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艺术类项目的发展及演变特征

2017-11-26 19:38:41煜,骆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艺术体操艺术类体操

叶 煜,骆 意

体育艺术类项目的发展及演变特征

叶 煜,骆 意

为推动我国体育艺术类项目的发展,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将体育艺术类项目作为研究对象,对体育艺术类项目的发展,以及共性与个性特征进行研究,并探讨其演变特征,分析演变动力。结果表明:该项目发展速度较快,发展日渐完善,院校专业化发展日益齐全;该项目在项群归属、多元化价值和评分方式上具有诸多共性特征;在各项目难度系数、评分形式、形体美和艺术美的展现形式上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征;该项目演变特征主要表现在项目的演化、体能要求、动作展现与情感表达、参与人数等方面;社会经济发展、审美水平的提高、项目的发展与竞争以及国际交流等是体育艺术类项目演变的推动力。

体育艺术类项目;发展;演变;特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迅速提高,竞技体育实力日渐增强,体育的大众化日益普遍,各类新兴项目的迅速发展和传播,人们的审美水平也不断提高,人们在层次、内涵以及形式和类型上对体育都有了新的变化和更高的要求。体育与艺术的融合逐渐催生出体育艺术类项目,对于体育艺术类项目这个概念国内诸多学者都对其进行了定义,如马鸿韬教授在著作《体育艺术概论》中认为体育艺术是指体育及体育相关领域的各种各样的艺术现象和艺术化体育运动的总称,是一种以审美规范化的有组织、有节奏的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的社会体育文化活动[1]。王玉婷[2]认为体育艺术是体育与艺术在各自领域中发展,然后相互靠近相互渗透和相互融合,它融入了较高的艺术成分,在音乐的伴奏下、以舞蹈动作为基础的身体运动。作者将诸多学者的见解进行整合,对体育艺术类项目作出如下定义:体育艺术类项目是体育与艺术的融合和深化,是两者的重要组成成分,是以有规范、有组织、有节律性的身体运动为表现形式和手段,集爆发性、连续性和优美性于一体,将技术和艺术表现相结合向观众展现形体美、线条美、健康美和艺术美等诸多美的因素,具有健身性、教育性、文化性、竞赛性、技能性、娱乐性和社会性的社会体育文化活动项目,是体育和艺术的一门交叉学科项目。

(本文特指以下项目)竞技体操、艺术体操、健美操、体育舞蹈、啦啦操、瑜伽和普拉提作为体育艺术类主要的几个项目,有诸多共性特征,各体育类院校以及部分普通高校遵循以体育为本、艺术为特色开设了体育艺术类课程;同时通过文献检索发现,国内学者大多对各单项项目进行论述研究,对体育艺术类项目的渊源与共性特征,以及其整体发展和变化趋势研究较少。基于此背景下,通过对体育艺术类项目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在研究体育艺术类项目共性与个性特征的基础上,研究其发展演变的基本特征,并对演变的动力进行分析,理清其发展脉络,把握其变化趋势,和诸多学者一起交流学习,共同推动我国体育艺术类项目的发展。

1 体育艺术类项目的发展历程

体育艺术类项目是体育和艺术结合的产物,是社会多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满足了社会发展的需求,亦完善了体育与艺术的发展。竞技体操、艺术体操、健美操、体育舞蹈、啦啦操、瑜伽和普拉提作为体育艺术类主要的几个项目,随着社会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体操由最初的军事体操、医疗体操逐渐向竞技体操[3],乃至快乐体操发展;单纯的徒手艺术体操向带有绳、圈、球、棒、带五种器械的运动方向发展;在传统的健身健美操的基础上发展出竞技健美操,以及适于普通群众的搏击健美操、踏板操和杠铃操等;啦啦操运动主要分为技巧啦啦操和舞蹈啦啦操两种形式。瑜伽发展到现在已衍生出王瑜伽、智瑜伽、信瑜伽、哈塔瑜伽等多种形式[4];体育舞蹈由最初的宫廷舞分化为摩登舞群和拉丁舞群,摩登舞涵盖华尔兹、探戈、快步、狐步和维也纳华尔兹五项,拉丁舞包含伦巴、恰恰、牛仔、桑巴和斗牛五项,除此之外还派生出快三、慢四等之类的交谊舞。同时,体育艺术类项目在项目特点、价值等方面上都随着社会变化和人们需求变化而变化。

