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长福,张彦秋,刘义峰,周利民,徐金庆,荆立新,宋宇虹
体育院校篮球方向硕士研究生技能水平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解长福,张彦秋,刘义峰,周利民,徐金庆,荆立新,宋宇虹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对体育院校篮球方向研究生技能水平现状进行调查,从技战术水平、裁判水平和比赛能力三方面进行分析,在研究生生源质量、培养模式、专业认同感及导师队伍建设方面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高校篮球方向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提供参考。
篮球;硕士研究生;技能水平;影响因素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教育结构中最高层次的教育,肩负着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高层次、创新性人才的重任[1]。研究生是国家后备人才的中坚力量,国家的综合发展需要高质量的硕士研究生人才[2]。全国高等体育院校是培养体育专业研究生的重要基地,在新时期习总书记提出的“体育强国梦”视域下,如何培养适应当前社会需要的高水平的专业体育人才,篮球方向研究生教育如何主动适应篮球运动发展的需要[3],是体育工作者面对的重大课题。本文以自身多年培养研究生的实践经验和对当前社会对硕士研究生质量的需求认知,以及体育院校篮球方向硕士研究生技能水平现状及影响因素为研究对象,发现技能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为篮球方向硕士研究生培养提供一点参考。
以体育院校40名篮球方向硕士研究生技能水平现状为研究对象。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在哈尔滨体育学院图书馆、万方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CNKI)学术文献总库,查阅相关资料和信息,收集有关篮球方向硕士研究生的教学、训练理论和研究生专项能力培养方面的有关专著和论文,充分了解和汲取前人的研究成果。
1.2.2 调查法 为了解体育院校篮球方向硕士研究生的技能水平现状,遵循调查问卷设计的原理和要求,征询相关专家意见的基础上,针对体育院校近年的篮球方向硕士研究生的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共向哈尔滨体育学院、吉林体育学院、河北体育学院篮球方向硕士研究生发放学生问卷40份,回收问卷40份,有效问卷40份,导师问卷12份,有效回收12份,回收有效率100%。
1.2.3 专家访谈法 针对论文中涉及到的问题,走访篮球教练员和裁判员以及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方面的专家,就篮球方向研究生培养的重要性以及培养方式、方法上的问题进行咨询和探讨,了解篮球方向研究生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2.4 数理统计法 对问卷调查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2.1.1 技战术水平现状 篮球技战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出篮球运动技能水平的高低。表1的调查结果显示35%的研究生认为篮球技战术水平重要,40%的研究生认为比较重要,可见绝大部分研究生认为在研究生学习期间都比较重视篮球技战术的学习。
表1 篮球技战术重要性的重视程度调查表(N=40)
表2的调查结果显示,除特殊情况外(认为自身篮球技战术水平达到优秀的两人为退役的职业运动员,较差的两人为跨专业考生,以前篮球理论和技术水平不理想),30%的研究生认为自身技战术水平良好,50%的研究生认为自身篮球技战术水平一般,可见基本上研究生认为自身的篮球技战术水平应得到进一步提高。通过对研究生的实习单位的反馈调查信息进行整理得出结果显示:10%的实习单位对培养的研究生的技战术水平满意(这些研究生都有职业运动经历,接受过比较正规系统的训练,而且也参加过相应的篮球联赛,所以相应的篮球技战术理论知识和执行力比较强);30%的相应的实习用人单位对培养的研究生的技战术水平感到比较满意,相应的这些研究生都在学校里作为校队、院队里边参与过相应的训练,但是存在的问题也比较突出,因为在学校里他们只是为了一场或者几天的小比赛进行基础的配合联系,进行临时的组队,并没有相应的系统成套的篮球技战术的训练安排,所以也导致了他们对篮球技战术的理论理解的不到位的情况的发生;走访得知,50%的实习用人单位认为培养的研究生反馈勉强能够达到他们用人的要求标准,这部分研究生只是在本科院校的时候进行过篮球专修班的学习,基本上都没有接受过完整的篮球技战术的系统训练,只是跟着老师的课程完成了相应的课程学习,对篮球技战术的理论知识一知半解,模棱两可,并且篮球技战术的实践训练更是很少,种种情况导致现在实习单位对其篮球技战术水平的勉强认可;10%的实习单位反馈的信息结果显示确实存在着几个别的研究生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究其原因有跨考专业的考生存在,再就是篮球基础确实比较薄弱,实践能力较差,无法完成正常的教学工作的情况。
