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航
(吉林体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2)
我国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模式取得了辉煌成绩,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竞技体育人才。但是,我国目前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尤其是高等体育院校高水平竞技运动人才培养体制还存在诸多问题,出现了如重比赛结果,轻综合素质;造成了运动员文化素质普遍偏低、退役后缺乏基本劳动就业技能、安置困难;重身体训练,轻文化教育等一系列的问题。为了使优秀竞技人才培养摆脱这些困境,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下,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努力探索实践,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体育总局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采取积极有效措施,运动员文化教育和保障工作取得成效。运动员文化教育是竞技体育改革和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对体育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上世纪末,吉林体育学院积极适应国家体育、尤其是竞技体育的改革,在国内率先开始了优秀运动员实施文化教育的大胆尝试,积极探索运动员综合素质的培养,主动承担起了吉林省运动员高等教育的使命,为我国解决“学训矛盾”做出了突出贡献。
现阶段学校优秀运动员教学模式存在着一些缺陷,阻碍着文化课教学的发展,教学质量得不到充分保障。
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目标依据高等体育院校所承担的任务和办学目标定位来确定,集中体现了所要培养的优秀运动员的根本特征。目前中国大部分高校对高水平运动员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缺乏可持续性发展。就吉林体育学院而言,虽然运动员文化教育启动早,但对运动员大学生的培养目标所设置的课程体系,还是停留在如何培养专业运动员、教练员方面。而面对当今社会对竞技人才需求的多元化,以及学校转型发展对运动健康服务领域人才的需求变化,凸显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和专业面较窄,无法适应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需要。
对于大部分高水平运动员来说,由于从小参加训练,文化基础较薄弱,即使进入高校深造,能选择的专业也非常狭窄,长时间紧张的训练与竞赛使运动员无法正常完成所修学业,即使毕业,其文凭含金量极低,从而导致再升学或就业、创业渠道更窄,如此形成恶性循环。还有部分运动员学生为了不耽误文化学习,不得不减少训练和比赛,导致运动技术水平停滞或下降,备受教练员和运动队的冷遇。据调查,目前在校学习的大部分运动员大学生主观上缺乏对文化课学习的自觉性,其学习文化知识的动机、兴趣尚不能正确树立。客观上,实施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的高校,还没有建立科学系统的高水平运动员学习管理机制,尤其在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缺乏符合运动员学生实际情况的教育培养体系。
教学内容滞后,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效果评价标准低,教学评价手段缺乏,都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不利因素。对于运动员大学生的文化课教学,灵活、创新的教学方法不但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还能提高教学效果。大部分高校过去基本采取的是传统教学方法,虽然具有揭示知识脉络,便于师生互动,增进感情的优势,但也存在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不利于发挥运动员学生自主学习等缺点。由于教学方法和手段不能与时俱进,面对运动员学生这种特殊的群体,往往出现教师在讲台上拼命讲,学生在台下呼呼睡的尴尬场面,形成了教师不满意、学生不愿学的不良循环。
过去,学校的运动员文化课考核,只是停留在文化课学科考试成绩上,一考定终身,缺乏有效性和针对性。这种传统单一的考核形式,不能够真正体现运动员大学生的实际特点,也存在不公平现象,如:部分优秀运动员学生要参加全国、国际比赛,承担为学校、省、国家争荣誉的重任,经常要外出集训或频繁参加赛事,难免耽误文化课开课时间的学习,有的还造成在考试时间段无法参加考试或匆忙应对考试情况,影响了考试成绩,甚至已经严重影响了正常毕业。这样的考试形式给优秀运动员大学生造成很多困惑,形成了思想上的波动,影响了竞训,更无法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针对目前高等体育院校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只有改革现有的传统教学模式才能促进教学发展,才能解决运动员文化教育的实际问题。因此要根据存在的这些问题,及时地制定改革方案,正确地实施改革,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我国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
针对现阶段我国高校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教学的内容较为单一,无法适应实现体育强国目标对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需要。实施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的学校应面对新时代人才培养的任务,利用高等教育资源的优势,潜心研究,积极探索,不断实践,优化教学内容,从多方面增加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
