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联合办学模式下的高职生管理模式探索

2017-11-26 03:50
领导科学论坛 2017年23期
关键词:校方高职生办学

校企联合办学模式近年逐渐走入校园,也是当前高职办学的重要形式之一。但是,校企联合办学在我国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办学过程中的很多环节还缺少经验借鉴。以学生管理为例,由于管理主体、学生身份、教学环境的改变,学生管理的内容和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校企联合办学模式下高职生管理的特殊性

1.管理主体多元化

在传统的高职办学模式下,校方是学生管理的主要责任方,也几乎是唯一的管理主体。校方不但要为学生管理活动制定规章制度,也要承担管理不当引发的相应后果。但在校企联合办学模式下,随着企业对教学活动的介入,企业方作为主要力量参与到学生管理工作中,这就使得学生管理的主体由一方转为双方,且管理活动的控制权更偏向于企业。管理主体的多元化会引发一系列新的问题,因为企业的行为方式与高职学校的方针政策难以全然统一,此外主体多元化在客观上也更容易导致管理上的空白。

2.学生身份双重化

校企联合办学意味着学生身份的双重化,他们不仅是学校的学生,也是企业某些生产或非生产活动的参与者。由于企业在学生管理中占有主导地位,高职生在入学时需要快速作好思想准备,实现由“学生”向“准员工”的心理过渡。一些学生会因为不能快速适应企业主导下的校园生活而产生畏难、厌学等消极心理,导致无法高效地参与教学活动。此外,学生在接触企业的管理后也会产生一些困惑,比如不知道如何平衡企业和视校方的双重指导与管理。但实际上,如果忽视了校方在学生管理中的主导地位将不利于管理活动的顺利进行。

3.教学环境复杂化

在校企联合办学模式下,学生们面临着更为复杂的教学环境。传统教学采用的是理论讲授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教学活动主要在校内进行,内容简单、场景单一。校企联合办学对学生而言意味着学习与工作的混合,在做中学、在学中做。面对严格的企业管理、繁重的学习任务和陌生的学习环境,很多学生会产生不适之感。此外,很多企业不善于教学引导,也不熟悉学生心理,在学生管理中不讲究方式方法,管理能力与校方有明显的差距,不利于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

4.学生管理内容与方法的转变

在校企联合办学模式下,学生管理工作主要由企业负责,管理主体的转变直接导致管理内容和管理方法的巨大变化。例如,校方将学生视为保护、引导的对象,企业则倾向于将学生视为“企业人”“社会人”,习惯以要求员工的规范对他们进行约束。管理方式上,在学生出现违规、违纪的情况下,校方虽然也会采取处罚措施,但大多还是以说服教育为主,企业则更倾向于按照硬性规定对当事人予以处理。总体来说,企业管理的方法更为强硬,社会气息更加浓厚,这是与传统高职生管理所不同的地方。

二、校企联合办学模式下高职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的管理主体地位不突出

在校企联合办学模式下,企业应当是学生管理的主体。但实际上,很多企业在学生管理中权限有限,主体地位不突出,导致学生管理工作经常遭遇各类问题。在校企联合办学中,企业虽然是学生管理名义上的主体,但它对学生的管理始终要以遵守校方的方针政策为前提,也就是说学生管理始终需要服从校方设置的“大框架”。但是,作为营利机构的企业和作为非营利机构的校方,两者在处理问题的思路与原则上也不可能全然统一,一旦矛盾发生,企业的管理主体地位便很难得到体现,这是企业和校方要协调解决的一个问题。

2.学生管理制度建设落后

近年来,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校企联合办学模式被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采用和接受。但是,在办学模式重构的同时,很多高职院校的管理模式没有跟上步伐,大多是生搬硬套传统方法,与办学实际贴合得并不紧密。不少高职院校在实行校企联合办学模式时并没有作好充分的准备,对校企联合办学背景下学生管理的思路、机制、方法不了解,结果导致管理效率低下,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受到影响。以学生管理的制度建设问题为例,部分高职院校虽然实行了校企联合办学,却没有以校企联合为背景制定或者授权企业制定针对性的学生管理制度,而依然沿用先前的管理制度。制度的落后极大地阻碍了学生管理的有效进行。

