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媒介视域武术传播研究述评

2017-11-27 11:53白俊亚
武术研究 2017年8期
关键词:中国武术武侠功夫

白俊亚

邯郸学院太极文化学院,河北 邯郸 056006

影视媒介视域武术传播研究述评

白俊亚

邯郸学院太极文化学院,河北 邯郸 056006

文章分析了2005-2015年10年间影视媒介视域武术传播研究相关论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归纳出五个主要研究方向,分别为:新视野、新方法、新背景下功夫电影和武术研究、功夫影视对武术的影响研究、功夫影视和武术相互作用研究、影视武术的研究、功夫影视明星培养相关研究,文章旨在总结影视媒介视域武术传播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指出了下一步有待研究的主要问题,为武术的影视传播研究提供参考。

武术 功夫影视 武术传播 武术文化

1 前言

身处当今社会,“我们正在面临着一个发达的视觉文化和认为符号化的时代,这在人类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形象的狂欢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仪式,追求视觉快感成为我们的基本需求。”[1]功夫影视正是视觉文化的典型代表,同时,功夫影视是中国武术“走出去”的重要捷径。

原美国广播公司副总裁哈维·多斯汀在“武林名家恒山论道中谈到:西方人通过电影了解中国,电影又通过武术展示中国,武术已成为中国文化在西方世界得以展示的一种特殊载体。武侠电影成为了传播中国文化和武术的使者。武术所蕴含的中国文化内涵,武侠电影所表现出的视觉冲击力已经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所以,中国武侠电影不仅进一步宣传和提升了武术与中国文化的形象,更在东西方的文化差距间建立了一座桥梁。”[2]“作为一种未被体育界充分重视,但已然成熟且定型了的文化现象”,功夫影视“对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播和国家形象的塑造无疑起到了巨大作用”。[3]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无论z在多大程度上强调中国武术和功夫影视研究都是不过分的。

功夫影视不仅创造出了远远超过以往的大众文艺的新的文类和题裁,而且还创造出了新的更为普遍的传播方式;在弘扬中国武术精神、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和塑造国家形象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当代的武术影视媒介传播研究必须对此做出理论上的概括和总结,以明确现实提出的各种问题。本文正是这一研究设想初期探索。

本文通过中国知网 “武术影视、武术”为关键词检索查阅了 2005-2015 年 10 年间的相关文献,收集了其中与本文有直接和间接联系的期刊学术论文和硕博论文,经整理大致情况如下: “武术影视、武术”期刊 628 多篇(其中相关论文 50篇左右),硕博论文250多篇(相关毕业论文 21 篇左右)。通过中国知网,搜索相关文献自2005年以来功夫影视和武术的相关研究的数量多了起来,其中有很多研究成果值得借鉴,但是从研究论文发表的刊物情况来看,在核心刊物上发表的相关研究还不是很多,由此也反映出功夫影视和武术的相关研究还处在一个初级研究阶段,在今后的研究中,这一方向仍然需要深入探讨。

2 有关功夫影视和武术的研究

2.1 新视野、新方法、新背景下功夫电影和武术研究

在新视野、新方法、新背景下,无论是功夫影视,还是武术,还是武术与功夫影视三方面之一面,往往就是因为交叉学科之间较容易形成这是新颖的观点。通过文献整理可知,罗亚娟,彭崴《中国武术电影的主题叙事与文化表达》[4]一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研究了武术电影的主题叙事,认为武术影视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一总的叙事风格的前提下,紧密联系时代背景,对武术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增强武术美感、传承武术文化、传播传统武技;中国武术电影注重弘扬除恶扬善、忍让谦逊、自强不息的爱国主义精神。郭玉成的《中国武术和国家形象》[5]一书从传播学出发,选取“国家形象”这一角度展开研究,如有学者把“国家形象”与“武术影视作品”联系起来,郭玉成把“武侠电影”“功夫影星”“少林武剧”和“国家形象”联系起来,而功夫影星是中国武术的形象大使,这无形中就把功夫影视、武术、国家形象三者联系在一起。此外,还有王小娟,杨建营在《国家形象视角下武术影视作品的定位及发展》[6]一文中也认为中国武术影视是宣传中国国家形象的重要途径,中国武术影视应该立足于中国武术的防卫型文化特色,以此宣传注重和谐的和平型文化。

