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人”假设理论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启发

2017-11-27 04:26马琳
经济研究导刊 2017年29期
关键词:经济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政治教育

马琳

摘 要: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思想政治工作是社会上层建筑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与经济密切相关。“经济人”假设是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前提,在过去计划经济时代备受鄙夷,而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经济人”的个人诉求与愿景越来越凸显,对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强烈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经济人”假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29-0173-02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快速推进,人们的认知观念、价值取向和道德情操发生了深刻甚至颠覆性的变化,市场经济的自由性使得人在谋取利益时道德缺失的现象比比皆是,思想政治工作昔日卓有成效的方法、内容、途径,好像立刻“失灵”了,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行为中的教育实践活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思政工作不可避免受到经济活动的影响和制约。此外,经济学在长期的发展中已经形成一套相当成熟和丰富的分析方法,不仅贴近社会现实,而且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对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巨大的借鉴和启发作用。

一、“经济人”假设理论概述

当代经济学创立者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指出,“经济学主要是研究人类的欲望、理想及人类本性中的其他情感问题的。”①他给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下了一个定义:“政治经济学或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一般生活事务的学问;它研究个人和社会活动中与获取和使用物质福利必需品最密切有关的那一部分。”②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财富与人的科学。

“经济人”又称“理性经济人”、“实利人”或者“唯利人”。这种假设最早来自亚当· 斯密,他在《国富论》中有一段话:“我们每天所需要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家和面包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我们不说唤起他们利他心的话,而说对他们有好处。”③他认为,人的本性是懒惰的,人的行为动机来源于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劳动是为了取得经济报酬。亚当· 斯密描述的这些人的心态,被他和后来的经济学家当做人所共有的心态,约翰·穆勒在1836年所写的《政治经济学定义及研究这门学问的哲学方法》一文可以算作“经济人”的最初出典。

“经济人”假设是对人类本性的一种抽象,它否定了人作为社会存在的其他一切特征,否认了人的主动性、创造性和责任性,赤裸裸地成为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工具。“经济人”一般具有三个特征:一是经济人是自利性,即个人追求自身利益是驱策人的经济行为的根本动机。第二,经济人具有理性,即每个人都关心为自己谋求最大的利益。第三,在良好的社会秩序下,个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自由行为在“看不见的手”的引导下,会无意识地、有效地增进社会公共利益。④

(一)经济人自利性

现代经济学认为,人的本性是利己的。所有生物的第一要务是保存个体,获取食物和繁衍生息是所有动物的本能,这种本能烙印在每个物种的基因里,“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人类从事经济活动的原始动力,正是来源于人类对于自身利益的追求,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自利性简言之就是自我谋生,想办法活下去,是最普遍最根本的生存行为。有什么样的需要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行为动机,饥饿感驱使人寻找食物,对财富和利益的需求驱使人进行劳动、生产和贸易,所以经济人必须是自利的,没有自利,就没有经济。

(二)经济人理性

经济人作为经济决策的主体是充满理性的,这种理性体现在做经济决策时思维极其科学、缜密,能够在各种方案中作出成本最小、受益最大的最优选择;在追求利益时,极其聪明、工于计算,能够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利益。经济人知道怎么做最“利己”,并会坚决地实施这种“最利己”的行动。在一定程度上说,是理性经济人促使消耗成本降低,节约社会资源,推动社会生产率的提高。

(三)良好秩序的规范与约束

经济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行为需要受到制度与法律的约束。经济人虽然以利己主义为导向,可能会损害他人利益,但也可能并不损害他人利益。理性经济人也可以通过利他来实现自己利益的最大化,会为了改善个人利益而与他人利益做出某种妥协,实现互利互惠。经济人本能的功利倾向需要制度和法律加以引导,无意识增进社会公共利益的效果可能高于其主动行为。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经济人”假设

在计划经济时代,“经济人”假设被认为是西方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与我国集体主义的主流意识、重视公共利益的需求背道而驰,因而我们漠视“经济人”的存在,忽略“经济人”的个人愿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触目惊心的道德沦丧、唯利是图的事件,食品安全方面的地沟油、“三聚氰胺”、“瘦肉精”,医疗卫生方面的“毒胶囊”、“假疫苗”,人际方面的“扶不扶”、装穷骗捐款等等,都体现出一个问题,即人为了私利而不择手段,成为金钱的工具,归根结底就是人性本身存在自我自利性。

