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 伟
体育锻炼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分析
申 伟
体育锻炼不但能增进身体健康,改善生理和心理状态,还能净化心灵,保持健康的心态。近年来,触目惊心的“校园事件”在高校频频发生,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受到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关注。在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降低焦虑、清除心理障碍、提高积极情绪方面,体育锻炼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选择合理的运动项目和运动量,可以让体育锻炼更好的发挥作用,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大学生;心理健康;体育锻炼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来越受关注。首先,近年来大学生体质测试结果得出:大学生体质水平每况愈下;其次,大学生毕业后面临的就业压力和激烈的社会竞争以及社会环境、经济的加速发展,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对他们身心健康素质就有了更高的要求。这些问题使大学生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巨大,严重的还会出现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查找翻阅近十五年的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报告:“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几率在10%~30%左右,其中突出严重心理问题约占10%。”如果这10%学生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处理,后果不堪设想。从高校方面来看,大学生不仅要有强健的体魄,大学生心理素质更是对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严峻考验。所以,高校体育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发现并认识体育锻炼对学生体质和心理健康之间内在关系,全面提升我国大学生身心健康水平,这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牢固根基。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指出:“要坚持健康第一,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按国家规定上好体育课程并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珍爱生命教育,切实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1]。”随着科学的体育思想和观念逐步被肯定和接受,人们对体育功能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在长期的实践观察中发现体育运动的各类特点对调节人的心理状态是具有不可否认的积极作用。
2.1 研究现状
近年来,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以及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因素的文章屡见不鲜,其中《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产生的积极影响》类似的文章与成果己经有很多。可是就现有的这些成果及结论而言,只能通过一些结论或经验得出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某种相关性,但是还不能从根本上发掘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之间到底是如何通过相关的介质而产生的这种联系。不难看出,关于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的探索还是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2.2 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2.2.1 医学、心理学有很多考究涉及心理对身体的作用,但关于身体活动对心理产生作用的科研成果却不多。
2.2.2 受“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口号的影响,大多数人只了解参与体育运动对增强体质有促进作用,但对体育运动对心理素质的影响了解较浅。
2.2.3 能否通过体育锻炼来调整并改观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心理健康水准,已成为现代社会在探索如何化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中的热点研究课题。
我国心理学家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发展的、积极的、能对社会作出良好适应,充分发挥身心潜能的心理状态[2]。马斯洛等人提出了十条心理健康的标准,从认知、人格、人际关系、自我安全感、情绪等十个方面对其涵义进行了阐述。刘协和提出了5条心理健康的标准:(1)没有心理异常;(2)正常发育的智力;(3)健全的人格;(4)充沛的精力;(5)丰富的情感生活等。祝蓓里和季浏老师观点中提出心理健康主要的准则有:(1)智力正常;(2)适当的情绪控制能力;(3)对自己能作出恰当的评价;(4)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从上面相关说明可以看出,不同的层面对心理健康的界定有不用看法,一直没有形成全面统一的观点。一些专家反映心理活动对身体的生理影响是具体的、可通过生理指标测量的,相对来说,身体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是比较空洞抽象的,往往难以用指标测量。
在《如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中高丹娜提出:“大学阶段是人一生中心理变化最大的时期[3]。”大学阶段是人们接受学校教育体系的最后时期,也意味着他们即将走进社会。大多数学生告别了生活多年的家乡,父母和朋友都不在身边,到了一个全新陌生的环境中要学着独立学习生活,难免在生活中会遇到日常琐事带来的烦恼、与同学交往产生矛盾的烦恼、学习中存在的挫折、因情感问题产生的郁闷与烦恼,还有面对选择工作和踏入社会产生的极大压力等。而很多大学生又不懂的如何主动调节甚至不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所以长时间下去难免形成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
4.1 环境适应问题
一些大学生考入新学校,远离父母,生活学习环境都有了很大变化,常常难以融入到新环境中;有的同学中学出众身份被他人赶超,自尊心难以承受,有的大学生由自信走向自卑,对自己失去自信、情绪低落、萎靡不振、心灰意冷。一些大学生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中,缺少对学习生活的动力,无所适从,从而出现焦虑、气馁、抑郁、消极,甚至产生了绝望的情绪。
4.2 学习问题
大学生常见的主要学习问题有:缺乏学习动机、没有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不端正,以及学习成绩不理想等。大学期间,大多数人对学习往往不再像中学阶段那样重视,产生学习问题的主要方面:目标不够明确、动力不够、轻视学习的地位。
4.3 人际关系问题
大学生面临的另一个关键问题是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同中学阶段相比,大学生对学习的关注度远远没有对人际关系关注度高,人际关系问题也成为了造成大学生心理困扰的主要原因之一。人际关系问题一般表现为不能和同学愉快相处,常常孤身一人,遇到问题无人倾诉,不知道怎样和他人沟通,人际交往恐惧等,并因此引起郁闷、孤立、被忽视等痛苦感受。
4.4 恋爱与性心理问题