何宝庆的《武侠电影中武术文化的空间生产》[7]中从文化生产策略、文化生产方式、文化生产动力和成果等几方面展开论述,认为文化生产策略为文武的双重叙事。

特别是谭广鑫的《历史与审美:香港功夫电影的人类学解读》[3]一文,从美学和人类学视角出发,从“香港功夫影视何以走向世界”这一逻辑原点,展开哲学意味的探讨,先后回答了对香港功夫电影何以成功的民族性(个性)解析和香港功夫影视何以成功的世界性(共性)探讨,认为“功夫影视如果进一步走向世界,必须将暴力审美作为重点,为迎合内地市场,应将历史审美定位于岭南地域文化”,从而得出功夫影视今后的发展捷径“以岭南地域文化为背景,以暴力审美为核心。”

而我们认为岭南地域武术文化背景只是地域武术文化的一部分,除此之外,还有像燕赵武术文化、齐鲁武术文化、荆楚武术文化等等,地域武术文化多元化共存的背景视野中,均可借鉴岭南地域武术成功发展的经验,进一步探索发展,加大各自地域武术文化的传播力量。

此外,功夫影视作为大众文化的典型代表,又是视觉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甚至可以说,“如何认清中国武术与电影这一视觉文化”在当代的境遇和责任,正是我们文艺界、教育界与武术界共同承担和需要面临的重要任务。”[8]

意大利影星西维尔·西玛克说过“电影担任着形象大使的角色,没有人能够涉足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人们不得不依靠间接的方法来了解、接触其他民族的人和文化,电影在不同地区与文化中起着这种文化桥梁的作用。可以说,电影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使者。”[9]跨文化传播研究的理论必然进入我们的研究视野。

2.2 功夫影视对武术的影响研究

其中有赵峻艺的《李小龙、成龙、李连杰功夫电影对武术发展的作用研究》[10]、严华,王国志《繁荣背后的冷思考:论武侠影视对中国武术传播的影响》[11]、张振中《武术影视对我国武术运动的影响及发展对策研究》[12]、贾亮的《武术与中国武侠电影》[13]、于主恒的《论武术影视对武术艺术的传播价值与作用》[14]、魏翀的《浅谈中国武侠影视对中国武术的影响》[15]等论文都认为,武术影视对于武术的传播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武术影视向整个世界展现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武术文化,并且促进形成了新型产业——武术产业,加速了武术的国际传播,另一方面,武术影视中现代科技的过度使用,使武术运动再一次被蒙上神秘的外衣,导致功夫影视观看者对武术文化内容肤浅的认识,并最终错误的传播了中华武术。功夫影视对武术的发展无疑是一把双刃剑,就看我们怎么看待这把双刃剑,怎么使用这把双刃剑,使用这把双刃剑的哪一边锋刃。

由前人研究可知,从功夫影视对武术发展的影响出发展开的研究占了很大部分,对于功夫影视对武术发展的影响研究主要是从功夫影视整体出发来审视其对武术发展的影响,对于从某一特定的功夫影视种类,或者某一特殊时期的功夫影视,或者某一特定的武术制作人员(某一导演或者演员等)出发,从微观处,具体分析功夫影视对武术发展的影响研究还不是很多。若要从细节出发,就应该理清功夫电影、武术电影、武侠电影关系,要考虑西方观众的接受度和认可度。此外缺少功夫影视对武术发展影响的系统研究,即影响力、影响方式、影响机制等进一步研究,而现在大部分研究多集中在影响力的阐述部分,对影响方式和影响机制涉及较少。对此,白俊亚的《功夫影视对武术发展的影响研究》[16]做了一个初步的探讨。

