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大中小学体育课程衔接的反思

2017-11-27 21:11张科峰乐玉忠
体育师友 2017年6期
关键词:课程目标学段课程内容

□ 张科峰,乐玉忠

(河南科技学院体育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0)

关于我国大中小学体育课程衔接的反思

□ 张科峰,乐玉忠

(河南科技学院体育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0)

在大中小学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学校体育在体育课程内容中存在许多问题,如低水平重复、教学内容雷同等问题屡见不鲜。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针对一些关于学校体育课程内容衔接的文献进行阅读。发现课程在衔接中存在如:学生失去对体育课的兴趣,对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产生了厌倦感,体育课程内容低水平重复等问题。并提出与之对应的观点,以希望能够发现新的方法,来为我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大中小学;体育;课程内容;衔接

1 前言

新课改中,明确指出“健康第一”是作为新课标的指导思想。使得人们意识到学校体育课程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在不过分强调接受式学习方式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在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兴趣需要来安排体育课程内容,这些内容不但要满足还要进一步促进学生健康的总体要求。另外还要注意在同学段之间体育课程内容的合理衔接,应尽量避免不必要的低水平重复现象。但是,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现实与理想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并且在不同方面很大程度上也存在着问题。正如国家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杨贵仁指出:“目前我们国家学校体育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即大中小学之间相脱节,没有把十四年的教学过程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 没有在这十四年中根据学生在不同时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征和其它规律进行研究, 也就是铁路警察各管一段,即小学管小学,中学管中学,大学管大学[1]。”

2 课程衔接的现状

2.1 课程衔接的概念

课程衔接是连接各种不同的课程内容或学习经验,使他们之间相互发挥积累的最大效果以达成课程目标。这里所说的体育课程衔接又被称之为课程整体设计。毛振明在《对体育课程整体设计(大中小学课程衔接)的研究》中指出,课程的整体设计也是各学段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进行整体的安排,使其更加符合各年龄段的学生的身心发展,更好的注重学生的发展,把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2]。

2.2 课程衔接出现的问题

目前,我国学校体育课程整体设计上还存在许多问题。如大中小学之间相互脱节,没有把十四年的教学过程作为一个整体,造成“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现象,这就是低水平的重复问题;另外还有,在教材内容的选择和操作上,各个学段的教师也没有考虑到其中的整体性要求,往往是升了一个年级,但是学生上课所面临的教材还是一样的内容,还是同样的教学模式。最后导致了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缺失,从而既没有培养兴趣,也没有掌握技能。当然还有,在整个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之间也缺乏相应的沟通,每个老师上课的内容不同,也会导致学生在遇到不同教师时所学的东西缺乏衔接。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改善,其结果不仅仅是浪费了大量的教育资源,还会在无形中阻碍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所以,要将这些问题作为当下学校体育教学中的重点来对待。

2.2.1 体育学科的基础性、逻辑性不强

一直以来,体育学科都被看作是一门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的学科,将其划分为教育学这一大门类下的二级学科。但是体育学科包含各个方面的专业,有: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运动训练等专业,其包含的内容体系具有文理两方面的性质。但是,作为一门贯穿于大中小学整个学校教育阶段的必修学科,在其教学内容上没有足够的逻辑性。像其他的学校教育学科,如语文、数学、生物、地理、化学等,在其学习过程中,具有明确的教学顺序。语文先学拼音,后认字,再学词句、文章等;数学更是要求先学会基本的加、减、乘、除,而后再学方程,几何等。而体育学科因为它的基础就是学生本身的走、跑、跳、投,这是人类生而就具有的本能。而且体育课上没有学到的内容,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就可运用模仿学习的方式跳跃式的学习掌握。最终导致大中小学教师教授内容无变化,学生在各个学段所学习的内容重复。

