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秀芳
(西华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四川 雄安 637000)
雄安新区建设促进京津冀体育一体化发展研究
魏秀芳
(西华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四川 雄安 637000)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加强和体育休闲产业的发展,促进城市圈的构建与体育一体化发展的有机结合,成为新形势下的必然选择。雄安新区的设立,为京津冀体育休闲产业的一体化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历史机遇。深入分析了体育休闲产业一体化和集群化的概念、特点和发展动因,并对京津冀地区体育一体化发展的现状、机遇及其挑战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其机遇涵盖了丰富的体育资源和发达的体育产业、较大的政策扶持力度和市场潜力,以及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完善的体育设施。挑战则主要包含产业发展规划的不一致、产业发展的不平衡性、产业总体规模较小和结构的不合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京津冀体育休闲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对策,即充分利用雄安新区建设的发展机遇,贯彻全民健身战略、制定产业联动政策,整合体育资源、大力发展优势产业,以及优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
体育休闲产业;一体化发展;集群化;雄安新区;京津冀
为集中疏解北京市的非首都功能,对京津冀区域的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进行优化和调整,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7年4月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其规划建设以特定区域为起步区先行开发,起步区面积约100km2,中期发展区面积约200km2,远期控制区面积约2000km2。这标志着雄安新区建设的正式启动。雄安新区的设立,成为继深圳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后的又一具有全国性战略意义的新区,将为京津冀区域体育休闲产业的一体化发展提供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历史机遇。围绕着雄安新区的建设和逐步发展,京津冀区域经济的一体化规模将扩展至周边几十个县市,涉及的人口数量也将大大增加,有可能发展成为世纪性的超级城市圈。因此,在建设雄安新区的背景下,对京津冀区域体育休闲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其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诸多机遇和现实挑战进行科学的分析,将为体育休闲产业的开发、产业发展格局的优化,以及京津冀的体育一体化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
1.1 雄安新区地理规划及功能定位
雄安新区位于北京市、天津市和保定市腹地,地理规划范围涉及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3县及周边部分区域,与北京、天津两地基本等距离(约为111km),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具有战略性优势。且三县环绕着河北省最大的湖泊群——白洋淀,水资源较为丰富,生态环境也十分良好,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较强。雄安新区规划的功能定位十分明确,既要打破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疏解困境、提升空间和区域效应,又要全面对接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创新发展。习总书记曾明确指出,规划建设雄安新区要突出七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一是建设绿色智慧新城,建成国际一流、绿色、现代、智慧城市;二是打造优美生态环境,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三是发展高端高新产业,积极吸纳和集聚创新要素资源,培育新动能;四是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建设优质公共设施,创建城市管理新样板;五是构建快捷高效交通网,打造绿色交通体系;六是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市场活力;七是扩大全方位对外开放,打造扩大开放新高地和对外合作新平台。
1.2 雄安新区建设的战略意义
雄安新区的建设属于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是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这三大国家战略之一的部署,将被打造成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的现代新型城区和北京的副中心。雄安新区的远期规划面积将达2000km2,规模将超过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这也是继规划和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后又一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发展的历史性战略选择,将加速我国改革开放的纵深式推进[1]。雄安新区战略规划的提出,既是立足解决当前城市发展问题的明智之举,又着眼于京津冀长远发展的大计,有助于形成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共赢发展的新格局。雄安新区建设的战略性意义在于,借鉴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发展模式的成功经验,带动河北乃至整个华北区域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同时,不仅仅将雄安新区打造成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的承载地,而是在功效上实现与北京和天津的错位式发展,从而优化京津冀区域的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促进京津冀城市群的一体化发展。
