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辛锴
[摘要]会党是中国传统社会中民众参与政治的一种极具代表性的方式。民众通过会党影响政治,持续时间长、产生影响大。清中前期的会党,承前启后,不论从其思想基础还是组织模式,都具有十分典型的特征,本文试图浅析清中前期的会党的特征,从思想和组织等诸多方面把握中国传统社会的会党发展的最终形态,探索会党与近代中国政党以及革命的关系。
[关键词]会党 组织 运作 走向
1会党形成的各种基础
1.1社会基础
社会动荡是宗教传播的温床,也是会党迅速传播的重要条件。经过十年白莲教起义以及其他农民起义的打击,清朝由盛转衰,农民负担加重、土地兼并加剧、人口恶性增长。中国经济矛盾、社会矛盾空前激化,秘密结社在民间,特别是人口稠密、经济落后地区飞速发展。如天地会,在这一时期已从福建、台湾地区传至两广、两湖和云贵,最远传至南洋。
1.2思想基础
宗教及迷信。从汉代“太平道”、“五斗米道”,到元代白莲教,再到明代罗教和清代天地会,秘密社会特别是会党都带有比较浓厚的宗教或迷信色彩。其教义常以自编自创为主,对正教或官方意识形态经典断章取义,杂糅迷信和巫术而成。
话本文学等底层文化。参加会党的破产劳动者和游民受教育程度低,文化水平有限,可动用的思想资源匮乏。经常从旧时代中选取旧英雄人物或朴素善恶思想来作为起义或行事的旗帜,如从《水浒传》中汲取“替天行道”的思想,从《三国演义》中汲取“忠义”思想等。
“反清复明”等朴素的民族主义思想。清朝建立初期民族矛盾尖锐,各地反清起义烽火不绝。部分学者(陶成章)认为清朝部分会党的主干是明朝遗老以及上层士大夫,通过加人会党隐藏身份,组织反清活动。
1.3组织基础
中国传统社会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和封闭性,会党的组织结构很难超越现实作出探索。相比基于宗法制的宗族组织,会党的组织结构并未体现出明显的进步性。
首先是拟制血缘关系。会党内部模仿传统宗法家庭结构,拟制会党成员之间的血缘关系,主要的血缘关系是父子关系和兄弟关系。通过虚拟的血缘关系,配合帮规和其他手段,以维护会党内部成员的关系,巩固会党秩序。
其次是营造文化氛围。会党往往编造各种末日谎言来营造恐怖气氛,来让成员感到恐慌并接受会党的蛊惑。加之会党流行之时多为战乱年代或自然灾害时期,恐慌的破产者和游民极易接受益惑,在对未来美好蓝图的向往下加入会党。
再次是行业特点明显。不同的行业会产生行业特点相对明显的会党。如运河沿线从事漕运工作的农村破产者和游民多加入青帮,19世纪中叶广西地区的天地会主要吸收农村地区的贫农,为成员提供并分配口粮。
2会党运转所需的条件
2.1经济条件
会党成员很少从事正常经济活动,因此会党成员只能铤而走险,从事为官府所禁止的走私贩运、经营赌馆、经营妓院、鸦片交易甚至打劫偷盗等活动。
2.2人员条件
会党的主要参与者为破产者和游民,但实际参与的人员规模和复杂程度远不止于此。会党的核心通常为散兵游勇或江湖侠客,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或领导魅力。会党的核心成员相比于普通成员一般会有一技之长,如能识文断字或有特殊技艺,通常涵盖低级的衙役书吏、杂耍艺人、僧人道士等三教九流。
2.3社会环境
从经济环境看,中国传统社会重农抑商,农民主要依靠小块土地作为生产资料从事劳作;从政治制度环境看,中国传统社会是超稳定的宗法制社会,政府通过户籍制度、宗族制度和保甲制度构建了几乎密不透风的社会网络。
从国家机器实际运作来看,越精密的仪器越容易出现故障,对其维护修缮就会越困难。王朝初立,人少地多,生产资料相对充足。王朝中后期,人地矛盾尖锐,加之帝国边疆帝力不能及,宗法不完善,保甲不严密,游民就会蜂拥而起,为会党活动的滋生提供土壤。
3清中前期会党的特点
3.1秘密性
会党通常带有朴素的神秘主义的宗旨加强对成员的控制,通过只有内部掌握的隐语和暗号来保持联络、保证安全,维护会党与正常社会的界限。会党通常在秘密状态下存在并开展活动。但在特定地区和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会党的活动会从地下转为地上。
