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彦玲
【摘要】“目标导学自主探究”将教学的过程变成“提出问题——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转变成学生学习主动性不断生成、张扬、提升的过程。大胆地放手,凡是学生能说的、能做的、能自己学会的,教师都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不再包办代替,让学生在一种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环境中尝试、探究。
【关键词】目标教学 自主探究 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3-0017-01
“目标导学自主探究”操作流程
一、创设情景,展示目标
学习目标具有定位、导向、激励、调控、自我调节和自我评价功能。教师要把《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细化成每个学期、每个单元和每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课堂教学的起始和归宿,课堂上的一切师生行为都是为完成学习目标服务的,每堂课的学习目标应全面、具体、精当,这是“目标导学”的关键。每堂课学习目标的确立既要参照课程标准又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能力。教师通过确定教学目标、实施教学目标、控制教学目标、检测和评价教学目标等一系列环节,利用课堂内的资源及对问题的讨论、分析与拓展,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来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目标导学”首先是教师预设学习目标,教师根据课程、教材、课标、学情在课前预设生成该堂课的学生学习目标;然后课堂展示预设学习目标,师生共同约定的即将达成的学习目标。这是课堂教学的初始环节,教师应根据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和生活经验,给学生创设一个适合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满怀兴趣的状态下投入到问题的解决之中。
学习目标引导师生明确自主探究的内容,明确学什么,怎样学;用学习目标指导调控课堂学习探究过程,用当堂检测评价学习效果,使师生明确学到什么程度。每节课中贯穿着三条主线,一条是知识、技能,其二是自主探究的过程、方法和策略、其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是实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目标维度的载体,过程与方法是链接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目标维度的桥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教学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进一步升华。三个维度彼此渗透,相互融合,统一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中。正如思维科学家张光鉴先生说:“只有在教师与学生的心灵之间组成一种相似的和谐的振动,才能使学生与所学的知识产生共鸣。”
目标是思维的梯子,问题是思维的开始,鼓励学生质疑,带着问题进入自主探究环节。
二、师生交往,自主探究
这是课堂的中心环节,在教学习目标导引下,教师点拨、指导,把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与集体的探究和谐统一起来,為学生的思维助跑,提高自学能力、认知水平,促进学生生命的多方面发展。对一般性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解决或在小组探究、交往中自行解决;对在小组中解决不了的关键性问题,特别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则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学生独立思考、探究基础上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对话、合作解决。
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意义建构”,即学生对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师生交往,自主探究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是一种师生、生生对话,是沟通,是合作、共建,是以教促学、互教互学。教师不仅传授知识,而且与学生一起分享对课程的理解,没有探究、交往就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流程一般为:提出问题——独立思考——自主尝试、探究——合作交往、提升——问题解决。
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和策略,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暴露出其中的疑难和存在的问题,获取尽可能多的直接信息;要留足思维的时间和空间,帮助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发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体验思维的展开过程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拓展应用,达成目标
在学习目标导引下,学生通过拓展应用训练,当堂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完成学习目标。
拓展应用训练题目设计,要紧扣教学目标,依据教学目标充分预设,精心设计,指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既面向全体学生,又力求一定难度,一定拓展,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拓展应用要当堂训练,限时限量,学生独立完成,当堂反馈,发现问题,及时补救,通过激励性、发展性评价来检测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
课堂最后环节,回馈目标、升华提高。通过师生对照学习目标回顾、梳理,总结问题解决的过程,感受山重水复疑无路困顿,体验柳暗花明又一村成功的喜悦,学会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提升解决问题能力。
课程教育研究·上2017年4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