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教协同的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

2017-11-27 10:03胡亚兰
商情 2017年39期
关键词:顶层设计财务管理

胡亚兰

[摘要]培养应用型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国家对教育的战略部署。顶层设计是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的基础和前提,它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决定着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的成果及效率。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应坚持“产教协同”的理念原则,从“知识、能力、素质”三个基本的维度构建人才的培养结构,在人才培养的操作机制上要在微观层面找准实施的着力点,在宏观层面提供制度支持和平台协助。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需要高校、政府、社会三位一体,架起高校与企业之间的桥梁,打通人才流动的道路,优化“工学结合”的环境。

[关键词]产教协同 KAQ 财务管理 顶层设计

财务管理专业与社会经济密切相关,也是目前新建本科院校热点建设的专业之一,每年财务管理专业招生人数庞大,尤其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

顶层设计是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的基础和前提,它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决定着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的成果及效率。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是从宏微观两个层面着手,对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培养进行整体的规划设计,包括教育理念应坚守的根本原则、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的目标规格、教学课程体系、教材编写与使用、培养模式及政府配套制度、社会协作平台等内容,以能够更有效快捷地进行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

一、教育理念原则——产教协同

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同时《纲要》也提出了我国经济转型时期人才培养应“服务发展、以用为本”。这是对经济转型历史背景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战略部署。

基于此,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要着眼国家战略,立足地方需求,为突破产业瓶颈提供资本运作等方面的人力资本支撑。同时,不能忽略的是:教育也要谋发展,而教育的发展绝不是仅凭高校一己之力就能够完成的伟业,必须寻求多方的协助。即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要坚持“产教协同”的理念原则。教育要顺应产业发展的需要,根据市场需要制定人才培养标准、设置课程体系,使学校的人才培养能够满足市场经济的需要。同时,社会经济也应为教育创造必要的条件和环境,实现“产中教”、“产中学”、“产中做”,革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完善教育机制,促进教育发展。

二、人才培养规格——KAQ人才结构

关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规格,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研究和构建。其中“知识(Knowledge)、能力(Ability)、素质(Quali-ty)”即KAQ人才结构是从最基本的三个方面来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构建,也是涵盖最全的一种人才结构。

(一)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的涵义

目前,我国需要大力培养的应用型人才,“根据学科和层次的复合标准,将应用型人才分为工程应用型、技术应用型和知识应用型三类”。根据财务管理的专业特点及岗位职责,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是指具有深厚的财务管理理论知识和综合专业素养,能够通过运用财务管理知识来架构与企业实际经营状况相适应的财务管理策略和方案,以使企业灵活应对内外部财务环境,并强化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提高企业资金的利用效率,扩大企业收益,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专门人才。

(二)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的KAQ结构

应用型人才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以掌握足够的理论和知识;知识在不断更新,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应用型人才必须具有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才能够及时猎获最新的科学技术,并将其与现阶段的经济社会现状相结合,适时、恰当地应用于社会实践领域。这体现了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结构,即KAQ。

1.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的知识结构

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的知识结构可划分为专业基础知识、专业发展知识、通识性知识、工具性知識。

第一,专业基础知识。企业的财务管理深受外部经济环境及企业内部管理运作的影响,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要对经济环境、金融市场等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有深入的认知,并能够结合企业内部具体经营状况、财务状况运用专业知识对企业财务进行管理,这就要求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应具备管理学、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及财务管理学方面的基础知识,这是企业内部每一个与财务管理相关的岗位上的工作人员都应具备的知识,为在实际工作中的专业活动奠定扎实的理论功底。对应的课程有:管理学、西方经济学、货币银行学、税法、财务会计、财务成本管理、财务报表分析等,这些课程一般是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

第二,专业发展知识。专业发展知识是每一个与财务管理相关的工作岗位具体要求的知识,它将不同岗位的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工作能力区分开来,即专业发展知识决定了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的发展方向、从事的领域及专业擅长所在。不同岗位、不同职责的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所应具备的专业发展知识不尽相同,或者不同的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对专业发展知识的掌握程度有所不同。财务管理专业发展知识有投融资管理、资本运营、税务管理、风险管理、资产评估、项目评估、审计等方面,高校一般将这些知识学习对应的课程设置为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选修课,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未来职业规划进行选择学习。

第三,通识性知识。企业财务运作于复杂的社会经济环境中,深受技术、法律、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应用型的财务管理人才应该具备一些通识性知识,如职业道德、艺术、文学、经济法、商法、民法等。通识性知识的掌握,有助于更有针对性更有效地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避免实务工作中过度理论化和偏离实际。

第四,工具性知识。工具性知识属于方法性知识,如文献检索、外语、计算机、数据处理分析等,有助于对专业知识和通识性知识的学习,在把学术理论性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的过程中,它们也将发挥重要的作用。endprint

2.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的能力结构

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的能力结构可划分为: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一,基本能力。基本能力是人们在实务工作中都应具备、不可或缺的能力,在工作中能起到润滑器的作用,能够提高工作效率,有助于专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发挥,主要包括观察判断能力、表达沟通能力、协调合作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设计规划能力等。

第二,专业能力。专业能力是专门人才处理专门业务和工作的能力,是将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发展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方法、手段的能力,为是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的具体体现。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应具备财务设计能力、财务分析能力、财务预警能力、财务规划能力、财务决策能力、财务控制能力等。

第三,可持续发展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指应用型人才随着社会时代变迁,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不断提高自己能力结构体系的能力。因为社会在不断发展,环境在不断变化,在不同时期所面临的挑战和所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并不相同,所以应用型人才必须要有可持续发展能力,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在经济改革的大潮中不掉队。

