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湖北造” 精彩“国企人”
——湖北国资系统“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演讲比赛特写

2017-11-26 03:50夏晓畅
领导科学论坛 2017年23期
关键词:大桥初心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作十九大报告时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初心未敢忘,使命肩上扛!12月6日,在湖北省国资系统“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演讲比赛决赛现场,25名年轻的湖北国企人,讲述了自己的感动,许下了自己的誓言。

老一辈:初心不改

——1958年开工的成昆铁路,1970年建成通车,工期长达12年。1096公里的铁路,平均每300米就有一位建设者牺牲,中铁十一局的前身——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一师是修建成昆铁路的主力部队。

一位老铁道兵在回忆成昆铁路修建经历时这样说道:那时候是真的苦,每年就发两套衣服,修路也没有现在的大型机械,完全靠肩挑背扛。打隧道没有机械,就是用手挖,也要把隧道挖出来。

这位老铁道兵至今依然在项目部一线工作,他叫查茂胜。

——2016年的沙市豉湖路加油站,一位戴着草帽、骑着自行车的老人不时出现。“他来加油站就是来挑刺的,看到他一定要通知大家。”这番警告令新员工感到疑惑,甚至害怕遇到他。

这位老人叫周继明,退休前是中石化湖北石油荆州公司的副经理,2003年以来一直义务做着安全巡查工作。14年的巡查路,从56岁到69岁,周老把6辆崭新的自行车骑到报废,累计骑行近4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1圈。5100个日日夜夜,他守护着全市4座油库、220多座加油站的安全,及时发现隐患,为国家避免经济损失上千万元。

——1995年,广济药业从国外引进维生素B2菌种生产技术,急需的发酵罐工艺复杂,却一无技术、二无人员,只有一张简单的工程草图。紧急关头,戴益朋一句“跟我上”,带着团队主动承担起了重任。顶着压力,他白天工作,晚上钻研资料、研究工艺,一点点摸索,一遍遍尝试。日夜奋战一个多月,他们不仅完成了罐体改造和安装,还将设备染菌率降低了10%,仅此一项,公司每年就可以增加经济效益五百多万元。

随后,戴益朋又大胆创新,成功研究出维生素B2工业化技术,工程竣工投产后,广济药业维生素B2年产销量跃居世界第一。

硕果累累背后,是伤痕累累。被蒸汽水烫伤脸,被焊弧灼伤眼睛,被烧伤手……可戴益朋从未因伤痛离开过岗位。他用35年的坚守,生动诠释了“大国工匠”四个大字。

新生代:使命必达

——那天,张占荣从蒙华铁路配施现场赶回武汉参加设计协调会,会后顾不上回家,当晚十点多又匆忙赶到襄阳继续加班。忙完手头的工作已是凌晨一点多,还要连夜奔赴三门峡,参加建设单位早晨八点的会议。看着后座上身形消瘦、满脸疲惫的张占荣,司机师傅忍不住留下热泪,因为他知道,这已经是张占荣连续第11天这样奔波在路上了。

1岁多的孩子病危,他强忍着悲痛坚守施工现场;客户对复核单有质疑,他花了十多个小时从头到尾重新计算。

张占荣,青年博士,“荆楚楷模”,铁四院工程师、“专利王”,入职仅6年,取得专利38项。

——2007年,“油二代”艾晓慧顶着众人不理解的目光,放弃了浙江一所高校的教职和光鲜的白领生活,回到魂牵梦萦的江汉油田,当了一名普通的采油工。

2012年,艾晓慧参加湖北省技能大赛。为掌握理论知识,电脑键盘磨掉了色;为练好机械制图,画满线条和数字的草稿堆成了小山。每天背着15公斤重的铁榔头、扳手等工具,站在高高的操作台上,反复练习调整抽油机平衡块。多少次,累得腰酸腿疼,吃饭拿不住筷子,端不稳饭碗,但她仍然咬牙坚持、坚持、再坚持……

最终,艾晓慧以湖北省职业技能竞赛采油工状元的身份,参加了湖北省先模事迹巡回报告团,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5年,在抗战胜利70周年庆典观礼台上,艾晓慧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王强是一名普通的国网湖北电力工人,长期坚守在农网改造一线。他和兄弟们彻夜在山林里巡线,带着干粮进山去,啃着馒头来充饥。山路崎岖、道路泥泞,他们寸寸前行。

每当暴风骤雨肆虐过后,房屋进水、车辆被淹。风雨中,他和兄弟们淌着齐腰深的浑水艰难跋涉,水涨到哪儿,电停到哪儿,水退到哪儿,电立马送到哪儿。暴风骤雨中,电力工人们全身湿透,分辨不出到底是雨水还是汗水。

就在抗洪抢险的一线,王强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湖北造:屡创佳绩

——1956年9月,武汉长江大桥钢梁架设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然而工程师发现有些铆钉没有将铆孔填满。虽然误差在允许范围内,但中铁大桥局的前身——铁道部大桥工程局首任局长彭敏却下令:“铲掉之前的一万多个铆钉,全部更换!”