2.2.2 各学段课程目标的编排缺乏整体性

课程目标是决定一门学科教学活动其他所有问题的大前提、大方向,而教学目标的确立取决于当时的体育教学思想。从1903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公布开始到现在,我国学校体育的思想也在进行着演变。从军国民主义体育思想到自然主义体育思想;从建国初期的学习苏联到21世纪90年代的学日本[3]。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思想也在跟着变化,如今,我国提出的“健康第一”教育思想又是学校体育目标的一次变革。

在第八次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确定了五大目标,而在最新颁布的《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又将上述五大领域目标中最后两大目标合二为一成“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从而使义务教育阶段的目标变为了四大目标。同时高中与义务教育阶段的目标划分是按照课程总目标到具体目标再到内容标准的形式进行划分,将小学阶段划分成水平一(1~2年级)、水平二(3~4年级)、水平三(5~6年级)三个层次;将初中阶段划分成水平四(7~9年级)一个层次;将高中阶段划分成水平五(10~11年级)和水平六(12年级)两个层次,每一个水平具体设置相应的目标要求[2]。这就造成了在这六个水平目标中,前四个目标即义务教育阶段实行的是四大领域目标,而到了高中之后就变为五大领域目标了,也就是在课程目标的衔接上出现了问题。

2.2.3 教学内容过多的重复

当前我国大中小学在体育课上的内容几乎不存在合理的衔接,往往是小学和初中没有衔接性、初中和高中没有衔接性、高中到大学也没有衔接性,即使是许多完中即初中升高中还是原本的学校也没有合理的衔接。更有在某一学段内不同年级在教学内容上存在巨大的差异。比如在小学篮球学的是运球、投篮、三步上篮等,但是到了初中体育教师还是从基础内容开始教起。这也是由于体育教学的内容具有并列(非逻辑性)关系造成的,但是还存在其他因素的原因。

在教学中,教学内容的分类方法也存在雷同。体育课程中各学段教学内容的分类方法中小学与初中都是以项目和身体素质的“混合分类”为主,高中则是多层次的分类没有具体的分类方法。

2.2.4 教材内容缺乏统一性和规范性

在教学中,课程的直接体现形式就是以教材反映出来的。新课改以前,我们国家的体育课程完全按照《课程大纲》中的要求,教师每节课、每学期、每学段的具体教学内容都是完全按照《课程大纲》来上的,教材上具有统一性。在我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虽然在课程内容上没有明确的规定,尊重体育教师的发展,让体育教师有了充分的选择空间。但是体育教师却失去了对教材内容的科学选择,由于诸多版本的各学段国家级规划教材在大、中、小学体育教材内容上存在着不同学段之间内容衔接不畅、前后重复、层次划分不连贯等问题,所以体育教师在实际授课中就出现了诸多内容衔接不畅、低水平重复的现象。

各学段教材内容的重复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学校体育教学发展的重要因素。如走、跑、跳、投等基本内容,从小学到大学,各学段的教材中都有涉及这些基本内容。而在其余的球类项目的教材中这种现象更为明显,没有考虑到各学段学生在不同时期身心发育的特点,忽视了学生兴趣的培养,一再的重复这些基本内容,造成严重的“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不连贯现象。另外,在不同的学段中,各个版本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材,在关于体育专业术语方面也存在着不一致的问题,对同一教学内容的阐述不具体、不清晰、具有差异等情况。这也是新课改后相比于以前缺乏有力的约束造成的,没有明确的、具体的课程目标,使得教材在编选上失去了规范性和统一性。教学内容的一体化衔接至关重要,教材更是一堂课的根本,若想改进体育课程内容的衔接问题,必须要从这方面下手。

3 课程衔接的改进策略

3.1 强化体育课程内容的逻辑性,注重学生的发展

因为体育教学的内容具有并列(非逻辑性)关系,使得单项体育运动在技能学习上的衔接性不够紧密。所以才会造成低水平重复等现象的发生,为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就是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整体的规划。对教学内容的衔接性方面的规划就要考虑到学生身心特点,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来安排教学内容,使其具有一定的衔接性。