突破限制,开放式教学。以往的运动员文化课教学都是以年级作为整体,单独教学。而未来的教学中应该采取开放式教学,可以利用互联网的共享课程平台进行学习,也可在学校的校园网上得到网络选课平台,自由选课学习,最大限度为学生选课学习创造空间和自由选择度。
优秀运动员文化课教学活动不同于其他高校专业的教学活动,因此教学的评价也不是期末考试时一张试卷就能解决的。教学活动的评价要从多方面进行,尤其是对高水平运动员,承担国家、省、学校竞训任务的学生,必须采取多元化考核形式,更加科学合理地从课堂学习、竞训实践、人文素质、运动成绩等多方面对运动员学生进行综合考核。
建国以来,我国体育实行的是一种特殊的体育体制——“举国体制”,不可否认,这种体制为中国的体育事业,尤其是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不可取代的贡献。然而这种体制随着国家竞技体育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其缺陷也日趋显露。为了使优秀运动员享受受教育的权利,提高文化水平,彻底摆脱以往运动员不注重自觉学习、文化课教学重形式轻效果的困境,解决运动员文化教育过程中的教学模式不能适应竞技体育发展和竞技人才培养规律所暴露的问题,应该坚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培养思想,根据优秀运动员训练的艰苦性、竞赛的周期性以及成才的特殊性,无法像普通学生一样按部就班地进行文化学习的特点,在课程设置上充分考虑运动员大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水平。吉林体育学院经过多年研究、论证,在原有运动员大学生培养方案的基础上,重新制定了新的运动员大学生培养方案,设置了由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选择发展方向课程组成的、适合运动员大学生实际情况、符合新时代教育和竞技规律的新课程体系,制定和编写符合运动员文化教育特点的课程方案、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和质量评价体系。
为彻底摆脱过去单一的课堂教学形式,解决教师台上讲、运动员学生台下睡,教学时间过长与运动员训练、比赛无法合理兼顾的突出矛盾,充分利用吉林省运动员文化教育的成功经验,以及吉林体育学院优秀运动员文化课“多轮次滚动教学”的成功实践,采取切合竞技体育实际的多元化的教学方式(面授、自学、作业及视频讲课、网络选课、远程授课等),并对其进行了周期性的实践研究。如压缩运动员大学生集中授课学时,采取课程制作光盘、教师与学生建立微信群开展自学及辅导等措施,多元化开展教学活动。另外,在教育教学方法上,根据运动员经常外出训练、比赛等情况,积极探索“送教上门”、“随训教学”、“异地教学”、“远程教育”等多种形式,让运动员学生集训或比赛期间接受文化课教育成为可能。并且充分利用网络教育优势,建立开放式空间课程,为运动员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有利条件,实现了“学”“训”两不误。
运动员文化教育是一种特殊的培养人才的教育,只有依据运动员各阶段的成才规律,创新教学组织方式和考核形式,建立与运动训练、竞赛相适应的,符合新时代体育强国需要的运动员文化教育评价机制,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才能真正体现优秀运动员公正、公平的文化教育考核。吉林体育学院充分利用运动员文化课教学成功实践,对优秀运动员文化课教学模式改革进行认真思考和改革探索,对教学过程中的成绩考核环节进行整体研究,将课堂考试、自学作业、竞训实践、竞赛成绩、人文表现等环节进行综合考评,最后形成学科考核总成绩。克服了以往单一由学校进行学科卷面考试记录成绩的办法,建立由学校、省体育局项目管理中心、运动队共同参与的多元化考核模式,即学生的集中授课成绩、自学成绩、课堂表现与训练效果、运动队表现及比赛成绩相结合,综合评定学科成绩,并形成了良好的多元化考核运行机制。
综上所述,实施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是国家体育事业,尤其是竞技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是实现体育强国的重要举措,更是新时代赋予高等体育院校人才培养的光荣重任。改革并创建我国优秀运动员文化教学全新模式,即遵循了竞技体育规律,保持运动员大学生正常的运动训练和竞赛,又遵循了教育规律,保障了运动员的系统学习,是我国优秀运动员全面加强文化教育的最佳选择,是探索解决优秀运动员“学训矛盾”的有效途径,是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走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方向。
[1] 李震.关于普通高校建设高水平运动队若干问题的思考[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5(36):71-72.
[2] 马玉芳,江山,刘爱.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可持续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以江苏省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为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35(11):87-92.
[3] 高航,吴淑静.“新举国体制”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1,30(6):135-136.
[4] 陈利峰.河南省优秀运动员高等教育管理模式的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55.
[5] 孙俊青.我国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管理体制现状及对策研究[D].吉林:吉林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3:32.
[6] 刘晓黎.国家队运动员素质教育模式构建的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45.
[7] 张议.国家队运动员在线教育综合课程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