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融合视角下渭南市装备制造业发展及振兴路径探究

2017-11-27 07:56田苗
经济研究导刊 2017年29期
关键词:振兴装备制造业军民融合

田苗

摘 要:振兴装备制造业对引领渭南市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十分重要。在阐述振兴装备制造业的重要性以及总结渭南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制约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各种因素,最后提出军民融合背景下振兴发展装备制造业的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装备制造业;振兴;军民融合

中图分类号:F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29-0062-02

装备制造产业的振兴关乎国民经济健康稳定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战略性产业,它为国民经济各行业发展提供相应的技术装备支持,是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以及国家综合实力发展的集中体现。从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经验来看,装备制造业对推动地方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的信息化和现代化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装备制造业的振兴对于推进区域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刺激市场需求、加快地方经济工业化、建设小康社会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振兴渭南市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性

作为渭南市五大支柱产业之一的装备制造业,是渭南市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渭南市,主要形成以煤矿机械、工程机械、纺织及印刷为主的四大产业集群,这四大产业在国内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规模和优势。此外,以航空服務装备制造、节能环保设备制造、光伏发电设备为代表的新兴装备制造业也在逐步发展壮大。

(一)振兴装备制造业是促进渭南市工业创新和工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必要前提

作为工业的发展基础和发展核心,装备制造业为其他产业以及自身提供技术手段和设备支持,具有高度产业关联性,且是高新技术生产和产业化的载体。它的发展不仅能够带动经济的增长,也能通过技术的转移和扩散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促进整个工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起着极为关键的基础性作用。

(二)振兴装备制造业是实现渭南市保民生、促发展的重要条件

近年来,随着渭南市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有了很大的市场需求。渭南市市应利用国际产业重组以及我国东部产业向西部转移的机遇,充分发挥地方基础良好和门类齐全的装备制造业的潜力,增强渭南市经济发展的后劲,实现地区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振兴装备制造业是提高渭南市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有力保障

装备制造业为渭南市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提供装备,带动性强、涉及面广,能够综合反映一所城市的工业实力、创新能力和科技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必须振兴装备制造业,必须用自主创新的先进技术装备工业,从而带动陕西关中区域经济的健康良性发展。

二、渭南市装备制造业发展概况

自2014年以来,渭南市市根据《国家装备制造业调整与振兴规划》总体要求,制定和实施了《渭南市市装备制造业调整与振兴战略》,全市装备制造业进行积极调整,工业经济发展也取得一定的效益。截至2014年10月,渭南市装备制造业实现总产值87.36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5.98%。从近两年的经济发展情况分析,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在市场需求持续低迷的时期出现了两级分化的趋势。一种是以新能源和高新技术为主要产品的拓日新能、北人印机等企业,增长强劲、发展迅猛;另一种是工程机械制造、煤炭机械制造为主等受整体经济形势影响较大的企业,出现了经济增长下滑、负拉动的局面。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点。

(一)装备制造企业拓展市场,订单实现增长

因国家宏观政策调控,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面对较为激烈的市场竞争,装备制造各企业积极研发新产品,以满足客户需求。同时,针对产品也加大了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形式,如参加展会、客户走访、定期召开研讨会等方式积极拓展市场,提高产品知名度。对于市场信息也进行实时跟踪,实现销售额的突破。至2014年年底,通用设备类制造业和专用设备类制造业的订单同比分别增加10%和5%。

(二)成本增加,价格下滑,盈利减少

受国内外经济恢复缓慢的影响,需求量出现疲软,市场竞争激烈,各企业为促进产品销售,在拓展市场的过程中降低商品销售价格,以提高其市场占有率。据调查,大部分企业的价格下调幅度均在5%—8%,这样产品销售的利润就相应减少。同样受市场环境的影响,产品原材料价格上涨,工人工资增加,这些因素也导致企业生产成本和用工成本增加。其中,30%的企业反映,为补充流失人才和吸收引进搞技术人才,员工的人均工资增长10%,因此,各企业盈利空间不断收缩。

三、制约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因素分析

(一)规模性的装备制造企业数量少,难以形成产业集群

渭南市的装备制造业总量规模偏小,目前,全市装备制造规模以上级企业只有50多户,仅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11%左右,企业总产值也只占工业总产值的5.4%,远低于全省水平。缺少规模的装备制造企业,缺乏发展势头好、规模化集约经营、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集团和专业化程度高的企业,不能展现产业发展的集群优势,也影响了企业发展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二)装备制造核心技术较弱,创新能力不强