从起初的体操、艺术体操,到如今健美操、啦啦操和体育舞蹈等项目的多样化并存发展,体育艺术类项目展现出较强的生命力和容纳力。体育艺术类项目之间究竟有何种渊源联系,以及有哪些演化趋势,是何种因素推动其演变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2 体育艺术类项目共性特征

2.1 同属于技能主导类难美项群,追求难、美、新、稳

田麦久(2000)[5]将各项运动项目根据其共同特征进行划分,其中技能主导类含有难美型子项群,如本文所述的体育艺术类项目。技能主导类难美型项群的项目若要制胜,需不断追求技术的难、美、新、稳,即动作难度高,动作表现美,技术动作新颖、动作表现稳定。在稳定发挥的前提下,高难度动作的展现,优美的身体姿态加之超高的艺术表现力无疑给予裁判深刻的印象,从而为自身加分。

2.2 多元化的价值

体育艺术类项目最初目的不外乎健身、娱乐,但随着项目的发展和社会群众要求的提高,更多的价值被体现出来,如健心价值、竞技价值、市场经济价值和审美价值等。

2.2.1 健身、健心价值 体操、瑜伽和普拉提最初是以锻炼身体为目的,原始舞蹈也是源于娱乐、健身,经过千百年的演变逐渐成为我们现在所熟知的项目。体育艺术类项目需要人体的参与,它可以使人体得到锻炼,可以使人体肌肉得到发展,可以更好塑造身型。另外,这些项目迎合了人们的压力宣泄的心理要求,在如今巨大压力的社会环境中,学习和练习这些项目可以更好的缓解自我压力,使人娱乐,从而达到健身、健心的效果。

2.2.2 竞技价值 竞技性是竞技体育的本质特征,竞技体操、艺术体操作为奥运项目,在国际赛场上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实力,较强的竞技体育实力将赢得更多国家的尊重;健美操、啦啦操和体育舞蹈也有各种国际性比赛,在比赛过程中,能够激发个人斗志,使自己奋发向上。同时,在国际舞台上,运动员和观众都能使民族凝聚力得到很好的体现,催生更加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

2.2.3 市场经济价值 体育艺术类项目所体现的健身、健心价值外,其所蕴含的市场经济价值不断被挖掘。各项目大大小小众多的赛事,在带动技术进步和交流的同时,亦拉动了项目市场发展,推动了各种培训中心的建立和发展,以及组织结构的产生和完善。并且这种效应如同燎原之势,正在如火如荼的发展,庞大的市场前景将带来巨大的商业利益。

2.2.4 审美价值 技能主导类难美项群的项目在体能上要求运动员追求优美的形体,在技能表现上追求艺术美,艺术美和形体美是体育艺术类项目一个突出的特点。体操运动员健硕的身体姿态所体现的雄壮美,健美操运动员体现人体的健、力、美,艺术体操所展现的优美身姿的柔性美和线条美,瑜伽和普拉提呈现人体柔韧美和静态美,啦啦操突出的整体配合和高举高抛的震撼感和感染力,体育舞蹈不同舞种所展现的婀娜、欢快、强劲以及优雅和高贵等不同视觉的双人(多人)关系,牢牢抓住了普通大众的眼球,更多的群众愿意前往各大赛场、现场观看比赛和表演。这些项目使得人们的情操得到陶冶,生活得到丰富,心情得到愉悦,思维、心胸更加开阔,品格更加高尚,精神更加振奋[6]。

2.3 客观性评分为主的评分方式

体育艺术类项目虽是人为进行评分,但其评分方式是客观的。每个难度动作都有其自己的难度系数值和对应难度分数值,难度分裁判根据运动员所呈现的技术动作难度进行给分,完成分裁判根据运动员成套动作的完成情况给予评分,经计算二者所得分数之和便是运动员取得的成绩。这种客观的评分方式使得项目朝着更加公平、公正的方向发展。

3 体育艺术类项目个性特征

体育艺术类项目以独有的个性特征深深的吸引着广大人民群众。在具体分析体育艺术类项目的共性特征后,为使体育艺术类项目之间的关系更加清晰、明了,对每个项目有更深入的了解,文章对其个性特征再做具体阐述。