表2 自身篮球技战术水平的认知调查表(N=40)
2.1.2 篮球方向硕士研究生的裁判水平现状 作为篮球方向的硕士研究生,比赛执裁是必备的素质[4],篮球裁判员需熟练地掌握规则和裁判法、快速反应能力、广阔的视野范围、稳定的情绪状态、扎实的专业基本功、丰富的临场经验等基本素质[5]。表3的调查结果显示:只有1人达到国家一级裁判员,40%的为二级裁判员,55%的没有等级,可见研究生的裁判水平和其学历不相对称,应引起注意,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善;表4的调查结果也显示出导师组对研究生的裁判水平的不满意,急需提高篮球裁判水平,实际的篮球裁判水平与研究生高学位不相适应,相应的研究生篮球裁判理论和实践的短板必定限制研究生整体水平的更进一步的提高,这一问题应引起注意。通过对实习单位的反馈信息显示,他们对培养的篮球研究生的裁判能力普遍不认可,只有个别的能够胜任裁判工作,这一点显示了篮球研究生的裁判能力普遍比较薄弱,篮球硕士学位的高学历与篮球裁判能力较低不相适应,根据短板效应我们需要认清的是研究生篮球裁判水平的低级是不能够满足研究生发展的需要的,当其技能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必将制约科研、教学能力的进一步发展,这一现象必须的到重视,并且在接下来的研究生培养工作中及时得到解决,只有这样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才能顺利的达到,培养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表3 裁判等级调查表(N=40)
表4 导师对研究生裁判水平满意度调查表(N=12)
2.1.3 比赛能力现状 篮球比赛能力是以篮球运动意识为核心,以战术的协同与互补作用为条件的多因素、多层次的动态综合体。充分说明了比赛能力是反映其技能水平的重要内容之一。表5和表2有一定关系,表5显示绝大部分(75%)的研究生认为自身的比赛能力一般,不是很强,篮球战术水平有待提高并进一步转化为自身的比赛能力,这从另一个方面也反映出了在招生质量这第一关就没有把好关,导致后期的培养工作比较吃力,而且培养效果也不太好;而表6中也显示导师认为研究生比赛能力较低,篮球运动本身就是一项运动实践课程,完备的参与篮球比赛的能力无疑对更好的把握篮球运动的规律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实际情况却是培养的研究生的篮球参赛能力与其学历的不相适应,研究生的参赛能力应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这对于更好的发展篮球研究生的综合能力无疑会更上一层楼。实习单位的反馈信息进一步更直观的显示出了培养出的篮球研究生的质量与用人单位的标准之间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参与篮球比赛的能力是其技能水平的直观表现形式,但是普遍的现象是实习单位反馈研究生的参赛能力不足,不能较好的参与篮球比赛,无法通过篮球比赛来展示其技战术水平和控制比赛的能力。这种现象再一次说明一个问题:在平时的篮球训练课中我们应该注意到的是不要再一味地进行篮球基本功、基本技术、基础战术的练习,应在强化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篮球教学比赛,并通过加有一定对抗强度的篮球教学比赛提高技战术水平和控制比赛的能力,使得二者得到同步的提高。
表5 比赛能力自我感觉调查表(N=40)
表6 导师对研究生比赛能力满意度调查表(N=12)
2.2.1 生源质量 研究生生源质量一直是影响研究生技能水平高低的内在因素,是研究生培养质量得到保障的先决条件[6],通过对历年体育院校研究生入学学业基本情况的调查发现几乎每年都有跨考考生进入复试的情况发生,并且在当年的录取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跨专业考研的情况的发生是对真正的篮球考生的冲击,使得原来有机会进入复试的篮球专业的考生失去了机会,使得体育院校想要招生的对象的错失;再就是体育生出身的考生本身文化课相对来说就比较薄弱,学习英语、政治的精力花费就比较大,研究生考试高分择优录取的模式的限制,使得他们不得不减少技能的训练来弥补自身文化课的缺陷,最终由于招生质量上不去的原因导致研究生的技能水平居低不上的情况一直存在,不利于提高篮球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培养效果也不甚理想。
2.2.2 培养模式 体育院校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基本采用第一学年进行基本理论课的学习,并在第二学期开始进行专业理论课的学习,并进行的跟教和助教实习工作,同步进行与撰写论文的相关工作,在课程设置安排上专业实践课较少,主要以理论课为主;再就是由于场地、费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研究生的课程安排不太合理,研究生较少进行篮球技战术的训练和篮球裁判理论和实践课的安排,相关的篮球教学比赛、院系篮球比赛等比赛活动较少,不利于发展篮球的比赛能力,种种因素导致研究生技能水平在在读期间无法进一步提高。
