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盼盼
(郑州大学 体育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中国高校体育智库研究
刘盼盼
(郑州大学 体育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在实现中国体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高校体育智库将长期面临体育战略研究、体育重大决策研究和第三方评估与决策咨询任务的抉择。高校体育智库建设的正确路径选择,无论是明确体育智库的发展定位,延伸加固人才培养使用链,还是构建“模块化”的综合评价机制都需要转变动力、创新模式、提升水平。
高校体育智库;体育政策;体育战略;政策研究;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产业
高校体育智库建设是为了顺应建设体育强国的新形势,满足国家重大体育战略发展的新需求。“智库建设与智库研究需要并行,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探索规律。既需要在智库实践中不断地加强总结和凝练,也需要先进的理论更好地指导新型智库建设”[1]。首先,高校体育智库有着雄厚的体育科研基础,悠久的体育学术渊源和前瞻的体育战略思维,能为政府体育科学决策提供理论支撑。实施体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政府体育决策要追逐科学化的目标,体育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不可或缺;体育决策要实现民主化,体育弘扬的公平、公正、公开的思想基因影响深远,而高校体育智库的内涵建设与特色打造与二者不可分离;体育决策要实现法治化,学会运用法治思维和选择培育法治方式是必由之路,与体育智库拓展体育讲规矩的规则意识来凝聚体育改革共识,规范体育发展行为,拆除既得利益藩篱有异曲同工之处。进入新世纪时,国家体育总局批准若干高校建立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旨在充分汇聚各方面体育智慧,凝聚最广泛的建设体育强国的力量。国内不少高校抓住契机,拓展体育科研功能,丰富体育科研内涵,加快体育科研转型,加强科研队伍建设,改善体育科研硬件,打造中国体育发展的思想库与智囊团。伦敦奥运会期间,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加强推动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普及研究。之所以能在英国拉夫堡大学举行研讨会,就是因为拉夫堡大学有欧洲顶尖的奥林匹克研究中心,拥有较高的体育科研实力和优秀教育资源,在体育智库建树方面领跑世界体育,由于其学生来自世界各地,就拥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研究资源,因在奥林匹克研究及体育学科建设实践等方面有深厚的积淀而独树一帜。中外高校体育智库的事例充分说明,越是接近建成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破解体育改革发展的艰难和应对全球体育治理的复杂多变,无时无刻都迫切需要健全中国特色体育决策体系的智力支撑,大力加强高校体育智库建设,十分有利于用体育科学的智慧光芒照亮为体育决策夯基垒台的光辉路程,再以体育科学决策引领中国体育可持续发展。
其次,由于高校体育智库运行机制的特殊性,在培植思想、培育成果、培养人才诸方面有独到之处。“吉本斯提出“知识生产模式2”,强调不同于知识生产模式1的单学科为主的基础理论研究,突出应用情境下知识生产的市场化和商业化,研究方法的交叉学科融合,将大学的使命和价值演绎到社会服务的全面领域”[2]。国家在极力引导普通高校将办学思路真正聚焦到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上来,“政、产、学、研、用”之间人才交叉融合的良性互动早已打破了传统人才的培养模式。体育知识生产模式的改变,会带来体育科学研究理念的更新,体制机制的翻新,体育实践的创新和体育科研政策的变化,以构筑新的体育知识生产模式。高校体育智库能够带着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求实创新的精神畅通建言献策渠道来影响支持体育主管部门的科学决策,还可以充分发挥人才培养优势、打造人才培养特色为体育主管部门量身打造复合型人才以支撑体育科学决策长效化。德国科隆体育大学体育社会学系的“城市与体育发展”系列项目就是主要与德国政府的城市发展与规划部门密切合作,织密政府、企业、学校、社区、教会、体育俱乐部密切协作网络,整合社会资源,规划城市体育设施与服务以及制定不同年龄层人群和目标人群的体质健康促进计划。他们所进行的城市与体育发展研究不仅从政府和企业中获得资金支持,而且整合各个部门人员自愿参与城市体育发展,在城市规划中将体育的元素融入到设施规划中。中国政法大学MBA项目从设立开始,就致力于结合中国政法大学法学的优势资源打造一个非常具有特色的MBA,设计出法商管理MBA项目。无论在理念,还是培养模式上,在国内都处于领先地位。2014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快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意见》,把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提出大力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要使文件落地生根就必须加大培养复合型体育产业人才的力度,中国政法大学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非常利好的增长点,决心把这个新增长点与学校人才培养优势紧密结合起来,首设体育产业经营管理MBA,弥补了传统的商学院在培养MBA过程中的短板,旨在打造一个能够培养学生的战略思维、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国内顶级商学院。
