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大川
【摘要】高中物理的学习目标并不是让学生简单地掌握物理知识,而是要求学生能够在掌握枯燥的知识之后,应用到实际的生活当中。物理和生活之间息息相关,生活中会出现很多物理现象。另外,教师也可以根据生活物理现象来不断丰富自己的物理课堂,化枯燥的课堂为气氛活跃、学生参与的课堂。本文中,笔者主要对高中物理学习中发现的生活物理现象进行细致的分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物理 生活 物理现象 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3-0166-01
如果在高中物理课堂上引入一些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用物理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那么物理这门课程才算是学以致用,发挥了课程本身的价值。对于高中生来说,培养学习兴趣,提升动手实践能力,激发独立思考的能力是教师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因此,从物理课堂延伸到生活物理现象是必经之路。
一、从高中物理中发现生活物理现象的意义
物理学科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很多生活中的现象都能够反映一些物理知识。教师如果能够将物理教学和生活物理现象相结合,必然能够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一般来说,物理教学和生活之间的联系需要学生通过细心的观察来实现的。
二、如何在高中物理中发现生活物理现象
(一)对引入生活物理现象的重要性加强重视
所有的知识都是通过实践获得的,经验能够帮助人们掌握更为复杂的技能。知识也来源于生活,是生活的一个缩影。物理知识包含很多生活现象,比如苹果落地、日月轮转等等。但是,书中的物理知识往往是概括性较强的内容,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也会存在一定的难度。如果在物理教学中,教师积极地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学生一定会将那些枯燥的文字知识转化成为生动形象的物理现象。同时深切体会到学习物理知识的现实意义。反过来,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了提升,学习兴趣也会越来越浓。因此,物理教师应该加强对生活物理现象的引进,这是提升教学工作效率,完善教学结果的重要方式。
(二)将学生带入到生活情境当中
众所周知,物理教学离不开相关的教学设施和实验仪器。如果物理教师尝试着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来进行物理教学,那么必然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物理教师在对欧姆定律进行讲授时,可以通过实验的方式,在电解液中放置不同类型的金属,组成直流电源,然后通过實验让学生感受到电流、电压以及电阻的存在,并且计算出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简单的生活中的电路问题,可以让学生沉浸在实验中,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会更高。
(三)更好地利用课外实践
高中物理本身就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学生不能被小小的物理课堂束缚,需要到课外来体会不同的教学方式。比如,教师在讲授远距离输电的章节时,可以组织学生来到发电厂,让学生亲身体会一下远距离输电的感受。事实上,物理教学中的每一个章节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物理现象,如果教师能够将这两者有机地结合,必然会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还能够提升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实现创新。
(四)积极引导学生发现更多生活物理现象
学生如果能够在生活中留意物理现象,那么物理课堂就会变得更加生活化。比如,学生在学习光的折射时,教师可以利用一根筷子,将其放到透明的水杯当中,让学生去观察。通过这小小的实验,学生就可以体会到生活中的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其中所包含的物理现象。但是,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讲授知识点,学生可能接受程度并不是很好。这样一来,学生看到其他的折射现象,都会记起这一知识点。
(五)教师应该充分备课,将书本知识和生活现象相结合
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讲解知识,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能力。因此,教师在对教学内容进行准备时,需要更多地和生活物理现象相连接,对每一个知识点都能够找到生活中的实例。这样,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会不断将思维方向转到生活当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还能够提升课程的生动性,一举两得。
总之,高中物理的知识都能够体现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上,只有教师和学生拥有敏锐的观察力,才能够更好地洞察到生活中的相关物理现象。将生活中的现象和物理知识点相结合,能够培养学生学习的热情,同时还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这是新课程改革所要求的标准,也是物理学科不断发展所经历的一个阶段。
参考文献:
[1]陈琪琪.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
[2]周林.利用生活体验开展高中物理课堂教学[D].四川师范大学2012
[3]黄云.新课标下讨论教学法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D].苏州大学2012
课程教育研究·上2017年4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