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博
(哈尔滨商业大学体育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2013年11月5日,对于自古以来就有“冰雪之都”的黑龙江省来说是一个沮丧而又失望的日子,中国奥委会正式同意北京和张家口联合申办2022年冬季奥运会,这也宣告黑龙江省最大的滑雪场所亚布力滑雪胜地与期盼已久的冬奥会失之交臂,黑龙江省作为承办所有冰雪项目首选之地的美誉[1],也被蒙上了一层灰色的面纱。这对于黑龙江省冬季冰雪旅游产业也是一种冲击,需要辩证的来分析一下当务之急要解决的阻碍黑龙江省冰雪产业发展的拦路虎。首先,开门见山的地说,黑龙江省冰雪产业的发展已经不存在以前那种得天独厚、优越的条件了,现在冰雪产业的发展面临着相当棘手的困境;其次,就是遇到问题要想尽合理的、科学的、见效的办法进行解决,让黑龙江省的冰雪产业破冰前行、破茧而出,要体现出黑龙江省在冰雪产业上的绝对优势。
对于黑龙江省来说,冰雪产业的产生与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每年黑龙江省被冰雪覆盖的时间大约有5~6个月。冰雪产业是一种新兴产业,也是一项综合性产业的集合,能够与相关产业发生联动发展,如与餐饮业、商业、住宿业、交通运输业、娱乐业、通讯业等现代服务业共同发展。黑龙江省冰雪产业开发较早,已经有20年的历史,并极具本地的文化特色,要充分开发好黑龙江省冰雪资源,使冰雪资源变成冰雪经济[2]。进行合理的、有效的、科学的开发,打造具有黑龙江省特色的冰雪产业,有利于提升黑龙江省冰雪产业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冰雪爱好者来体验,2016年春节假日期间,有901.14万人次旅游者,比去年春节假日增长31.18%;实现旅游收人107.46亿元,比去年春节假日旅游收人增长13.61%[3],冰雪产业一直以来在黑龙江省经济发展产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目前,黑龙江省冰雪产业正在止步不前,所谓原地踏步就是倒退,所以一定要切合实际看到发展困境的存在,并且加以重视,以应对困境,走出困境。
近年来,全国冰雪产业发展进入井喷期,火热度不断地攀升,全国各地冬季滑雪场的建设不断的向南扩张,虽然冰期相比之下比较短暂。另外室内滑雪场在全国各地都有建设的趋势,这对于黑龙江省冰雪旅游是一种挑战和冲击;其次,同纬度地区冰雪产业的发展更具有竞争力,比如新疆、内蒙古这些冰雪产业的新兴地,政府支持力度大,基础建设比较厚实,硬件设施比较新颖,旅游项目种类繁多,特别是吉林省两大新滑雪场(万科滑雪场和万达滑雪场)的建设更具有挑战性,所以对于黑龙江省来说如果继续依仗着老思想、老路子发展冰雪产业,将会面临停滞不前的境况,逐渐的陷入处处被超越的困境[4]。作者通过走访黑龙江、吉林、北京、新疆的滑雪场,及对冰雪产业的发展进行调研,分析黑龙江省冰雪产业发展的困境所在,提出打破困境的措施。
黑龙江省冰雪产业在全国各地的冰雪产业中占重要比例,一直是黑龙江省的优势产业,“龙头大哥”的拐杖一直没有丢过,所以政府部门长期处在没有紧迫感的环境下,从而关注力度、尤其是支持投资力度更是微薄。黑龙江省滑雪场的数量为157家,居全国之最。然而这些滑雪场一般都是处于省政府、地方政府、区域政府等多重管理之下,领导体制也是“多管齐下”,显得是尤为不畅,政出多门,从而导致发展方向没有明确性,发展前景不科学、不合理,前景堪忧。例如亚布力滑雪场和帽儿山滑雪场,它们是混合型的滑雪场,集竞技体育比赛与训练和游客旅游休闲于一体的滑雪场,特别是帽儿山滑雪场还是哈尔滨体育学院学生必修滑雪课程的授课地点,所以具有双重职能:一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承担旅游职能[5];二要进行本身职能的体现,要完成高校学生上课的教学工作的需求,这样就产生了双面性的混合产业,从而就会使二者产生矛盾冲突,使滑雪场在大规模发展提升和改进等方面存在滞后性,就上面两个滑雪场来说每年政府资助的资金仅够其场地维护和队员训练所需要的费用,根本无法再承担滑雪场经营宣传、冰雪工具更新等等花销,更何谈发展之意呢!