“经济人”假说是交易的起点,是市场经济的起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虽然性质不同,但都是由市场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其运行方式具有相通性。所以,“经济人”假设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隐含前提,只有承认这个前提,才能建立一个更具有说服力的制度,发挥指导作用,推动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基础理论指导。马克思并没有否认经济利益对于人的思想和行为的驱动作用,利益是人发展的基本动力,马克思很早就意识到利益问题,并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相关”,①但是他对经济主体的研究有别于西方“经济人”假设。

马克思认为,人是社会的、历史的、全面发展的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需要即人的本性,需要構成了实践活动的原动力和原目的;在现实生活中,人有各种需要,如自然性需要、社会性需要,人的需要在量与质的宽度、纵向与横向的维度上都是不断变化的,呈现上升趋势。endprint

由此,马克思提出了“三级阶梯”的需要理论,把人的需要分为三个层次和阶段:第一是人的生理需要,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需要;第二是人的谋生需要,人要维持生存,必须从事生产劳动,这构成了人区别于动物的社会性;第三是人的自我实现和全面发展需要,包括对社交、审美以及自我价值体现的需要。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人”假设只达到需求层次中的低级别,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社会人不仅要满足基本生理、谋生的需要,也要满足内在与外在相统一的高级需要,通过自我实现完成道德的升华,这是社会主义发展到共产主义时理想的人。

三、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种利益矛盾突出,国内利益关系失衡,思想领域震荡巨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亟须借鉴“经济学”假设理论,把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有机统一起来,从而实现双赢。

(一) 坚持物质利益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人类进行生产劳动、经济活动的直接动机和目的是为了获得物质利益,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并贯彻于人类的历史发展。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一味地站在政治道德的高度评判受教者,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去要求受教者,劝其割舍或牺牲自身利益,无条件克服一切困难。这样的思想政治工作必然是苍白无力且不能长久的,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我们面对的是“经济人”而不是“政治人”,不能忽视人的经济性,漠视其对经济利益的诉求;可以结合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物质激励机制,给予其真真切切的关怀和帮助,而不是空洞的说教和理念灌输。

(二) 将需要理论引入思想政治教育实践

需求是欲望的物化形式,欲望是需求的本原,由于欲望驱动,人与环境无时不刻都在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因此,人的需求无时不刻地存在,也无时不刻在得到满足。利益就是能够满足人自身欲望和需求的具体的物质、能量和信息,需求与利益密切相关,没有需求,就不会产生利益。

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不断完善自我,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法。因为不同个体对不同需求和利益的认同程度是不一致的,同一个体在不同时期对同一需求和利益的认同程度也是不一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有最大限度地满足受教育者的思想需要、政治需要、經济需要,才能真正实现思政工作的社会价值,从而引领大众觉悟的提升,推动社会的进步。

(三) 强化法治思维

经济人需要制度与法律的约束,只有规范自己和他人行为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利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讲求以情化人,目的是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以说情说理教育为主、法律是国家统治的工具,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以强硬不容侵犯为主。一柔一刚,二者并不矛盾。法律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力量支撑,思想政治教育是法律宣传的有效途径。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强化法治思维,要知法、懂法,对法律常识真学、真用,既讲道理直击人心,又讲法律常识调解矛盾,既做人的思想工作,又做人的普法工作,用法律武器巩固思想政治工作效果。

参考文献:

[1] 亚当·斯密.国富论[M].郭大力,王亚南,译.上海:三联书店,2006.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 赵越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经济学分析研究[D].成都:西华大学,2015.

[4] 张芝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人”“义”“利”统一性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16.

[5] 姚顺良.论马克思关于人的需要的理论[J].东南学术,2014,(5).

[责任编辑 张宇霞]endprint

猜你喜欢
经济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政治教育
“四个全面”视域下构建新型政商关系探究
弗莱堡学派理论分析及其对中国改革的影响
处长政治的官僚制语境分析
浅谈人类对政府与市场关系规律的探求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学龄前幼儿纯粹经济人假设研究
公共选择理论方法论及其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