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辉
(成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院 四川成都 610041)
我国公民体力活动的研究现状综述①
李亚辉
(成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院 四川成都 610041)
近年来一些学者、专家已经致力于体力活动的相关研究,并在体力活动客观评价指标、建成环境与体力活动相关性、体力活动与认知等领域均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该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从体力活动与健康、体力活动测量方法、体力活动评价方法、体力活动影响因素四个方面对当前体力活动研究的现状进行了总结,为制定公民体力活动标准、进一步改善公民体质提供依据。
体力活动 研究现状 综述
随着经济全球化及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们在享用现代化、智能化带来便利的同时,人们的闲暇静态活动不断增加,目前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症、高血脂等为代表的慢性非传染病问题已经成为中国主要的公共健康问题。因此体力活动研究进展更多地受到了我国各界人士的关注。
1.1 核心概念
体力活动(physical activity)是指由骨骼肌收缩产生的身体活动,也是指在基础代谢(BMR)的水平上,身体能量消耗增加的活动[1]。体力活动由以下四要素组成:频率、强度 、持续时间、其他因素:体力活动类型和环境。
1.2 体力活动发展现状相关性研究
通过中国知网进行文献检索,主题输入“体力活动”并含“研究现状”检索后发现,儿童青少年是体力活动现状研究的主要对象,研究领域主要涉及的是医学领域,体育领域文献较少,笔者下载相关文献并进行阅读与整理,从体力活动与健康、体力活动的评价方法、体力活动的测量方法、体力活动的影响因素四个方面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1.2.1 体力活动与健康的关系
常华军在《体力活动研究进展综述》中的研究数据表明了体力活动与健康的密切关系。有规律的参加体力活动不仅可以预防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肥胖、骨关节炎症等,还可以增加骨密度,降低成年人的死亡率等[2]。
谌晓安、王人卫等在《体力活动、体适能与健康促进研究进展》中综述了有规律的体力活动和适宜的体适能者在不同的人群中,均比缺乏活动者具有较高的健康体适能,从而降低发生残疾和慢性疾病的风险,提高了人们的整体生活质量[3]。
综上所述,近半个世纪的研究已证实了体力活动与健康密切相关。有规律的体力活动可以预防慢性病,以及降低成年人的死亡率,从而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
1.2.2 体力活动测量方法的研究
李敬雯等《大学生体力活动测量方法综述》中综述虽然测量大学生体力活动的方法很多,但不同的体力活动测量方法都有其自身的优点和缺陷。体力活动的测量方法并非是单一的,它需要多种方法进行综合研究[4]。
王超、陈佩杰等的《加速度计测定的中学女生体力活动模式及其随年龄变化趋势》中指出已有研究大多釆用自我报告法测量体力活动,应用客观测量方法(如加速度计)开展的研究在我国相对较少[5]。
综上所述,体力活动的测量方法主要包括双标水法、间接热量测定法、体力活动问卷、运动传感器等,查阅文献过程中发现,问卷调查法和加速度计测量方法使用最多,几乎没有单一的一种测量方法能够精确测量体力活动,需要将几种测量方法组合起来进行研究,例如,为减少测量误差,将加速度计与日志法结合使用。
1.2.3 体力活动的评价方法
余丹、曾果等《中国南方中青年体力活动能量消耗研究》中指出成年人的能量消耗主要用于食物动力热效应、基础代谢和体力活动,其中体力活动的能量消耗可变性较大,对机体能量平衡的调节具有重要影响[6]。
李海燕、庄洁等《上海市11~16岁青少年体力活动能量消耗参考值研究》论述了能量消耗与体质健康等级具有相关性,并且相关性存在等级临界点。应该根据不同的年龄段建立体力活动能量消耗参考值[7]。
综上所述,体力活动是能量消耗重要的影响因素,能量消耗综合了体力活动的项目、强度、持续时间、频率四个参数,能量消耗研究的文献大都集中在对体力活动能量消耗测量方法方面的研究,而在能量消耗其他方面的研究较少。
1.2.4 体力活动影响因素研究
厉志玉等《城市社区居民体力活动及影响因素分析》调查中发现从阻碍居民参加运动的不同因素进行分析,主要原因有没时间、天气太差、意志力不强、没精力等,其他原因有因工作及家庭需要没法参加运动、身体不好等,人们主观上对运动的重视度不够成为体力活动的主要影响因素[8]。
周热娜、傅华等在《上海市某两所中学初中生体力活动环境影响因素分析》中总结了郊区和中心城区学生的体力活动受朋友的运动情况及住所附近的路径的影响[9]”。
综上所述,体力活动的影响因素有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体力活动少的影响因素大部分还在于个人主观上的重视程度不够,政府还需要制定相关政策,从而改善人们体力活动参与现状。
体力活动与健康密切相关的重要性,使体力活动的相关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相继出现大量的“富贵病”“亚健康”,因此应制定长期有效的体力活动干预措施。从目前研究现状得知,体力活动测量方法的选择要考虑调查目的、样本量、项目预算等综合因素,多种方法综合进行研究以确保研究的精确性。目前国内关于体力活动方面的研究虽然较多,但缺乏有体系的、完整的、系统的调查研究。另外,在这些研究中,学生人群成为研究的主要对象,因此国内在体力活动这块的研究明显不足,特别是对某一特定人群的研究,存在很大的研究空间。
[1]赵年生,孙弘,戴剑松.大学生体质与体力活动的相互关系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33-35.
[2]常华军.体力活动研究进展综述[J].浙江体育科学,2013(5): 111-115.
[3]谌晓安,王人卫,白晋湘.体力活动、体适能与健康促进研究进展[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2(4):363-372.
[4]李敬雯,任文君.大学生体力活动测量方法综述[J].体育世界(下旬刊),2014(1):15-16,14.
[5]王超,陈佩杰,庄洁.加速度计测定的中学女生体力活动模式及其随年龄变化趋势[A].中国体育科学学会(China Sport Science Society).2011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1) [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China Sport Science Society),2011: 2.
[6]余丹,曾果,李鸣,等.中国南方中青年体力活动能量消耗研究[J].卫生研究,2010(6):715-718.
[7]李海燕,庄洁,陈佩杰.上海市11-16岁青少年体力活动能量消耗参考值研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3(1):14-19.
[8]厉志玉,朱秀娟,赵媛媛.城市社区居民体力活动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2(11):1498-1500.
[9]周热娜,傅华,李洋,等.上海市某两所中学初中生体力活动环境影响因素分析[J].复旦学报:医学版,2013(2):193-198,203.
G80-32
A
2095-2813(2017)04(c)-0183-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12.183
李亚辉(1991,1—),女,汉,河南济源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基本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