3.2严密性
(1)组织设计
天地会在乾隆年问组织机构相对简单,会首称作大哥。林爽文起义中,曾设置元帅、军师、先锋等职务。嘉道年间,天地会组织机构及职位日趋完善,除了会首,在各分会设总大哥,其他骨干分子分别按分工担任总理、香主、白扇、先锋和红棍,一般会党成员称为草鞋。
(2)组织管理
会党管理可比作萝卜棍棒一起用。何谓萝卜?就是用软的手段感化成员,一般做法是营造相对封闭的环境,给成员提供互帮互助、和谐团结的环境,增强成员的归属感。何谓棍棒?除了本文第一部分提到的散布末世谣言,会党还通过练功悟道、肉体折磨、心理暗示等方法从肉体和精神上对成员加以控制。
天地会等较成熟的会党,还会设置专门的职位来维护会党内部秩序,如平山周先生在《中国秘密社会史》中记录三合会的“红棍”职位“执行会员之刑罚”。
(3)入会仪式
明确秩序需有相关的仪式。如加入儀式。加入会党一般采用歃血结拜、血盟誓约等仪式,与之相伴随的有吟唱盟书誓词和改姓取名等措施。
3.3互助性
在和平年代,会党组织主要是在生活上互帮互助,一旦社会矛盾尖锐,会党组织就会发挥其动员功能,通过武装斗争等暴力或非暴力手段表达自己的主张。其“替天行道”以及“反清复明”等口号通俗易懂,能够反映广大农民和破产者的要求,极具号召力。
3.4暴力性
由于会党组织稳定,活动范围广,所以会党对社会安定危害极大。至道光年间,广西就经常出现一地同时有几十种会匪的情况,会匪“忽聚忽散,一经大兵剿捕,则闻风避匿,散而为民,如兵力孤单,则恃其人众,各处村庄派索银钱,名为打单,不遂其意,即肆行抢劫,掳人勒赎,而堵捕兵单,又复肆行抗拒”。(《道光三十年四至九月两广会党反清斗争史料》历史档案1995,(1)P24-33)endprint
4清朝对会党的清查围剿
4.1通过制度清查会党
顺治初年的刑律中有“凡异姓人结拜兄弟者,鞭一百”之规定,至顺治十八年,改为“凡歃血为盟誓,焚表结拜弟兄者,着即正法。”
康熙十年(1671年),刑律将结拜视为叛乱行为,结拜弟兄不论人数多少,按照谋叛未行论处,“为首者拟绞监候,秋后处决;为从者杖一百、流三千里。”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清政府重修《大清律》,增加镇压天地会的相关条文,规定首犯与曾经纠人及请愿入伙希图抢劫之犯,均判处斩立决,其余人犯判处绞立决。
4.2基层组织钳制会党
(1)宗族组织
宗族组织依靠族谱、祖产和祠堂等物质和精神纽带,保障族人生活,寄托族人精神。清代宗族组织已经拥有诸如安保、征税、社会救济、以及意识形态教化等功能,某种程度上相当于基层国家机器。
随着秘密会党的兴起,有很多宗族在族规上也规定族人不得“结盟拜会”,对违反者给予严厉处罚,轻则动用杖打、戴枷等私刑,重则报官公办。
(2)保甲组织
中国传统国家通过保甲制度控制民众的衣食住行。很多档案中都有利用保甲稽查秘密会社的内容。如四川巴县县令于嘉庆十九年(1814年)十月颁布的牌示中表示,“巴县地方辽阔,良莠不齐,稽查难周”,像“白莲、红阳、八卦”等左道异端及“咽匪、盗贼、流痞、棍徒混入其间”,“实为地方之害”。为此,要“编联牌甲互相稽查,以靖地方事”。(四川大学历史系,四川省档案馆主编·清代乾嘉道巴县档案选编(下册)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6,P282)
4.3通过运动清查会党
孔飞力先生在《叫魂》中记录了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的一场妖术案,皇帝亲自指挥各省官僚系统缉拿妖首,整个官僚系统被充分动员,对妖术的清剿迅速开展。持续数月之后,清剿造成大量冤案,因破绽百出而被叫停。
4.4出动军队围剿会党
