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荔丰
【摘要】胡铁生认为,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1]。微课的教学设计和普通的课堂的教学设计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要求在有限的时间内(不超过15分钟)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集视频、图像、声音等多媒体素材于一体来阐述知识点与技能点[2]。“革兰染色”这节微课是属于实验演示、讲授型的微课,内容多,时间短更需要进行科学规范的教学设计,使用恰当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把革兰染色相关的知识点及技能操作进行有机融合,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以下是我的教学设计及说明:
【关键词】微课 革兰染色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2095-3089(2017)41-0019-01
一、“革兰染色”微课教学设计[3]
二、微课设计说明:
1.从以上这个教学设计里面可以看到本节微课的教学环节分为导言、实验讲解、回顾小结、课堂提问四个部分组成,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微课结构框架。教学目标用PPT录屏的方式紧跟着片头呈现,不配语音讲解以节约整体时间。
2.在导言部分介绍了革兰染色的沿革,并快速切入了革兰染色的试验操作部分,迅速抓住微课的学习者的的注意力。
3.在实验操作环节,如细菌涂片制作、革兰染色、油镜镜检,我们采用视频拍摄结合语音讲解的方式进行介绍,为了保证录制顺利进行,我们会另外准备讲稿,以便使语言更加精简并做到与画面同步,主要的教学内容配有字幕提示。实验操作的视频拍摄主要采取近景和特写相结合的景别进行拍摄,以便能准确地将实验操作的细节传递给学习者。
4.把原理的介绍安排在实验演示结尾主要目的是为了不干扰教学焦点(实验操作),迅速进入主题,同时也符合由现象到本质的认知规律。
5.回顾小结起到了画龙点睛强化焦点的作用,让学习者再次明确重点,加深记忆。
6.最后加入的课堂提问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并且把答案的公布留在实验课中,做到微课与翻转课堂有效结合。
每一个成功的微课,都是一个完整且典型的成功的教学案例,它是针对一个知能点的资源压缩包,这个压缩包里浓缩了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视频、教学素材、教学检测等多种教学资源,为了将这些资源有效组织,合理应用,完美呈现,最终做出短小精悍,内容丰富,教学效果良好的微课作品,我们一定要从重视微课的教学设计开始。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 .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2-63.
[2]李琴,许子华,任立平,董会霞,祁雅慧.微课在微生物学检验教 学中的应用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 2017,(1):50-51.
[3]王亚盛,丛迎九:微课程设计制作与翻转课堂教学应用 [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6.2:8-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