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肌瓣悬吊术在上睑下垂治疗中的应用意义分析与研究

2017-11-27 16:54夏秉成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31期
关键词:应用意义

夏秉成

【摘要】 目的 研究在上睑下垂治疗中应用额肌瓣悬吊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上睑下垂患者, 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 每组30例。参照组患者予以上睑提肌缩短术, 实验组患者予以额肌瓣悬吊术,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矫正良好率为96.67%(29/30), 参照组患者矫正良好率为73.33%(22/30), 实验组患者矫正良好率优于参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泪膜破裂时间(7.98±0.63)s、眼睑闭合不全(1.35±0.18)mm、瞬目次数(16.04±1.35)次/min, 均显著优于参照组泪膜破裂时间(12.35±1.69)s、眼睑闭合不全(2.69±0.22)mm、

瞬目次數(9.99±1.01)次/min,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额肌瓣悬吊术应用于治疗上睑下垂中效果显著, 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 额肌瓣悬吊术;上睑下垂;应用意义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31.042

上睑下垂属于眼部的畸形形态, 当双眼平视前方, 上睑覆盖角膜上方>2 mm, 此时诊断属于上睑下垂, 上睑提肌与睑板肌上提上睑, 可能与先天性因素以及后天性因素等有关, 进而促使破坏支配肌肉的神经[1], 目前存在很多手术措施, 具有各自优势, 需要临床医师从患者实际情况出发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措施。现对本次分析的60例上睑下垂患者治疗结果展开报告。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60例上睑下垂患者, 在平时状态下上睑缘遮盖全角膜, 排除重症肌无力、上睑下垂因全身病变等患者。将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 每组30例。参照组患者中男女比例16∶14;年龄7~26岁, 平均年龄(16.32±4.21)岁;上睑下垂性质:22例先天性, 8例外伤性。实验组患者中男女比例17∶13;年龄6~25岁, 平均年龄(15.69±5.22)岁;上睑下垂性质:23例先天性, 7例外伤性。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参照组患者开展上睑提肌缩短术, 标记患者上睑皮肤, 分离切开的上睑皮肤睑板面, 将上睑翻转, 于穹隆结膜部位注利多卡因0.5 ml, 对睑板平滑肌进行分离, 顺着睑板上缘处分离, 切开上睑提肌, 剪开上睑提肌中内外角与节制韧带, 顺着上睑提肌瓣两侧边缘处理, 提肌拥有弹性与松动性, 下拉上睑提肌, 缩短上睑提肌以及睑板中部的肌肉, 活结褥式缝合上睑提肌肌瓣中央与睑板中间的中上1/3位置, 松开器械, 患者处于平视位, 观察患者双眼睑缘高度、对称情况。角膜上方的上睑缘, 通过同向法在睑板中央设置缝线位置, 调整睑缘外形与弧度, 结扎三组缝线, 剪除多余的上睑提肌, 缝合切开的上睑皮肤。

实验组患者开展额肌瓣悬吊术, 切开之前设计好的重睑位置, 分离眼轮匝肌表面以及皮下组织, 达到眼眶上缘部位, 额肌分离皮下组织与骨膜, 设置额肌瓣, 分离眼轮匝肌, 于角膜上缘部位对上睑缘进行设置, 在睑板中央处设置缝线位置, 调整睑缘外形以及弧度, 结扎三组缝线, 剪除多余额肌, 依据重睑方法缝合剩余眼睑皮肤, 缝合眉部下睑缝合线, 随后闭合眼睑。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2, 3]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泪膜破裂时间、眼睑闭合不全、瞬目次数。睑裂闭合不全<1 mm, 角膜被上睑缘遮盖>2 mm, 睑裂高度显示为对称, 相差高度<1 mm判定为矫正良好;睑裂闭合不全1~2 mm, 角膜被上睑缘遮盖2~3 mm, 睑裂高度显示为基本对称, 相差高度<2 mm判定为基本矫正;睑裂闭合不全不存在, 角膜被上睑缘遮盖程度>2 mm, 睑裂高度显示为不对称, 相差高度<2 mm判定为欠矫;睑裂闭合不全>2 mm, 角膜被上睑缘遮盖范围<1 mm, 睑裂高度显示为不对称, 相差高度>2 mm判定为过度矫正。矫正良好率=矫正良好/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 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对比 实验组患者矫正良好29例, 矫正良好率为96.67%, 参照组患者矫正良好22例, 矫正良好率为73.33%, 实验组患者矫正良好率优于参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052, P=0.0113<0.05)。