再次,高校体育智库是中国体育软实力的重要元素。全球体育治理和国际体育秩序的深度变革,既为中国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产业的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也为中国体育发展提供了契机。能否成为影响世界体育的思想堡垒,成为塑造中国体育未来的重要力量,考量着中国高校体育智库的抉择,检验着中国高校体育智库的贡献。高校智库要成功“扮演3As(Academics:学术研究者;Advisors:政府咨询者;Advocates:公共倡导者)的角色”[3],才能在纵横捭阖中“世事纷繁多元应,纵横当有凌云笔。”高校体育智库是国家体育软实力提升的重要标志,在全球体育交流互鉴中彰显着不可或缺的功能。树立中国建设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的良好国际形象,强力推进优秀中华体育文化和当代中国体育价值观念走向世界、融入世界、感动世界,在国际体育治理中贡献体育智慧、提供中国方案,在国际体育舞台上讲好中国体育故事,中国高校体育智库挑起这一重担义不容辞,而且应该有信心、有能力在公共体育外交和体育文化交流互鉴中谱写出扩大中国体育国际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的华丽篇章。
最后,高校体育智库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保障体育综合研判和体育战略谋划能力的提升。要构筑体育智库研究与决策需求对接的平台,以推动高校体育智库服务能力整体提升。加快高校体育智库建设,必然要求高校体育智库要多出具有前瞻性、战略性、针对性与操作性的研究成果,不断提高体育智库成果质量;要充分发挥体育智库优势,打造研究特色、铸造研究品牌,扩大体育专业化水平,重点培育建设一批高端体育智库并注重发挥其引领作用。必然要求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培养造就一批深谋远虑的体育思想家、体育重大发展战略参谋者、体育科学决策的建言献策者;必然创新体制机制以推动体育人事管理、科研转型、资源优化、成果应用等方面的综合改革,迸发体育智库创造活力;必然要求注重体育科研成果的实际应用,积极架设桥梁、拓宽渠道,充盈对政府、体育主管部门决策和社会舆论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必然要求提高体育对外传播能力,多渠道、多平台地宣传中国体育实践和体育理论创新成果,增强国际体育学术话语权。2016年4月在首都体育学院举办首期“‘一带一路’国家驻华大使体育论坛”,旨在为推进“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充分发挥以体育公共外交为渠道的沟通交流作用。紧盯全球体育治理下中国体育对外工作的战略目标和肩负的历史使命,树立中国特色体育大国的自信,把体育公共外交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对外开放新格局中,展现建设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的坚强决心和意志,丰富与创新全球体育治理理念和实践,为科学回答什么是新时期中国特色体育公共外交、如何全方位开展中国特色体育公共外交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智库发展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我国高校智库建设时间相对较短,高校政策研究者更多的适应学术共同体的学术规范,嵌入政策共同体的主动性和嵌入能力并没有充足的准备,比如学术研究报告和政策咨询报告的话语体系转换问题”[4]。首先,高校体育智库的地位不但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在相当程度上存在着模糊认识。影响力较大,国际、国内知名度较高的高校体育智库十分匮乏,高质量体育智库研究成果屈指可数,希冀以制度安排参与体育决策咨询的机会微乎其微,高校体育智库建设存在资源配置不足,组织形式形同虚设,管理方式难以奏效,领军人物和杰出人才稀缺等问题。“不少大学管理者和教师难以摆脱‘象牙塔’情结,热衷于纯学术研究,认为横向项目主要是服务于社会但学术意义较低,因而只注重纵向课题研究而忽视了横向课题合作”[5]。体育教师缺乏积极性,高校与政府之间就缺乏桥梁与纽带,供需信息就缺乏对接,高校与政府缺乏良性互动就成为必然。政府热切关注的重大、热点问题缺乏解题的智力支撑,高校对政府的运作与决策需求闭目塞听,日积月累的学术研究倾向难以兼容问题意识导向,科学研究与政府需求风马牛不相及,科研成果转化缺乏市场,即使是订单合同式的横向课题也很少问津。制约高校体育智库发展的一个根本原因在于,高校体育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文化传承使命与高校体育智库功能无法无缝衔接,认识不到高校体育社会服务功能,本身就应涵盖体育战略研究、体育重大决策研究和第三方评估与决策咨询任务。如果不能设身处地地研究高校体育智库与体育实际部门开展合作研究的必要性,就很难提高体育智库研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之,不仅缺乏制度保障高校体育智库融入体育公共决策,甚至没有建立完善中国体育智库全面参与公共体育政策形成过程的体制机制。