2.1 体育休闲产业一体化和集群化的概念
有学者认为,体育产业是专门从事围绕着直接作用于消费者的体育服务或劳务的生产经营活动[2]。从产业结构上看,体育休闲产业是我国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中占据着核心和主体性地位,它指的是具备非物质生产活动的特征、向社会提供体育休闲产品和服务的一类体育产业[3]。作为一种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体育休闲产业的发展能够为大众供给更多的体育休闲产品和服务,满足消费者日益多元化、个性化的体育消费需求,同时也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而体育休闲产业的一体化,也称为体育休闲产业的综合化,则是指原先相互独立的为社会提供体育休闲产品和服务的体育产业之间,通过某种方式逐步在同一产业体系下实现相互合作、彼此包容的过程。一体化过程涉及到不同区域间体育休闲产业的整套产品和服务的全面互动和相互融合,其基本特征在于平等性和自愿性。区域间体育休闲产业一体化进程的实现,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区域的政治和经济地位,从而增强其综合竞争力。
国内外学术界对于产业集群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美国著名战略学者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早在1998年就曾指出,产业集群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企业和其他对竞争有重要影响的实体组成,并在某一特定区域出现的地理集中现象[4]。国内也有学者认为,产业集群就是若干个同类型企业、上下游企业和配套企业高密度集中在同一个特定区域内的现象[5]。在波特教授对产业集群一词所下定义的基础上,戴维·希伯里(David Shilbury)教授更进一步地提出了体育产业集群的概念,在他看来,体育产业集群指的是大量体育用品制造业、体育服务业及相关产业或组织在特定区域范围内集聚所形成的具有集群效应的经济网络组织[6]。而体育休闲产业的集群化,则是指在某一特定区域内,为社会提供体育休闲产品和服务的体育产业以及其他与体育休闲活动相关的配套产业间,高密度集中在一起所形成的具有集群和扩散效应的经济网络组织。体育休闲产业集群化的实现,能够共享一定区域和不同产业的资源禀赋,促进专业化知识与技术的交流,以优化产业间的分工和协作,获取规模经济的优势。这也是体育休闲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2.2 体育休闲产业一体化和集群化的特点
从本质上看,体育休闲产业的一体化和集群化都是为了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规模效益,而采取产业高密度集聚的方式。其核心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地理区域上的集聚和企业类型的多样化。体育休闲产业一体化和集群化的形成,都直观地体现在大批量、多种类型的企业在地理位置上的集中。这些企业或是为了共享特定区域范围内的自然资源禀赋,或是为了交流专业化的技术、降低生产成本。体育休闲产业的门类众多,企业类型也随之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既有体育赛事表演、体育健身休闲等方面的,也包括体育休闲旅游、体育文娱活动等领域。二是产业链的高度专业化和深度的融合性。体育休闲产业的一体化和集群化属于高度专业化的产业集聚体,其中聚集的是同一产业或横向纵向关联的相关产业中的企业群。这些类型多样的企业分工明确、相互协作,信息的不对称性和交易成本大大降低。体育休闲产业的关联度较高,产业链条长,其深度融合性有助于产生联动效应。三是产品和服务在技术上的创新和产业的高产值。产业集聚体之间的良性竞争和相互学习,有利于激发各企业的创新能力,从而实现体育休闲产品和服务在技术上的创新。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带来的是人们体育休闲消费需求的日益增长,这推动了体育休闲产业的一体化和价值创造进程。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日渐传播,作为绿色环保、低碳无烟产业的体育休闲产业,将会迎来更为快速的发展。四是不同产业和企业之间在产业文化和产业制度下的根植性。体育休闲产业一体化和集群化的发展,能够便利不同企业间的经济、文化等深层次交流和沟通,从而建立一种共同的产业文化和产业制度。在这种文化和制度的影响下,企业间的信任和合作机制能够逐渐稳定下来,促进良性竞争和合作共赢。
2.3 体育休闲产业一体化和集群化的发展动因
20世纪70年代,意大利学者Bagnasco和 Becattini的研究就指出了特定区域范围内产业集聚出现的原因,主要包括生产成本的降低、资源的共享和相互间的合作。也有国内学者认为,体育产业的集群化发展,是建立在良好的区位优势、政府的大力倡导和重大历史事件的推动基础之上的[7]。具体来看,体育休闲产业一体化和集群化发展的动因主要涵盖了以下几点:
一是聚集经济的产生和规模效应的扩大。作为第三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体育休闲产业的发展内在地就具有集群化的规模经济效应,能够达到在分散状态下无法实现的经济效率。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和体育休闲产业的集聚化,使得产业集群内部的企业可以通过产业链的调节作用,来有效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同时扩大集群产业的辐射效应[8]。二是分工带来的产出和交易费用的减少。分工合作的生产方式,能够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也能在给定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数量规模的条件下大大增加劳动产出。体育休闲产业的较长产业链特征,更是突出了分工协作的重要性。而且,体育休闲产业的一体化和集群化还有利于降低企业搜索和选定交易对象的成本、签订协议的成本和监督违约的成本,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交易费用。三是政府的优惠性政策所带来的独特区位优势。自世界经济的发展进入到知识经济和产业经济时代以来,各国政府开始逐渐重视城市圈体育产业集群的建设。不仅在宏观上给予体育休闲产业以战略规划与指导,还陆续出台了多项优惠性政策来促进体育休闲产业的一体化和集群化发展。各项优惠性政策所带来的独特区位优势,能够有力地刺激体育休闲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和消费。