2. 2 两组患者泪膜破裂时间、眼睑闭合不全、瞬目次数对比 实验组患者泪膜破裂时间(7.98±0.63)s、眼睑闭合不全(1.35±0.18)mm、瞬目次数(16.04±1.35)次/min, 参照组患者泪膜破裂时间(12.35±1.69)s、眼睑闭合不全(2.69±0.22)mm、瞬目次数(9.99±1.01)次/min, 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2709、25.8202、19.6543, P<0.05)。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睑下垂治疗关键措施为手术, 在额肌或者上直肌作用下加强上睑提肌肌力, 因上直肌力的影响在术后可能出现垂直斜视或者复视, 进而增加处理难度, 已经逐渐被临床淘汰[2, 3]。在上睑下垂治疗中通过上睑肌力作用缩短或加强上睑提肌, 类似于人体解剖生理特点, 术后患者满意度较好, 且并发症较少, 利于术后恢复[4-7]。相比较常规手术而言, 额肌瓣悬吊术可直接缝合额肌瓣与睑板, 不需要深层分离额肌[4, 8, 9], 只需要在重睑切口就可完成手术, 不需要于眉下部位行切口, 可降低手术的瘢痕以及损伤程度, 不需要将额肌向上剪开, 形成的额肌瓣较为显著, 降低损伤额部神经的程度, 简化手术步骤, 减少额肌瓣游离性, 加强额肌瓣力量, 进而通过额肌瓣悬吊术进行矫正具有不易复发、可靠以及持久的优势[5-7, 10]。endprint

本文研究发现, 实验组患者矫正良好率为96.67%(29/30), 参照组患者矫正良好率为73.33%(22/30), 实验组患者矫正良好率优于参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泪膜破裂时间(7.98±0.63)s、眼睑闭合不全(1.35±0.18)mm、瞬目次數(16.04±1.35)次/min, 均显著优于参照组泪膜破裂时间(12.35±1.69)s、眼睑闭合不全(2.69±0.22)mm、瞬目次数(9.99±1.01)次/min,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在上睑下垂治疗中采取额肌瓣悬吊术相比较常规术式效果更为显著, 可提升矫正率, 具有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曾敏智, 沙翔垠, 胡欣, 等. 重度上睑下垂两种不同术式的效果分析.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6, 34(9):989-992.

[2] 王伟, 刘林嶓, 王喜梅, 等. 额肌筋膜复合瓣悬吊术治疗儿童先天性上睑下垂.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14, 30(5):343-345.

[3] 王雪燕, 邹娟, 徐玲, 等. 上睑肌缩短术和额肌瓣悬吊术矫治先天性中度上睑下垂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海南医学, 2013, 24(6):817-819.

[4] 王振军, 刘柳, 王恒. 联合筋膜鞘(CFS)悬吊术治疗额肌瓣悬吊术后复发重度上睑下垂.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2016, 25(8):30-33.

[5] 莫晓岚, 蔡茂季, 杨秀云. 上睑提肌缩短术联合改良水平额肌瓣悬吊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16, 32(6):458-459.

[6] 邬天刚. 额肌瓣悬吊术在上睑下垂矫正中的应用效果. 医学综述, 2016, 22(17):3527-3530.

[7] 李敏, 同西龙, 白端民, 等. 额肌瓣悬吊术对儿童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的治疗体会. 西南国防医药, 2016, 26(8):906-908.

[8] 胡军. 经眶隔后隧道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临床分析. 当代医学, 2012, 18(4):126-127.

[9] 郭玉强, 张清生, 吴媛媛. 额肌瓣悬吊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疗效分析. 临床眼科杂志, 2010, 18(3):227.

[10] 曹余亮, 王志强, 黄冶飞, 等. 额肌SMAS瓣悬吊术治疗复发性上睑下垂28例分析.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3, 31(5):609-612.endprint

猜你喜欢
应用意义
大数据对O2O电子商务的应用意义研究
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急诊护理方式及应用意义探究
初中体育教学中兴趣教学法的运用探析
纤维支气管镜ICU治疗严重肺部感染中的应用意义探析
乙肝患者护理中人性化护理服务的应用意义探究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中替罗非班的应用及意义探究
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在肝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意义探究
特种印刷在平面设计中应用的意义探讨
芩连白蒲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应用意义探究
试论课堂提问艺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