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体育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的实践路径研究

2017-11-27 09:25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公共资源资源配置农民

霍 军

(河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7)

农村体育乃我国举国促群众体育发展之重大举措,价值深远。体育资源均衡配置关系到我国农村体育资源的分配与宏观布局,关系到农村体育发展的速度,限制着农村体育发展的规模,也影响到农村居民公平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和效果。国家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围绕均等化、标准化、法治化,加快健全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1]。

然而,我国基本公共服务还存在规模不足、质量不高、发展不平衡等短板。农村由于受经济落后、信息闭塞、思维陈旧、生活条件相对恶劣等客观现实的影响,再加上体育公共资源匮乏,政府对体育公共资源的投入与经济快速发展不协调,导致农村体育发展缓慢并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体育资源均衡配置的政策法规不够健全,措施不能完全落实落地;体育经费严重不足,场馆设施匮乏,区域间资源浪费与短缺并存;体育文化协同配置低下,农民获得的实惠不明显;农村体育诉求表达被边缘化,接地气的听证与征询有名无实;资源配置的监管与责任分担不够明确,负责人制不到位,问责机制不完善等。怎样快速准确地找到实践路径和突破口,有效配置体育资源刻不容缓。通过对农村体育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的实施路径进行研究,旨在为政府体育部门做好体育公共服务、调控体育资源、推动资源均衡化、满足农民体育需求等提供理论参考。

1 农村体育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的执行路径

1.1 完善法规政策,确保措施到位

近年来,我国政府相继出台了《全民健身条例》《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健康中国2030》等政策,以此激励和规范农村体育。然而,政策落实程度不够彻底[2],加上农村工作本身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短时间内难以达到完善,也不可能面面俱到。体育资源配置均衡化涉及到人力、物力、财力、内容、信息、宣传等方面,保障措施的执行和落实,极大地促进和激励着农民的体育锻炼。

1.2 强化政府职能,加大体育投入

体育资源属于相对稀缺资源,需要在统筹规划下进行配置,政府的配置职能更需要提升,强化自身水平,充分调查和考察,在摸清摸准各个区域农村体育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统筹协调,发挥好自身的本职职能。同时,要不断加大体育投入力度。场地设施的极度匮乏成为影响农民参与锻炼的重要桎梏,仅凭体育意识、文化引领、精神文明建设等理想化措施难以打动农民,还需要一定的物质刺激,才能取得实效。

1.3 建立均衡制度,狠抓具体落实

城乡二元化的户籍制度致使农村体育资源配置不均,资源总量不足,而农村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很低下,政府政策的倾斜及其扶持成为均衡化配置的必备路径。地方政府抛开政绩工程,脚踏实地进行公平调配,把农村体育纳入地方政府发展规划,从税收、资金、人员等方面进行扶持,并且把政策的落实放到重要位置,建立督查机制,绑定负责人,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强化政策的落实。

1.4 满足公众需求,力争效益至上

农民体育公众需求种类繁多,体育需求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事关全民健身、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公众体育需求并非只是简单的物质需求,体育多功能的价值需求同样重要(如文化、娱乐、正义、缓解矛盾等),政府和社会理应强化完善。体育资源配置的效益和效率是衡量政府作为和农民健身效果的重要方面,一方面应避免浪费,另一方面应充分发挥相关投入的回收效益,两者同等重要。

2 农村体育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的供给路径

2.1 强机制保成效,长远规划

农村体育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众所周知,农村存在经济落后、思想保守等客观事实,这些事实的改变需要过程,也需要有效的保障机制,更需长久打算。再加上城市成熟的体育资源配置经验在农村难以复制,相应的制度、资金、管理等措施相对缺位,有效解决农村体育资源均衡配置问题更需要政府的有效机制,把体育纳入城乡规划、财政投入、人力调配、精神文明建设等宏观政策之中,让体育文化深入人心,让体育活动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

2.2 尚文化保协调,区别对待

随着新农村建设、小康社会的逐步实现,农民的物质生活基本得到保证,而相对薄弱的精神文化方面(如意识形态、娱乐方式、满足感、幸福感、特色文化等)亟需提升。我国体育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地区差异明显[3],与城市相比,农村体育资源丰富,底蕴深厚,只是没能很好地开发和加工而已。打造体育文化统一的政府行为难以促成,但各具特色的地域、区域文化建设完全可行,以体育文化的魅力引领、促使农民健身。