3.1 项目难度系数的多样性

每个运动项目有其自身的难度系数,体育艺术类项目也不例外。根据FIG发布的新奥运周期2017—2020以及之前的国际艺术体操评分规则变化来看,艺术体操难度正向着“超高、超美、超惊、超巧、超稳”的方向发展,同时在音乐的伴奏下需要展现较高的艺术性,“身体难度的优化选择、艺术美韵的风格展现、惊险独特的提升、器械动作组合的巧妙搭配、动作规格化的完美体现是当今艺术体操难度发展的主体特征。”[7]通过对健美操技术动作难度的发展特点分析,健美操赛事中难度动作向高难化和创新化发展,技术动作更加多样化,操化动作的成套动作难度递增,质量要求逐渐提高[8]。啦啦操编排灵活,平衡、保护、抛接和翻转技术是啦啦操基本难度动作,团队的配合、稳定的核心和多重角色是反映其难度动作的特征[9-10]。体育舞蹈的舞种较多,总体来说多周转体类动作、协调与柔韧类动作、跳跃类动作以及双人、多人配合类动作是体育舞蹈难度的主要特征,高难度技术动作的展现,稳定的发挥和较强的艺术表现力是其制胜的关键[11]。对于具有较小竞技性、主要目的是修养身心强身健体的瑜伽和普拉提来说,其技术动作难度较低,在较好的柔韧下完成各种身体姿势[12]。体操成绩的评定是由难度分和完成分相加得来的,难度分规定男子和女子项目各有A、B、C、D、E、F和G共7个难度系数,动作分值为:0.1、0.2、0.3、0.4、0.5、0.6、0.7,之后女子体操已出现H组合I组难度,分值为0.8和0.9。

3.2 客观评分基础上的不同评分形式

体育艺术类项目的分数评定是裁判根据运动员在赛场的表现,依据具体的评分细则对艺术性、难度性和完成度进行评分,体育艺术类项目的评分是客观的,但其评分形式却多种多样。竞技体操和艺术体操分数是由难度分和完成分计算相加而来;健美操、啦啦操根据其音乐、服装等都有具体规定,其中啦啦操还对口号和道具的使用进行了规定;体育舞蹈则根据舞者的技术、形体、表现力、线条等进行评分,主观性较大。而瑜伽、普拉提项目主要集中于生活馆或健身房满足健身、休闲为主,其竞技性较小,评价主要从审美角度进行。

3.3 多样化的形体美和艺术美

不同的项目所展示的艺术美也是不一样的。体操作为“运动之母”,展现的是人体的健硕美、雄壮美;艺术体操侧重于展现的是人体的柔韧美和线条美;健美操侧重于突出人体的力量美和健康美;啦啦操则因其具有巨大的震撼力而强调其感染性和视觉空间美;体育舞蹈则因其舞蹈种类多,不同的舞种突出的美感也不尽相同,如摩登舞群侧重于舞蹈的高贵、优雅,拉丁舞群强调舞蹈的缠绵、连续以及强劲等。瑜伽和普拉提则注重身心合一、融入自然的“静态美”。

4 体育艺术类项目演变特征

4.1 由单一项目存在向多元化共存演变

在公元前五世纪,希腊人十分重视身体锻炼,他们把一切能够锤炼身体的运动都称为体操。军事体操和医疗体操在西方和近代中国都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艺术体操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是一项徒手或手持轻器械,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的以韵律性动作为基础的体育运动项目[3]。健美操最早是美国医生Kennth cooper博士为太空人设计的体能有氧训练(Aerobic)项目,主要以有氧运动为主为手段达到锻炼心肺机能的目的[13]。瑜伽源于古印度,是一项追求精神和肉体结合,用来增进身体、心智和精神健康的强身之术。体育舞蹈又称国际标准舞,来源于各国的民间舞蹈,经过原始舞蹈—大众舞—民间舞—宫廷舞—社交舞—新旧国际标准舞的演变与发展,近10年内在我国兴盛发展,越来越普及为大众所知。啦啦操最早起源于19世纪80年代美国,是为美国四大球赛之首的橄榄球赛呐喊、助威的一种形式,后逐渐演变为一项集竞技性、艺术性、观赏性、和娱乐性于一体的项目,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普拉提始于集中营,创始人Joseph H.pilates在集中营里为帮助卧床病人恢复肌肉力量和健康而形成的一项健身项目。艺术体操主要是以观赏为主,体操、健美操、体育舞蹈以及瑜伽和普拉提最初是以娱乐、健身为目的,啦啦操最初是以加油、助威为目的,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发展,体操、健美操、啦啦操、体育舞蹈、瑜伽和普拉提除去健身、娱乐目的外,更多的向艺术审美靠拢。

