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令爽
【摘要】在我国众多的艺术门类之中,舞蹈是必不可缺的一大艺术门类,在中国艺术史上也是浓重的一笔。中国古典舞更是中国舞蹈文化的精华荟萃。古典舞学科的审美核心称为身韵,中国古典舞身韵有着中华传统文化的血脉与民族审美的精华。因为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力,才让中国古典舞在世界表演艺术领域上占着一席之地。本文通过简单分析古典舞的“内三合”与“外三合”相互协调,来达到古典舞身韵表现力的提升。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身韵 内三合 外三合 表现力
【中图分类号】G85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3-0194-01
一、“内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
“内三合”指的是“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这一说法源自中国武术内家拳。在中国古典舞中,可用“形、神、劲、律”四字可以用来凝练身韵的审美特征。“内三合”的第一位是“心与意合”,它体现了舞者思想同心理意念的和谐统一。在身韵中让学生用心去感受作品或者组合,可谓“禅定”之心。在中国古典舞身韵组合当中,我们应该用此“心”“意”作用在身体之上。享受由意念传达的过程。奠定了演员或者学生“内心”中有故事的内涵。“意与气合”指的是以意识作用“气”的过程。在身韵训练中由舞者主观意识去带领其气息。然则身体必随着意念动之。重视气息与意识的结合,避免了训练时始终关注动作是否相同而忽视气息的盲目从之,有气息才能有韵律,达到“意与气和”的要求,这样的古典舞身韵才能气韵生动。“气与力合”力量是由气息而来的。在古典舞身韵中所提到的“劲”是力的主要表达方式。在古典舞身韵,我们通常会忽略气息,而只重视节拍,也就是“力”。这样的训练方法使得表演起来的古典舞整齐划一,未免失去了其内在的神韵。所以在训练古典舞的过程中,我们要做到“气与力合”,“气走力到、气运身走”的古典舞身韵才能更具表现力。
“内三合”所展现的循环规律,其“心”作为起始点,“力”当是终点。当一个古典舞的身体符合了内三合的要求,就是一个“会说话”的身体,是具有表现力的身体。
二、“外三合”手与脚合、肘与膝合、肩与跨合
“外三合”就是身体外部部位相合的命名,往往在中国古典舞身韵中,这三合是密切相关的。以身韵经典动作“踏步蹲”为例,“踏步蹲”当中运用了外三合,将手与脚合,手是按掌手型,放在脚上方。肘与膝合,右手通过身体的拧来达到与左膝相合。肩与跨合,同样来说经过上身的拧倾,导致了我们的左肩与我们的胯部相合,实现了外三合。相较身韵中的动作来说多数都是符合外三合这一身韵审美标准的。再例如我们所熟知的“大掖步”,其中手与脚合,我们将手的动作串手所形成的舞姿形态,符合了“手与脚合”。肘与膝合,右手与自身的左膝相对应相扣合。肩与跨合,在大掖步这一动作上,上身拧倾,来达到我们的肩与胯部相合。经过这两个动作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外三合”中,并不是意味着手与脚、肘与膝、肩与跨真正的合上,而是有一定意识的相扣合,利用了古典舞身韵的“拧、倾、圆、曲”的体态所实现的。
三、身韵表现力的文化内涵
在自己本体感受上,对古典舞身韵课上老师的要求有了一定的理解,首先学习古典舞身韵第一步骤就是“学会”,学会古典舞身韵动作,并且记住动作顺序。第二个步骤就是“掌握”,在完成一个步骤之后,经过反复的练习,使得古典舞身韵动作牢牢的印在脑中,并且可以达到“想跳就跳”的境界。第三个步骤就是,经过长时间的自己理解,有效地完成前面一二两个步骤,并且在古典舞身韵动作上加上自己对该组合或者该动作本身韵律和音乐旋律的解读,可以加上一些增加“表现力”。让人在观看的同时,有种美的享受。要想完成,第三个步骤,需要耗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将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古典舞身韵之中。达到终极目标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完美”的身体,更需要的是文化的内涵,文化的沉淀。就像我们舞蹈学院的古典舞系就注重了文化素养的培养,让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学习以及解读。所以对于我们来说,要掌握古典舞身韵的“神”,使得动作富有表现力,不光要做到“内三合、外三合”还要做到“肚子里面有墨水”做到了解中国古典文化,了解到中国古典舞的根,才可以使得自己的身体表现做到“有神无形”,任你变化,一举手一投足便有着古典风骨,谁又能说这不是古典舞呢?不是极具表现力的身韵呢?
参考文献:
[1]楊鸥.舞蹈基本功训练教程——舞蹈学专业身韵部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2]李正一,唐满城,黄嘉敏.中国古典舞身韵.[M].北京:北京舞蹈学院教材,1990
[3]唐满城,金浩.中国古典舞身韵.[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4]唐满城.唐满城舞蹈文集.[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3
课程教育研究·上2017年4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