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的教研让体育课堂更具魅力

2017-11-27 20:23石冰冰
体育教学 2017年8期
关键词:分组体育课教研

文/石冰冰

基于问题的教研让体育课堂更具魅力

文/石冰冰

基于目前体育课堂教学存在的准备活动陈旧、教学方法固化、教学过程不畅、运动负荷不足等问题,通过教研的形式,有针对地分析其成因,觅求解决策略,提升体育课堂魅力,以期更好地引导学生知体育、学体育、会

体育、用体育,从而促进其健康成长。

体育;课堂;问题;研究

目前,广大中小学体育教师对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性质、内涵等有了深度的理解和认知,在践行层面呈现出多元、丰富、良好的发展态势。但由于每一位体育教师对于体育与健康课程都会有自己的理解和诠释,都会以自己所感知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情境去设计、实施教学。因此,又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会儿抛弃传统、一会儿传统要得、一会儿淡化技能、一会儿强化技能、一会儿体能至上、一会儿认知在先、一会儿情感当头、一会儿大密度大负荷等不同的声音,这让一线教师,特别是广大农村欠发达地区的体育教师及大量的兼职体育教师“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想兼顾但又力不从心,不兼顾但又不知从何下手,致使体育教学的根基松动,以身体练习为载体的认知、技能、情感目标的有机融合缺失。很多学生经过十多年1000多节体育必修课的学习后,出现了不会体育、不喜欢体育、不参与体育的“三不”毕业生[1]。为此,直面当前体育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觅求解决策略,还体育课堂本真,提升其魅力,以更好的引导学生知体育、学体育、会体育、用体育,是教研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分析存在问题

研究表明,现在的青少年缺乏运动甚至不会玩,这跟幼年时期“玩”得少有关。而缺乏身体活动的行为、习惯会由一代人传给下一代人。如果父母都积极参与身体活动,他们孩子的积极参与率是其他儿童的5.8倍[2]。今天的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人,今天学生运动行为、习惯的习得将会直接影响着未来社会主人生存的环境,这一切皆在于当下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优劣,然而当前体育课存在的一些问题却制约着学生的体育学习。

1.准备活动的形式陈旧

慢跑、徒手操、游戏似乎是所有体育课准备活动的“三部曲”,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成不变,与主教材毫无关联,不知道为谁做、为何做,趣味性、针对性、铺垫性、创新性无从谈起,试想小学阶段节节课如此、中学阶段节节课也如此,学生能喜欢体育课吗?无怪乎在对一些高校的在校研究生进行调查时,他们对于体育课的认识仅是跑跑步、做做操而已。

2.教学方法的选择固化

讲解、示范、集体学练、分组学练、一遍遍的纠错、交流展示等成为了固化的、机械的教学模式,篮球这样教,排球这样教,武术、体操还是这样教,无新意、情境设置之说,而基于学生、为了学生、发展学生的教学设计更无从谈起,教师教得费力,学生学得乏味,学不会也就不足为奇了。

3.教学过程的组织不畅

教学中有时学生刚开始练习,教师就鸣哨集中,说是讲解示范;继续练习的指令发出后,学生刚刚进入学练状态,集中哨响起,说是要纠正错误动作;再继续练习,有的学生还没返回到练习场地,教师又鸣哨集中,说是要强调一下重、难点,如此种种,在一节课有限的时间内队形调动多达6~8次,练习次数得不到保障,场地器材闲置、浪费,学理不明、教理不清,违背了体育课堂的教学规律,导致了学生的学习蜻蜓点水。

4.运动负荷的严重不足

班级人数多,教学分组少,无论什么课,组数、组内的人数固定不变,少数学生练,多数学生排队、等、站、看的现象屡见不鲜,由于等的时间过长,队尾的几名学生还会出现打闹的现象,课堂纪律混乱,练习时间、练习次数、练习组数、练习密度、练习强度等严重不足,导致了体能、技能教学的“双差”问题。

5.学习方式的运用不实

盲目地追求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把分组当成自主,把两人一组而没有实质性的练习当作合作,把多人凑在一起的讨论当成探究,无论什么内容、无论什么课型,都华而不实、流于形式,导致了身体练习的低效。

二、觅求解决策略

问题有时是一把双刃剑,既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不足和差距,又让我们深刻地反省、比对、觅求其解决路径,这是基层教研应有的态度和视角,也是真实教研的体现。为此,笔者基于现状,通过教研,总结出了以下策略。

