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秋华
摘 要:探索能力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重要能力之一。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仍是“填鸭式”教育,把现成的知识和结论简单直接地灌输给学生,而应该在教学方法上有意识地激疑、启思,进而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培养学生仔细观察、有序分析、严密思维、准确概括的能力,逐步形成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索能力;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34-003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34.020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索的动机
在课堂上教师如果直截了当把知识灌输入小学生的头脑,会受到反弹,累得气喘吁吁仍然事倍功半、效果极差。教师的职业特点要求小学教师不但要满腹经纶、知识面广,而且也要是一名心理学家、一名出色的导演。因此小学教师应当研究儿童的心理特点,知道如何才能激发儿童的兴趣,引发儿童探究的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进行精心预设,在课堂上创设问题情境,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迫切想知道答案而后快的念头占据了学生的小脑袋,探索的动机由此激发,探索的火种由此点燃。
例如,教学圆柱体体积计算第二课时,在学生通过教师引导,充分的训练,对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掌握和运用较为纯熟后,为整合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方法,我有意地对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圆柱体和长方体、正方体能用同一个体积计算公式吗?”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学生马上被这个问题吸引住了,都认真去思考,自觉以各种方式探讨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有些课内没有获得满意解答的学生,课外还几个人聚在一起讨论、分析,精心设计的问题情景使学生有了一种不解决问题不罢休的精神。到后来,甚至有些学生勇于探索拓展思路大胆猜想:底面是学过的图形的直柱体,都可以用底面积乘高计算体积,这也算是意外收获。可见,教师通过系统性地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觉探索,鼓励学生大胆实践,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使学生变成敢疑、善思、求索的人,这足以影响学生的一生。
二、巧设路标,培养探索的方法
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兴趣进行探索,从而更好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前提。而引导学生获得正确的探索方法,更好地解决问题,才是关键。《南辕北辙》的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不沿着正确方向前行,你准备得再充分、装备再好,远离解决问题的目的地只会更快。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有常规内容的教学,也要注重找出新知识的生长点和突破口,努力寻找新旧知识间的内在逻辑,架设知识间联系的桥梁,并在通往知识结论的道路上设立“路标”,以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能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逐渐掌握一些探索问题的方法模式。例如,甲、乙两辆汽车,甲车的速度是乙的,乙车行驶时间是甲的1倍,两辆汽车选择路程比是几比几?面对这一道题,很多学生会无从下手,毫无解决问题的思路。为此,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索如何解题时,有必要帮助学生设立“用列表法”“是否可把已知条件写成比的形式”这样的“路标”,为学生探索指明方向。在问题解决之后,教师还要进一步分析这类问题的特征,带领学生共同总结出解决这类问题的规律。进而把规律拓展到其它类型的题目中去,使学生掌握用“列表法”这种有序分析的探索问题的方法。
三、鼓励求异思维,深化探索的过程
在点燃学生探索的热情、引导学生获得正确探索方法的同时,我们不应认为大功告成,而应该不断反思“条条道路通罗马”,解决问题的途径往往不是唯一的。数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应不断鼓励学生的质疑和求异思维,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运用多种方式探索并解决问题,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的数感越来越强、思路越来越宽,从而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探索精神。
例如,在“圆面积的计算”的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教材内容,通过实践探索得到圆面积计算公式等常规教学后,教师适时抛出了有针对性预设的问题:把圆平均分成若干等分后,除了能拼成近似长方形以外,是否还可以拼成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等学过的图形呢?如果可以,根据你拼成的学过的图形面积计算方法能否也能得到圆面积算法呢?这种教学方法鼓励了学生进行求异思考,无形中使学生的探索过程向深度和广度拓宽,从而深化了探索过程。
四、加强想象训练,升华探索的能力
思维探索的目标是为了创造。探索的过程一般需要经过仔细观察、合理想象、提出假设、验证结论这些步骤。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可以包罗整个宇宙。”如果说观察是思维探索的大门,那想象则是思维探索的翅膀。在教学中,有意识加强想象的训练,对学生探索能力的培养无疑是一种促进和升华。
前不久有幸观摩了一节由全国名师华应龙执教的示范课《找次品》,大师的手笔把学生探索能力的培养展现得淋漓尽致:首先以微软公司招聘考题引入(其实就是例题),一下子把学生全部吸引住了,新奇和争强好胜的心里使学生跃跃欲试。之后在学生分组充分讨论、探索、质疑的过程中,教师在肯定传统想法就是一直平均分下去的同时,巧妙地从三个乒乓球最少需要几次找出次品入手,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能力,突破思维的枷锁进行探索,从而得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尽管没有砝码的天平只有两个托盘,但是我们可以想象把乒乓球平均分成三份,从而减少找次品的次数,提高工作效率。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引导学生找出托盘外的那一份,那一份是探索能力提升的体现,是创新能力的体现。当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在赞叹华老师执教艺术的同时,更应该看到一位教育工作者所应该具备的培养创新人才的意识。
总之,探索能力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重要能力之一。精心预设,创设情境,激发探索动机是前提;引导学生获得正确的探索方法是关键;鼓励学生多途径探索,辨析、解决问题是探索能力培养的深化和发展;以想象为基础,以创新为目的的探索能力培养是我们培养人才的目标。我们教育工作者有义务和责任去爱护和培植学生思维探索的种子,从小培养学生探索问题和未知世界的兴趣和能力,使学生能够顺利成为一个合格的、高素质的建设者。
参考文献:
[1] 陈玉恒.试谈培养小学生的探索能力[J].小学教学研究,1984(3).
[2] 贺霞.试论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J].卷宗,2015(11).
[ 责任编辑 胡雅君]endprint
学周刊·上旬刊2017年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