其次,高校体育智库的组织资源浪费严重。从高校体育智库发展的组织背景进行分析,尽管全国高校有近130所具有教育学(体育学)硕士、博士研究生招生资格的普通高等院校,有武汉大学法学院、山东大学法学院等非体育类院系长期、持续培养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方向博士研究生的综合性大学,有获得国家体育总局等部级单位认证的我国高等院校内部设立的研究中心或研究所,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家体育总局设立的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体育文化发展中心、体育文化研究基地,以及2000年中国人民大学应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政府委托,组建成立的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奥运研究中心,可以说高校体育智库具有一定的组织资源。但目前高校体育智库在功能定位、研究范围、专业特点、特色打造等方面不够明确,更少做到围绕国家体育大政方针中热点问题设立机构、开展专题研究,在发起方主体组成、资金筹措、人员组建等方面一筹莫展,更不会涉足国际化的洪流,普遍起点较低,难以开启中外合作建设高校体育智库之路。有些体育院校尽管不是承接来自体育行政部门的调研、咨询任务,由于长于学术导向的学科建设而短于问题导向的科研工作,缺乏发现问题的敏感、正视问题的冷静和解决问题的果敢,能针对性地提出合理化建议从而助力中国体育创新发展的高校体育研究成果并不多见。
再次,服务渠道不通畅也是高校体育智库发展中的问题。致力于打造体育制度研究的特色与优势,使隶属于德国科隆体育大学的欧洲体育发展和休闲学院不仅在充实欧洲体育发展内涵上,而且在为服务调整国际体育发展结构等方面把体育智库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IESF的目的是与德国以及世界同行合作,通过政体、决策和政策三维观念来描画体育政策行为的核心内容,带来政治科学、社会科学和体育科学交叉研究结果。对于所有的维度,不仅考虑到欧洲国家法规的不同,而且考虑地区、国家、欧洲和世界等差异,以此满足体育政策的不同层次。拉夫堡大学不仅培养出2012年伦敦奥运会组委会主席塞巴斯蒂安·科、橄榄球名将伍德沃德、长跑名将拉德克里夫等,其体育研究中心于2001年12月就晋升为五星级研究评估机构。其实我国高校体育智库所肩负的人才培养和政策服务的双重任务,两者并不矛盾。尽管高校学科齐全的优势明显,但如果体育科研不去问津体育决策咨询肯定会造成体育智库建设的盲区,体育智库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就会出现盲点;尽管高校人才密集,如果科研人员都封闭研究空间,仅满足于订单合同式的横向课题研究,既难以丰富体育智库的内涵,更难以拓展体育智库的外延;尽管高校对外交流优势明显,但如果抱着守株待兔的心理,体育智库就不能步入全面参与体育公共政策形成的轨道。如今,教育部已在科研项目中设立了“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的新型高校智库建设研究、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评价体系研究”等一批相关课题,这种以科研项目为载体加强智库理论创新与战略研究的导向必然引领高校体育智库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走实走稳走好。
最后,以高校体育智库可持续发展的尺度考量,一些高校体育智库的设立,带有一定程度的追风元素。“在全社会智库热之际,我们也必须对智库问题进行一些冷思考,对一些最基本的问题进行梳理,避免由于认识上的误区而影响智库的健康发展”[6]。现实中,高校体育智库并没有实现与已有的体制机制对接的软着陆。职责不明确就容易造成闭着眼睛捉麻雀,权属不清晰就容易矫枉过正,就会形成体育智库的工作仅仅停留在概念探究层面的循环往复,难以提供引领启迪广大体育智库建设和运营者所需的真知灼见;体育发展研究的切入点青睐宏观层面的多,鲜活的微观治理便成了鸡肋,体育研究长年积累的同质化、泛化、浅表化就会成为顽疾;体育智库评价指标体系难以健全等等。必须取得高度共识的是,坚持问题导向的体育智库也必须以学术发展来固本强基,也要抓牢培养人才的发展链和学术成果转化的价值链。不厚植学术研究的沃土,提供解决中国体育问题的科学方案与有效服务建设体育强国只能是一句空话。
要树立前瞻理念,发挥基础研究实力雄厚的优势,着力拓展延伸打造攸关国家体育长远发展的体育基础理论研究的亮点,为体育科学决策提供坚实可靠的理论支撑;要树立创新理念,发挥高校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提出针对性强、操作性好的政策建议;要树立品牌理念,紧紧围绕体育发展目标,突出体育战略重点,加固延长大有作为、多多建树的价值链,不仅在打造体育智库核心品牌方面彰显自身人才培养的优势,更要为培养复合型体育智库人才增加核心竞争力,开凿并扩容中国特色新型体育智库的高层次人才的蓄水池;要树立全球理念,高校体育智库在国内不仅要成为释疑解惑、激发引领社会舆论正能量的行家里手,更要彰显开放思维,在与国外体育智库的交流互鉴中,树立好自身形象,提升体育智库话语权。