功夫影视的繁荣发展,开拓了武术研究的视阈,其结果就是武术和功夫影视二者必将成为武术发展传播必须关注的两个领域。从学理角度出发,对二者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更能指导功夫影视和武术的共融共生。综合已有的功夫影视和武术之间的相关研究,但从题目来看,各家对到底是“功夫影视”,还是“武术影视”,还是“武侠影视”,或者其他称谓,这一问题展开论述的研究者不多见。

这一研究直接关系到,或者可以说,将成为我们对中国武术文化“进行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和‘分众传播’的重要依据和参照”[8]。这需要进一步研究。此外,大部分研究者多从影响力的角度来审视功夫影视对武术发展的影响,当然笔者认为,阐释积极和消极影响力之后,还需要进一步总结产生积极影响力的规律,以便指导今后功夫影视和武术的共生共荣。赵峻艺的硕士论文《李小龙、成龙、李连杰功夫影视对武术发展的作用研究》[10]在这一方面,作了有益的探讨。

2.3 功夫影视和武术相互作用研究

王国志《武术·影视武术·中国武侠电影》[17]论文中深入研究剖析了武术、影视武术以及中国武侠电影之间的关系,为中国电影和中国武术的发展提供借鉴。研究认为:影视武术是以武术的技击动作为原形,以各种动作作为手段,“影视武术与武术套路不同,武术套路是由一连串动作一气呵成的,而影片中的武术是由多个镜头组合加特技效果而成的”“武术为影视武术的设计创作提供了丰富资源,而影视武术的形成和发展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武术的内容,而且对武术技术的发展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武术内涵也为电影注入了东方神韵”,“中国武侠电影是为中国武术搭建的一座展示其独特魅力的艺术舞台。”相似的研究还有邱海洪的《武侠电影与武术文化的互动发展研究》[18]。郑建福《武术文化与武侠影视作品的共生关系研究》[19]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内涵是武术文化与武侠影视文化的共同文化根基,是两者共生的精神基础”。还有朱瑞友,赵秋菊的《试析中国武术与武打影视融合后的“共赢”》[20]、孙刚的《武打影视影像与武术艺术的哲学反思》[21]、贾亮的硕士毕业论文《武术与中国武侠电影》[13]等多篇论文展开讨论,各位学者充分阐释了功夫影视和武术的互利共生的作用,为进一步武术的影视传播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还有对具体功夫影片中的人物、故事情节、影片内容以及营销策略等方面进行研究。如陈倩的论文《论二十一世纪初中国武侠大片》[22]、任苗苗的《〈李小龙传奇〉的教育价值研究》[23]、史龙龙《电视剧〈少林寺传奇〉的传播学分析》[24]、陈家乐的《神话英雄——李小龙影片研究》[25]、王新业《破茧营销”演绎〈功夫之王〉》[26]等影片。

武、戏、舞、影,同为影视的组成部分,四者密切联系,相互杂糅,各自发展又为彼此提供发展的张本。而从戏曲一方面来看,从京剧的发展审视武术的发展的研究还很少研究。从昆曲的发展审视武术如何走向艺术,也是很有价值的研究部分。有的学者从元杂剧出发而作《元杂剧中的武术文化》[27],并总结了元杂剧中的武术文化对现代武术发展的启示。功夫舞台剧,也是功夫影视发展催生出来的一个武术发展新方向,并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点。

2.4 影视武术研究

柏祖刚在《影视武术内涵、发展特点与作用的研究》一文[28]中的论文对影视武术概念、内涵、发展、特点及作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影视武术的存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武术为影视武术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而影视武术的形成和发展不仅极大的丰富了武术的内容,而且对武术技术的发展也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同时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发展,使中国电影走向了世界,中国传统文化得到了推广。周梅的《影视武术之研究》[29]一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思维法、对比分析法、个案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影视武术等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并分析了影视武术的特征、思想内涵、以及展示方法,认为影视武术具有表现思想、功能等方面的特征;影视武术具有哲学思想、“侠”文化、尚武崇德、顽弾不屈的民族精神内涵。关于影视武术的研究还有周梅的《论影视武术的思想文化内涵》[30]、马超的硕士学位论文《从文化流动的规律探讨影视武术的流变》[31]、李永明,梅杭强《大武术观视野下的学校武术和影视武术》[32]、吴瑶《虚拟影视武术对青少年品德影响的探讨》[33]、勾庆华的《浅析武术对影视武术的作用》[34]等。