2.2.3 专业认同感 由于研究生在年龄、伤病、体能等方面相比本科生都有下降的趋势,导致研究生更多的为学校篮球队作出贡献的机会较少,没有给篮球研究生进一步提高技能水平的空间,还有就是学校组织的篮球联赛和活动较少,不利于通过比赛提高技能水平、比赛能力和裁判水平,再就是与外界的交流和沟通的机会较少,不利于进行相关科研工作的进行,导致研究生进一步提高篮球技能水平的积极性不高,这些因素都不利于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对自身专业的认同感,不利于更好的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
2.2.4 导师队伍 研究生和导师是一对互相影响的团体,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高低可以说与导师直接挂钩。以哈尔滨体育学院篮球方向的研究生导师6人为调研对象,年龄50岁以上4人,40岁以上2人;教授4人,副教授2人;有篮球运动经历的4人,无篮球运动经历的2人;任教年龄30年以上4人,30年以下2人,都有带队经验。可以看出,篮球方向导师的专业水平都比较高,研究生完全可以通过在读期间的虚心请教学习,并得到指导老师的精心指导,相信对研究生的技能水平、科研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会有很大帮助。
招到真正的篮球人才,为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把好第一道关,招生制度应更加灵活完善,在注重理论文化知识的同时考查篮球技战术实践能力,同时应该注意的是在研究生招生数量加大的同时保证质量,否则得不偿失。
根据研究生的不同层次精选教材内容,分清主次,抓住精华,合理分配学时,恰当提出要求,并且把握好篮球研究生专项理论课的考核工作,无疑的是篮球专项理论课是对研究生教育工作评价和反馈的最好和最后的方式,一方面引起研究生自己的注意,另一方面反馈给导师组以期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考核内容要有深度和重点,使研究生的教育质量达到高理论知识、高技能水平的目标;再就是要重视教育实习、多参加高水平的学术活动增加实践活动的机会,还可在培养的过程中可以采取校内外相结合的培养方式,邀请校内外专家开设学科前沿的专题讲座,全面的引进来。总之,应该减少讲授时间,增加自学、阅读文献资料的时间,创造更多的机会让研究生自己动手,自己思考问题,培养研究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培养研究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研究生篮球学习的更高阶段,要进一步重视和加强篮球运动能力的实践学习,因为篮球运动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自身对篮球运动技能的学习、体验、感觉,同时注重对篮球研究生的教学实践工作,发展并提高其教学能力,不断提高研究生参与篮球活动的积极性;再就是在系统的深入的学习篮球专业知识的同时关注当前篮球运动发展的现状,分析篮球运动发展的影响因素,相应的掌握当前篮球比赛规则与裁判法等专业知识;还有就是打造属于研究生的交流科研平台,使研究生的专业业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鼓励在校研究生参与校内外有关的学术和调研活动,充分扩展在校研究生的学术视野,提高自身的科学研究能力,充分的走出去。
在篮球学科组领导下工作,采用导师负责制的方式或以导师为主的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的方式进行,为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提供优厚的师资保障,还有就是各个研究生应与自己的导师进行积极有效的及时交流与沟通,导师应根据研究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学位论文撰写的需要,对自己负责的研究生的培养工作进行事先的安排,按计划外出进行学习、调研、参与相关学科学术活动,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相信通过一系列科学合理的安排计划,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会得到长足的发展,更进一步。
(1)研究生的生源情况不尽人意。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已经有跨考考生进入复试并考入的情况;研究生考试偏重文化课成绩,导致一部分篮球技能水平高的考生放弃了考试,及早的从考研大军中分流出去了;研究生考生方式(先笔试,再复试加技能考试)决定了考生在入学之前不注重篮球技能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而且对技能考试要求也不严格,甚至沦为一种形式,导致研究生的生源质量一直上不去。