3.2 加强大中小学体育课程目标的统一性

课程目标的衔接,首先是要清楚各学段的学校体育总目标,明确各学段的课程目标,区分清楚学校体育、体育课程、课外体育活动以及大课间体育活动之间的关系。体育课程、课外体育活动以及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别为实现学校体育的总目标服务;其次还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和身心发展特征,如在义务教育阶段、高中阶段、和大学阶段,都应设置不同的课程目标,从培养兴趣、掌握知识技能、提高运动技能水平到养成乐观的生活态度、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等,各学段的课程目标之间要具有层层递进的关系,这些阶段的目标递进都是建立在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的;最后在学校体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应着眼于培养学生兴趣的发展、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知识和方法,树立正确的体育观、人生观,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能力等。

3.3 加强各学段学校、教师之间的联系,统一构建各学段教学内容

国家或各地市应对不同学段学校、教师,定期进行联合交流,使学校间相互交流经验,构建统一的教学内容,避免出现在教学内容上的重复。教师之间加强学习,规范地进行定期地会议学习,沟通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确立下一阶段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在会议之外,开设专门的交流平台,可以使教师间随时地进行教学的沟通和经验的交流。使教师、学校、地区乃至整个国家拥有规范统一的教学安排。

3.4 整合当前教材,明确各学段教材编写内容

教材方面,国家应结合新课改前的教材,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对当前各学段的教材进行整合,对教材的编写出台明确的规定。教材的编写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征和各学段的课程目标,避免低水平重复现象,使得各学段使用的教材能够具有一定的连贯性。各地方在校本开发上不仅要发挥自身的灵活性,还要考虑大中小学的一体化问题,加强对其衔接性的研究和探索,开发出具有特色又能体现课程衔接性的校本课程。

4 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改的逐步推进必将开创学校体育新纪元。但学段之间课程衔接的不畅成为了这场体育课程改革的绊脚石。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情况存在很大的问题,而学校体育是改善青少年体质健康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学校体育课程中存在的诸多衔接问题,不仅制约了学校体育的发展,更使得学生对体育课失去了兴趣。改善体育课程的衔接问题是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的潜在手段。如何更好、更快速地解决当前我国体育课程衔接问题是目前学者的研究方向,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我国学校体育才能稳固发展。

[1] 江水绍. 大中小体育课程内容的衔接研究[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21):217.

[2] 毛振明.对体育课程整体设计(大中小学课程衔接)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 25(5):78-83.

[3] 王伟.我国学校体育课程一体化改革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393-394.

[4] 张晓林,毛振明等.我国大中小学体育课程有效衔接现存问题及改进思路[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5,49(2):78-83.

[5 陈国成.对大中小学体育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 27(8).

[6] 丁英俊,江涛,毛振明.中国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层次衔接[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5, 20(5):67-69.

[7] 唐照华,卢文云等.大、中、小学体育课程教材内容一体化的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 31(4):115-118.

[8] 杨海,江水绍.大中小学体育课程内容的衔接研究[J].科技信息,2008(21):217-218.

[9] 刘志敏,丁振峰.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内容新体系的构建[J].体育与科学,2008, 29(3):82-86.

[10] 戴高明.中学与大学体育课程衔接问题探讨[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4(4):112-113.

[11] 史善仓,张兆才等.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相互衔接问题研究[J].铜陵学院学报,2009(4):115-117.

G807.0

A

10.3969/j.issn.1006-1487.2017.06.003

2017-11-01

张科峰(1990— ),男,河南新乡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猜你喜欢
课程目标学段课程内容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日本中学家政课中的劳动教育——基于“技术·家庭”课程内容分析
《计算方法》课程的“面向产出”评价改革实践
课程目标来源理论的批判与重建:从“小三源”论走向“大四源”论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一种将课程目标关联到毕业要求的评估方法
积累真素材 表达真情感 彰显真性情——第三学段作文指导教学策略探索
析课程内容 谋教学佳策——“数的认识”模块知识的教学思考
湖州试行普通高中学校学段制
幼儿园艺术课程内容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