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功磊 田贺晓 殷飞鸽
1. 河南省漯河市中医院手术室,河南 漯河 462000;2.河南省漯河市中医院内二科,河南 漯河 462000
中药外敷联合护理缓解输液性静脉炎临床症状的疗效观察
王功磊1田贺晓1殷飞鸽2
1. 河南省漯河市中医院手术室,河南 漯河 462000;2.河南省漯河市中医院内二科,河南 漯河 462000
目的:观察中药外敷联合护理缓解输液性静脉炎临床症状的效果。方法:选取输液性静脉炎患者76例,将其分为对照组(硫酸镁湿敷)、治疗组(中药外敷)各38例。两组均给予相同的护理措施,比较红肿消退时间、疼痛消退时间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红肿消退时间、疼痛消退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更短,差异统计学意义(Plt;0.05);其总有效率为94.73%高于对照组的76.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结论:中药外敷联合护理缓解输液性静脉炎临床症状的效果明显,较单纯应用硫酸镁湿敷优势明显,能使患者的疼痛、肿胀等症状得到有效的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输液性静脉炎;中药;外敷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住院患者中约有70%的治疗需要静脉给药,但输液性静脉炎是常见的输液引起的皮肤静脉反应,局部症状表现为外周静脉输液部位血管沿向心方向呈树枝状分布发红,局部组织红肿、灼热、疼痛等,即使进行输液操作的为技术最好的护理人员也不能避免这种输液并发症的发生[1]。输液性静脉炎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痛苦,降低生活质量,还会增加护理人员再次静脉穿刺的困难程度,如不能采取有效的方法及时干预,甚至会影响到患者顺利治疗[2]。笔者采用中药外敷联合护理缓解输液性静脉炎临床症状,效果颇佳,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输液性静脉炎76例,均符合《周围血管疾病中西医诊疗学》中相应的诊断标准[1]。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8例。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13例,年龄27~78岁,平均(47.4±9.2)岁,病程4h至5d,平均病程(2.7±0.4)d,静脉炎发生部位:手背18例、上肢12例、足部及下肢8例,静脉炎分级:I级静脉炎19例,II级静脉炎14例,III级静脉炎5例。治疗组,男性23例,女性15例,年龄28~79岁,平均(48.2±8.8)岁,病程5h至5d,平均病程(2.5±0.6)d,静脉炎发生部位:手背19例,上肢12例,足部及下肢7例,静脉炎分级:I级静脉炎21例,II级静脉炎13例,III级静脉炎4例,两组性别、年龄、发生部位、静脉炎分级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外敷 对照组硫酸镁湿敷:用冷水将硫酸镁调制成浓度为50%的溶液备用。清洁患部,用调制的硫酸镁溶液在静脉炎处进行湿敷,30min/次,湿敷1次后间隔6h重复1次。治疗组给予中药外敷,四黄散外敷,将黄芩、黄连、黄柏、大黄按等比例(1∶1∶1∶1,均为15g)混匀研磨,清洁患者患部,取用蜂蜜、冷水或者温水配置好四黄散膏状物,用干净纱布涂抹四黄散膏状物后沿着血管走向在静脉炎处湿敷,将敷料稍用力按压,使其与皮肤紧贴,并在纱布外覆盖保鲜膜,以避免水分蒸发过快,固定,持续湿敷1h,2次/d。
1.2.2 护理 两组均给予相同的护理措施:①外敷前用0.5%碘伏(北京联昌卫生消毒用品有限公司,京卫消证字(2003)第0185号)对静脉穿刺针眼处进行消毒并用无菌输液贴保护。②外敷药物时应将穿刺点避开,且根据静脉炎肿胀的范围调整湿敷范围,以超过肿胀边缘1~2cm以上为标准,湿敷的药物应避免过厚过薄。③用药后观察患者的情况,是否存在红、痒等过敏症状,如有异常现象则立刻停止用药,用生理盐水将药物外敷区域进行冲洗;用药后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并做好记录,所用药物要及时更换,尤其是冬天,应相应的缩短两次更换之间的时间,以使局部保持湿润,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治愈后,近期内避免对局部血管进行重复穿刺。④护理人员加强责任心,严格无菌技术,避免感染,正确选择静脉,尽量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将对血管壁的伤害降低。⑤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讲解保护血管的重要性及用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在治疗及护理过程中积极配合。