智库能否产出高质量的政策建议,主要取决于人才队伍。英国拉夫堡大学奥林匹克研究中心伊恩•亨利教授身为多项国际奥委会研究项目带头人,并承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洲委员会、欧洲议会、英国奥委会、英国体育协会等组织的任命,从事奥林匹克政策、体育管理研究。既要制定高校体育智库人员培养遴选的高标准,如坚定的理想信念必不可少,扎实的理论功底伴随终生,广阔的视野前瞻明察秋毫,熟悉的体情掌握了如指掌,明晰的政策把握高瞻远瞩,养成的联系实际已动力定型;更要延伸加固高校体育智库人才的使用链,如在体制上建立健全体育咨政研究高层次人才库,长期稳定持续地给予高度的关怀、培养与支持。在运行机制上保障与时俱进的构建和畅通,引导和支持高校体育智库人员积极投身其中,心无旁骛地聚焦围绕建设体育强国、健康中国中心,服务中国体育创新发展全局,牢牢站稳中国体育发展战略制高点,能够纲举目张寻找重点,立柱架梁诠释热点,夯基垒台排除难点,真正成为向体育主管部门提出合理化政策建议的主力军,不失时机发展体育研究观点,激发社会舆论正能量的宣传员。
在实施中国体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高校体育智库会长期面临体育战略研究、体育重大决策研究和第三方评估与决策咨询任务的抉择。当前,有关我国高校体育智库影响力的评价尚未形成统一标准,致使高校智库建设缺少引导。要把以质量求生存、保信誉作为评价的价值导向。在构建过程中,“模块化”评价机制值得尝试。它可涵盖四个部分:一是体育学术水平模块中要形成基础理论研究与决策咨询研究的良性互动,体现体育项目承担数量、学术成果数量及影响力、同行评价等;二是社会评价模块要引导体育智库研究与服务国家体育发展战略融会贯通,有利于高校体育智库特色发展,就可在研究生招生方面获得支持,在经费投入方面赢得制度红利,在项目支持方面拔得头筹,在获得发展自主权方面游刃有余;三要打造政府、企业、社会信息模块平台,就要努力改进体育智库科研工作重心导向,牢固树立以体育智库解决国家、企业、社会体育重大需求的实际贡献率作为高校体育智库的核心竞争力,十分有利于建立健全以政府、企业、社会等用户为主的对高校体育智库绩效的广泛认同,才能更好统筹推进体育智库组织管理的思想同心,人才培养的目标同向,资源配置的行动同步;四是开凿扩容体育智库人才模块的蓄水池,必须疏浚体育智库人才交流的活水源头,加强与体育主管部门的密切合作,建立长效机制,选送高校体育智库高层次人才到体育主管部门或国际体育组织挂职锻炼,聘任德高望重的体育管理和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加入融入高校体育智囊团,真正汇成新时期“政、产、学、研、用”的一池春水。如果构建“模块化”的综合评价机制的目标明确,内容详实科学,可操作性强,就可为高校体育智库建设提供清晰的路线图、任务书和时间表。
政府决策需要智力支持,企业需要人才支撑,社会需要拓展用武之地,高校需要发挥智力优势。高校体育智库的生命力要建立在其决策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之上。总之,高校体育智库无论是营造思想创新平台还是构筑优秀成果转化平台,无论是加固人才聚集平台还是构建研究与决策融会贯通平台都需要高校智库转变动力、创新模式、提升水平。
[1] 白春礼.积极开展智库研究,提高我国智库建设水平[J].智库理论与实践,2016(2):1-3.
[2] 迈克尔.吉本斯,卡米耶.知识生产的新模式——当代社会科学与研究的动力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36-53.
[3] ZhuX.Government Advisors Or Public Advocates?Roles of Think Tanks in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gional Variations[M].The Chinese Quarterly,2011:668-686.
[4] 朱旭峰,韩万渠.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的兴起、困境与探索[J].高等教育评论,2015(1):37.
[5] 徐维英,田晓明:高校智库建设的独特优势与问题[J].江苏高教,2016(2):55.
[6] 薛澜.智库热的冷思考:破解中国特色智库发展之道[J].中国行政管理,2014(5):7-9.
SportsIntelligencePoolofUniversitiesinChina
LIU Panpan
(Sport Dept., Zhenzhou Univ., Zhenzhou 450000, China)
In the course of realizing the sports governance system in China, the university sports intelligence pool confronts with the choice of sports strategic research, sports decision research and third party assessment and decision. The paper proposes to define the orientation of sports intelligence, prolong talent development chain and establish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mechanism.
university sports intelligence pool; sports policy; sports strategy; policy research; competitive sport; mass sport; sports industry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5BTY007)。
刘盼盼(1983-),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G80-05
A
1672-268X(2017)06-0065-05
2017-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