青年中后期的重要特征是性发育成熟,大学生的恋爱与性问题是无法回避的。一般包括:单相思、恋爱打击、恋爱与学习关系问题、恋爱失败的报复心理等。而性心理问题常见的有:性好奇心理、校外同居带来的意外怀孕等问题引起的紧张、恐惧、焦虑等。
4.5 性格与情绪问题
大学生心理产生问题的另一重要来源与性格障碍有关,它的产生与家庭环境、个人素质息息相关,出现原因也较为复杂,主要表现为神经敏感、缺乏信心、自尊心过强、易感委屈、性格内向、被动、退缩、多疑、偏执等。
4.6 求职与择业问题
面对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伴随人才比例的不断增长而越加强烈。选择一份怎样的职业,怎样规划职业生涯,如何面对求职困扰等等问题,都会为大学生带来许多困扰和忧虑。
4.7 家庭贫困等原因
家庭经济困难也是大学生心理发生改变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家庭来自山村经济拮据,很多大学生在其他家庭条件较好的同学面前会产生自卑心理,同时当这些学生在面临一些事情时往往会表现出犹豫不决、惶恐不安的神情,使得他们不能有效的做出决定或不敢做决定,这也就进一步加剧了其心理产生的困惑和忧虑。
5.1 国内研究成果
汪颖、李传冰在《体育锻炼对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中发现:“体育锻炼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上会有较大的积极作用,其作用主要有“人际关系”、“抑郁” 、“焦虑”、“偏执”几个方面[4]。”大多数高中生对其研究设置的球类运动形式的内容、负荷以及强度都感到恰当适中。锻炼后出现食欲增加、睡眠改善等积极生理状态,同时对个人情绪也会有一定改善。因此得出结论:“体育锻炼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具有一定的调节。”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能把体育锻炼当作调控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唯一手段,还应该结合其他的调节心理的方法。
在《女研究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的研究中蒋海燕表明:在女研究生的社会地位背景条件下,得出体育锻炼情况调查表进行比对与分析。得出在校期间女研究生的体育锻炼情况与她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并提出女研究生中体育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比非体育人群好;同时得出体育锻炼在改善身体健康状况的同时,对心理素质的提高也起到了良好作用。如健全人格、增强自信心、培养挑战精神等[5]。
5.2 国外研究成果
学者Mclnman等人(1993)对运动后的被测试者进行了测量,测量结果显示他们的焦虑、抑郁、紧张和心理紊乱等心理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精力和愉快程度产生了显著性的提高[6]。但是,也有少数研究结果显示:体育锻炼并没有短期的情绪效应,而是需要通过一个长期的过程来达到改善心理状态的作用[7]。
Richman和Shaffer在2000年进行的一项实验研究中,请220名18一24岁女大学生回想了她们在读大学之前的运动参与状况,并作了对当前身体状态、身体能力、性别认同、整体自尊和其他心理学变量的评价,和之前得出的男性、混合性别样本的报告相一致。在该女性样本中,读大学前的运动参与越多,入学后的自尊自信水平越高。《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中,参加体育锻炼可以通过身体整体素质提高、达到自己喜欢的身材、性别适应性来提升女性对自我的评价[8]。并且,如果参加体育活动不能为人们带来心理和社会性的益处,体育锻炼参与度就会很大程度降低,更会影响整体自尊。
综上所述,科研人员们都十分重视对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状况关系的研究。但上述的研究都是从人体的心理机制出发,得出体育运动对各项心理因子的影响,而没有考虑到大学生实际的环境和生活状况。换句话说,至今还很少有研究人员从大学生体育锻炼日常与心理健康效益关系的层面来深入研究探索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水平的互动关系。因此,有必要对这些观点进行系统地、详细地深入探讨。基于此种现状,希望通过探讨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效益之间的关系,期待得出能有效改善大学生心理问题发生几率的体育锻炼方法。
[1]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J].时政文献辑览.1993.04.
[2] 欧晓霞.大学生心理健康.[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版.
[3] 高丹娜.如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09:168.
[4] 汪颖、李传冰.体育锻炼对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9.02.
[5] 蒋海燕.女研究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D].四川大学.体育人文社会学,2007.
[6] Folkins,C.H.,Sime.W.E.physical fitness training and mental health[J」.Allleriean Psyehologiest,1981,36:373-389.
[7] 毕秀淑,彭延春.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体育科技,2003,39(3):30-31.
[8] Biddles.Children,exercise and mental health.Int.J.sport Psyehology.l993,24:200-216.
Research Analysis on the Promo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Health by Sport
Shen Wei
Sport exercise does not only enhance body fitness and change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status, but also purify soul and keep healthy mentality. In recent years, shocking “campus accidents” occurs frequently, which makes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n the spot and commonly concerned by family, schools and the society. Sport plays a vital role in promoting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health, reducing anxiety, eliminating mental obstacles and enhancing active emotion. The choice of reasonable sports and exercise load could make sports better in promoting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level.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health; sport exercises
申伟(1993-),女,山东日照人,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运动训练方向。
扬州大学,江苏 扬州 225000 Sport School of Yangzhou University, Yangzhou 225000, Jiangsu, China.
G804.82
A
1005-0256(2017)08-0099-3
10.19379/j.cnki.issn.1005-0256.2017.08.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