随着项目的不断分化与发展,体操逐渐分离出来并向现代竞技性体操演变,“快乐体操”近几年也逐渐在国内外兴盛起来。艺术体操由最初的徒手逐渐发展为带有绳、圈、球、棒、带五种器械的运动。在传统的健身健美操的基础上发展出竞技健美操,以及适于普通群众的搏击健美操、踏板操和杠铃操等,啦啦操运动主要分为技巧啦啦操和舞蹈啦啦操两种形式。瑜伽发展到现在已衍生出多个分类,主要有王瑜伽、智瑜伽、信瑜伽、哈塔瑜伽等,随着社会的需要,又衍生出双人瑜伽、孕妇瑜伽、产后恢复瑜伽、亲子瑜伽、热瑜伽等[4]。体育舞蹈由最初的宫廷舞分化为摩登舞群和拉丁舞群,摩登舞涵盖华尔兹、探戈、快步、狐步和维也纳华尔兹五项,拉丁舞包含伦巴、恰恰、牛仔、桑巴和斗牛五项,除此之外还派生出快三、慢四等之类的交谊舞。这些运动项目状态的存在和发展,恰好说明了运动项目发展的普及性和竞技性多元共存的规律。

4.2 运动强度递减,运动时长增加

运动训练学理论认为体能是指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5]。体操单项运动时间相对较短,动作速度较快,动作具有短时爆发性,主要以磷酸原供能系统为主,需要人体大小肌肉群同时发力,对人整体素质要求较高;而对于艺术体操、健美操、啦啦操成套动作时间要求在1’20”±5”,需要无氧耐力和有氧耐力共同起作用,要求运动员在保持力量、速度的同时,具有较好的有氧耐力[14-16];体育舞蹈虽然单支舞蹈时间在1min上下,但是往往在一场比赛上需要经过数轮的比拼才能取胜,如黑池体育舞蹈赛事,舞者需要经过多达五六轮的比拼,这就需要舞者拥有较好的耐力[17-19]。通过对比研究可以得出,竞技体操、艺术体操、健美操、啦啦操、体育舞蹈、瑜伽和普拉提,在运动强度上是递减的,而每个项目的运动时长逐渐增加。

4.3 基于体操项目基础上动作低空化、情感表现的艺术化

男子体操的鞍马、吊环、跳马、双杠、单杠都在高空中完成的,自由体操也是由诸多翻腾、转体连接完成,女子体操跳马、高低杠、平衡木和自由体操同样具有此特点;啦啦操在编排上突出了空间立体感,成套动作中有加入高举高抛之类的动作,而对于健美操、体育舞蹈、瑜伽和普拉提这类项目而言,几乎都是在地面上完成的,很少有在立体空间上完成的技术动作。健美操和啦啦操在技术动作上是对体操的继承和发展,竞技健美操的许多难度动作是降低难度的或地面化的体操动作,啦啦操的技术动作是体操技术上的简单化,在翻腾空间上的低空化[3],现如今更多的体操动作被移植到健美操和啦啦操中。在艺术表现方面,艺术体操是对体操艺术表现上的提高,体育舞蹈则是艺术体操情感表现上的升华,是健美操和啦啦操在双人关系、艺术表现和编排创新上的推进,啦啦操将音乐效果、团队合作、角色分配更进一步。

4.4 社会普及度增强,审美价值提高

体育来源于生活,艺术亦来源于生活。通过对起源探讨可知,这些体育艺术类项目(除啦啦操外)起初均是以健身为目的,从而达到锻炼身体的作用。但是随着项目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变迁,原本枯燥无味的竞赛项目,正不断向艺术表现转变从而满足人民的审美需求。同时,随着国家“体育艺术2+1”“健康中国2030战略”和全民健身等国家政策方针的出台,给我国带来了良好的环境,正如人们所说体育艺术类项目迎来了“春天”。在大环境下,各项目教练员裁判员的培训学习、等级培训及考核、赛事举办正如燎原之势向我们袭来,原本具有很强的竞技性的体育项目逐渐向普通大众靠拢。与此同时,赛事表演如日中天,如今人们与赛事不再“形同陌路”,也不再以追求竞赛成绩为唯一目的,越来越多的人们愿意消费观看赛事和表演,体育艺术类项目也不断自我变革满足人们的需求。