除了上述影视武术研究以外,武打动作的相关研究也该归于此类。卞长星的《中国武打电影中武打动作的流变研究》[35]、蒋露霞的《中国功夫片的武打风格流变研究》[36]等文中认为,武打动作大致划分为以下几个时期:戏曲武打期、动态武打期、真功实打期、杂糅动作期、奇幻武打期、唯美动作期等。还有王甫的《功夫片中武打动作的艺术呈现研究》[37]认为,武打动作即是功夫片艺术呈现的主要因素,又是武术影视中武术文化的主要表现方式,对功夫片武打动作的研究旨在于剖析历史时期和现阶段武打动作在功夫片中的呈现内容和手段;还指出对功夫影视的研究都处于对武打明星动作风格和效力的研究以及与武术之间关系研究的层面,对功夫片作为一门艺术,武打动作在影片中艺术呈现的研究基本处于空白,进而分析影响武打动作艺术呈现的主要原因。”

李守培的《中国武侠电影的武术传播分析》[38]一文认为:“纵观中国武侠电影百余年的发生、发展史,武打动作场面的设计与处理,也即武术传播的方式、方法、内容,一直都是武侠电影的中心环节和重要卖点。”功夫影视中武术传播的方式是什么呢?这正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随后,作者站在中华民族认同、中国形象塑造、武术技法传播等不同角度,指明了中国武侠电影的武术传播策略,或称为中国武侠电影的“武术传播的标准”即:注重“武术伦理,从人人、身心、天人的三重维度,服务全球伦理建设;尊重武术历史,强化中华民族认同,打破以西方为主导的全球化阴谋;弘扬武术文化,传播中国文化精神,塑造良好中国形象;突出拳种特色,传播正宗武术技法,找准中国武术当代传播的历史定位;坚持中国立场,采用国际表达方式,在不同文化体系的碰撞中传播中国价值观念。”

高新技术的产生和现代工业的发展,不仅导致所有传统艺术形式的升级换代和现代更新,而且创造了大量崭新的艺术形式。影视武术就是明显的例子。影视武术作为武术的一种形式,业已成型,对于它的研究,还处在一个初级阶段,集中在探讨概念、特征、展示方法等问题,对影视武术文化内涵的挖掘有待进一步研究,从不同的视角(比如从文化流动的规律、暴力美学、大武术观视野、视觉文化、大众文化学批判等理论视角)对影视武术研究还较少,另一方面对于影视武术和真实武术的比较研究也很少涉及。

还有一点,值得研究者注意,从传承武术文化的角度出发,影视武术的舞台设计、场景展现应该把握一个什么样的界限呢?如何实现现实武术到影视武术的转化?即是如何判断一部功夫影视有利于武术发展呢?这都是很值得深思的问题。知道了这样的一个界限,或者说真实武术向影视武术转化的尺度,在今后,利用功夫影视传播武术时,就会有选择的余地和制作功夫影视的标准。

“在对武术的艺术化传播过程中,在追求审美体验和商业价值的同时,应注重保持其传统文化的应有面貌。”[39]这样功夫影视旗帜才能真正树立起来,不能让丢弃真正传统风味的武术文化的商业性掩盖了真正传统风味武术文化可能带来的商业价值。在承认娱乐文化的人生需要前提下,注重文化层面的娱乐实现,因此,换句话说,渴求武术文化精神需要的娱乐创造也将成为今后需要深入探讨的课题之一。