3.1 京津冀地区体育休闲产业一体化发展的现状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和国家“十三五”规划的提出,加快了京津冀都市圈的一体化建设步伐。随着京津冀区域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体育休闲活动成为人们在闲暇之余加强健身、舒展身心的现实选择。体育休闲产业作为京津冀都市圈经济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借力于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得到了快速发展。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2014年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公报》中的统计数据,在20岁及以上人群中,曾有过体育消费的人数占到了39.9%,全年的人均消费额为926元,较上一年度的645元增长了43.57%;但是,全年体育消费总额在499元以下的人数占比为47.6%之多,在500~999元之间的为24.4%,消费总额超过1000元的并不多见。由此可见,我国的体育休闲产业尽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其拉动内需的潜力还有待进一步挖掘。京津冀地区体育休闲产业的一体化发展现状也是如此。体育休闲活动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健身方式,拥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京津冀区域的体育休闲资源还远未被开发出来,以为大众多样化的体育消费需求服务。在雄安新区建设的背景下,以政府的优惠些政策为依托,京津冀地区的体育休闲产业一体化和集群化有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3.2 京津冀地区体育休闲产业一体化发展的机遇
丰富的体育休闲资源和发达的体育休闲产业优势。京津冀区域的山地、平原、滨海、湖泊等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发展体育旅游、健身休闲、景区度假等体育休闲产业的先天优势。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京津冀地区还聚集了众多国内知名高等院校以及研究机构。尤其是在北京市和天津市,更是囊括了一大批985、211重点大学和专业体育院校。这有利于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等专业化社会体育人才的培育,以保证京津冀区域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从而为体育休闲产业的一体化和集群发展提供了生产要素资源上的坚实保障。同时,作为我国北方城市带的经济中心,京津冀城市圈的体育产业较为发达,且发展势头较为强劲。强大的综合经济实力,为体育休闲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以北京市和天津市为核心的京津冀地区,已经逐渐发展成为全国体育产业的龙头,具备了较高的产业化程度。
较大的政策扶持力度和巨大的消费市场潜力优势。早在国家的“十二五”规划中,中央政府就已经将首都经济圈的打造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这一高度。随后出台的一系列推动京津冀区域一体化的优惠性政策,都显示出了中央和省、市级地方政府对建设京津冀城市圈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2010年8月3日,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的体育局局长共同签订了《京津冀体育产业合作协议》,更是推动了京津冀体育休闲产业圈的一体化和集群化发展。可以这么说,体育休闲产品和服务消费的数量、结构决定了体育休闲产业的规模大小、发展结构,体育休闲消费的水平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体育休闲产业的发展水平。京津冀地区不但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均收入远超全国人口的平均收入水平,而且人口基数大、国内外流动人口的规模也大,这都为体育休闲产业的集群化提供了广阔的市场需求空间。此外,京津冀区域经常参与体育休闲活动的人数较多,对体育休闲产品和服务的享受性消费和发展性消费需求也多。
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完善的体育休闲基础设施建设。区位优势能够直接或间接地为区域经济的一体化提供信息资源和发展机遇,从而促进地区产业的集群化发展。京津冀地区作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如立体化的交通运输网络、十分广阔的消费市场空间、便捷通畅的信息渠道等。又如北京凭借其首都地位在申办国内外大型体育赛事上的优先权,都是开拓体育休闲消费市场、吸引体育休闲产业集群化发展的独特优势。与此同时,京津冀区域范围内的大批量高水平的体育场馆基础设施,为其体育休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性条件。尤其是2008年北京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成功举办,为我们留下了鸟巢、水立方等许多大型体育场馆的硬件体育休闲基础设施遗产[9]。以及京津冀地区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和全民健身户外活动基地建设的不断完善,都为体育休闲产业的一体化发展提供了机遇。
3.3 京津冀地区体育休闲产业一体化发展面临的挑战
