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马拉松乱象解析

2017-11-27 10:42臧建成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共赢

臧建成

(三峡大学体育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2)



◀运动训练与竞赛

国内马拉松乱象解析

臧建成

(三峡大学体育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2)

近几年马拉松赛事在中国发展迅猛,从2013年开始每年举办的赛事都以翻倍的数量增长,但随之而来的各种负面影响如赛事的组织散乱、运动伤病和猝死以及医疗救助的不利与“替跑”、“蹭跑”等乱象的发生却广受诟病。通过分析马拉松在我国发展迅速的原因及其各种乱象的描述与剖析发现,尽管我国马拉松赛事发展迅速,但人口比例和年举办场次都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同时,我们也不能因噎废食,应在组织流程、安全保障以及运营管理上提高水平,引导由马拉松所迸发出的全民健身热情,为广大群众科学合理参与跑步锻炼提供平台和服务。以赛事为龙头进一步发掘健身运动、服装用品、旅游休闲、餐饮食宿等方面的市场活力,做深做长产业链,形成跑者、政府、赞助商等多方面共赢的格局。 关键词:马拉松赛事;乱象分析;赛事管理;共赢

近几年,跑步已经成为全民健身运动中参与度最高的运动项目之一,因此而带动起来的马拉松赛事也在全国范围内出现了从星火燎原到井喷式增长。2014年中国登记在册的马拉松赛事是51场,2015年130场,2016年316场,预计2017年将达500场[1],每年举办的赛事场次几乎成倍数增长,赛事规模发展得如火如荼,也使中国的路跑相关赛事“泡沫说”甚嚣尘上,但是在热潮背后,补给、救助保障不足,各种负面影响如赛事的组织散乱、运动伤病和猝死以及医疗救助的不利与“替跑”、“蹭跑”等乱象的发生却广受诟病。

1 马拉松赛事出现井喷现象成因分析

1.1 政府政策支持

2014年10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把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把体育产业作为绿色产业、朝阳产业进行扶持,这对马拉松运动的发展无疑是个重大利好政策。作为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项目,马拉松有能力也有义务在推动群众体育和体育产业发展的大潮中担当起排头兵角色。随后在2015年,中国田径协会宣布变革对马拉松赛事的管理模式,取消了赛事审批,放宽赛事准入条件,简化准入程序,鼓励和吸引更多的民间马拉松赛事。于是,除了北京、上海、厦门这样的大城市举办马拉松赛事以外,一些小城市如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和龙市、贵州安顺市的镇宁县、云南邵通市的水富县这些平常人们少有耳闻的地方也加入了举办马拉松赛事的大家庭。赛事的种类也由原来的全马和半马衍生出了森林马拉松、乡村马拉松、山地马拉松、沙滩马拉松和迷你马拉松等多种形式。2015年成为了中国前所未有的“马拉松年”,这一年,马拉松赛事已经覆盖了 4 个直辖市,以及全国 23个省和自治区的 79 个城市。全年参与赛事的总人数首次突破百万,达到 150 万人次,较 2014 年增长了 60 万人次。[2-3]。

1.2 产业利益驱动

随着马拉松赛事的迅速发展,人们意识到其中存在着巨大的可供探索和发掘的商业价值,于是投资方向和资金流开始聚焦于此。马拉松赛事涉及人数众多,从运动装备,运动供给,体育广告等各方面带动整条产业链发展。但在马拉松赛场上,一切远非这么简单。在跑步这项看似毫无门槛的运动背后,其实暗藏着种种复杂的利益链和生意经[4]。根据《体育蓝皮书: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报告(2015)》,2015 年马拉松赛事运营收入达到 20 亿元,带动相关行业收入超百亿元;2016 年的市场规模更是达到了 300 亿元。同时可以预见的是,这个数字在 2017 年还将继续蹿升。不过,和欧美国家已经相当成熟的路跑产业相比,国内如此热火朝天、一片繁荣的景象也只能算是刚刚起步。但中国马拉松赛事的发展速度和商业开发已不容小觑。面对新兴的庞大市场,诸多纷至沓来的“淘金者”已经成为赛事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不少知名运动品牌开始大力推广跑步运动,如耐克通过线上线下开展跑步训练营,研发智能可穿戴产品,安德玛退出新型跑步速干衣和更符合人体生物力学的跑鞋等与跑步有关的快消品,使孤独和枯燥的跑步变得生动有趣,吸引了更多的人参与城市路跑。低投入、高产出,这是马拉松这条产业链的“蓝海时代”,而万人扎堆马拉松也折射出中国体育发展的空白和潜在的巨大的市场价值[5]。

