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兵+兰小毅+李洋+程新峰
摘 要:以培养具有较高创新创业实践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构建以基础实践技能培养为根基、凸显经管各专业特色并最终实现经管学生跨专业创新创业实践技能的三层次培养路径,设计创新创业实践技能培养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对培养效果进行评价,通过反馈和不断改进提高培养质量,为经管类本科生创新创业实践技能教育提供依据。
关键词:经管类本科生;创新创业;实践技能;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29-0080-02
引言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成为实现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关键因素。然而,目前高校的本科生培养模式往往只注重学生基础实践技能的培养,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多数停留在理论层面,使创新创业理论教育和实践技能培养相脱节。
本文首先对经管类本科生创新创业实践技能培养现状进行分析和问题总结,在此基础上,以具有较高创新创业实践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提出“基础创新创业实践技能(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专业创新创业技能—综合创新创业技能”的三层次创新创业实践技能培养路径,设计创新创业实践技能培养评价指标体系,对培养效果进行评价,并通过反馈和改进不断提高培养质量,为经管类本科生创新创业实践技能教育提供依据。
一、经管类本科生创新创业实践技能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创新创业未融合到基础实践技能培养中
经管类的各个本科专业都设有诸如管理学、市场营销、统计学等学科基础课程,这些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以传统的理论教学为主,辅之相关的课程设计进行学生基础实践技能的培养。然而,这些基础课程的课程设计主要是演示型或验证型的,这种类型的课程设计只是对课堂中所学的基础理论进行演示和验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并未引入对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这也就致使学生的创新意识薄弱、创新能力不足,对知识的学习与掌握仅仅停留在书本层面,并不能满足企业对高水平人才的需求。
(二)现有实践技能培养未突显出学生所学专业特色
现有经管类本科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模式,往往只是对本学科体系内的基础知识进行学习,并且多以经济学、管理学等为基础,对经济领域和企业管理中的相关基础理论与实践技能进行系统学习。然而,各个专业设置本科生所学课程的相似度又很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并不能突显出学生所学专业的专业特色,最终使得各个专业学生所掌握的实践技能基本相似,专业特色不是特别明显。
(三)现有实践技能培养未实现跨专业技能融合
经管类本科各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均为每个专业按照自己本专业的培养方案实施,各专业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都是独立分开进行的,没有实现经管各个专业的跨专业技能融合培养,这样就不利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致使学生掌握的实践技能都很单一、相似,不能实现各方面全面发展。
二、经管类本科生创新创业实践技能培养模式构建
经管类本科生创新创业实践技能培养模式就是将经济管理各专业的优势和特色结合起来,构建一个既能激发经管类本科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又能将经管类各专业特色和创新创业实践技能融合在一起的培养模式。
(一)创新创业实践技能培养模式
经济管理类本科生创新创业培养模式主要由培养目标、培养路径、培养效果评价、反馈四个部分构成,如图1所示。这种培养模式能够打破以往经济与管理“专业化”分类培养的传统,使理论与实践相衔接,经管各专业实现创新创业实践技能的跨专业技能融合,培养出具有较高创新创业实践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1.培养目标
旨在培养具有较高创新创业实践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2.培养路径
(1)基础创新创业实践技能培养。首先在培养方案中开设有关创新创业的专门课程,对进行学生的创新创业理念的培养。在学生的学科基础课程的每一门理论课程教学中加入创新创业的内容以及采用新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建立创新创业意识和思维。在课程设计中注重创新思维的开发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具体可在以演示和验证为主课程设计中增加设计型实验,让学生自主选择实验的场所时间和实验内容,并且学生也可以根据专业和本人兴趣爱好任意选择实验项目,从而更好地調动学生思维的活跃性,让他们能够保持创新理念,善于观察和思考,不断去超越,勇于去创新。
(2)专业创新创业技能培养。在经管学生具备基础实践技能基础上,为各个专业设置对应的能够突显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实践技能培养实训中心。例如,商务谈判实验室主要承担国际经济与贸易和市场营销专业的商务谈判、商务礼仪等课程的实践教学和情景案例教学等,并为师生的科研与交流提供服务;ERP沙盘模拟实验室针对ERP(企业资源计划)设计的角色体验实验平台;人力资源管理实验室主要承担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任务;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为会计专业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全面学习和掌握财会专业知识及技能创造了基本条件;营销策划创新创业实验室主要承担营销策划创新创业实训的情境教学。
(3)综合创新创业技能培养。为培养全面综合型人才,学生除了具备本专业的基础和专业知识以外,还需要进行跨专业的学习与交流。因此,跨专业创新创业实践技能综合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建立经管类跨专业综合创新创业实训中心,通过相关硬件基础设施,以及虚拟商业社会环境,包括企业管理全景仿真、供应链全景仿真、商业社会全景仿真等的建设,涉及创办企业、企业内部经营、供应链管理、企业协同办公、生产管理、营销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实验项目,让学生不但具备胜任某一个专业所对应岗位与岗位群的工作所需要的能力,还具备从事相近、相关专业所对应岗位与岗位群的工作所需要的能力。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技能的过程中辅以创业基础理论传授和创业精神培育,力求在创新创业思维、创业理论和创业技能之间达到平衡,实现 “把企业搬进校园”。endprint
(二)培养效果评价
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能够对经管类本科生创新创业实践技能的培养效果进行评价和监测,目的是为了使培养效果能达到预期的目标。本文将从教师专业素质、学生知识水平、学生创新能力和用人单位四个方面进行评价。
1.教师专业素质,主要包括教师创新精神、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师职业道德水平三个评价指标,用以评价教师是否可以为学生掌握创新创业实践技能提供可靠的保障。
2.学生知识水平,主要包括基础知识水平、专业知识水平、交叉知识水平、创新知识水平和成绩优良率五个评价指标,目的是使学生能够认识到专业知识和创新知识的重要性,以及在校期间能够掌握自己所学专业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3.学生创新能力,主要包括创新意识和思维、创新技能、社会实践能力、实践创新成果、课外创新活动五个评价指标,用以评价学生具备什么样的创新能力。
4.用人单位评价,主要包括毕业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毕业生基础理论水平、毕业生工作业绩、毕业生合作协调能力四个评价指标。用人单位对高校所培养的毕业生的评价对于高校培养模式的会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三)反馈和持续改进
在依照培养路径完成对经管类本科生的创新创业实践技能培养工作后,对培养的效果进行评价反馈。如果培养成果未达到预期,则进行改进和调整,使整个培养过程更加完善和有效,最终实现预期的目标。
结语
大学生創新创业实践技能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构建的经管类本科生创新创业实践技能培养模式,可为经管类本科生创新创业实践技能教育提供依据,有利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及企业需求。
参考文献:
[1] 廖湘蓉,杨志明.大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探索,2000,(5).
[2] 赵维庆,王洋.经管类大学生创新能力之探究[J].现代商业,2010,(15):280-281.
[3] 童小玲.研究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2.
[4] 闫娜.经管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9(28):35-36.
[5] 刘冬蕾,马丽岩,郝鹏飞.经济管理类本科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思考[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9,(2):142-144,154.
[6] 姜保雨.经济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职业时空,2005,(20):42-43.
[责任编辑 张宇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