对于体育休闲产业的发展规划缺乏沟通和融合。要想实现京津冀地区体育休闲产业的一体化和集群化发展,必须以统一的产业发展规划为指导。然而,在该区域体育休闲产业发展的实践中,尽管各地政府都为体育产业的一体化出台了不少配套性优惠政策,但是不同层级政府之间、各级政府与体育职能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和融合,尚未做到在产业发展规划制定上的通力合作。作为第三产业中的绿色产业和朝阳产业,体育休闲产业的规模效益应当建立在其整体的发展规划上。但是,京津冀地区的跨区域体育休闲产业一体化发展的合作机制尚未形成,各地政府已签订的部分合作协议的广度和深度仍不足,导致协调起来的效率较为低下。更有甚者,各级政府与体育局等管理部门之间不仅没能实现高效的资源整合和合作共赢,反而出现了争夺资源和恶性竞争的不良现象[10]。
社会经济和体育休闲产业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目标的实现,其前提和基础就是区域内社会经济的协同和均衡发展。但当前的现实状况却是,河北省行政区的经济实力较弱,与北京市、天津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明显失衡。有学者运用正态分布理论,对京津冀都市圈10个城市的体育休闲产业竞争力进行了科学的评估,结果发现包括石家庄在内的河北省较多城市的产业竞争力仍处于中低等级区域[11]。三个一级行政区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将会加剧河北省在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上的困境,甚至导致省内资金、技术和人才的外流,这不仅对河北省体育休闲产业的集群化发展十分不利,更将强化三地产业发展的不平衡性特征,从而阻碍京津冀地区体育休闲产业的一体化进程。而且,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也使得各地政府在财政支出能力上存在着较大差距。由于体育休闲公共服务的供给主要取决于该地区的总体经济能力和当地政府对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财政投入,这就扩大了经济较为落后的河北省与发达的京津两市在支持体育休闲产业一体化发展上的能力差距[12]。
体育休闲产业总体规模的不足和结构的不合理。受到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京津冀地区体育休闲产业的总体规模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北京市以众多奥运体育场馆、大型体育主题公园和特色体育健身园区为依托,将体育休闲产业集群化发展的重心放在了国内外大型体育赛事的承办上,如国际马拉松赛、中国网球公开赛等。而作为奥运会协办城市的天津市,也凭借着男篮亚锦赛、全国运动会的承办,加速了体育休闲基础设施群的建设进程。但河北省在大型体育赛事的承办方面就逊色不少了,这也影响到了体育休闲产业总体规模的扩大化和对国民经济贡献率的提升。而且,三大城市的体育休闲产业结构仍不够合理,与西方发达国家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尤其是体育休闲服务业的发展水平还较低,产值也不高,而与之相反的却是体育休闲用品制造销售业的比重过高。这都不利于京津冀区域体育休闲产业的一体化发展。
4.1 充分利用雄安新区建设的一体化发展机遇
雄安新区的建设对于京津冀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和体育休闲产业的集群化发展有着诸多战略性影响。从一定意义上说,雄安新区建设的本质在于有序疏解北京的非首都核心功能,在将雄安新区打造成为北京、天津两大都市的“反磁力中心”的同时,促进京津冀地区各城市间的协同创新发展[13]。要想将京津冀首都城市圈升级成为世界级的城市带,就必须缩小河北省与北京市、天津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差距,这就要求在河北省发展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中心。雄安新区的设立,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方式。其能够为京津冀区域体育休闲产业的一体化和集群化发展带来更多数量和更为优质的各项资源。雄安新区独特的区位优势、良好的投资环境,有利于在较短时期内吸引多方投资主体来此创业,从而带动周边地区各类产业的快速兴起。2014年8月,在北京市科委、天津市科委、河北省科技厅的推动下,《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战略研究和基础研究合作框架协议》正式签订,这是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能够促进该地区科技创新平台体系的建构。而随着雄安新区的设立,将会迁入一批实力雄厚的央企和高等院校,这也为京津冀区域的协调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专业化人才。京津冀地区尤其是河北省,应当充分利用雄安新区建设的发展机遇,有效整合各项资源、抓住政策利好时机,最大化体育休闲产业的产值。
4.2 贯彻全民健身战略,制定产业联动政策
京津冀地区体育休闲产业的集群化发展,离不开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实施和产业的联动式发展。自2014年10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出台以来,体育产业的发展规划就得以确立下来,全民健身事业也开始上升为国家的发展战略之一。人们健身意识的不断增强和体育休闲消费需求的日渐增长,将推动体育休闲产业发展成为第三产业的新型支柱。为此,应当在大力贯彻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基础上,吸取西方发达国家体育休闲产业集群化发展的成功经验,充分挖掘体育休闲产业发展的潜力,促进其纵深式发展[14]。同时,京津冀区域体育休闲产业的一体化发展,还需要以产业间的联动发展政策为指导,尽量减小河北省与北京、天津两市的产业发展差距,达成三地市共同利益的最大化。京津冀地区体育产业的联动式发展,要求以政府和体育产业管理部门间合作协调机制的构建为依托,来解决不同区域范围内产业发展中的协调问题,拓展体育休闲产业链[15]。体育休闲产业融合性和辐射性的增强,能够突出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巨大优势,滋生更多的新型业态、带动相关产业的集丛式发展。
4.3 整合体育休闲资源,大力发展优势产业
