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胜+于秉伦+刘魏
【摘要】 目的 探究中医正骨联合艾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7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 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中医正骨疗法, 联合组患者在中医正骨疗法基础上联合艾灸,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22%,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2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使用中医正骨疗法与艾灸治疗椎动脉性颈椎病, 能够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 值得临床大量推广应用。
【关键词】 中医正骨;艾灸;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31.060
颈椎病为临床常见疾病。颈椎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起支撑作用的重要骨節段, 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平时的不良生活习惯会出现退行性改变。椎动脉型颈椎病又称为颈性眩晕、椎动脉压迫综合征、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椎动脉缺血综合征等, 是颈部交感神经受激惹所引发的椎动脉受累导致的眩晕视力模糊综合征[1]。本病是由各种动力性与机械性因素引起的椎动脉受压迫或刺激, 以致血管折曲、狭窄进而造成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导致[2]。病情以视觉与听觉异常、头痛、眩晕为主要表现, 严重者会发生猝倒[3]。该类疾病可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当前此类病症的治疗方法较多, 本课题选取2017年1~5月所收治的3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 对其采用中医正骨联合艾灸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 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5月收治的7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 各36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0例, 女16例;年龄20~74岁, 平均年龄(51.98±7.34)岁;病程0.5~11.0年, 平均病程(3.0±2.7)年。联合组患者中男19例, 女17例;年龄21~76 岁, 平均年龄(52.68±7.77)岁;病程0.6~12.0年, 平均病程(3.2±2.9)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4]:《中医病症诊疗标准》(1994年版), 患者表现出头痛、头晕、视物不清及耳鸣等临床症状, 体位改变会加重症状。颈部旋转与后伸引发眩晕、呕吐、恶心, 严重者会突然晕倒;颈椎X 线显示钩椎关节增生, 横突间距减小;多普勒彩超显示椎动脉的供血不足;椎动脉造影可见椎动脉变细、迂曲或完全梗阻;CT或磁共振成像(MRI) 检查显示左右横突孔不对称, 一侧相对狭窄。
1. 3 纳入及排除标准[5] 纳入标准:符合该疾病诊断标准;排除颈椎骨折、肿瘤、脱位等;各项凝血功能正常;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有眩晕且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病;严重心血管疾病;脑部合并其他病症;精神异常。
1. 4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中医正骨疗法, 具体方法:患者俯卧位, 推拿患者的颈、肩、背部肌肉。患者稳坐椅子上, 提颈法进行推拿, 医生站于患者身后, 拇指压在患者疼痛处, 其余四指放于疼痛处旁, 另一条手臂抱住患者头部, 嘱患者将头部向健侧缓缓转动10~20°, 挺胸放松, 头部微前倾, 医生突然用力向上提起患者颈部, 听到颈椎关节“咔哒”一声后松开手臂。随后, 一只手放于患者颌部, 另一只手放于患者头后, 将患者颈部用力往后伸3~5次, 再将患者头部按照顺时针方向旋转3~5 次。医生最后再使用点、抖、捏、揉、拿、推等手法进行上肢推拿[6]。
联合组患者在中医正骨疗法基础上联合艾灸, 艾灸时患者俯卧位, 华佗夹脊穴。头维穴、曲池穴、风池穴、太阳穴、肩贞穴, 消毒后用3寸毫针, 取平泻平补手法, 留针20 min, 在留针过程当中将艾条点燃, 在华佗夹脊穴处进行艾灸, 直至皮肤有舒适温热感, 出现潮红, 艾灸1次/d。中医正骨疗法与对照组相同。
1. 5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临床体征、症状完全消除, 各功能恢复至正常标准。显效:临床体征、症状明显改善, 各功能基本恢复至正常标准。有效:临床体征、症状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部分功能恢复至正常标准。无效:临床体征、症状未见改善, 甚至加重, 各功能无任何明显改变。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 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22%,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2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中医认为颈椎病由肾气衰弱、湿邪入体导致气血不通所致;西医认为颈椎病由睡姿不良、颈部肌肉使用过度引发的颈椎退行性改变。推拿治疗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 椎动脉型颈椎病采用推拿治疗能够有效缓解颈部疼痛、颈部肌肉僵硬, 同时能够改善颈部血流, 提高颈椎稳定性。艾灸治疗针对颈椎局部穴位施针, 扩张颈椎基底动脉, 提高脑血流量, 改善脑组织血氧供应, 改善患者椎动脉压迫及扭曲情况, 保障患者血管弹性, 缓解颈部肌肉及软组织紧张症状[7-10]。本研究中, 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22%,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2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联合使用中医正骨疗法与艾灸治疗椎动脉性颈椎病, 能够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崔光豪, 李长慧, 王欢. 中医针灸配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中国医药指南, 2015(30):203-204.
[2] 范喜良. 中医针灸联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7例疗效观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5, 15(74):223, 225.
[3] 骆艳红. 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应用分析.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4(10): 2623-2625.
[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285.
[5] 朱乾威, 宋丁燕. 中医正骨推拿加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评价. 医学信息, 2013(25):423-423.
[6] 陈瑞斌. 中医骨伤手法配合中药内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医学信息, 2015(2):120-121.
[7] 徐敏. 针灸配合醒脑开窍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65例.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4(5):448.
[8] 高甲. 针刺与艾灸联合中医正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4, 28(12):137-139.
[9] 马军, 周学龙. 颈椎不同节段手法正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广西中医药, 2010, 33(5):36-39.
[10] 滕春光, 段俊峰. 颈部理筋正骨加分型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颈腰痛杂志, 2010, 31(4):259-26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