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亚里士多德德福统一论看当代社会道德问题

2017-11-25 08:19张震宇
长江丛刊 2017年28期
关键词:德福伦理学亚里士多德

张震宇

以亚里士多德德福统一论看当代社会道德问题

张震宇

当前社会面临的社会道德问题存在诸多解释空间,本文以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中德福统一观为视角,认为一切的道德缺失、道德滑坡都是因为道德与幸福缺乏内在统一性造成的。而要真正解决社会道德问题,就必须在现实生活基础上,重构社会对于道德、幸福,以及德福关系的理解。

德性 幸福 德福一致 实现活动

一、当前社会的道德问题与幸福问题

当前我国社会并不是一个德福一致的社会,从普通人的亲身体会来说,德福远远不是统一的。事实上,“德福一致”的信念在现实生活中早已瓦解,有德无福,有福无德反而成为常态,中国现实生活中出现明显的德福不一致,甚至是“德福悖论”。这些大量的德福不一致的认知和体验与古希腊时期大相径庭,其中反映出幸福和道德观念理解的变迁,正是这些对伦理生活道德、幸福的片面化理解引起德福不一致和德福的背离。

(一)对道德的规范化理解

近代伦理学经过转义以后的道德理解与亚里士多德的旨趣相去甚远,近代伦理学强调强调建立普遍的道德规则,这种规则是独立于人的具体处境和具体品性而可以进行普遍运用的外在法则,近代伦理学妄图通过对这种外在法则的建立从而解决各种道德问题。

现代道德在大部分的情况下很少去强调一个人内在的品性、品德,以及体现品德的活动是人之为之人的本是。对道德的理解更多的是强调对道德规则的服从,通过这种服从来判定一个人是否是道德的人。从而现代道德关注的行为而不是行为者,道德失去了与人性、人的理性灵魂相对应的本体价值,沦为维持社会秩序的工具。而事实上在许多时候,道德也是被作为工具在使用,合乎道德的行为只有在大庭广众或者受到严格监督的情况下才能存在,做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也只是为了某个外在目的。而一旦处于某种安全的状态之下,一些人就很难再坚持做合乎道德的行为了。因此,如果做什么事情并不是出于德性的考虑,不是出于追求终极善,而首要关注的是这样做是否符合外在的规范;如果道德不再具有目的价值,而只具有工具价值,道德只是一个与其他手段没有任何区别的手段时,就难以建立幸福与道德的内在关系。

(二)对幸福的单向度和物质化理解

现代生活对幸福的理解是也是过于片面和主观的。比如一种典型的对幸福的定义认为:幸福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经济关系中,在物质好精神生活的时间中,人的需求、欲望、目的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持续性的、稳定的、愉悦的心理体验。从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出两点:第一,幸福的内容中并不包含道德的内容,幸福是不过是“人的需求、欲望、目的的某种满足”, 这种对于幸福的理解是缺失德性基础的;第二,幸福是一种心理体验,是主观的个人理解,只要自己觉得幸福,那就是幸福的。

总之,当前社会对幸福的理解是充满了物质主义和主观化的理解。幸福不再与人的德性想关,不再是一种将人的功能得到完善发挥的状态,不再关乎人的理性灵魂,智性追求。亚里士多德所说的“人求知是所有人的本性”恐怕要改成,享乐是人的本性,消费是人的本性了。

(三)德福关系的背离与分裂

当前普遍对幸福的理解并不包含德性,幸福只包含相当的物质水平、人际关系、文化享受等等。把幸福分解为物质满足和精神满足的统一,是十分狭隘的做法。即使是在精神满足中,我们也没有看到最简单地德性体现——道德感的位置。由于对道德的规范化和工具化理解,加之对于幸福的物质化、主观化、消费化的理解,当前社会难以实现德福一致的状态。而一旦道德与人生的终极目的——幸福丧失了内在联系,那么道德滑坡也就在所难免了。

二、亚里士多德德福一致论的启示

一些文章提到,当今社会有大量德福不一致的情况出现,甚至是“德行好的人生活很不幸、德行坏的人生活却逍遥自在”,由此说明德福一致只是应然状态,德福悖论才是实然状态,甚至说德福一致是理想状态;在现实生活难以实现。这种理解是一种先入为主的现代性问题,其深层的逻辑就将德性与幸福看做是对立的。然而,德福一致与德福悖论并不是应然与实然的划分。正如麦金泰尔说,所谓从“是”推不出“应当”是一个现代性的谬误,在古希腊,是与应当本就是统一的。在古典传统中,成为一个人也就是要扮演一系列角色,每一角色均有其自身的意义和目的。同样,道德与幸福在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中,本身就是内在统一的,幸福的含义和内容天然的就包含了德性,而德性的最终的目的就是实现人的理性灵魂的活动,最终达到至善,得到幸福。问题在于,我们现代社会对幸福的理解发生了重要的变化,相应的对德行与幸福关系的理解发生了重要变化。因此,要真正解决道德缺失的问题,就要重新回到古典传统中,借助古代伦理学的资源重新建构我们的道德观、幸福观。“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以至善与幸福为宗旨,这既和他的第一哲学有机关联,又关注现实的人,注重现实的城邦社会和人生,突出了人是目的,融合理性与经验,是洋溢着理性主义人文精神的人的哲学。”在急剧变化的现代社会,过去的伟大思想可以给我们带来慰藉和力量。当面临现实无所适从的时候,我们就应当回头去了解过去那些远古的哲人为人类建立起来的精神堡垒。除非我们再度重视和重建这些精神堡垒,否则那永恒的视角终将磨灭,而我们对当前的问题也会做出错误的判断。

[1]余纪元.亚里士多德伦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陈嘉映.何为良好生活[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5.

首都师范大学)

张震宇(1989-),男,汉族,北京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公民道德教育。

猜你喜欢
德福伦理学亚里士多德
实践音乐教育哲学中的伦理学意蕴探析
“纪念中国伦理学会成立40周年暨2020中国伦理学大会”在无锡召开
论马克思伦理学革命的三重意蕴
伦理批评与文学伦理学
亚里士多德的发现
亚里士多德的发现
漫画
百元大钞砸到你
加盟厚德福熟食 你找到能干一辈子的好项目
百元大钞砸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