黑龙江省滑雪场的数量始终排在全国各个省份的前面,但是相关大型滑雪场没有起到统治地位和带头作用,存在经营模式单一、经营体制混乱管理方式落后等问题,不利于整体冰雪产业的发展,往往还会给省冰雪产业发展带来一些负面效应。通过对黑龙江省几个具有规模的大型滑雪场进行暗地调研,得知存在一个统一的负面发展模式,服务理念差、诚信度低、基本都是坑蒙拐骗,往往游客是“喜笑颜开来、垂头丧气走”,从而导致“游客匆匆过,鲜有回头客”[6]。冰雪产业是一个集群产业,是集合娱乐、休闲、住宿、消费于一体的,任何一个环节存在问题,整个产业就会发展不通畅、导致恶性循环。然而对于黑龙江省大型滑雪场的集合产业存在各种弊端,一些个别的小旅行社和一些小型的、不具规模的小型滑雪场签订协议,与游客谎称是大型滑雪场,从而令游客感觉落差比较大,同时还存在不讲诚信的恶性销售和不平等竞争等情况。进过调研发现亚布力滑雪场周边的宾馆、帽儿山宾馆等等设备不齐全,没有无线网络。
前面提到政府机构的投资力度不够,陶醉在优势产业之中。投资力度不够,基础设施建设自然跟不上。基础设施是一个产业发展的前提,是基础,基础设施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产业是否能顺利进行。黑龙江省冰雪运动开展是比较早的,相应的基础设施老化比较严重,另外随着科技的发展本身就存在功能上的差距,虽然冰雪运动开展的比较早,但是产业化、商业化的运作却起步比较晚,运作水平不高,科学性差,规范化小和标准化低,根本不能产生系统模式循环。有些滑雪场简陋,安全性不高,这都会影响到游客的热情。有些滑雪场缺少必要的设施,如全景图、雪道解说牌、标志性场地、停车场、游客活动场所、救护缺乏,影响了游客的旅游质量。许多地方冰雪项目重复性建设,雷同现象严重,缺乏创新意识,设计水平不高[7],影响冰雪产业的总体发展。
黑龙江省在全国各省份中属于民族种类比较多的省,另外还与俄罗斯交界,所以说黑龙江省是一个地域文化丰富的省份。然而冰雪产业却没有发挥这一优势,冰雪产业文化比较单一,缺乏人文和地域的内涵。融合发展黑龙江冰雪资源,做大做强冰雪产业,必须发挥冰雪文化的作用,提升冰雪产业的文化内涵,打造独具黑龙江省特色的冰雪产业。
冰雪产业需要的是一些专业综合素质强的人才,不仅要具有专业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理论用于实践的能力。由于专业人才的匮乏,加之近几年专业人才流失,有好多专业人员都流向外省,严重影响了黑龙江省冰雪产业的发展。人才不足表现在:一是滑雪场的制造人才缺乏,滑雪场的规划、设计、经营、管理人才较少,同时也缺少懂得设备配置和使用维护人才;二是滑雪场维护人才缺乏,需要一定的专业技巧,才能更好的经营滑雪产业,然而一些冰雪产业人员对于专业技术知识掌握不够全面,水平高的滑雪教练比较少;三是专业比较强的,特指滑雪场管理人员比较缺乏,包括部分私人经营小滑雪场的管理者,不懂雪场如何管理,只为了获得短期利益,对于游客的利益考虑不足,影响游客的旅游体验质量。
借用陈永昌先生的话“黑龙江是全国第一冰雪大省,在冰雪旅游的资源开发上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也是生态大省,在冰雪旅游上有很多原发优势。”黑龙江省纬度比较高,冰期比较长,大约有5~6个月的时间,这是全国各省无法比拟的;另外黑龙江省冰雪产业开展的比较早,在一些相关方面具有一定经验,并且具有一定的专业强势性,所以一定要发挥区域优势性,进行科学的、系统的、有效的规划,把优势发挥到极致,让其他省份望尘莫及[8]。化整为零,管理体制由政府企业“多对多”转变为政府企业“一对一”,冲破多管齐下格局,澄清职责分工,最好是进行专一管理模式[9],充分展现大型滑雪场的气派,体现大型滑雪场的品牌效应,形成从平山到帽儿山到乌吉密到亚布力三维立体、灵活选择、处处满意的独特的冰雪旅游线路。充分整合黑龙江省现有冰雪产业的基础条件,做到“一加一大于二”。为更好的吸引投资者增添新的砝码。
对于黑龙江省中大型滑雪场的建设,政府机构要加大扶持力度,牢记放水养鱼,切勿杀鸡取卵。对于各个滑雪场的配套设施建设予以扶持,扩大优惠政策,对于使用土地、道路建设、上交税务、工业用电等等方面一路绿灯,为黑龙江省冰雪产业发展打造一个绿色环保的环境,要把此产业看成是黑龙江省第三产业的支柱之一,做到各管其责,自行消化,市场解决市场,政府解决行政,市场、行政相结合。投资外围建设,让交通、住宿、饮食、娱乐一体化,让游客们感到彻彻底底的方便快捷[10]。只有完善的基础设施,才能有利于冰雪产业的发展,才能够吸引更多的冰雪爱好者。对于设施的建设,政府要了解整个黑龙江省冰雪产业的整体布局,在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地理位置、经济条件、资源状况、进行统一规划,科学有效的布局,做到统筹合一,从而体现政府部门职责所在,完善冰雪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