此乃万不得已也是最直接的手段。如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十二月,清军出兵镇压林爽文以天地会名义在台湾彰化县的起义。镇压起义的第一年,清军从闽台捕获天地会成员不计其数,按照“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漏过一人”的思想深挖根源,在闽、川、粤等多省追究天地会源头,可谓不计成本、煞费苦心。
5对会党的评价及会党最后的走向
5.1对会党的评价
(1)积极评价
蔡少卿先生在《中国近代会党史研究》中分析了会党的历史作用。他认为会党“是作为一股巨大的‘反社会势力即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反叛力量而存在着”,肯定了会党的功绩。
会党通过思想上、组织上的各种方法,有效地对广大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进行了组织动员。部分首脑分子在斗争中,往往斗爭勇敢、足智多谋,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冲锋带头作用。会党的活动,有效牵制了政府军的有生力量,为其他的革命势力转移了压力,创造了条件。
(2)消极评价
破坏大于建设。旧式农民起义负面作用和局限性,会党也一应俱全。最明显的就是破坏内行,建设外行。社会形势越乱越会党越容易从中渔利。清朝后期,一定程度上陷入了越乱越有会党、越有会党越乱的怪圈。
短视大于长远。会党成员注重现实利益而无长远理想,更无为实现长远理想而制定的具体事业规划。如林爽文天地会起义,在军事战略上,起义军分兵防守,分散了兵力;在争取民心上,起义军对被困城池中出城偷粮的民众一律处死,将其推到了自己的对立面,使得自己丧失民心,增加了攻城难度。(道光《彰化县志》卷11,2页)
分散大于团结。天地会等会党势力在起义初期,能够较好地按照会党盟誓和自身条规行事,会党成员内部比较团结,纪律比较严明。但随着战事行进,会党内部山头林立,管理逐渐松懈,导致力量分散,最终被政府军队各个击破,导致全盘被镇压而失败。
5.2会党最后的走向
(1)被镇压
由于会党势力与政府力量对比悬殊和会党不可克服的缺陷,在政府把控全局情况下,势力不大的会党起义多数会被镇压,余部也很难再掀波澜。
(2)秘密化
会党起义失败后通过秘密化掩人耳目继续开展活动。如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台湾部分天地会改称“小刀会”,南方省份不少天地会改称“三合会”、“百子会”、“匕首会”、“双刀会”等名目,但会党的活动内容、规章仪式仍与天地会相近。
(3)匪化
随着会党规模不断扩大,会党行事初期执行的规章制度会不断松懈,会党的参加人员变得越来越复杂,秩序越来越崩塌,脱离会党约束的分子逐渐沦为土匪,抢劫勒索,危害乡里,无恶不作。
(4)革命化
加入其他农民起义势力。太平天国初期吸收了大批天地会势力。天地会的“米饭主”制度及财产归公等制度,对太平天国的圣库制度和《天朝田亩制度》的出台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转变为近代政党。清朝开启政治改革的大门后,部分会党为了更好地参与政治,在人员构成上,不断吸收新知识分子、官僚、士绅以及商人,在政治组织上,不断为适应新兴的宪政体制而作出调整,逐步实现了向近代政党的转变。清朝晚期,部分会党还接受了“排满”等民族主义旗帜,参与了辛亥革命。
6结语
会党基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应乱世而生。随历史步伐不断发展变化。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传统会党走到了它的尽头,随后而来诸如“镇反”等一系列飓风般的社会治安强化运动和政治运动,更摧毁了会党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会党这种秘密社会形式最终走出历史舞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