4.5 运动项目竞赛组别趋向多样化

在项目发展起初,项目的赛事次数较少,比赛的类别、组别也较少。随着项目的分化,项目的子类增多,比赛的组别增多。目前,体操的比赛项目分为集体、全能、单项三种比赛形式,艺术体操分为集体项目和个人项目,集体项目包括:相同器械、不同器械,个人项目包括:绳、圈、球、棒、带。竞技健美操竞赛项目包括男子单人、女子单人、混合双人、三人(性别不限)、五人等。啦啦操主要分为舞蹈啦啦操和技巧啦啦操,舞蹈啦啦操又划分有街舞啦啦操、爵士啦啦操等。体育舞蹈竞赛分类最多,摩登舞和拉丁舞有不同的竞赛组别,又根据竞赛舞蹈种类的多少分为单项、多项、十项全能等等多种竞赛组别。从赛事项目上来看,体操等这些体育艺术类项目趋向多样化,种类不断增多。

4.6 参赛、参训运动员年龄趋向年轻化,人数呈上升趋势

奥运会对奥运项目参赛选手的年龄有明确的规定,(艺术)体操运动员须年满16周岁方可参赛,而啦啦操、健美操规定成人组需年满18周岁,而幼儿最低年龄组仅有3~4岁,体育舞蹈参赛选手同样因组别的不同,年龄限制不同[14-16]。通过调查查询发现,我国竞技体操运动员人数全国只有2 000人左右,而2003年我国体育舞蹈运动员就已达到63 000多人[20],2014年亚洲地区体育舞蹈运动员就已有3 000万人[21],如今数量将更多,体育艺术类项目人数呈上升趋势发展。随着社会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家长将年幼的子女送往各类培训中心学习,并参加各类大小赛事,艺术类项目参赛运动员年龄年轻化的现象显而易见。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体质得到加强,同时亦存在诸多问题,在追求参赛年龄年轻化的同时,亦需要遵循人体生长发育规律,保护青少年儿童的健康,实现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5 体育艺术类项目演变原因

文章对体育艺术类项目项目之间的共性和个性进行了具体阐述,在分析体育艺术类项目的演变特征后,有必要对产生这种演变的原因进行探讨分析,这样才能更好的把握其演变特征。

5.1 社会、经济给予的环境影响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稳定的政治、经济环境是各类体育项目快速发展的前提。改革开放的30多年,国内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改善,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GDP始终保持高速增长,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体育艺术类项目的资金投入更多,促进项目的发展。同时,我国制定了积极的方针政策,如“互联网+”使体育从线下快速发展到线上,传播更广,以及“体育规划”“健康中国2030战略”等等,给体育的发展搭建了优良的平台。经济的发展、政治的支持给予了项目发展的良好环境,体育艺术类项目获得了良好的“滋养土地”。

5.2 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及审美水平的提高

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以及西方社会多元文化的渗透,这些因素使人们的视野变得开阔[22]。人们不再简单的追求物质上的满足,更多的追求精神上的享受。普通群众对体育艺术类项目的关注不仅仅只注重于比赛的胜负,更多的向项目竞赛所带来的视觉、心灵和灵魂上的愉悦转变,基于以往对体育艺术类项目的审美水平上,人们审美水平有了巨大的提升和飞跃。人们需要更多样的项目类型、更突出的艺术表现力以及更精彩的技术动作来满足自我身心的需求,如此推动了体育艺术专业的构建和完善,

5.3 项目本身的发展是演化的内因,项目间的竞争加快了项目的演化

正如达尔文进化论所说的“适者生存、优胜劣汰”般,体育项目也存在这种现象,任何一项运动项目当失去了人们的重视和参与,就会逐渐被淘汰,项目之间的竞争尤为激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审美要求日渐提高,能够吸引普通大众的眼球、博得关注成了影响项目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项目的影响范围和程度关乎一个项目的市场占有率,关乎项目的未来发展,只有具有竞争力的项目才能在众多项目中脱颖而出,为人们所喜爱和追从。体育艺术类项目之间的激烈竞争推动着各项目不断变化和发展。

社会经济的影响以及项目之间的竞争是推动项目演变的外在因素,项目自身的发展特点和过程是演化的内在动力。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内在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体育艺术类项目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适应社会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自身的功能价值在转变、过渡,要求自身不断完善。原本传统单调的技术展现逐渐缺乏吸引力,团体的配合、三维空间视效、音乐伴奏的处理以及身体的感觉等其他的元素更能够引起观众的注意。如竞技体操强身健体和竞技性特点相对减弱,更多的向审美性和娱乐性转变,从而“快乐体操”逐渐兴盛起来;体育舞蹈的健身娱乐性逐渐向表演性过渡等。

