突破性进展。一个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对学生真诚关怀、与学生保持和谐师生关系的教育者,所实施的教育才有效而持久。

惩戒是对学生的理性关爱

●舞钢市职业中专 王晓刚

相信很多人小时候都会因为种种原因受到过惩戒,也许正是有了一次次的惩戒,才走上了正确的人生道路。但是孩子性格不同,惩戒的方式也不同:有的孩子说几句就哭鼻子认错;有的孩子却是挨了训也屡教不改。教育不是万能的,特别是我们中职学校的部分学生,没有惩戒的教育是行不通的。所以,要理性地关爱学生,就必须有适度的惩戒。endprint

一、惩戒能端正人的思想

惩戒能去除弊病,磨砺人的心性。

我的学生李某,一心一意想要考本科院校。一天他找到我,说寝室里安静没有干扰,想在那里进行考前复习。看他态度那么坚决,我就默许了。可是我连续三次去宿舍查看,他都是在睡大觉。想着还有俩月就高考了,我一气之下拿书本狠狠地抽了他屁股一下,吼道:“本科是睡出来的吗!”

几年后的一天,该生回校看我:“老师,真感谢你,你那一本子抽出了个本科生啊!”当时没有第三人知道,我给他留了“面子”。就像小树生出的乱枝,如不修剪,很难长成参天大树。小孩子天性未定,只要能够端正思想,唤醒觉悟,惩戒可以如清风细雨,润物无声;也可以“雷霆一击”,高抬手,轻落下。

二、惩戒应是善意的成全

学生张某,衣着铺盖干净整洁,就是不愿意参加小组值日。班干部多次劝说,我也苦口婆心地和他谈话,效果都不明显。于是,我就特意给他留了一块“专属”卫生区,每天监督他打扫,完不成就亲自陪他打扫。很快,他就改变了以前的行事作风。我事后了解到,这个学生在家几乎从不做家务,家长都拿他没办法。

惩戒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学生吃苦头。面对冬天上早操这个一直困扰学校的老大难问题,我把不愿意起床的那部分学生集合起来,在开饭时间组织跑操,这种“变相惩戒”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三、惩戒是必用的手段

教育惩戒不应是冰冷的武器,更多的时候需要教师赋予仁爱之心,如同严寒的冬天被春风一拂,少了肃杀之气,多了几分温暖。

“虎妈狼爸”式的教师能使学生“低头”,但不能让学生“点头”;“好好先生”不得罪学生,又难以掌控学生的态势。教育不是为难学生,只有当教育无效时才可以惩戒,但一定要采取科学的惩戒方式,因为一旦处理不当,就会激化师生矛盾。

一次,学生上课玩手机,讨要无果,我便说:“你是选择现在把手机给我,还是选择以后上课自觉不玩手机?”学生理所当然地选择了后者,我也就不再追究。因为一个人可以不在意别人说的话,但是对自己说的话一定会很在意。果然,以后在课堂上再也没有看到过他玩手机。

四、适度惩戒是理性关爱

要理性关爱就必须有适度惩戒,一味溺爱、放纵是不负责任的。那么,什么尺度的惩戒才是对学生的关爱呢?

同样的问题,不同的学生,惩戒的方式也不相同。“五一”节后的第一天,上课时发现几个学生打瞌睡。于是我不断变换提醒方式,加大提问次数。可是,还有一个学生张某,就是醒不了。没办法,我就让他站起来提提神儿。他很不情愿地小声说:“老师,你偏心,别的同学睡觉你提问,我睡觉你却罚站,你这是体罚。”我当即笑着对他说:“别人,提问一次两次就不瞌睡了,而你被提问了三次还能睡着,你自己说应该怎么办?”他没有回答,我又说:“快高考了,你是坚持听课学习,还是继续打瞌睡?”他说:“我错了!”他那一节没有再瞌睡,以后也没见他课堂上睡觉了。

其实,适度的惩戒就是帮助学生探讨和体验他们的选择所带来的后果,这些为错误而付出的小小“代价”有时候会让他们刻骨铭心。学生犯错是不可避免的,但巧妙适度的惩戒教育方式,让每一次犯错、纠错成为教育的契机,才会使他们少走些弯路,健康成长。