在那个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一万多个铆钉的代价,换回的却是六十多年岿然不动的“桥坚强”。

“桥梁建设是百年大计,容不得半点马虎!这就是桥梁建设者的初心。”

——在号称世界建桥禁区的平潭海峡,中铁大桥局的桥工正在完成一座“不可能完成”的桥梁,这就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第一座跨海峡的公铁两用大桥——平潭海峡大桥。

中铁大桥局为此工程打造出了一个建桥“神器”——起重量高达3600吨的“大桥海鸥号”起重船。它强壮的“手臂”,足以将相当于2400辆汽车的重量提升到39层楼的高度。即便是在风高浪急的平潭海峡,也能从容不迫、游刃有余地将1350吨的钢梁吊起精确地落位于指定的桥墩上。

中国的“建桥国家队”,又一次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智造”的风采。

——为了解决港珠澳大桥工程中的外海沉管隧道技术,林鸣带着技术团队去拜访一家荷兰公司,希望能请对方做高级顾问,可对方开出了1.5亿欧元的天价咨询费,还不包含核心技术。林鸣团队只能依靠自己从0到1,一步一步地开始,一次次地假设,一次次地重建,一次次地再假设,一次次地再推翻,最终把沉管隧道海底深埋的构想变成了现实。

由中交二航局浇筑出来的这些沉管隧道,在水中的排水量为7万6千吨,比辽宁号航空母舰满载时还要大,每一节沉管的钢筋使用量都相当于一座埃菲尔铁塔。如此庞大的结构,需要在水下进行误差为厘米级的对接,而且还要挑战海底汹涌的暗流,这无疑相当于在风中穿针,其安装难度完全可以和“天宫一号”的对接相媲美。

2017年5月2号,港珠澳大桥迎来了最终接头的日子,这一天同时诞生了两个记录,同样的操作,其他国家需要三到四个月才能完成,而我们只用了一天;我们完成的对接误差最大只有2.6毫米,这是全世界最小的误差。

国企人:四海为家

——项目部就是我们的家。这个“家”是用无数个高三米、宽两米、厚半米的水泥墩围起来的院子。严阵以待的坦克、端着AK47的士兵、严密的安检,提示着我们的“家”与众不同。

三千个日夜啊,我们与钢铁为伴,以高墙为家!多少个节日,我们在异乡遥祝远方的父母;多少个夜晚,我们在梦里回到久别的家……

这里是伊拉克华事德燃油电厂项目,况旭馨和他中国电建湖北工程有限公司的同事们已经在这片硝烟弥漫的土地上坚守了8年!

——年轻妈妈余莉忍痛拉开3岁的女儿哭喊着不肯松开的手,拎起行李艰难地转身走进车门。她忍住思念的泪水,在一个月内撰写了2本技术专题。

工程师殷俊,在临近春节时被派往政局动荡的委内瑞拉,他二话不说马上出发,带回来的是现场设计条件的第一手资料。

2016年5月,项目成功投入使用。委内瑞拉高级顾问马丁内斯说:“将这个重要项目交给中国企业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这是中南电力设计院委内瑞拉中央电厂及海水淡化项目。

——11月份的阿穆尔,最低气温在零下四十度,鹅毛般的大雪扑在脸上,即使穿再厚的衣服也难以抵御凛冽的寒风。

同事们有可能一年两年也回不了家,只能把对家人、对故乡、对祖国的思念牢牢藏在心里,把早日回家见亲人的期待转化为工作的动力,把一碗家乡的热干面当成是思乡之时最好的慰藉。

这是“一带一路”标志性工程、中俄能源合作项目——葛洲坝集团俄罗斯阿穆尔天然气加工厂。

后记:平凡的伟大

有人把国有企业称作“共和国长子”。在家庭里,“长子”象征着“脊梁”与“支柱”,意味着“责任”与“付出”。而在中国,国企恰如“长子”,在光鲜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背后,是更大的责任、更多的付出,重任在肩却又必须默默扛起。

国企是平凡的,没有绚丽夺目的光环,没有层出不穷的头条,更没有天价的年薪与巨额的股权。

国企却又是伟大的,荜路蓝缕、砥砺前行,在曾经一穷二白的中国建立起了世界一流的完备工业体系。在服从中央宏观调控、落实国家决策、保障经济安全等方面,国企处处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面对灾害危机,冲锋在前;服务“一带一路”,奋勇争先……

本文所录、选手所讲的都不过是冰山一角,还有无数可歌可泣的国企故事已经、正在或是即将发生。

立足平凡、创造伟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让我们为国企点赞,为国企人喝彩!

猜你喜欢
大桥初心
一图看懂怒江特大桥
一图看懂藏木大桥
永远的初心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论“不忘初心”
上天入地——港珠澳大桥
港珠澳大桥通行全攻略
秉守初心 砥砺前行
十八而志 不忘初心
十八而志,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