5.4 国际交流推动项目的发展

体育艺术类项目对于我国来说大多属于舶来品,是从西方逐渐引进,在我国生根、发展的。虽然这些项目大多属于西方文化范畴下的产物,但是在我国拥有较好的发展环境,其发展速度惊人。同时,我国运动员在国际舞台上越来越占据影响力地位,国际间的交流推动着体育艺术类项目的发展。

6 结 论

体操、艺术体操、健美操、啦啦操、体育舞蹈以及瑜伽和普拉提作为体育艺术类项目,各项目呈现多样化发展方向和多元共存现状;同时,各大高校逐渐开设体育艺术类课程,项目逐步完善。该项目共性特征表现在项群归属上同属于技能主导类难美项群;都具有健身健心价值、竞技价值、市场经济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相对客观的评分方式。同时,体育艺术类项目的个性特征表现在每个项目的难度系数值不同;评分形式和艺术美、形体美的展现有所区别。该项目运动强度逐渐下降,体能上逐渐追求耐力的增加,力量要求减小,运动时长增加;技术动作上动作日渐低空化,情感表现艺术化增强;功能价值上项目的普及性增强,审美要求提高;赛事项目日渐多样化;参赛参训年龄日趋年轻化,人数逐渐增多。

[1] 马鸿韬.体育艺术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 王玉婷.体育艺术类项目在阳光体育中开展现状及价值体现[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2.

[3] 王之春,骆 意,苏晓敏.论体操、健美操与啦啦操的衍生与回归[J].体育文化导刊,2011(11):155-158.

[4] 陈 娟.普拉提与瑜伽之比较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9(2):78-80.

[5] 田麦久,等.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6] 杨晓莹.舞蹈啦啦操审美艺术价值及其艺术创编的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

[7] 汪 敏,吕铭亚,孙晓乔.新规则视角下艺术体操难度体系的解构与特征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13(3):31-35.

[8] 李耀祥.竞技健美操难度动作演变的分析与探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

[9] 朱 宏.我国舞蹈啦啦操难度动作演变及其发展趋势的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2.

[10] 赵 杰.技巧啦啦操难度动作的基本技术探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64-66.

[11] 杨 洋.体育舞蹈的审美特征研究[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09.

[12] 范 珣.瑜伽体系的特点探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4):96-97+112.

[13] 汪 敏,熊柏军.从美学视角透析艺术体操空间艺术表现形式[J].浙江体育科学,2009(1):47-49.

[14] 中国体操网[EB/OL].http://gymnastics.sport.org.cn/.

[15] 健美操竞赛官网[EB/OL].http://www.caa-gym.org/.

[16] CCA啦啦操官网[EB/OL].http://www.ccachina.org/.

[17] 张艳枚.体育舞蹈体能水平构成因素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8,(S1):90-92

[18] BlackpoolDance Festival.net-[Frontpage][EB/OL].http://www.blackpooldancefestival.net/.

[19] 黑池舞蹈节(中国)[EB/OL].http://www.blackpooldancefestival.com.cn/.

[20] 赵 莉.我国体育舞蹈开展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3.

[21] 任飞翔.我国体育舞蹈赛事市场化运作模式研究[D].西安:西安体育学院,2014.

[22] 刘艳华,邓雪松.当代大学生审美观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培训,2017(8):267.

TheDevelopmentandEvolutionTrendofSportsArtProjects

YE Yu,LUO Yi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documentation, the sports art projects is taken as the object of study, research its development, as well as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and to explore it’s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to analyzed its dynamic evolution. The result shows:The development of this projects is fast, the development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erfect, and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complete;It has many common characteristics in terms of attribution, diversity, value and scoring style; It has its own unique characteristics in terms of the difficulty coefficient, the grading form, the physical beauty and the artistic beauty;The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ports art projects are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evolution of the project, physical requirements, action presentation and emotional expression, the number of participants and so on;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aesthetic level, project development and competition and international exchange is the driving force for the evolution of sports art projects education programs.

Sports art projects; Development;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2017-10-05;

2017-12-01

叶 煜(1994-),男,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训练学。

广州体育学院,广东 广州 510052

G808

A

1008-2808(2017)06-0091-06

猜你喜欢
艺术体操艺术类体操
艺术类专访心得
活力(2019年15期)2019-09-25 07:22:16
体操
优雅背后的艰辛
全体育(2017年8期)2017-12-25 19:47:27
浅谈艺术体操的审美体现①
分析现代艺术体操中舞蹈元素的融合途径①
思维体操
艺术类声乐高考误区与思考
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03:40:32
思维体操
中国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脊柱侧弯特征
头脑体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