1.3 参与门槛低与阶层生活方式象征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这是一个与大众几乎绝缘的专业赛事。1981年,首届北马只有84名专业运动员参加,到了2013年“跑马拉松赛成健身新时尚”已经成为当年中国十大体育新闻之一。对于绝大部分跑者来说只要有一双跑鞋,就可以轻松上路,门槛低,不需要专门学习就可以进行,却通常可以看见显而易见的回报,比如减肥成功,身体比之前更健康,压力得到释放等。此外,跑步也成了都市精英人群的社交新手段和所生活方式的标志,对大众有很强的导向作用。也有专家指出,“跑步热,归根到底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6]过去几十年,中国没有爆发跑步潮,不是因为跑步太低端,恰恰相反,是因它太奢侈。跑步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运动,正是由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到了一定程度,GDP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人们才有更多的时间从努力提高物质生活转向更注重身体健康和精神的愉悦。

2 马拉松赛事乱象与原因探究

2.1 比赛的组织水平不高

从 2015 年起,中国田径协会全面取消了对马拉松赛事的审批,让更多的城市有机会参与其中,中国的马拉松赛事市场出现空前的繁荣,但是在繁荣的背后却凸显了发展过速导致的办赛经验无法跟上的现实[7],与欧美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目前北京马拉松、上海马拉松等中国城市马拉松赛事的规模和影响力都已经达到国际级水平,但是赛事的组织管理水平离一流赛事还相差较远。由于赛会组织者设置的流动厕所和公共厕所数量不足,许多人调侃2013年北京马拉松“最后的冠军,属于最能憋的那一个”,不少选手,无论男女,都只好在比赛时“就地解决”。在2014年的昆明高原半程马拉松赛中也同样出现过内急的选手们找不到卫生间,只好在路边绿化带内“方便”的情况。这一别开生面的场景被戏称为“一年的等待,不为奔跑,只为解开裤裆撒会野”。2014年昆明马拉松比赛,当地气温高达30度,比赛照常举行,然而十公里项目中竟然没有用水点,参加比赛的业余选手只能捡前面职业选手剩下的矿泉水解渴,在1890米的海拔和酷热的环境下,共有10名参赛者出现了明显的身体不适,其中一人死亡,一名非洲职业运动员在比赛中中暑。

2.2 比赛的伤病与猝死事件

与赛事组织混乱状况相比,更让人不安的莫过于发生在赛道上的猝死事件。2015 年12月20日,在福州国际马拉松赛中,一名39 岁的男子在距离起点10.5公里处突然晕倒,虽然医护人员第一时间赶到对其进行了急救,仍不幸离世。2015年11月15日,在江西上饶举办的全国半程马拉松赛中,一名年仅20岁的大一学生在到达终点后心脏骤停,最终不治身亡。根据公开报道,从2004年到2015年,全国一共发生了16起马拉松猝死事件。仅2016年一年的时间,有报道可查的共有5名跑者在赛道上离开人世。这样的发生频率,要高于国际上其他的马拉松赛事。在上海国际马拉松首席医疗官马宏赟看来,“尽管跑者们在比赛中猝死只是小概率事件,但它的发生却是必然,国内许多赛事都存在着完全可以避免的医疗风险漏洞。”[8]在马拉松比赛中,心源性猝死是造成参赛者死亡的最重要的原因。在日本,东京马拉松自2007年开办以来,参赛人数累计超过20万人,因为其专业、完备的急救体系,该赛事一直保持着零死亡率的纪录。但在中国,大多数参赛者一旦出现心脏骤停,基本就意味着被判死刑。