多措并举话惩戒

●鹤壁市机电信息工程学校 王春生

什么样的惩戒是合理的?毫无疑问,易于孩子接受和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惩戒方式是我们不二的选择。合理的惩戒方式需要以“爱心”为支撑的良好师生关系为前提,需要在合法合规合理的框架下运用,需要采取因人施教和因事施策的灵活教育手段,更需要在惩戒实施后,进行心理疏导与真诚劝慰,化解学生内心的纠结。

“惩”要达到“戒”的效果,必须以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基础。我在担任班主任期间,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和学生一起探讨学习得失,谈论社会时事,参与学生的文体活动和各项实践活动,在一次次欢笑和泪水中,师生感情日益深厚。他们每个人的特长、性格、家庭情况等我能悉数道来。在他们眼中,我是值得信赖的人。我的每一次“发怒”,他们会给予积极的“配合”,因为他们知道我是“自己人”,我是为了他们好。此外,良好的师生关系还体现在你惩戒学生时的方法和态度上。一般情况下,我在施加“惩戒”时会就事论事,不会“揭老底翻旧账”,更不会无中生有,借机“整人”,这样才不会使学生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才不会使学生对你产生敌意,便于教育工作的开展,达到教育应有的目的。此外,在施加惩戒时,要注意对学生自尊心的保护和人格的尊重。我一直提醒自己,你惩戒的是学生错误的行为,而不是他的尊严。只有这样,学生在接受处罚时,才会感到“暖风效应”,从而乐于接受,改正错误,修正自我。而不是“寒风”加身,并产生强烈的抵触或怨恨情绪。

“惩”要达到“戒”的效果,还要合理合法合规。惩戒的运用是在学生身心完全能够承受的前提下,在学生自我认知的觉醒和自主承担责任的基础上采取的教育措施,必须在实施前引导,实施中督促,实施后疏导。新闻报道中个别教师强制学生相互扇耳光的体罚,只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冲击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破坏学生之间的友好氛围,加剧师生之间的矛盾,加深对学生的伤害,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乃至于从法律的角度看这也是违法行为。此外,我们在日常工作中,总会面对一些屡教不改的学生。我们务必要保持理智,把控情绪,不能滥用惩戒手段,在做出停学、留校察看、劝退、开除学籍等严重惩戒措施的决定之前,一定要慎之又慎,合乎規定,合乎程序。程序是为了使学生免受不公正处罚的一种保护措施。要尽可能地在处理过程中做到合法、合情、合理,而不能任性而为或主观臆断。因为,学校不是企业,学生不是产品,你的一个决定可能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

“惩”要达到“戒”的效果,需要灵活的惩罚手段,精准施策,靶向发力。我们要依“事”择“时”,因“人”施“策”,巧施惩戒。我们的惩戒手段无外乎批评、点名批评、短时罚站、书面检查、没收物品及纪律处分等,但我要说的是,在面对千差万别的中职生时,我们不妨把契约精神引入到惩戒中。在制订班规或活动纪律时,充分发扬民主,激励学生参与,求同存异,共同制订学生普遍认同的班规。制度来源于学生,服务于学生,学生在犯错误时,才会愉悦地接受惩罚。在以往的带班中,我会根据学生的特长和兴趣,结合相关要求组建各类团队。例如,技能竞赛的团队,微视频拍摄的团队,素质能力大赛的团队以及校园文明督查的团队,等等。这些团队的人员选拔机制、规章制度以及活动安排的方案等全由学生民主协商决定,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个人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诉求得到最大程度的照顾。所以,执行力得到强化,学生的错误得以转化。曾有一名学生因为动手能力较强、理论知识扎实被选到技能竞赛的团队,在准备过程中,因为屡次迟到而被团队开除,导致该学生精神不振。团队成员及时帮扶,与其共同学习团队的章程,使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决心改掉迟到的毛病,最终通过努力获得参赛资格。最后,在惩戒运用后,老师要及时疏导,加以抚慰,纾解学生的内心纠结,转化学生的不良情绪,消除精神的负面影响,利于学生今后的成长。endprint

猜你喜欢
惩戒教育学生
忘却歌
教育惩戒,育人为本
把握好教育惩戒的“度”
让惩戒教育有章可循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赶不走的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学生写话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