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定 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疗效评价:沿着静脉走向的红肿症状基本消失,触之无痛感,血管变软,静脉管壁恢复弹性,静脉穿刺能顺利进行为痊愈;红肿症状明显改善,触之虽有压痛但程度轻微,血管明显变软,能进行静脉穿刺为显效;红肿症状有所缓解,但是血管仍有条索状出现,血管硬度较干预前改善,需要暂缓给予输液治疗为有效;红肿症状无改善,静脉管壁血管硬度和弹性无明显变化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疼痛评分:治疗后的疼痛程度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4]进行评定,在纸上划一条直线,长度约为10cm,将其均分为10份,左右两端标上0分、10分,0分表示无痛,随着分数的增加疼痛越来越强烈,10分表示患者不能忍受的剧烈的疼痛。将VAS得分为0分的时间计为疼痛消退时间;将静脉炎部位红肿完全消失的时间计为红肿消退时间。
2.1 两组红肿、疼痛消退时间比较 治疗组红肿、疼痛消退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见表1。
组别例数红肿消退时间疼痛消退时间对照组385.3±1.64.6±1.4治疗组383.1±0.52.2±0.3*
注:与对照组比较,*Plt;0.05。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73%高于对照组的76.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lt;0.05。
输液性静脉炎是静脉输液最为常见的一种不良反应,多种因素均可诱发输液性静脉炎,包括输液用的药物浓度高、微粒污染、药物性质或静脉内置留置导管时间过长、反复输液等;护理工作方面也可能导致输液性静脉炎的发生,如配药时间过长、局部消毒不严、拔针法错误等[4]。临床多用50%硫酸镁湿敷治疗输液性静脉炎,其发挥止痛效果主要是通过硫酸镁的高渗作用消除局部炎性水肿,减轻水肿对局部组织的损伤,使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此外,50%的硫酸镁湿敷后有较强的皮肤穿透能力,这种方法具有方便使用、成本低廉、有稳定的化学性质、不被吸收等明显优点[5]。但其不足之处在于起效速度比较慢,50%硫酸镁溶液中水分容易蒸发,易干燥变硬,析出结晶,对于皮肤的吸收非常不利,影响了疗效,且需要更换纱布的次数多,使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明显增加[6]。
治疗组使用四黄散外敷,组方药物包括:大黄,黄芩、黄连、黄柏。大黄有活血化瘀,泻热通便,凉血解毒,逐瘀通经之功,善能泄热逐瘀,推陈出新,本次研究中使用酒制大黄缓解了泻下作用,增加了逐瘀的功效;黄芩、黄连、黄柏均为临床常用的清热解毒燥湿药,有清热燥湿,止血,泻火解毒之功,用蜂蜜调制,益气补中,止痛解毒,众药合参,共奏清热泻火、解毒消肿、燥湿敛疮、止痛止痒之功[7]。此外,本次研究中使用的给药方式为局部外敷,是中医外治的一种方法,能直接改善微循环,增加局部血流量,促进软组织肿胀迅速消退,确保药效良好发挥。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73%,明显高于硫酸镁湿敷,在缩短患者红肿消散时间及疼痛消退时间方面,中药外敷也好于对照组(Plt;0.05)。提示中药外敷在输液性静脉炎护理中临床应用价值较高,能明显提高疗效。
综上所述,中药外敷联合护理缓解输液性静脉炎临床症状效果明显,较单纯应用硫酸镁湿敷优势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1]陆柏楠,侯玉芬,周涛.周围血管疾病中西医诊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426-427.
[2]杨红,尹娅萍,张黎丹,等.黄连解毒散贴敷治疗药物性静脉炎的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23):3207-3208.
[3]冯友贤.血管外科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2:536.
[4]尹育华, 李新华, 谢斌. 小檗碱湿敷治疗输液性静脉炎的临床疗效评价[J]. 河北医学, 2017, 23(4):668-669.
[5]郭玉花,钟文燕.双柏散联合硫酸镁外敷治疗输液性静脉炎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29):3268-3269.
[6]崔敬军. 多源治疗仪照射联合中药外敷对促进输液浅静脉炎恢复的临床观察[J]. 中西医结合研究, 2016, 8(02):69-71.
[7]贾西姣, 李丽, 付文杰,等. 加味四黄散外敷对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前臂血肿的疗效观察[J]. 中医临床研究, 2014(19):124-125.
R543.6
A
1007-8517(2017)20-0093-03
王功磊(1986-),男,汉族,大专,护师,研究方向为手术相关护理。E-mail:wglsunshine@163.com
2017-09-01 编辑:邓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