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敏 王 乐 王治国 李 辉
(大连海洋大学体育部,辽宁 大连 116023)
在高校内开展体育赛事,对高校体育发展的核心支撑力产生积极影响。高校体育发展离不开体育场馆、体育器材、经济与科技等方面的硬实力,同时也不能缺少科学的体育管理理念、体育价值观、体育思想方法和体育精神文化等软实力的作用。本文将以中国大学生校园足球联赛为例,探讨大足联赛这项体育赛事对高校体育发展软实力的影响作用。
大足联赛(CUFL)是由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教育部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共同主办,中国教育部官方唯一认可的11人制全国高校大学生校园足球联赛,也是中国校园足球最高级别赛事。大足联赛分为三个组别:校园组、超级组和高职组,参赛队伍多达1400多支。其中,校园组的参赛队员为普通本科院校在校大学生,参赛人数最多,首先各省市先进行省内赛,各省前两名进入全国64强,分为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个赛区,各赛区16支队伍,四个大区赛的前四名进入全国16强,即进入全国总决赛。本研究选取大连一所高校足球队为研究对象,在 2015-2016赛季,大连海洋大学首次组队参加大足联赛,获得省赛冠军及大区赛的第六名。在2016-2017赛季,获得省赛亚军,并获得大区赛第四名,成功晋级全国总决赛,最终获得全国总决赛的季军。
2.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高校体育赛事、高校体育发展、软实力、体育价值、体育文化、体育管理、大足联赛等相关研究文献,为分析体育赛事提升高校体育发展的软实力提供理论依据。
2.2.2 逻辑分析法
在对资料进行分和整理的过程中,运用逻辑学的知识方法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分类、归纳与分析,并对相关理论进行逻辑推理。
2.2.3 访谈法
访谈相关部门的负责人,了解目前高校大足联赛开展的现状及建设情况。通过访谈部分学生和教师来总结、归纳大足联赛对高校体育发展的软实力影响的途径。
体育赛事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特别是足球这类团队项目,整个队伍的团结协作,奋勇拼搏的精神将影响学校的体育精神文化氛围。大连海洋大学足球队优异成绩的取得也提升了学校在省内甚至全国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参加完总决赛,校足球队从哈尔滨返回大连,学校副校长及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及来自各学院的学生志愿者代表全校师生热烈欢迎教练员、队员载誉归来,热烈祝贺足球队创造历史。通过这个赛季的比赛,不仅培养了运动员拼搏努力、团结协作的体育精神,也对校内学生高尚、积极向上的体育精神文化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在足球队取得优异成绩的影响下,学校会更加重视该项目的开展,学生对于足球这项运动也会更加热爱,校园足球也成为了学校的体育特色及品牌,体育文化氛围更加浓厚,将足球文化与校园文化相结合,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身体素质,也能促进学生形成优良的体育精神,这些都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师生加入这项运动,也为学校体育的发展增添力量。
从本赛季参加市内、省内选拔赛、大区赛开始,大连海洋大学多次在学校官网、官方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上公布学校足球队的赛况赛绩;进入全国总决赛后,学校官网连续四次报道校足球队的战况。在季军争夺战的赛前,学校副校长带着全校师生的诚挚慰问赴比赛现场看望球队,鼓励球员再接再厉,打出水平、打出气势,不留遗憾。最终球队在“不!留!遗!憾!”的呐喊声和助威声中获得了全国总决赛的季军,这也是校队取得的最好成绩,也创造了校足球队的历史。学校的这些举措为校队运动员和教练员营造了良好的竞技氛围,并让他们在积极的氛围中形成正确的竞技价值观。面对竞赛压力,运动员能够积极面对,持有正确的胜负观念,从而享受比赛过程,最终体会到体育竞赛的教育、竞技等价值。
另一方面,大连海洋大学足球队在大足联赛的全国总决赛中取得骄人的成绩,让全校学校师生备受鼓舞。大连海洋大学足球队建队至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校内也营造了较好的足球文化,对于赛事的宣传和报道也十分重视。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也能帮助在校师生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念,并以此来引导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
传承人具有传承保护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与义务,对于少数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灭绝的情况,更应该对传承人加强保护,鼓励学校等相关部门培养新一代的传承人。在走访传承人的过程中,了解到大部分传承人年龄在50岁以上,相关部门应当给予现有的传承人一定的经济扶持,鼓励他们培养新一代的传承人,并给新一代传承人提供一定的行政岗位以便维持他们的生活需要,能够让他们专心致志地保护与传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
最近几年,很多学校对体育非物质遗产的保护传承工作慢慢重视起来,也取得少许效果,但要想更好的传承保护就要加强武陵山片区高校、中小学等教育领域的涉“遗”范围,可以在学校自编教材中添加保护非遗题材的课文内容,或编撰《体育非遗项目大全》等教材专门用于学校的选修课、课外阅读等,并对其进行明确的教学任务要求。同时,根据政府各职能部门的分工协作及所承担的任务和角色不明确等原因,应该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在分工协作关系中明确并规定下来,形成稳定的制度化模式。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目前的人才流动基本是由农村流向城市、西部流向东部、内陆流向沿海、不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的现实状况,这就导致了不发达地区的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向东部沿海地区而形成“空心村”,一些传统体育文化遗产项目的有经验的开展者、传承人以及中青年人为了赚钱谋生都流向大城市,造成无人传授无人传承的尴尬局面,使传承活动出现断层。武陵山片区各相关部门要加大地区经济发展,适当给予返乡务工人员就业创业优惠政策,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家就业。有人才有传承,才有人开展传承活动。劳动力返乡就业,可以缓解传统体育文化遗产无人传承的突出问题。同时也进一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吸引更多的外出务工人员回家就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王书彦,韦启旺,张英建,等.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认定制度探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4(12):23-27.
[2]张卫民,黄桃.高校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基于湘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保护与传承的调研[J].艺海,2014(11):179-180.
[3]张志雷.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传统武术代表性传承人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4,50(4):57-61.
[4]牛爱军.从非物质遗产视角对“传统武术传承人”保护问题探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42(10):52-55.
[5]郭建菊.陈家沟陈氏太极拳传承人的生存状态影响因素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3.
[6]陈瑜君.非物质文化遗产畲族体育传承人保存现状及保护措施研究[D].集美大学,2016.
[7]安凌.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法律保护研究[D].重庆大学,2012.
[8]黄国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权益保护[D].华中科技大学,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