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以“美好”为名

2017-11-25 09:54
长江丛刊 2017年16期
关键词:美好科任神圣

王 芹

教育,以“美好”为名

王 芹

教师要做现实主义者,要带着学生一起在广袤的土地上耕耘。要有脚踏实地的能力。要坚持美好的理想,决不因困难而降低高度。作为教师,无论是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还是科任教师对学生学习的管理,其目标终将指向让学生自己管理和自主学习。在通向这一目标的道路上必定会困难重重,但正确的做法是在提前预设困难的同时还要想出解决的方法,有时,根据不同情况,可能要想出两套甚至更多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案。这种提前考虑困难,提出解法的能力要培养,习惯要形成,如此,理想的高度才不会因“有困难”而降低,理想才不会变成梦想。

教育 学习习惯 学习方法

“美好”,应该是教育本质的追求。

先论“好”。何为“好”?古代汉语在说文解字时历来有“拆字析字法”。我们不妨将“好”字拆开,发现它由一“女”、一“子”合成,所以古人讲有“子”、有“女”方为“好”。从学校层面看,对“好”字的这一理解可以化为一所学校既要有阳刚之气的男教师,也要有温柔优雅的女教师;既要有绅士般的男生,也要有淑女般的女生之意。“好”字的发明也体现了中国人的智慧,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思想,即阴阳平衡。若说日为阳,月为阴,那么教师为日,学生为月,日辉月华,教师的博雅崇高会映照到学生心灵;反之,学生为日,教师为月,学生的朝气蓬勃会映衬出教师的稳健平和。若说山为阳,水为阴,团队的约定为山,家的和谐为月,有了坚如磐石的约定,一个无私、共赢的家才会诞生;反之,一个和谐家庭的成员不需要制度来约束,而会去自觉遵守并维护美好约定。

再说“美”。何为“美”?美学上讲“羊大为美”,美是人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从教育角度来看“美”,我理解为教师的本质力量是师生共同拥有崇高、美好的人生,而“教育”则是通过物质和精神文化的建设使其“对象化”,即最终将我们心灵层面的美好愿景变为可以看得见、听得到、呼吸得到、用心感受得到的实景。

我们说教育是神圣的。于丹对“神圣”有很好的解释:神圣神圣,神基本上是接近天空的,是像李白那样的人,而圣是接近土地的,是像杜甫那样的人。“神于天,圣于地”其实是中国人的人格理想:既有一片理想主义的天空,可以自由翱翔,而不妥协于现实世界上很多的规则与障碍;又有脚踏实地的能力,能够在这个大地上去进行行为的拓展。因此,从事教育这一神圣职业的人既是能仰望星空的理想主义者,又是能脚踏实地的务实主义者。教师要做理想主义者,要带着学生一起在自由的天空翱翔,不落窠臼,要绝不妥协于现实世界上很多的规则与障碍,就得大胆创新。缩小范围看一个班的班主任,看一个科任教师,即便是站在一方小小的天空下仰望,也要带着孩子们大胆想象,大胆预设,想象我们即将要描绘的是怎样一幅美丽的画卷,预设会面临的困难和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幅画卷定当是充满诗意的,定当是闪现着智慧的灵光的,定当是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完美的珍品。这就要求我们无论是班级文化建设还是学科文化建设都不能简单的复制粘贴、拾人牙慧,而要求我们用心去设计,巧妙地布局,哪怕只是一个又一个诸如班级环境、礼仪规范、学法指导、作业要求等小小细节。

教师要做现实主义者,要带着学生一起在广袤的土地上耕耘。要有脚踏实地的能力,能够在这个大地上去进行行为的拓展,就得有两个坚持:其一,坚持美好的理想,决不因困难而降低高度。作为教师,无论是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还是科任教师对学生学习的管理,其目标终将指向让学生自己管理和自主学习。在通向这一目标的道路上必定会困难重重,但正确的做法是在提前预设困难的同时还要想出解决的方法,有时,根据不同情况,可能要想出两套甚至更多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案。这种提前考虑困难,提出解法的能力要培养,习惯要形成,如此,理想的高度才不会因“有困难”而降低,理想才不会变成梦想。其二,坚持美好的理想,定要坚持行动迅速。孔子也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如果行动不迅速,只是一味的空想,再美好的愿景也只能是水中花,镜中月,行动越迅速,发现问题的可能才能被提前,修正的方案方能更早出台,我们的工作方能更加高效。况且孩子成长的事情,教育的事情不能等待。

既然,我们以“教育”为名聚合,那么,美好人生的教育追求需要通过我们每一个人每一天一点点的努力来实现。忠于理想,坚持实践,提升效率,缩短历程,使我们的生命在智慧光芒的照耀下闪光,能够符合美好的标准,我想,无论是对自己的心还是对于教育事业,都是一种无愧的交代。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外国语学校)

猜你喜欢
美好科任神圣
神圣
FOR YOU, O DEMOCRACY
神圣的使命 光荣的担当
秉持五个“一” 形成教育合力
同伴合作 互利共赢
我们神圣的职业
从《幸福蛋糕店》中浅谈人性
以诚信立身以友善待人
科任教师要参与中学班级管理
过一种“美好”的语文学习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