体育休闲优质资源间的高效整合,对于京津冀区域体育休闲产业的一体化和集群化发展至关重要。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由于自身不同的资源禀赋和发展环境,其体育休闲产业的发展规模、内部结构和发展程度也各不相同。因而,应当对三地市的优质资源进行有效利用,借力于其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合理调整体育休闲产业的组成结构,避免产业内部结构重构。具体地看,北京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最高、体育休闲设施完善、体育消费市场较为成熟、专业化社会体育人才较多、政策资源十分丰富,天津市的滨海运动休闲产业发达、体育商务会展活动多样,河北省的生态环境保护较好、体育休闲旅游产业发展势头强劲,这都有利于京津冀地区体育休闲产业的集群化发展。鉴于京津冀各区域的体育休闲产业资源优势存在差异,为此,应根据三地市的各自区域优势进行功能定位、合理布局,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休闲体育产业新型体系[16]。既要科学地规划体育休闲产业链,明确各区域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又要以北京市作为京津冀区域的发展中心、天津市为次中心、河北省为腹地,高效整合资本、技术、信息、人才等重要资源,实现体育休闲产业的一体化。
4.4 优化体育休闲产品和服务供给,拉动消费需求
要想促进京津冀地区体育休闲产业的一体化和集群化发展,优化体育休闲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数量和质量是关键。当前我国体育休闲产业化的程度还不够高,体育市场的消费也主要集中在体育休闲用品的制造和销售上。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增强和人均收入水平的增长,对于体育休闲产品和服务的消费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为此,应当加快体育休闲产品和服务项目的开发步伐,充分发掘市场潜力。同时,进一步改善体育休闲产业的内部结构,不断推出吸引大众的现代化体育休闲产品和优质服务,提高产品和服务的科技含量[17]。其中,健身娱乐休闲服务和体育赛事表演服务可以作为体育休闲产业的主打服务。在了解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学历、收入水平人群的体育休闲消费需求基础上,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体育休闲产品和服务。尤其是在球迷经济的带动作用下,要鼓励观赏性体育赛事产品的开发,拉动大众的体育消费需求,形成京津冀地区体育休闲产业的良性发展格局。此外,还应做好体育赛事观众的服务营销,为球迷群体提供更高层次的观赛体验,从而延伸体育赛事表演服务的产业链。
随着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发展和我国雄安新区的设立,区域城市圈的构建和协同发展日益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一层面。体育休闲产业的集群化发展则开始逐渐与区域城市布局的调整和优化结合起来。京津冀首都城市圈作为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典型,学术界和实务界也日渐关注到了其体育休闲产业的一体化和集群化发展。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性文件的导向下,我国的体育休闲产业得到了蓬勃发展。文章对体育休闲产业一体化和集群化的概念做出了界定,重点归纳了其特点和发展动因。其中,体育休闲产业的核心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地理区域上的集聚和企业类型的多样化;二是产业链的高度专业化和深度的融合性;三是产品和服务在技术上的创新和产业的高产值;四是不同产业和企业之间在产业文化和产业制度下的根植性。其发展动因则涵盖了聚集经济的产生和规模效应的扩大、分工带来的产出和交易费用的减少,以及政府的优惠性政策所带来的独特区位优势。文章还对京津冀地区体育休闲产业一体化的现状进行了总结,详细探讨了其发展机遇及现实挑战。尽管京津冀区域具备了丰富的体育休闲资源和发达的体育休闲产业优势,政策的扶持力度和消费市场的发展潜力也较大,且在体育休闲基础设施建设和区位上的优势更是得天独厚。但是,其仍然面临着对于体育休闲产业的发展规划缺乏沟通和融合、社会经济和体育休闲产业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体育休闲产业总体规模的不足和结构的不合理等挑战。在此基础上,以雄安新区的建设为背景,提出了促进京津冀体育休闲产业集群化发展的相应对策,即充分利用雄安新区建设的一体化发展机遇,贯彻全民健身战略、制定产业联动政策,整合体育休闲资源、大力发展优势产业,优化体育休闲产品和服务供给、拉动消费需求。关于雄安新区建设背景下京津冀体育休闲产业的一体化和集群化发展,还有待学者们的进一步研究。
[1] 新华社纵论雄安新区.[EB/OL].(2017-04-07)[2017-05-14].http://www.xinhuanet.com/syzt/zlxaxq/index.htm
[2] 杨叶红,方新普.体育产业概念界定及分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4(4):394-397
[3] 沈伟斌,代敏,姚利松.京津冀一体化体育服务产业集聚发展路径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6(40):59-64
[4] [美]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李明轩,邱如美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5] 刘世锦.产业集聚及其对经济发展的意义[J].改革,2003(3):64-68
[6] 邵奇.京津冀地区体育服务产业集群化发展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7] 方春妮,刘勇.论我国城市体育服务业发展——以北京、上海为例[J].体育文化导刊,2010(5):80-83
[8] 刘兵.产业集群的成因对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启示[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35(12):16-19
