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专业能不能“虾扯”?
邹勤:国家二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市美术家协会漫画艺委会委员,上海电影家协会会员,北京电影学院现代创意媒体学院客座教授。编导的动画电影曾获中国电影政府奖,创作的漫画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上海原韵法律服务中心主任 何永强:
今年王宝和大酒店的龙虾自助餐着实红火了一把,每天1000多斤小龙虾的供应量让餐厅门庭若市,屡获赞赏。如果在微信朋友圈里晒龙虾饕餮,必定引来无数羡慕嫉妒恨。这家龙虾都严选自生长在上海海洋大学的培育基地,可是有高等学府的“学历”呢,别再把它们想成臭水沟里的小生物了。
无独有偶,“小龙虾”今年也成为了湖北某一高校的正式专业。该学校开展校企合作办学,通过单独招生考试录取,培养普通专科层次的小龙虾产业技能型人才,包括烹调工艺与营养、餐饮管理、市场营销。说不定几年后,路边餐饮店负责烹饪十三香小龙虾的师傅还就是高校科班出身呢。和与时俱进的“小龙虾”专业一样,重庆工程学院也紧紧掐住了时代的命门,与企业校企共建,开设了“网红学院”,主要教授个性塑造、直播技巧、形象设计、录小视频上热门等相关课程,引来一片热议。
与传统的专业设置相比,越来越多有个性的,符合时代潮流的专业在高校悄然开设,究其背后原因,其实大多数都源于大学生就业这个话题。据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17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在已经签约的2017年应届大学毕业生中,有38.5%的毕业生选择了与专业不对口的工作,同比上升5.7%。
专业对口率的下降,折射出高校专业设置与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间存在着结构性矛盾。此外,现代社会发展迅速,“共享经济”“社群经济”等新的产业、商业和市场模式创造了许多新兴行业和职位,也产生出大量新的职业需求,如网红、微商等,多元化的就业通道给大学生带来了更广泛的选择和机会,也对高校专业的设置和学生选择就读的专业带来了新的挑战。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令人目不暇接,往往今天热门的行业过了两三年后就成为过气的,甚至有些新兴行业犹如昙花一现。
80后小伙伴应该记忆犹新,当初社会发展需要会计人才,于是乎会计专业遍地开花。而现在呢,会计人才多了,导致供大于需的局面。也有学生高考选择了当时最火热的通信工程专业,说是毕业后特别好找工作,没想到四年学成出来,岗位已经饱和。上海市教委几乎每年都会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当年度本科预警专业名单,将一些在本市高校重复设置相对较多,在部分高校中连续多年招生录取率和毕业生签约情况不太理想,造成整体指标偏低的专业列为预警专业。这一预警提示,既是让相关高校树立危机意识,评价和分析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度,同时也是让学生们在选择报考专业时多了一个参考。
以人才市场为导向对高校专业进行适时调整,充分反映了今天的高校教育所处的时代特点和时代要求。但是“随行就市”的高校专业设置真的能否解决就业难呢?盲目地以就业率为导向设置专业,是否还会出现一哄而上,继而一哄而散的局面呢?再者,大学毕竟不是职业培训所,它的学术精神和灵魂上的追求还是应该坚守,不能盲目地一刀切。否则,一流大学没建成,反而建成了一流的培训所。而对学子来说,全方位多渠道的学习才是立足的根本之道。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 技多不压身,说的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