2.5 功夫影视明星培养相关研究

没有功夫影视背后的制作团队,不会有影视作品;没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明星演员、武术指导、导演即使有了影视作品,也很难保证功夫影视作品的影响力,更谈不上保证票房、传播武术文化、构建国家形象等等。因此对于中国武术与功夫影视的研究,明星演员的培养的研究,甚至功夫影视制作团队的培养研究不容忽视。以“武打明星”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进行搜索,相关论文仅一篇;以“武术表演专业”为关键词搜索,相关论文仅6篇。根据已有的文献,主要集中在功夫明星演员的培养研究上,处在初级阶段。前人分别从不同角度展开探讨,勾庆华在《影视武术教学内容初探》[40]一文中认为“影视武术人才培养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有学者从影视武打表演专业设置展开研究,论述了设置该专业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且初步拟定了专业课程和课时,学位授予等情况,为高等体育院校开设武术表演专业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比如任飞飞的《北京体育大学开设武术表演专业方向的研究》[41];还有从影视武打表演课程设置入手,认为“影响武打电影明星培养主要因素包括内部因素(个人和团队)、外部因素(行业、体制、社会等)、不确定因素(意外伤病、经纪人问题、投资影片的失败等问题);武打电影明星培养模式主要有:技术能力培养——以武为根、表演能力培养——以演为业;演艺事业发展——以艺为本、身份事业拓展——以名为益等”,比如杨文立的《武术传播视野下武打电影明星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42]。除此之外,还有关于功夫影视表演方向与功夫影视表演人才培养的相关研究,如朱宏的《高等体育院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影视武打表演课程设置的研究》[43]。

总而言之,通过以上研究发现,仅有的几篇文章主要探讨的是明星演员的培养,不可否认,明星演员的后继者的确至关重要,但是影片的武术指导、动作指导和影片导演的作用更是不能忽视。 因为“在我国的电影创作中基本实行的是导演中心制,导演掌握艺术创作的领导权和指挥权。”[44]“而且在内地观众的心目中,知名导演的影响力通常要高于大多数明星。”[45]由此可见,对于武术导演,或者说功夫影视武术团队(演员、武术导演、武术指导、动作指导等)的培养研究也将是武术和功夫影视研究领域重要的研究方向和内容。

3 结语

任何分类的研究都有一定的局限,难以包罗所有的中国武术和功夫影视研究所涉及的内容。以上的研究和评述,我们不是为了分类而分类,旨在更加清晰地阐释本领域研究现状及进一步研究进展。当然,随着研究的进展可能会出现新分类研究的范式架构。

[1]周 宪.崎岖的思路——文化批评论集(金元浦总序) [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2-3.

[2]贾磊磊.功夫:为光大中国影视施展拳脚[N].中国文化报,2005-10-26:1.

[3]谭广鑫.历史与审美:香港功夫电影的人类学解读[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5(2):28-33.

[4]罗亚娟,彭 崴.中国武术电影的主题叙事与文化表达[J].体育与科学,2014(1):112-115.

[5]郭玉成.中国武术和国家形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3.

[6]王小娟,杨建营.国家形象视角下武术影视作品的定位及发展[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8):91-95.

[7]何宝庆,李建文.武侠电影中武术文化的空间生产[J].搏击·武术科学,2015(2):46-48.

[8]徐春毅.中国武术跨文化交流之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11:68.

[9]贾磊磊.功夫:中国影视走向世界的桥梁[N].中国电影报,2005-10-20:16.

[10]赵峻艺.李小龙、成 龙、李连杰功夫电影对武术发展的作用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9:11.

[11]严 华,王国志.繁荣背后的冷思考:论武侠影视对中国武术传播的影响[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12):17-20.

[12]张振中.武术影视对我国武术运动的影响及发展对策研究[D].兰州:西北民族大学,2010:4.

[13]贾 亮.武术与中国武侠电影[D].开封:河南大学,2006:5.

[14]于主恒,王 森.论武术影视对武术艺术的传播价值与作用[J].搏击·武术科学,2013(4):19-20.

