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培养视角谈体教结合新途径

2017-11-27 12:08李志良
运动精品 2017年1期
关键词:体教民族人才

李志良

(浙江外国语学院体育教研部,浙江 杭州 310012)

从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培养视角谈体教结合新途径

李志良

(浙江外国语学院体育教研部,浙江 杭州 310012)

伴随高等教育体育教学的深化改革,体教结合显然已经成为推动高校体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体育教育的快速发展能够展现出重要作用。基于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培养的视角下体教结合同样能够发挥出相应优势,文章结合自身实践谈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体教结合的具体方法与途径,培养民族传统体育高素质人才。

民族传统体育;体育人才培养;体教结合;途径探索

在全新的市场经济环境当中,国家对于民族事业的关注度在不断地提升,无论是政策优势还是在对体育事业的发展现状来看,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已经迈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梯上。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是于2011年贵州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落下帷幕,其所展现出的效果并非单纯的运动赛事,更是对民族传统体育的一种肯定。从这一实践探索过程可以发现,民族传统体育已经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体教结合的出现更是为民族体育人才培养提供全新途径。

1 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1.1 民族传统体育可持续发展需要

民族传统体育之所以有别于传统的体育内容,其主要是在不同的民族文化下衍生与发展起来,具备丰富的哲学思想与文化内涵,并且在中华文明的熏陶下逐渐呈现出自己独有的特色,具体表现在思维模式、价值取向与精神风格层面,形成了一个独特的体育系统。但从整个民族体育的发展进程中可以看到,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内在价值并未得到呈现,当代社会的主流体育人群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认知度明显不足,导致民族传统体育在传承与弘扬方面受到影响。因此,为满足民族传统体育的可持续发展要求,需要培养一批又一批的民族传统体育人才,真正让我国传统民族体育项目得以走向世界,在深度挖掘与整理当中焕发民族体育光彩。

1.2 社会对民族传统体育人才的需要

民族传统体育在高等体育教育领域当中的推广与具体实践,需要一批高质量的人才提供支撑。基于这一视角下,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培养则显得十分迫切,成为社会层面的一个重要需求。其一,民族传统体育的快速发展与内涵挖掘需要从民族传统体育自身发展入手,在继承与发展中追求教育创新,真正意义上培养出一批具有现代意识、掌握丰富专业知识的体育学科带头人;其二,现行各级学校体育教学大纲当中有关于传统体育方面的内容并不多见,这就给体育教育工作者提出新的要求。一旦民族体育进入到教学实践当中,这就需要一批高质量的人才提供支撑;其三,当前很多民族传统体育在发展中尚存一些问题,仅能够通过口传身教的方式完成具体传承。可见,社会对于民族传统体育人才的需求较大[1]。

1.3 现代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教学内容相比较而言存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具备文化内涵等多重优势,受到广大体育教师的认同与认可,其在具体开展教学实践中主要是为了增强学生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的热衷程度,增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帮助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方针,实现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发展,增强民族团结的基础之上为民族团结创造基础性条件。在现代体育教学实践当中,民族传统体育作为现代体育教学的关键构成,能够依据现代体育的发展需求做好体育内涵与体育文化的传播,真正意义上将现代体育教学改革引入到民族传统体育实践当中,最终实现科学化、规范化发展[2]。

2 从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培养视角下体教结合具体途径

2.1 合理定位并确定宏观管理目标

基于新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环境中的体育教育已经面临全新的发展局面,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培养视角下需要结合人才的实际需求状况,拓展“体教结合”的发展在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培养方面的发展趋势与发展目标,结合短期目标与长远规划,为高质量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培养奠定坚实基础,合理定位并确定宏观管理目标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是短期目标,高校拓展“体教结合”模式下民族传统体育的转型升级;另一方面是远期目标,即针对当前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现状逐步去完善各项基础的规章制度内容,保证最终在探索完成之后的内容与目标符合民族传统体育人才的培养目标,逐步与现代体育教育系统形成融合,为“体教结合”发挥出人才培养实效奠定坚实基础。切实的将各项基础性工作与实际工作环节进行全面融合,做好职能分工,保证在学习、体育及社会等多层面都有专职机构在具体运行。只有保证合理的定位与宏观目标的确定,才能够为民族传统体育人才的培养奠定坚实基础[3]。

2.2 增加招收的项目并拓宽就业渠道

增加招收的项目并拓宽就业渠道,需要结合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来具体入手。现阶段,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超过70%的项目主要是来自于少数民族,但高校针对少数民族进行单独招生的比例仅为0.5%,从这一数据当中足以说明当前高校对于少数民族的招生程度十分有限。这就造成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培养与高校招生规模之间存在矛盾。但高校对于少数民族体育方面的招生规模较小,与实际需求之间并不具备较强的关联性,导致矛盾的出现,严重制约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培养体系的形成。体教结合的模式出现,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培养方面所涉及到的问题,但依旧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其一,我国高校应该适当增加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方面的高校,扩大招生规模,让更多的少数民族学生可以享受良好的教育,并且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高校体育完成具体融合;其二,现有的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应该转型升级,保证形成一种全新的“体教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方便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拓展就业渠道。只有以增加招收的项目为前提条件,才能够更好的拓宽就业渠道,挖掘民族传统体育中的内在价值[4]。

2.3 加强民族传统体育基地与教师队伍建设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体育基地建设与教师队伍建设是两项基础性内容,直接关系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具体效果与实践情况。基于此,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培养视角下应该将体教结合的发展现状定位到这两个基础层面。在体育基地的建设层面,目前很多高校已经在积极实践,寻找一种可行性的发展策略。各个职业院校为充分响应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培养目标也在不断地做好实践,训练基地的建设成为最基本的一项条件,这样为热爱民族传统体育的高校学生提供便捷途径,形成了一个全面发展与层次性的发展过程,为“体教结合”提供实现途径。当然,训练基地的建设提供的仅仅是一个平台,而教师队伍的建设才是核心之所在。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我国高校“体教结合”的培养民族传统体育人才的关键,由于受到民族体育运动特殊性的影响,应该充分借助基地建设优势形成一体化的发展格局,保证教师队伍建设符合人才培养需求,真正引导民族传统体育走向一条集约化、智能化的道路[5]。

[1] 陈宁,卢文云,王永安,等.完善我国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教结合”模式的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06):8-16.

[2] 薛欣,朱瑞琪,薛扬.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育现状和发展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01:102-107.

[3] 梁桦,梁竹,张玮玮.探讨高校“教体结合”培养民族传统体育人才的新途径[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3,05:108-111.

[4] 胡小明.从“体教结合”到“分享运动”——探索竞技运动后备人才培养的新路径[J].体育科学,2011(06):5-9.

[5] 王苗,郑治伟.民族民间传统体育人才培养现状与培养途径研究[J].搏击(体育论坛),2011(06):90-91.

Talking about the New Ways of Combination of Sports and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Talent Training

LI Zhiliang

(Zhejiang foreign languages institute,Hangzhou 310012,Zhejiang,China)

李志良(1987-),河南鹤壁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武术理论与训练方法。

猜你喜欢
体教民族人才
人才云
体教融合: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协同治理
中国特色体教融合发展思考——对《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的诠释
中国体教融合推进的现实困境与应对策略
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教融合的现实困境与发展诉求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