2.3 “替跑”、“蹭跑”等舞弊违规行为不利于马拉松的健康发展

随着马拉松热潮的兴起,一些著名的马拉松赛事如北马、上马和厦马等参赛名额都非常紧张,很多没有获得参赛资格的人如果想参赛只能顶替那些报名成功但无法参加的人参加比赛,甚至还有“黄牛”倒卖参赛资格以牟取暴利,有媒体报道北京马拉松原本200元的参赛名额被炒至1000元才能转让。当然,“替跑”和“蹭跑”现象并非只发生在我国,著名的波士顿马拉松也曾发生过花钱买替跑资格的事件。但是马拉松从来都不是一项锻炼身体的轻松运动,它更接近一次对身体极限的挑战,业余爱好者随大流参赛有安全隐患,替跑行为除了有损比赛公平以外,最大的危害当属安全问题。替跑者如果在比赛过程中发生意外,是得不到任何补偿的,并且一旦被发现替跑,就有可能面临终身禁赛的惩罚,还会对个人信用造成严重的影响。

3 结语

尽管目前中国的马拉松赛事日渐繁荣,但参赛的人口无论从绝对值还是所占总人口的比例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距离。我国的马拉松赛事每一次出现的问题,来自媒体和大众的批评之声就不绝于耳。批评固然要倾听,但从理性和冷静的视角应该意识到发展中的问题要用进一步发展的方法来解决,而不是停滞不前。无论是赛事举办方和参加比赛的个人都应该承担和重视其应负的责任。对于马拉松赛中出现的问题,既不能视而不见,也不能因噎废食。中国马拉松赛事当下需要着力于提升赛事服务和保障水平,引导好由马拉松迸发出的全民健身热情,为广大群众科学合理参与跑步锻炼提供平台和服务,以赛事为龙头进一步发掘健身运动、服装用品、旅游休闲、餐饮食宿等方面的市场活力,做深做长产业链,形成跑者、政府、赞助商等多方面共赢的格局。同时大众体育的发展,重中之重是保障参与者的安全。马拉松是参与度和风险度都很高的运动,提高组织管理水平,为参赛者购买相应保险,建立应急机制,对保证赛事安全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1] 王海,王大卫,李颖川,等.我国马拉松赛事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2(12):46-48.

[2] 徐卫华,谢军.厦门国际马拉松赛风险管理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2(12):46-48.

[3] 祝良,黄亚玲.城市马拉松赛文化特点的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4(9):25-28.

[4] 叶新才.体育赛事旅游产业化路径研究——以厦门国际马拉松赛为例[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4,30(3):11-17.

[5] 张登峰.马拉松赛事对城市发展的影响[J].体育文化导刊,2011(11):12-14.

[6] 易剑东,任慧涛.长跑、马拉松以及体育的哲学向往——从村上村树《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谈起[J].体育与科学,2011(35):12-20.

[7] 刘辛丹,吕兴洋,李惠璠.基于网络跑记的马拉松赛事形象研究——以北京马拉松为例[J].中国体育科技,2016,52(6):38-42.

[8] 赵克,黄文仁,徐卫华,等.大型体育赛事法律规制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以厦门国际马拉松赛为例[J].体育科学,2016,30(8):35-40.

Analysis on the Problems of Marathons in China

ZANG Jian-cheng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Yichang 443002, China)

Marathons have developed rapidly these years in China. Since 2013 the marathons had been doubled. As the rapid development, there were some severe problems have emerged such as the bad management, injuries, sudden death, inefficient medical service and fraud runners who runs for others. By analysis these problems and the reasons for them, some results have been found. Although the marathons have developed rapidly in China, the percentage of people’s participate is lower than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the annual events are less too. In order to encourage the development of marathons in China some methods must been adopted. These methods include improving the level of the process and operation of marathons, safety, guides the enthusiasm of the masses for marathons, good scientific services for the marathon. Use the marathons to promote the fitness market, the business of sports clothes, recreation etc. Let the marathon participants, the government and sponsor gain profits together. Key words:marathons; chaos analysis ; event management; mutual benefit

2017-05-12;

2017-06-14

臧建成(1981-),男,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体育教育学。

G822.8

A

1672-1365(2017)03-0081-03

猜你喜欢
共赢
契“用户”所需?创共赢之局
余额宝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共赢发展研究
浅析“一带一路”战略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农业投资的要点及其保障措施
基于共赢文化视角的校企合作模式研究
基于共赢的高职校企合作项目式教学探究
高职院校访问工程师的实践与探索
弘扬丝路精神,建好“一路一带”经济带
以人民满意的标准办朴实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