(2)研究生培养模式陈旧。一味地遵循死板僵硬的培养模式,研究生第一年就是按部就班的讲授课本知识,完全不注重对学生的科研能力的启发和引导,不利于研究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没有及时的建立起研究生与导师的联系,甚至是只是见过面,完全没有落实导师负责制的制度,培养工作流于形式,同时对外交流活动也没有得到重视。
(3)研究生专业认同感较差。不管是为了提高研究生的篮球技战术水平、比赛能力和裁判水平,还是为了锻炼和开发自身的科研能力的学术交流活动,都较少有属于研究生的畅通的交流平台,完全没有做到引进来和走出去,研究生的培养完全成为了闭门造车,研究生的培养工作没有得到重视,对研究生的培养流于形式,没有得到实质发展,最终导致研究生对自己专业的认同感较低,学习、交流、科研积极性较低,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上不去。
(4)研究生导师队伍现状比较合理,导师团队已经建立,但应在导师规模还不够完善和结构上还有待改善,而且研究生和导师之间的搭配还不太合理科学,研究生和导师之间还需要建立良好的沟通,只有这样才能通过导师的精心指导,研究生各方面能力都能够得到长足的发展和提高。
[1] 张鑫华.关于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若干思考[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8,26(6):180-182.
[2] 刘义峰,赵赟昀,关 辉,等.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篮球方向硕士研究生课程内容设置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6,34(3):58-63.
[3] 郑念军.我国篮球研究生教育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可行性[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1(3):22-24.
[4] 杨 成.山东省体育教育训练学篮球研究生裁判能力培养的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4.
[5] 姚 振.河南省体育学硕士培养院系篮球裁判员培养机制与绩效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3.
[6] 陈传亮.山东省高校篮球方向研究生的技能水平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3.
StudyontheStatusQuoandInfluencingFactorsofSkillLevelofBasketballMasterofSportUniversity
XIE Chang-fu,ZHANG Yan-qiu,LIU Yi-feng,ZHOU Li-min,XU Jin-qing,JING Li-xin,SONG Yu-hong
In this paper,using the metheds of literature,questionnaire survey,expert interviews and matchematical statistics to investigate the skill level of the basketball postgraduate students of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the competition ability of three aspects,which are training modes of the quality of graduate students,professional identity,and tutor team construction. Therefore,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to train the graduate students to adapt to the needs of social development,as well a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college basketball graduate students.
Basketball;Master degree candidate;Technical ability;Influencing factor
2017-06-13;
2017-10-31
黑龙江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JGXM_HLJ_2016131)。
解长福(1965-),男,教授,学士,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训练学。
哈尔滨体育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8
G807
A
1008-2808(2017)06-008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