3.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的素质结构

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的素质结构可划分为:基本素质、职业素质和综合素质。

第一,基本素质。基本素质指作为职业人都应具备的一般素质,如认真负责的态度、爱岗敬业的精神、遵纪守法的意识、自信自重人格等。

第二,职业素质。职业素质指在所从事的职业或承担的专业工作中表现出来的内在品质(59)。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的职业素质主要体现在其对财务管理职业认识的程度、对财务管理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的层次、深度,对专业技术能力的熟练程度,及在财务管理实务工作中的适应程度。

第三,综合素质。综合素质是指人们自身所具有各种生理的、心理的和外部形态方面以及内部涵养方面比较稳定的特点的总称,它是身体、思想、文化、专业等方面素质的综合。

三、实施操作机制——微观推进,宏观协作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需要社会、政府、高校三方协作,共同努力。即以产教协同为原则的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需要学校层面找准微观着力点,更需要社会、政府在宏观层面上基于有力的支撑。构建社会、政府、高校三个层面合为一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是关键。

(一)微观着力点

当前,高校,尤其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由于经验不足,尊遵照传统或盲目模仿,在培养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上存在诸多问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从学校教育层面人手进行改革。

1.完善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

完善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首先要从培養方案人手,应根据财务管理专业理论知识的职能、就业的导向性,侧重地开设相关课程,谨防流于财务会计方向,在让学生系统掌握财务会计业务处理的基础上,有导向性地开设投资学、资产评估、税务管理、风险管理等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财务预警能力、财务规划能力、投资理财能力等。同时,在实践课程的开设上要联系实际,根据当前的经济社会特点,结合企事业单位的实际案例开展学生实践,可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避免眼高手低。

2.倡导应用型教材的编写及使用

目前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教材还停留在高校教师组队编写,自编自用的层面。这就导致财务管理教材理论过硬,但应用不足,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往往是学生学习了知识,但不知道应如何去“用”。教材的不当,使得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事倍功半。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必须要有完备的前提条件,应用型教材的编写及推广使用,是培养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不可或缺的条件。高校应用型教材应在对实务的剖析上解说理论、强化理论,而不仅仅是在理论之外附以简单的案例、习题。

3.加大“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要培养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就需要有“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既有前方商业战场的实际经验,又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与教学技能。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需要加强实践环节教学只是其一,最重要的是要有那么一批有实战经验的教师队伍从事教学工作,与学生面对面的传道授业,才能真正使课堂生动地成为商业战场,理论知识的讲授才能不那么刻板教条,实践环节才能实实在在的起到实践的效果。“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需要教师深入企业实际的财务管理工作岗位,进行实际岗位的工作演练,而且这不能是十天半月的参观,必须是实打实地长时间的参与到实际工作环境之中。这需要学校的支持,为教师疏通实操的渠道。另一方面,高校也可以大力引进企业内部的有经验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进行教学,这需要企业的支持。

4.优化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

教育改革必须改革人才的培养模式。可以借鉴英国的“三明治”教育模式、美国的“合作教育”模式,将教育划分为“学习——工作——学习”这样的阶段,开展“工学结合”教育。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及时用于实践,实现“学以致用”;另一方面也使得知识及时得到实践的检验,可促进学生辩证思考,根据实践对知识进行更新完善。不仅学生获得了实战经验,也有利于引导高校科研向实用性、应用性转变,更好地为经济、社会服务,实现产教协同。

(二)宏观支撑面

1.搭建社会协助平台

目前,我国高校育人与企业、社会协作还很少,大部分仍停留在高校单枪匹马做教育的层面。而大部分的高校教师成长路线是不断地从一个学校到另一个学校之间转换,并没有真正地踏上过专业实务岗位,并未实打实地从事过专业实务工作。社会的工作岗位划分也过于死板,教师与企业工作人员之间仿佛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高墙,致使人才的流动、知识与经验的传递受到了阻碍。那么,仅凭高校完成微观着力点上的改革是不现实的。只有高校能够顺利地获取来自企业实务的深层次的经验教训,才能够实现高校课堂理论与实务融合。要实现“工学结合”、“合作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也需要企业的大度接纳。由于财务管理工作的本质特性,一般企业都不愿意接纳短期的实习生。这就有必要搭建社会协助平台,如成立社会教育公司,建立其高校与企业之间的桥梁,使“校企合作”、“产学研联盟”等不再囿于一隅,而能遍地开花;实现社会各界之间人才、知识、经验的畅通交换,才能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才能实现产教协同。

2.出台政府配套制度

课程体系的完善、应用型教材的编写、“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及社会协助平台的搭建,更需要政府政策支持。政府可出台相关配套制度,形成激励补偿机制,鼓励高校和企业之间互通人才,完善人才的流动机制,为社会协助平台的搭建提供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

高校、政府、社会三位一体,共同致力教育改革和发展,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才会有广阔的平台、有力的支撑和顺利前进的动力,实际的企业工作岗位上的经验才能真正地成为教材里、课堂上有价值的闪光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才能不再仅仅是口号,学生才能够在“学习”、“工作”之间的顺利转换。endprint

猜你喜欢
顶层设计财务管理
医院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公路施工财务管理和成本核算
新会计制度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及解决对策
试析新形势下高校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财务专业视角下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培养
深化课改的五个着力点
广东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发展存在问题及建议
“为官不为”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基于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建设的成本控制实践探索
论开拓创新赢得未来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