要体现黑龙江省深厚的文化底蕴,体现区域文化丰富的特点,在冰雪产业产品开发过程中让冰雪产业有文化底蕴的优化与提升。在冰雪资源开发过程中,要体现文化的魅力,要在黑龙江省冰雪产业发展中体现民族风情文化、雕刻艺术文化、体育钢性文化、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地域特色文化等,并使其相结合,这将不断体现黑龙江省独特的欣赏魅力和冰雪创新理念[11]。依托黑龙江古老的、边远的特色文化资源,有针对性的开发具有黑龙江省特色的冰雪衍生产品,让本地产业具有人文地域特色之美。增加宣传力度,提升冰雪产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提高黑龙江省冰雪产业的市场吸引力[12]。充分发挥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美名,扩大各个制造行业的优势,研究和开发适应黑龙江省冬季特色产品,顺应冬季冰雪需求的服务产业具体包括:滑雪配套设施、造雪和压雪设备、滑雪旅游纪念品、防寒保温等产品,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使冰雪旅游逐步产业化、规模化、效益化,充分发挥冰雪旅游产业的带动作用[13],逐步建立起一个内容齐全、效益明显、竞争力强、充满朝气、多层次的冰雪体育产业格局。
黑龙江省是冰雪产业开山始祖,在冰雪产业发展上具有丰富的、独特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黑龙江省体育局结合国家体育局在哈尔滨市成立了一所哈尔滨体育学院、冰上训练基地以外,专门从事冰雪训练、教学、冰雪场地维护、冰雪场地设计等等于一体的冰雪体育职业学院,打造了一个专业性强、技术深厚、培养冰雪产业技术人才的平台。加大本地人才的培养与专业人才的输出,使黑龙江省冰雪学院变成冰雪人才的“清华北大”[14]。另外培养出的优秀人才要合理的安排,做到优秀人才的引进,但并不是代表要固步自封[15],也要让优秀人才走出去,引进来,进行相互的交流,共同发展。
一定要利用好黑龙江省得天独厚的冰雪地域优势,要有倾向性的发展冰雪产业,这样才有利于促进黑龙江省整体经济的发展。通过冰雪产业作为黑龙江省第三产业的开发,塑造中国冰雪产业品牌,提升黑龙江省冰雪的知名度,提高冰雪产业市场的吸引力。使黑龙江省冰雪产业尽快走出困境,向着更加美好的方向发展。
[1]赵华兰.黑龙江省冰雪文化产业发展策略[J].冰雪运动,2014,36(5):53-55.
[2]唐云松.我国滑雪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冰雪运动,2007,29(6):22-23.
[3]闫磊磊,杜鹏.崇礼滑雪场安全状况调查与对策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4(22):17-19.
[4]郭伟,王会层.黑龙江省冰雪旅游发展对策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6):84-85.
[5]张贵海.试论东北亚冰雪产业区域合作[J].学术交流,2013(10):83-85.
[6]杨淑民,康大为.哈尔滨市冰雪体育产业发展政策的思考[J].冰雪运动,2008,30(5):86-90.
[7]周昊,曲新艺.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产业发展略论[J].冰雪运动,2008,30(2):94-96.
[8]张艳.黑龙江冰雪文化产业开发的策略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29(2):141-142.
[9]王凯红.中国北方冰雪文化产业生态化发展探究[J].学术交流,2013(7):138-141
[10]曹继红.滑雪旅游目的地产品服务差异化探讨[J].商业经济,2006(7):108-109.
[11]韩杰,韩丁.中外滑雪旅游的比较研究[J].人文地理,2001,16(3):26-30.
[12]张金桥,邱茜.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中的政府职能及其转变[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5(1):358-363.
[13]袁庚申,王昆仑,梁富银,等.京津冀体育产业对比分析与河北的发展策略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12):42-46.
[14]田有年.我国滑雪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25(2):37-39.
[15]胡萍.大冬会对黑龙江冰雪体育产业发展的影响[J].体育文化导刊,2009(5):4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