2.3 增透明保供求,责权分明

党和国家非常重视农民的身心健康,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和政策,督促农村体育发展。然而,农村体育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其资源配置及其基础设施的短缺,造成农村体育仍然十分薄弱。体育资源均衡配置不仅仅停留在政策层面,更需要让老百姓知情和监督。体育资源投放之后的具体分配和监督管理往往处于边缘地带,到底投放的多少?到达基层或农民身上有多少?损耗了多少?折扣了多少?这些往往没有明细,农民的知情权、监督权、举报权等等被剥夺。除此之外,还要明确相关的权利与责任,建立农村体育资源配置的问责机制,使其按要求足额配置,真正做到资源均衡化。

2.4 扩开放保实惠,为民做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快速发展,体育事业发展朝气蓬勃,农民的切身利益得到保障。我国在“十三五”期间继续加大开放力度,实行多边贸易,积极推行体育产业,从基础性建设和经费需求上满足体育需求。与竞技体育和学校体育相比,群众体育更为劣势,竞技体育有金牌的杠杆和邀功砝码,学校体育有教育法规的保障,而农村体育又有谁为之摇旗呐喊呢?农民本身就是个弱势群体,话语权相对缺失,政府应积极实施政策倾斜,尽可能满足农民的健身需求,为农村体育的发展献言献策,深入基层,深入农村,代民立言[4]。

3 农村体育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的实践路径

3.1 实行成本分担,建立补偿机制

鉴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极大满足全民健身的需求并不现实,农村体育资源配置或多或少会出现不均或不够现象,完全依靠政府难以全部实现。实行成本分担,划分农村体育所需资源,大头依靠政府和融资,小头实行个人购买或捐款,这种策略既符合社会主义公有制制度,又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另外,建立补偿机制也十分关键,有些区域的农民确实无法分担健身费用,政府依然不能放弃他们,还要重点进行补偿,鼓励社会积极捐款和融资,汇聚社会力量,全方位筹集体育资源[5]。

3.2 完善资源配置,健全表达机制

完善的体育资源配置影响人民群众的锻炼积极性,不合理、不公正的配置也可能激发广大民众的不满和抱怨。公众表达机制的缺失,造成供给与需求错位现象严重[6]。必要的政务公开体现在信息公开、经费公开、宣传、意见、建议等多方面,农民的权责表达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如设立意见箱、投诉电话、信访办、检举和诉状办等),对待农民的投诉,实行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对待玩忽职守、违反纪律的领导干部,依法追究相应责任,让农民的利益表达得到充分体现,同时也督促行政部门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

3.3 加强体质测试宣传,纳入体育文化

农民体质健康测试至今是个薄弱环节,有些农民不愿意定期体检,更别说体质测试了,只要不是感觉到身体难受就不会接受检查,这些落后观念需要改进。政府应积极宣传体质测试的重要性,唤醒农民健身和测试的意识,借助村落宣传栏、墙上标语、学校广播、敬老院讲座、村支部红喜白事等进行广泛宣传,类似于计划生育标语一样,让每个农民都了解体质测试,构成健身、测试、宣传的全民体育文化网络。

3.4 实施健身效果公布,强化自我意识

国家和政府对农村体育投入巨大,收效如何需要公开,农民有没有按照国家的意愿进行健身,其健身效果信息需要公布,也只有知彼知己,才能有的放矢。建立农民健身效果公开、公布制度,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农民之间相互知情、相互鼓励和相互约束,让政府了解农村体育的真正困难和问题,定期在村支部公布全民健身的次数、体质测试状况,以此鼓励全民参与,强化自我锻炼意识。

4 农村体育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的公民参与路径

4.1 农民听证,落实群众路线

公民直接参与体育资源配置的途径有限,大多数情况都是不愿过问,也无法过问,听之任之。然而体育资源配置方案的制定在缺少实施对象的情况进行,难免出现不协调和实施效果不佳的情况。如今,公民听证的案例越来越多,如法律审判、税务改革、干部考察等等,公民听证有利于实施对象的直接参与,能把自己的切身意愿提前表达,促进了资源配置方案实施的落实落地,也有利于发挥参与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2 农民调查,政策接地气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公民调查是获取农民体育需求及其心声的最直接办法,否则只能是“闭门造车”、“盲人摸象”,制定出来的政策和措施自然不接地气。而且,基层农民几乎没有参与过体育资源配置的研讨和方案制定,如果再没有农民调查,政策的制定者必然无的放矢,切实加强农村体育只能是一句空话。同时,应倡导深入实地、广泛调查,以此更有效地促进公民体育参与。

4.3 征询建议,措施有的放矢

征求农民关于体育的意见和建议是落实农村体育发展策略的有效手段,农民的意见就是他们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表达、自我意愿的诉求。也只有真正摸清农民的意见和建议,政策制定才能有的放矢,实施效果才能事半功倍。当然,有些农民的意见很强烈,甚至有些意见很难听,但这些都是他们的真实意愿和心声,如果缺乏任何调查,凭借直观想象去配置农村体育资源,那么效果必定不佳。

