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新媒体的民生化传播研究

2017-11-30 09:30吴娟
新媒体研究 2017年20期
关键词:政务新媒体传播

吴娟

摘 要 政务新媒体选择民生化传播路径是新媒体时代公众的积极需求,也是政务新媒体的主动选择。文章从政务微信“西安发布”出发,分析政务新媒体民生化传播的大背景、要求和三种渠道,并提出政务新媒体民生化传播过程中要注意的两大问题。

关键词 政务新媒体;西安发布;民生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20-0031-02

近几年,随着手机成为“入网第一口”,越来越多的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都开通了“双微”,政务微博和微信已经成为政务机构进行信息公开、提供便民服务、打造良好形象的重要途径和平台。然而,在很多人眼里,政务新媒体的内容是传统媒体硬新闻的照搬,严肃刻板,宏观大气,和自己的生活有距离感。因此,相对其他兴趣爱好类的微博、微信号,政务新媒体很不受欢迎。

在笔者看来,在新媒体时代,政务新媒体除了发布日常的政务信息外,还要不断学习新媒体的传播特点,顺应新媒体的传播规律,打造有个性有温度的新媒体平台,不断吸引更多的用户和粉丝。此外,从历次互联网调查数据可以看出,目前新媒体的用户越来越年轻化,要想满足年轻用户的口味,政務新媒体就要走民生化传播之路,在内容、形式 和风格等方面不断创新。

政务新媒体的民生化传播是指在内容的选择上贴近民生,信息传递的方式上通俗易懂,平易近人,在风格上更加轻松娱乐。将传统的硬新闻硬信息转化为网民喜闻乐见,愿意分享的民生信息。

“西安发布”是西安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官方微信,于2014年6月正式上线,其传播内容包括日常政务信息、政策解读和民生资讯等内容。经过3年多的发展和创新,其在政务信息民生化传播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特色。本文从“西安发布”的传播内容出发,解读政务新媒体的民生化传播新路径。

1 政务新媒体民生化传播的要求

1)贴近民生,实用性强。政务新媒体的首要功能是推送政务信息,解读方针政策。但如果只是一味地推送硬新闻,会因为枯燥严肃流失很多受众。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政务新媒体的订阅数寥寥无几的原因。在笔者随机调查过程中,很多人不会主动关注政务微信号,关注了也不会主动去查看每日推送的信息,因为这些信息大多数与自己没有太大的关系,且这些信息可以从其他新闻App中得到。因此,从“使用和满足”的理论出发,如果用户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信息,那么政务新媒体所推送的信息是无用的,用户在一段时间的体验后必然会选择“冷藏”或者直接取消关注。所以,政务新媒体在每日的信息推送中,应保证民生资讯的占比数。“西安发布”每天的推文为6至8条,其中,最后两至三条均为民生资讯,且都是很实用的干货。

2)通俗易懂,可读性强。政务新媒体除了要在内容上民生化,在行文过程中也要追求通俗易懂,多媒体表达。如果本身的信息很干货,很实用,但不创新形式,通篇是书面的文字,用户也会看不进去,看不下去的。在新媒体时代,所有的媒体都要学会从用户出发,利用最新的技术、多元化媒体方式整合原始信息。具体来讲,要做到可读性强,政务新媒体应该从文章的标题、文章的布局、用词的选择等方面做到吸引用户进而留住用户。

3)互动传播,分享度高。政务新媒体除了在信息内容和形式上下功夫,和用户的互动交流也非常重要。在新媒体平台上,传统政务媒体不能只是单向地推送优良的政务信息和民生资讯,要及时就相关信息设置热门话题,开通留言功能,精选留言并进行回复交流,这都是吸引用户的常用的方式。

打造优质内容,创新信息形式,促成二次传播,也是政务新媒体民生化传播的要求,从传者的角度而言,要想推送的信息在用户间不断地促成分享,就要考虑用户的阅读喜好,在新媒体时代,随着用户的年轻化和时尚化,用户对信息的要求也越来越简洁和个性化,因此,政务新媒体工作者要利用新媒体技术和形式来满足用户。

2 政务新媒体民生化传播的方式

1)传播主体亲民化。政务新媒体在向网民推送民生资讯前,应该先走下神坛,回归亲民的形象,这样才能拉近和用户的距离,用户才能很快地接受信息的内容。“西安发布”自开通之日起,就给自己起了一个亲切的名字——“小布”,在很多原创新闻和信息中都出现了“小布了解到”“某某告诉小布”等人性化的词,还开办了“小布专访”的专栏。除了亲切的名字和口气外,在每篇信息的最下方还有一个可爱的小男孩,右手指着下方的“赞”,左手举着大拇指说“喜欢就奖励小布一个大拇指哦”。在“西安发布”的传播过程中,它已经扮演着一个有活力有思想有温度的大男孩,有好事会第一时间和用户报告;需要提醒注意的事也会立马详尽地报道……在这让刚关注“西安发布”的微信用户会感到很亲切,很愿意去关注信息内容。