3.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不到位

学生是教育管理活动的客体,是管理活动的重要参与方,他们的思维方式、配合程度对教育管理活动产生重大的影响。校企联合办学是一种新型办学模式,很多制度的制定与实施都流露出浓郁的企业风格。对学生而言,这种强硬的企业风格在刚刚接触时是较难适应的。在思想教育不到位的情况下,很多学生会对教育管理活动产生抵触情绪。实际上,尽早地接触企业思维、企业文化对高职生大有裨益,因为高职教育的目的本就是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可见,在校企联合办学背景下对学生加强思想教育是学生管理工作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

三、校企联合办学模式下高职生管理的有效模式

1.创新管理理念,坚持学生为本、德育为先

在校企联合办学背景下,高职教育的办学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办学模式变化对学生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而要推动管理模式创新首先要实现管理理念的创新。在理念上,首先要承认校企联合办学给学生管理带来的新挑战,明确企业在学生管理中的主体地位,逐步实现由校方主管到企业主管的过渡。其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管理的出发点,在管理过程中体现出对学生的理解和尊重。通过“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活动优化高职育人环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追求个人价值的同时建立社会责任感。企业在学生管理活动中要有意识地将“人本理念”融入学生工作的全过程。在服务学生工作学习、引导学生发展进步的同时增强学生的自尊自信。最后,要遵循“德育为先”的管理原则。在校企联合办学背景下,学生离职业环境、社会环境更近,能够接触到的价值观也更加复杂,更需要突破时空限制、针对性更强的管理活动的引导。企业在学生管理中要秉承“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思路,积极组织相关活动,让学生们在活动中熟悉企业的用人标准、道德要求,在拉近学生与企业距离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道德观教育,将枯燥的道德说教转化为活动中潜移默化的影响。

2.推进方法革新,提高学生管理的质量与水平

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校企联合办学是一种新的高职办学模式,办学模式的变化意味着学生管理模式的转变,而管理模式的转变又意味着管理方法的革新。

首先,要积极引入企业化的管理方法,将企业的道德观、价值观与校方的校园文化建设紧密联系到一起。具体来说,就是要用企业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来规范学生的行为,在缩短学生与企业之间距离的同时帮助他们理解现代企业的管理文化,真实地感受企业的管理情境。企业管理方法的引入更有利于高职办学目标的实现,更有助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对学生行为有很强的示范作用,能够帮助他们提升自我管理水平。

其次,要注意管理方法的过程化和信息化。所谓过程化,就是要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进行过程策划、监控和评估。在各个重要的教学、实践环节对学生进行指导和评价,让学生管理从只看重结果的误区中走出来,切实增强育人效果。所谓信息化,指的是在学生管理中要使用信息化手段,通过对网络、移动设备等的使用突破学生管理的时空限制。网络具有快速、便捷的特点,而高职生是移动网络、移动设备的忠实使用群体,很多传统管理手法难以处理的问题在网络环境下就能够得到较好的解决。企业在对学生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搭建网络育人平台,在开设班级微信群、班级主页的同时,引导学生、教师加强交流互动,为提升学生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创造空间。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学生管理既要坚持原则性也要注意灵活性。对学生的管理既要能够约束、规范他们的行为,也要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让他们进行自我选择和调整。在校企联合办学背景下,负责学生管理的主要是企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到的更多是强硬的“企业法则”,这些“法则”固然有利于学生成长,但也可能因为市场化气息太过浓烈而引发学生的不适应。只有在坚持原则性的同时兼顾灵活性才能保证学生平稳渡过适应期。

3.完善管理制度,强化思想教育

管理制度不完善是校企联合办学背景下学生管理工作难以有效开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完善管理制度是提升学生管理水平的先决条件。传统的高职生管理制度建立在以校方为管理主体的前提下,对校企联合办学模式中的学生管理不完全适用,很多问题难以覆盖。校企联合办学背景下,校方首先要转换思维、端正心态,以合作的态度与企业协商制定管理制度,在不违背校方办学大方针的条件下尽可能“放权”于企业。对于已经制定完成的制度,要坚决贯彻实行,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在提升学生管理效率的同时不断对现有制度进行调整,保证其适用于校企合作的实际。