[9] 张小航,陈思.京津冀体育旅游一体化SWOT分析与发展路径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4(11):159-160,168
[10] 宋忠良,陈亮.京津冀体育产业圈一体化发展研究[J].临沂大学学报,2012(3):98-102
[11] 李国强,王大鹏.京津冀都市圈各城市休闲体育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3(6):60-65
[12] 孙泽堂,藏威,李国金,等.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新城镇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研究[J].2016(12):58
[13] 雄安新区战略发展的路径选择——“雄安新区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理论及政策”高端论坛专家发言摘编(上)[J].经济与管理,2017(3):6-12
[14] 李欣.京津冀一体化机遇下的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策略[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3):19-20
[15] 陈静飞,袁书娟,许晓峰.基于京津冀区域论述体育休闲业协同发展[J].湖北体育科技,2016(10):862-864,940
[16] 钟华梅,黎雨薇.京津冀休闲体育产业联动发展策略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151-155
[17] 吴国峰,李志双.京津冀一体化形式下休闲体育产业的合作发展研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6(2):110
StudyontheDevelopmentofSportsIntegrationinBeijing,TianjinandHebei
WEI Xiu-fang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We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Xiongan 637000, China)
With the strengthening of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leisure industry,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circle and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sports has become an inevitable choice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The establishment of XiongAn new district provides a great historic opportunity for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the sports leisure industry in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cept,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motivation of sports leisure industry integration and clustering deeply, and discuss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sports in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Its opportunities contain that rich sports resources and developed sports industry, adequate policy support and market potential, as well as unique geographical advantages and equipped sports facilities. The challenges consist mainly of that inconsistency of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plan, imbalance of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the overall size of the industry is small and the structure is irrational. On this basi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promote the clustering development of sports leisure industry in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that is, making full use of the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XiongAn new district, carrying out the national fitness strategy and formulating industrial linkage policies, integrating sports resources and developing the dominant industries vigorously, and optimizing the supply of products and services.
Sports leisure industry; Integrated development; Clustering; XiongAn new district;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G80
:A
:1007-323X(2017)05-0015-05
2017-07-12
魏秀芳(1971-),女,四川人, 硕士,副教授
研究方向:体育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