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杰
(济南市第二十七中学 山东济南 250001)
中学耐久跑娱乐化教学探索
刘艳杰
(济南市第二十七中学 山东济南 250001)
随着时代发展以及社会进步,在该种环境背景之下我国对于中学阶段体育教学较为关注,因为体育教学关乎学生体质的提升与发展,而国家对于人才的要求则不仅仅体现在人才需具备多元化专业知识和技能上,而且还要求学校培养出的人才应拥有健康体质,由此可见中学体育教学的重要意义。而针对中学体育来讲,耐久跑则一直是教学中的难点,学生普遍对耐久跑不感兴趣,该文基于此就影响中学生日常耐久跑主要因素进行分析,之后对中学阶段娱乐化的耐久跑实际教学展开探讨研究。关键词:中学 耐久跑 娱乐化教学
众所周知,耐久跑属于中学体育的重要构成内容,国家政府也提倡中学生应该形成良好的耐久跑习惯,但是就目前来看,众多中学展开的耐久跑实际教学有着单一的教学手段,实际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对此中学阶段中的体育教师就需要依托娱乐化新型教学促使耐久跑成为学生喜爱的体育活动,更加促使学生由耐久跑逐渐形成终身体育良好习惯。
在探究影响中学生日常耐久跑主要因素之前首先要了解什么是耐久跑,其实所谓耐久跑就是指社会个体处于充足性的氧气供给环境下展开的跑步锻炼,该种跑步锻炼有着较长的时间,一般练习者处于耐久跑之中能够将自身机体供血能力以及心脏收缩能力予以良好提升,促使自我机体有氧代谢以及血液循环等系统有效发展,可以说耐久跑对于个体身体健康发挥着关键影响作用。中学生日常开展耐久跑需要掌握一定的跑步技术,并通过锻炼耐久跑形成终身体育良好习惯[1]。
就目前来讲,虽然耐久跑能够作用于中学生身体健康的发展,但是众多的中学生往往对耐久跑不感兴趣,表现为不愿意接触耐久跑或者是锻炼过程断断续续,难以长久坚持下来等,而之所以出现该种状况的原因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是部分中学生出于怕累以及怕苦的心理进而不愿意耐久跑,一般来讲中学生在刚刚接触耐久跑的时候肯定会有小腿发软或者是呼吸困难等状况,但是这些状况均属于常见跑步生理现象,由于学生对此知之甚少,加之身体有着一定的疲劳感,由此对耐久跑产生恐惧或者是害怕心理,最终也就导致学生不愿意耐久跑。
其二是国家虽然提倡中学生形成良好的耐久跑习惯,但是具体落实在各个中学的状况却各有不同,一些中学普遍在应试教育环境背景之下对于体育方面的耐久跑实际教学并不重视,多关注语文或者是数学等课程教学,由此可以说,耐久跑被众多中学所忽视,此外加之社会环境影响,中学生普遍对篮球以及足球等运动较为感兴趣,认为耐久跑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过于单一,就是不停的跑步没有任何趣味性可言,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就促使中学生对耐久跑无锻炼和学习兴趣。
当前众多中学生对于耐久跑有着较低的学习锻炼热情,而为了促使中学生良好开展耐久跑锻炼,各个中学就需要将娱乐化的新型教学引入到耐久跑日常教学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情境型耐久跑练习以及探索型耐久跑练习或者是变换型耐久跑练习等,以此促使更多的中学生喜爱上耐久跑。下面就几种娱乐化的耐久跑新型教学方式予以具体阐述。
2.1 教学方式之情境型练习
情境型练习属于娱乐化耐久跑教学手段之一,所谓情境型练习就是建立在情境模拟或者是情境营造基础之上,提供学生耐久跑的一定环境,促使学生产生跑步锻炼的兴趣并有着跑步锻炼的热情,在教师的引导之下体验耐久跑其中的锻炼乐趣,从而自觉完成相应的跑步任务。例如教师可以将耐久跑实际练习挪至体育馆或者是专业体育场开展,而无论是体育馆还是体育场均有着专业化的跑道以及跑步标识,在这样的场地展开耐久跑实际练习更加能够带动学生进入跑步状态之中,促使学生喜欢上耐久跑。此外,如果是教师在校内展开耐久跑实际教学,还可以在学生跑步的时候配上一定的音乐,如有着鼓舞斗志作用的音乐“生命之杯”或者是相应“斗牛士”等,而学生边跑步边听着节奏明快的音乐则更加能够感受到跑步的乐趣,或者可以说是增加了跑步的乐趣,而学生处于这样的音乐跑步情境之中也会逐渐爱上耐久跑,长期以往更加能够形成良好的耐久跑习惯。
2.2 教学方式之探索型练习
探索型练习属于体育实践中的一种活动,能够促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之中予以智力以及思维力的良好发展,更加可以促使学生在体育锻炼之中提升求知欲,由此从内心对体育活动产生兴趣并爱上此项体育活动[2]。中学体育教师可以开展探索型耐久跑练习,如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闯迷宫”练习:教师从众多学生之中随机选择一个“逃跑”的人,一个“追赶”的人,其余学生划分为数量均等纵队,纵队成员之间两手臂伸直平举,教师每发令一次纵队成员统一90。右转一次,“逃跑”以及“追赶”两人需要在这样的阻碍下展开追跑。此外,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穿插跑练习:教师将全班学生划分为众多10人小队,小队成员排列成纵队,相邻成员之间来的工作具有一定的帮助。通过休闲体育与生态体育的共同思想“健康第一”指导下,结合当前大学生体育的新需求,在高校实行休闲体育教育改革,努力体现出体育课的休闲娱乐性,引导学生生态体育观念的形成,健康学生的身心,建设新型的生态、休闲、绿色人文的和谐校园,最终形成休闲体育观念。
[1]李因霞.转型时期西部民族地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发展的研究[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5(4):46-48,77.
[2]袁明煜.休闲体育驻足中国的现实困惑与出路[J].体育学刊,2013(1):33-37.
[3]赵红娟.休闲体育视角下的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15):133-135.
[4]彭国强,舒盛芳.美国大学休闲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特点及启示[J].体育与科学,2014(4):12-17.
[5]侯建斌.新城镇化建设背景下高校休闲体育专业发展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3(6):52-55.
[6]朱佳滨,胡萍,贵忠国.我国体育院校休闲体育专业发展现状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5(3):1-4.
G822.9
A
2095-2813(2017)02(a)-0137-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04.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