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群体的思想教育。校企联合办学模式的优势在于,它从企业的思维、企业的需要出发,培养适应企业发展的人才,与高职教育的根本目标不谋而合。但是,企业的思维也是市场的思维,而市场的思维有其现实的、强硬的一面,这一点可能在初始时很难被刚刚走入大学校园的学生所接受。对此,要加强对高职生的思想教育,帮助他们适应企业要求,适应校企联合办学模式下的学生管理模式,逐步实现由学生到“企业人”的转变。

4.转变思想,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校企联合办学的意义是多重的,是校方、企业和学生的三方共赢。校企联合办学背景下,企业能够获得更多自己需要的人才,校方能够更好地达到自身的办学目标。值得注意的是,校企联合办学的根本立足点依然在于“办学”,在于人才培养。所以企业在考虑自身利益、社会效益之外最需要关心的依然是如何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将育人视为校企联合办学的根本。同样,学生管理同样应当以服务办学为己任,不断更新管理思想,建立以服务学生为目标的学生管理体系,将对学生的管理转变为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养成敬业、忠诚、勤奋的职业观。

高职生年纪小,面对外来诱惑,容易产生思想上的困惑。学生管理的一个重要作用就在于约束、规范学生行为,避免其发生违法违纪行为。但是,外界的规范始终不是实现学生成长的长久之计,制度的捆绑并不能保证学生行为的规范。实际上,学生管理的重点应当是帮助学生建立自我管理意识,养成自我管理习惯,引导学生自觉对自己进行自发的约束。所以,高职生管理应当本着诚恳、理解、包容的态度,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看重管理的弹性,牢记管理的初衷,引导学生一步步建立自我管理意识,学习自我管理方法,形成自我管理能力。

5.促进校企文化融合,突出企业化管理模式特点

校企文化融合有助于学生了解企业文化、形成对企业的归属感、增强对管理的认同感,从而减少企业在学生管理中的困难阻碍。对校方而言,应当将企业文化当成自身校园文化的一部分来加以建设推广。促进校企文化融合的方式很多,活动形式也多种多样,重点在于见缝插针、做好全方位的宣传渗透,比如在活动中加入企业宣讲,在校内宣传栏中介绍合作企业的创建和发展史,在校园广播中介绍企业优秀员工的工作事迹,以企业名称冠名校方的文体竞赛活动等。

同时,在学生管理、班级管理中要突出企业管理模式的特点,学习企业管理的精髓。一是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学生管理制度,二是要将制度落到实处,三是要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制度以增强其对学生管理活动的适应性。同时,为了增强这种适应性,通过思想疏导、活动组织等方式对学生进行适应性教育,帮助他们建立信心,主动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环境,从而减少学生管理活动中的不利因素。

学生管理是一项繁琐、复杂的工作,它不但关系到学生在校期间的正常学习、生活,更从根本上影响着高职教育的秩序和效率。在校企联合办学模式下,传统的学生管理方法不再全然适用,新的问题也随着教育教学方式的转变而悄然出现,寻找适应校企联合办学模式的学生管理模式迫在眉睫。校企双方在寻求新的管理方式的过程中要注意创新管理理论、推进方法改革、完善管理制度、促进校企文化融合,只有同时做好这几项重点工作,才能够保证学生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1]杨波:《校企合作中学生全程式教育管理问题研究》,《辽宁高职学报》2013年第11期。

[2]陈彪:《试论高职校方校企合作过程中的学生管理》,《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

[3]杨建,仲昭慧:《校企合作视野下的高职校方学生管理模式创新》,《教育学术月刊》2011年第11期。

[4]戚龙琦:《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学生教育管理优化研究》,《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

[5]刘倩倩:《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学生管理问题探析》,《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第23期。

猜你喜欢
校方高职生办学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合理的调校方可挖掘最大潜能 Sony(索尼)VPL-VW768
加大力度 全面保障学校学生合法权益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
要为高职生打造更多的“学习路径”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中外合作办学大有学问可作
浅谈高职生讲演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