4.4 协商与斡旋,化解民众恩怨

农村体育资源配置的主体(政府或社会)与客体(农民)之间难免出现不和谐的因素,这需要相关管理部门进行协商与斡旋,充分满足农民的体育需求,又尽可能地减少资源浪费,最大限度地达到均衡配置。协商与斡旋的方法很多,如调研、咨询、询问、协商、谈心等,切实让农民感受到自我价值的实现,做到不偏不倚,公平正义,促进农村体育公共资源配置均等化。

5 农村体育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的监督评价路径

5.1 引入问责机制,增加监管力度

政策、制度的问责机制是约束政府及他人的有效方式,也是政策落实和有效实施的保证。政府制定的农村体育资源配置的相关措施落实到基层时,往往出现偷工减料、缺斤短两现象,类似于拨洋葱式的逐级层层克扣,履行不到位时有发生。有鉴于此,应该做到财务公开、政务公开、信息公开,切实执行相关的政策和措施,定期公布经费使用情况、设施改造情况和农民健身效果,增加信息的透明度,让监督的行为“强力化”[7],让老百姓享有知情权和参与权,真正让他们感受到主人翁的地位,并形成相互监督机制。

5.2 单列政绩考核标准,实行专项督导

政绩考核体现着政府履行政策职能的程度,也表现出政府公共服务的水平。全面健身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这项宏伟的工程需要政绩考核,政府和社会也需要相应的协同和监管。专门增列农村体育资源配置的政绩考核制度,有助于专款专用、专事专办、专人负责、专人问责等一系列方法措施的落实。当前,学校体育的“每天一小时”、“校园足球”等专项活动基本落实到位,农民健身能否按此策略进行,社会是否认同等需要进一步解决和健全。

5.3 列入支付规划预算,评定需求效益

全民健身是国家战略,也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农村建设、精准扶贫的大局。具体的经费预算理应独立核算,做到专款专用,严防挪用和不合理支配。从省级、县级到乡级、村级都应对农民健身经费规划核算,单列预算。除此之外,还应确定农民健身的支付需求,需要多少配置多少,多配置了出现浪费,少配置了难以达到效果。当然,农民的健身需求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全部满足,但至少先解决一部分,尤其是最重要的一部分。

5.4 完善监督检查机制,协调利益收支

农村体育资源配置涉及到很多方面,比如经费、人力、设施、信息、制度等,没有完善的监督、检查机制难以有效落实。督查农村体育资源配置的源头在政府,受益的自然是农民。当然,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物质不是非常富裕,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积极发动社会资源(如融资、捐助、赞助等方式),有效弥补政府供给的单一性缺陷。有效协调资源配置的利益收支平衡,多渠道、多方式进行,尽可能做到均衡协调。

体育资源作为我国国民进行身体锻炼、增强体魄、丰富文化生活必不可少的基础与条件[8]。体育资源的合理、公正地配置,是实现体育公平,促进体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9]。我国农村体育公共资源配置的实施路径涉及到执行路径、供给路径、实践路径、公民参与路径和监督评价路径等,这些路径并非孤立存在,它们之间彼此约束、相互作用。我国农村体育资源配置是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进行的,既要考虑到政府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发挥市场的调配价值。

[1] 国务院.“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化规划[Z].2017-01-23.

[2] 李振华.我国城乡群众体育发展的不平衡与农村体育发展对策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32.

[3] 袁春梅,杨依坤.我国体育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均衡化水平的实证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4,48(2):21-26.

[4] 文烨,唐炎.我国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的发展路径及模型构建[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2,27(3):230-235.

[5] 李强谊.我国体育资源配置水平的空间非均衡及其分布动态演进[J].体育科学,2016,36(3):33-42.

[6] 张伟,董川.我国体育资源配置公平与效率的实证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39(12):15-20.

[7] 王凯,乔泽波.城乡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制度约束与创新[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3,37(4):6-10.

[8] 张大超,苏妍欣,李敏.我国城乡公共体育资源配置公平性评估指标体系[J].体育科学,2014,34(6):18-33.

[9] 安宏.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体育资源配置公平与效率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4,34(2):27-29.

猜你喜欢
公共资源资源配置农民
对比示范,才是打开农民心结的“金钥匙”
耕牛和农民
历史财务信息的资源配置功能——以苏宁云商为例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构建及体制机制创新
人力资源配置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辽宁省冰雪场地设施资源配置均等化研究
盆景乎?风景哉?
农民
如何发挥企业家精神推动经济增长
广东:基本建成公共资源交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