2)传播内容民生化。内容民生化,就是在传播过程中多传递和人民、居民日常生活事项相关的信息,关注民众的生活和生活状态。政务新媒体在推送政务信息之外,要多设置一些民生议题。“西安发布”在界面的最下方设置了“十九大”“奔跑西安”“服务大厅”三大功能按钮,打开“奔跑西安”后,又会发现有“西安人的广告大片”“民生速览”“西安创业故事”等专栏,很方便用户查询民生资讯。此外,“西安发布”在每日的推文中,保证了最少两条民生信息,且都是和西安百姓关系最密切的信息。如2017年10月13的发文《今后高铁、动车可自主选座啦》,文中编者兴奋地带大家打开12306并图文并茂地演示怎样一步一步地选自己喜欢的座位。类似的,西安发布近期还发布了《干货:最全西安地铁网络购票攻略,赶紧收藏》《西安地铁启动一级安检模式 这些东西不能带进站》等非常实用的文章。

除了直接发布民生资讯外,政务新媒体还要从积极解读和民生相关的新政策。政策法规等资讯看起来是硬新闻,实则很多政策关乎到百姓的日常生活和发展。如2017年9月29日发布的《@所有西安人:下月起一大波重磅新规实施 这些影响要知道》,文章提到了《机动车驾驶人考试内容和方法》,并提醒科目二和科目三新增的8项新规,同时还提到了网络跟帖实名认证等相关新规。endprint

3)传播形式多元化。传统政务媒体在传播过程中多以文字和图片的方式展示,内容详尽,却因为文字多、拗口阻挡了很多用户,在新媒体平台,政务新媒体部门要整合所有新技术新方式来进行传播,确保信息的可视化,吸引用户的持续关注和二次传播。

图文、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方式。政务新媒體在传播过程中,越来越注重短视频的传播效果。短视频是新媒体时代所有媒体的主动选择,一般在5分钟左右,多为故事小视频。如“西安发布”2017年10月18日发布的《我的名字是西安!这是我的最新名片!请惠存》,一打开正文,就被一段配着西安方言歌曲《西安人的歌》的宣传短视频所吸引,文中通过图文、动画和视频的方式来展现西安的蓬勃发展,让人印象深刻。

H5新技术的运用。2017年10月11日,“西安发布”制作发行了名为“永康书记的国庆假期都忙了什么”的H5,用户通过阅读原文或扫二维码直接阅读电子图文音乐动态杂志,清晰明了地知道了王永康书记国庆的工作行程,这种新的页面编辑会很大程度地吸引用户并且进行分享传播。

3 政务新媒体在民生化传播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1)持续关注民生话题,做好深度民生传播。目前,民生资讯已是各政务新媒体的重要议程,在每天推送的信息中都有媒体所在城市的民生资讯和话题,不过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同一个民生话题大多一次性报道就结束了,没有进行持续关注。针对一些民生问题的报道,政务新媒体可以持续关注,对相关部门的处理结果和反馈及时公布给用户,这样可以提升用户对政务新媒体的忠诚度和信

任度[1]。

2)民生化传播过程中防止泛娱乐化倾向。政务新媒体民生化过程中,要善于寻找兴趣点、故事点来挖掘信息的表现力,不过要把握好度,不能一味追求趣味性和吸引力而降低信息的质量。有学者认为,新闻娱乐化在表现形式上强调故事性、情节性、刺激性,也有甚者衍变为片面追求趣味性和吸引力,强化事件的戏剧悬念或煽情等[2]。对此,政务新媒体工作者一方面要提高自己的自身素质,在追求“接地气”“有趣”的同时一定要严守新闻信息的质量关;另一方面,新媒体编辑也要做好“把关”工作,共同传递有影响力、传播力的优质信息。

4 结束语

政务新媒体在民生化传播过程中要紧抓内容、形式和服务三方面,内容上持续关注民生话题,形式上不断开拓新技术新形式,坚持“深入服务于百姓”的理念。随着新媒体平台的不断优化,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政务机构在民生化传播之路上会越走越好。

参考文献

[1]姜笑君,刘钰潭.地方政府微政务平台运营的问题与对策[J].新闻研究导刊,2016(2):1-2.

[2]王绪波,张乾清.政务新媒体传播泛娱乐化倾向及应对策略分析[J].新媒体研究,2017(7):22-23.endprint

猜你喜欢
政务新媒体传播
政务新媒体传播泛娱乐化倾向及应对策略分析
政务微信语体特征探析
“政务新媒体+”全功能应用拓展路径探析
浅谈政务微博信息传播的触点与发展方向
中国文学作品外译策略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湖湘文化的传播效果评价研究
当前纸媒微信公众号运营的突出问题与策略建议
政务新媒体语言及发布策略探究
政务新媒体发展现状及对策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