[15]魏 翀.浅谈中国武侠影视对中国武术的影响[J].搏击·武术科学,2010(6):9-10.

[16]白俊亚.功夫影视对武术发展的影响研究[D].厦门:集美大学,2016:6.

[17]王国志.武术·影视武术·中国武侠电影[J].中国武术研究,2011(1):41-42.

[18]邱海洪,王俊云,付 亮.武侠电影与武术文化的互动发展研究[J].许昌学院学报,2014(2):54-56.

[19]郑建福,余 刚.武术文化与武侠影视作品的共生关系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09(11):20-23.

[20]朱瑞友,赵秋菊.试析中国武术与武打影视融合后的“共赢” [J].搏击·武术科学,2008(6):5-7.

[21]孙刚.武打影视影像与武术艺术的哲学反思[J].电影文学,2010(8):16-17.

[22]陈 倩.论二十一世纪初中国武侠大片[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5.

[23]任苗苗.《李小龙传奇》的教育价值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2011:6.

[24]史龙龙.电视剧《少林寺传奇》的传播学分析[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14:6.

[25]陈家乐.神话英雄——李小龙影片研究[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1999:82-88.

[26]王新业.破茧营销演绎《功夫之王》[J].销售与市场,2008:99-101.

[27]白照波.元杂剧中的武术文化[D]开封:河南大学,2013:5.

[28]柏祖刚.影视武术内涵、发展特点与作用的研究[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06:5.

[29]周 梅.影视武术之研究[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09:4.

[30]周 梅.论影视武术的思想文化内涵[J].中州体育·少林与太极,2009(11):10-14.

[31]马 超.从文化流动的规律探讨影视武术的流变[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1:6.

[32]李永明,梅杭强.大武术观视野下的学校武术和影视武术[J].中国武术研究,2012(2):32-34.

[33]吴 瑶.虚拟影视武术对青少年品德影响的探讨[J].体育博览,2011(9):290-291.

[34]勾庆华.浅析武术对影视武术的作用[J].中国武术研究,2011(7):14-16.

[35]卞长星.中国武打电影中武打动作的流变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15:5.

[36]蒋露霞.中国功夫片的武打风格流变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1:9.

[37]王 甫.功夫片武打动作的艺术呈现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14:5.

[38]李守培.中国武侠电影的武术传播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6(3):79-84.

[39]李 牧,谭广鑫.香港武侠电影的历史变迁及对武术传播的影响[J].体育学刊,2016(1):36-40.

[40]勾庆华. 影视武术教学内容初探[J].中国武术研究,2012(2):88-90.

[41]任飞飞.北京体育大学开设武术表演专业方向的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2:5.

[42]杨文立.武术传播视野下武打电影明星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13:5.

[43]朱 宏.高等体育院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影视武打表演课程设置的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1:6.

[44]王 铮,许 敏.电影票房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Logit模型的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3(11):96-102.

[45]吴徐君.群星璀璨的背后——透视话语大片明星想象[J].当代电影,2008(5):120-121.

Review of Wushu Dissemination Research in the File and Television Media Horizon

Bai Junya
(Handan College the Institute of Taiji Culture,Handan Hebei 056006,Chin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2005-2015 China years of martial arts and kung fu movies research papers, through literature, logic analysis and other methods, summed up the five main research directions, respectively, new vision of kung fu movies and martial arts research, kung fu video to the martial arts, film and television and the influence of Kung Fu study on the interaction of martial arts, martial arts film kung fu movie star culture research, related research, this paper aims to summarize the China martial arts and kung fu movies in the direction of research, and in the research foundation, points out the main problems of the next step for further research, and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further spread of martial arts research.

Wushu Kung fu Movies Wushu Dissemination Wushu Culture

G85

A

2096—1839(2017)8—0010—05

白俊亚(1990~),男,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功夫影视和武术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中国武术武侠功夫
武侠风
嘿!这才是武侠
史料整理:认识中国武术的一条路径
武侠影后郑佩佩
武侠教室
功夫猪
功夫猪
功夫猪
功夫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