1.明确界定上课区域,保障教学有序安全

由于很多学校场地小,同堂上课的班级多,学生人数多,在体育课上经常会出现“抢场地”、临近课堂的学生相互干扰、相撞或一些伤害事故。解决办法是课前教师应给学生建立直观的边界概念、区域意识,可以用四个椎体或其他器材作为标志物设定一个大小合适的教学活动区域,并规定所有的学生在活动时都不能超过这个区域,每节课都要求学生进行自我、相互的监督与管理,长此以往习惯就会养成,教学的有序安全也会得到保障。

2.多元形式建规禁行,巧促良好习惯养成

在体育课中大多数教师常用哨声、口令、击掌等形式作为练习的起止信号,进行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且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随着信息的多元发展,仅用这几种方式难免显得单调、乏味,其实借助学生喜闻乐见的音乐作为练习的起止信号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例如,音乐起练习开始,音乐止练习停止,并通过反复练习让学生体验、巩固、强化、自动化,学生在倾听、理解、运用、享受美妙音乐的同时,不仅明确了音乐指令的目的意义,规范了自身的行为,提高了对令行禁止课堂规范的认知,又促进了遵纪守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多元信号方式有机结合、融会贯通的运用于体育课堂教学中,则会显得更加灵活、人文、丰富、有趣、长效。

3.热身内容丰富多变,铺垫充分针对实效

由于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课堂伊始教师要带领、督促学生尽快地活动起来,在走、跑、跳、侧滑步、高重心、低重心等多种姿势交替练习的基础上,可以增加路径的变化,游戏融入,或是相互击掌、问候、介绍、进行一些话题的交流,在一般性准备活动的基础上,再融入一些专项的准备活动,例如,在韵律舞蹈的教学中,做准备活动时可以听着音乐节奏进行上述活动,也可以将本节课的步法进行分解,适时地融入到准备活动中,这样就显得内容丰富、多彩趣味、铺垫充分,学生的神经系统处于兴奋状态,身体各关节得到充分活动,各器官功能被充分激活,在这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愉悦氛围中,学生会更入情、入境、入学,从而为基本部分的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步骤环环相扣,效果丰满多元

体育课各练习之间应做到无任何“裂缝”,各环节衔接紧密、过渡自然、清晰流畅、融会贯通、一脉相承,教学步骤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时间、空间充足,数量、质量有保障,运动强度、练习密度适宜,才能较好地促进认知、技能、情感一体化学习目标的达成。例如,在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的教学中,学生两人一组由近至远进行传接球练习,三人一组迎面传接球练习,四人一组迎面传接球练习,可在此基础上进行五对五的教学比赛,在整个练习过程中没有人为的割裂某一教学环节,没有过度的组织集中解散,有的是单位时间内练习时间、练习空间、练习次数、练习密度等均得到保障,且效果显著。学生由两人到三人、到四人、到五人的组合也非常自然流畅,既有基本技术的学练,又有技战术的融合,这种有目标、有内容、有策略、有情境、有提升、有效果的教学活动显得骨肉丰满、实实在在、润物无声、水到渠成、价值多元。

5.分组机智活泼,增进学生交往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打破固有的分组形式,通过改变要求进行分组。例如,按学生的着装颜色分组、按学生的身高分组、按学生名字的首字母分组、按学生名字全拼的字母数进行分组、按身体不同部位分组等,这种随机性和不确定性的分组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了活跃的课堂氛围,增加了学生与他人多次合作、交流的机会,增进了学生间的交往,而且使学生更专注、更投入地参与学习,同时凸显了体育学科以身体练习为载体的育体、育人的多元教学价值。

6.理念方略前瞻,师生共同成长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内容、变化教学手段,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以引导者、助学者、伴学者、隐形者的多重角色,尽可能多地与学生一起探究学习,从而在情感上、情境中与学生达成共鸣,以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其实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学得高兴,教师教得快乐,师生才能共同成长。

总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发展是永恒的主旋律,我们要基于问题,立足校情、师情、学情,精准教研,克服诸多不完善因素,形成统一认识,坚定不移地朝着实现教学质量真突破、为着学生健康成长的目标而努力前行。

[1]潘绍伟.强外优内并举健身育人共赢[J].体育教学,2016(6).

[2]李小伟.学校体育再出发:让体育成为青少年生活的一部分[J].体育教学,2016(6).

G633.96

A

1005-2410(2017)08-0042-02

(江苏徐州市铜山区教育局教研室 221116)

猜你喜欢
分组体育课教研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体育课上的“意外”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体育课
分组搭配
分组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
老师,我喜欢你,这是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