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福才
摘 要:散文在语文教材当中一直有着特殊的位置,散文教学对阅读教学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对学生的阅读、作文写作等有着很强的帮助。散文教学是整个语文阅读教学的龙头。基于此,本文主要阐述把握不同散文体裁的特点,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感悟,让学生体会意境之美,生活化眼光,实现对散文意境的理解升华以及运用思维拓展,引导学生体会精神内涵进行浅析。
关键词:初中语文;散文教学;策略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34-006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34.039
在散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之美,去感受散文自身之美,使学生都能通过散文学习加强自己的感受、合理发挥想象去领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把握不同散文体裁的特点
散文题材从整体上可分为抒情散文和叙事散文,不同的散文有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抒情散文,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情感发散,抒发学生的情感,实现与文章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在分析叙事散文时,可以引导学生先去熟悉文章内容,并且深入其中去体味作者的所思所想。叙事散文一般是以事件的叙述为主线,具有一定的故事性、直观明确等特点。学生在学习和接收中相比较而言较为轻松。叙事性散文在一些思维不是很敏感的学生身上有时候是很难产生共鸣的。例如,在欣赏朱自清先生的《春》时,于那些感情细腻、善于观察生活的学生来说是更容易接受的,但是于一些思维较直接的学生来说,在欣赏文章中春的美时比较模糊。结合这些情况,教师在教学时要通过有效讲解或引导,把学生内心中最易引起共鸣的地方调动出来,进而使全体学生实现与文章的情感产生交流和共鸣。为进一步引导学生去感悟文章的语言美、思想美和意境美奠定基础,为帮助学生真正体会散文的魅力迈出坚实一步。
二、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散文教学主要是以对文章的讲解为主,学生单纯地对文章中出现的场景和所描述的事物进行想象,尽管这样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学生的想象力,但是,长时间让学生进行空想,会使其产生疲倦之感,对散文也会逐渐失去兴趣,有的学生甚至会放弃学习。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出与课文相关的教学情境,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去体会文章中的内容和情感的表达。例如,在分析课文《美丽的西双版纳》时,就可以使用多媒体把西双版纳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展示出来,从视觉上让学生去感受西双版纳的美;教师边播放边讲解,学生的兴趣也会极强,效果自然也就理想了。
三、注重感悟,让学生体会意境之美
教师在执教散文时,要引导学生去欣赏散文所刻画出来的优美意境,这样,学生能更好地让从散文中体会出意境之美,还能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升教学的质量。例如,在指导学生欣赏《春酒》(作者琦君)这篇诗化的散文文章时,须要明确文章阅读的目标,这时候,学生才能有目的性地学习。从初读课文去感知内容,逐渐去体会作者在文章中传递出来的情感。文章中的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对故乡风土人情进行描绘,抒发出来的是作者对故乡、童年及母亲的无限怀念之情。文章中作者通过诗化的语言进行的细腻描绘,比如儿童洁净的心灵、生活中的美好等语句,都需要教师加强引导,让学生用心去感悟文章,让学生行走在作者细腻的文字中,从而更有效地去体会散文所呈现出来的意境之美。尤其是思乡这一不老的话题还能带给学生一定的启示。故此,在教师的指导下加强学生的感悟,再通过阅读、学习文章能逐渐感受散文中的语言美、意境美。这对提升学生感受散文中所蕴含的深刻情感具有很大的帮助。
四、生活化眼光,实现对散文意境的理解升华
散文作品通常都是来源于生活,取自于生活中的素材,是作者自身的生活沉淀与素材积累。大部分散文都是作者将自己的生活、工作学习中的情景通过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可以说,没有生活的散文便失去了生命力,没有生活气息的散文也只是一些没有意义的、华丽辞藻的堆砌,这样的文章便没有研究的意义。可见,一篇优秀的散文文章是以生活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故此,在教学散文时,教师就需要将散文和现实生活结合在一起讲述。很多散文中描述的东西其实都是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的,将生活教学理念融入到散文中能使学生对相关问题的认识更全面、具体。例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这篇文章主要传达的是作者对父亲的一种感情。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又何尝没有这样的感悟呢?作为儿女,要珍惜与父母的相处时光,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好好学习,帮助家长分担生活的重担。能优化家庭人员间的和谐关系,更好地营造出父慈子孝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五、运用思维拓展,引导学生体会精神内涵
情感、内容是散文的主要组成部分。精神内涵是散文的魂,散文具有“形散神不散”的特点。主要指的是散文所蕴含的精神内涵是通篇连贯、保持一致的。在教学时,要让学生感受散文的情感内容,要让学生体会到散文所蕴含着的精神内涵及这些精神内涵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带来的启示。因此,教师引导学生领悟散文的精神内涵是学好散文的核心所在。例如,在分析《阿长与〈山海经〉》时,文章是从五个方面去论述阿长和《山海经》之间的关系,以感情的变化为线索,使阿长的形象更加突出。在实际教学中,学生要理解作者对阿长的怀念之情(这是文章的浅层情感),文本中通过对礼俗现实世界与《山海经》中自由精神世界的共同描述,同时还蕴含着作者对封建思想毒害劳动者的批判。在指导学生阅读此篇散文时,通過提问阿长的所言所行,来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都能积极去思考形成阿长这样的人物形象背后的原因,为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封建思想对劳动者的荼毒奠定好基础。而且还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历史观。
散文语言优美,行文飘逸,内容丰富且不拘一格,散文中包含了大量丰富的人文思想和内涵,充满了生命的激情。散文同时还蕴含着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和文化内涵,可以说是将语言文字魅力呈现得淋漓尽致的文学题材之一。学生在欣赏散文时,更能领悟文字美、意境美,利于陶冶情操,还能在文中收获对文学知识的熏陶。因此,语文教师一定要把握重点,有机选择,引导学生在散文中去发现语言之美、结构之美。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走近散文,爱上散文阅读,才能更好地理解散文的特征。
参考文献:
[1] 李卫东.散文河里有规矩——浅谈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性[J].中学语文教学,2012(3):16-18.
[2] 蒋军晶.我们不是“一般”的读者——从“文本解读”走向“教学解读”[J].语文教学通讯, 2011(6):24-26.
[ 责任编辑 万淑蕊]endprint
学周刊·上旬刊2017年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