渭南市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装备制造企业较少,也缺少高市场占有率的名牌产品。经济和科技的结合不够紧密,产学研结合的机制还未形成,大部分企业尚未拥有专门的技术研发部门和人才队伍;企业创新意识不足,研发新产品的能力欠缺。由于缺少科学合理的人才激励机制,导致企业技术人才流失,而受工作环境和条件以及企业规模等因素的影响,引进高技术人才也出现困难。

(三)装备制造业工业化水平和军民融合度较低,缺少产业协会引导和协调

渭南市装备制造产业工业化水平普遍较低,很多企业对产业集群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产业集群反映企业的工业化水平和程度,从本质上理解,它是产业和技术、区域的有机结合。军民企业结合比率低,合作上也存在较多问题,缺乏政府在政策方面的统一规划和布局。和全国大部分中小城市一样,渭南市对于如何培养和发展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仍在不断摸索,也缺少行业协会等一些中介机构在集群化发展方面发挥协调和引导作用,各种信息咨询、技术中心、质检控制中心等服务机构的作用未能为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供相应的良好服务。endprint

四、振兴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2016年2月,《渭南市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在市第五届人代会上通过,依据“十三五”规划发展纲要内容,坚持工业强基战略,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加快开发区或园区的创新转型,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渭南市市的16个重大项目列入了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其中一项是投资10亿元建设渭南市高新区机械装备制造产业园。建设产业园是渭南市发展装备制造业的有力举措,而在军民融合背景下如何推进渭南市市装备制造业产业园区建设,则需要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和思考。

(一)克服传统制度产生的惯性,形成有效并完善的協调管理机制和服务体制

首先,从战略层面应减少或消除影响军民融合的障碍,在银行、税务、财政等部门构建行之有效的地方协调管理和服务机制。其次,引导国有军工企业通过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军民企业之间的技术和人力资源通道,克服传统行政级别观念对企业机制和科技资源的束缚。最后,军民企业文化价值观应不断融合,民营企业要积积研究军方装备制造的需求,创造更多的军用品市场,利用军用品质量和文化提高自身产品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二)形成产业配套链,发展产业集群,提升内生增长能力

产业园区应加强对军民结合产业项目在资金、用地及技术方面的大力扶持,按照发展规划,及时调整之前以房地产开发和固定资产投资为主的发展模式,形成“构建产业链、发展集群化、承载园区化” 的基本模式。国有和民营企业应依托大集团或大项目推进入园,建立产业配套链,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同时,应建立定期的交流机制,制定园区的行为规范,促进园区各机构和军民企业之间的交流,形成园区特色文化,增强企业的园区归属感和园区的文化影响力,提升产业园区的内生增长能力。

(三)拓宽融资渠道,引进多种融资形式,出台积极的财税支持政策

一是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发展军民融合产业,通过政府资本投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建立多元化的股份制企业等措施,减少和降低军民企业结合面临的市场和资金风险。二是建立“军民融合创投资金”,推动具有市场潜力和长远发展规划的军民融合创新产品和项目。三是制定鼓励地方参与研发生产军用品的各项政策,为承担国防装备科研生产任务的各民营企业给予一定的科研补助和资金补贴。

作为渭南市市重大项目,投资10亿元建设高新区装备制造产业园被列入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充分说明国家为振兴装备制造业提供极大的政策支持。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顺应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和经济改革趋势,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促进国家国防建设。在军民融合背景下振兴装备制造业,不仅为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可靠保障,也为渭南市市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带来全新的机遇。

参考文献:

[1] 梁艳彬.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以陕西省渭南市为例[J].时代金融,2015,(6).

[2] 张萍,赵维.军民融合背景下陕西省装备制造业发展探析[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5,(5).

[3] 苏凤昌,周阿莉.危机影响下的西安装备制造业振兴研究[J].西安社会科学,2009,(6).

[责任编辑 柯 黎]endprint

猜你喜欢
振兴装备制造业军民融合
东北粮食物流发展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下江苏加快装备制造业走出去的探析
中国装备制造业阶段竞争力研究
陕西省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
我国生产性物流业促进装备制造业升级的策略分析
军民融合产业的四川探索:产业基金的逻辑和方案
特朗普的“军民融合”政策能兑现吗?
从供给侧改革谈东北机械工业振兴
中菲谈“振兴”五大领域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