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亚菲
工作记忆中部分线索效应存在的可行性
单亚菲
研究表明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使用某些共同的信息表征,并且有研究将长时记忆中的一些现象引入工作记忆中,在工作记忆中发现了类似的现象。随着研究的进展,长时记忆中对部分线索效应的解释主要集中于策略破坏假说和提取抑制假说。长时记忆中提取阶段呈现学过词表中一部分词作为线索会对提取成绩产生干扰作用,因而在工作记忆提取阶段呈现部分线索对回忆成绩的影响值得考察。
工作记忆 长时记忆 部分线索效应
部分线索效应最初是由Slamecka在1968年发现的,该研究者首先让被试学习一系列呈现的单词,然后在回忆的时候让一部分被试进行自由回忆,另一部分被试给予学习中的一部分单词作为线索,让其回忆出剩余单词,即进行部分线索回忆,两组均用除了线索词以外的项目作为比较记忆成绩的指标,结果发现部分线索组的回忆成绩显著低于自由回忆组的回忆成绩。这种现象被称为部分线索效应(Slamecka,1968)。
部分线索效应的研究范式包括词表法和组块法,但采用较多的是词表法。研究通常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两组被试采用的实验程序通常是第一步,两组被试学习实验材料,第二步,实验组提供部分线索词,要求被试回忆目标词;控制组不提供任何线索词,衡量被试记忆保持程度的测试。然后比较二组被试的回忆成绩,如果实验组被试的回忆成绩低于控制组,说明出现了部分线索效应。
人们普遍认为提供线索会帮助人们,能回忆的更多,也就是说线索具有促进回忆或提取的作用,但在很多情况下却并非如此,提供线索甚至会产生抑制作用。提供随机词表中的部分词作为回忆线索并不能对其他词的回忆起到提示作用,反而有时候会起抑制作用;提供某些类别的名称,并不能易化对其他类别的回忆;提供某一类别下的部分样例并不能促进对其他样例的回忆,有时会产生抑制作用;提供个体长时记忆中某一类别下的部分项目,也不能促进对剩余项目的回忆,还可能会抑制回忆。这些研究结果都表明了同一种现象在不同形式和内容条件下的表现,为了对不同条件下的部分线索效应做出完美的解释。研究者们从不同的方面提出了一些解释部分线索效应的假说,经过后来的反复验证和研究,对部分线索效应的解释研究者们的关注点主要集中于策略破坏假说和提取抑制假说。
策略破坏假说(Reysen & Nairne, 2002)认为由回忆中的最佳提取策略是对要求记住的材料进行编码。因此,当提取线索与编码一致时,回忆效果最好。如果研究者没有向被试提供线索时,被试需要生成自己的线索,回忆成绩依赖于对编码策略的记忆。这也表明当实验者提供部分线索时,对项目的回忆就受项目与线索间关联度的影响,被试对目标词的提取就会通过线索与目标词之间的偶然关联来实现。提取抑制假说认为线索项目的呈现增加了这些项目的表征(强度),这种增强导致对线索项目的早期内隐提取,也有研究者认为由于部分线索相对持久地改变了目标项目的表征所致,自由回忆任务中,虽然没有部分线索出现,但部分线索效应依然存在,表明部分线索对非线索项目的表征产生了相对持久的抑制作用。
一系列研究者用认知科学手段在长时记忆和工作记忆中做比较的实验,发现工作记忆与长时情景记忆在编码和再认阶段激活脑区均存在重叠(Cabeza, Dolcos,Graham, & Nyberg, 2002);工作记忆不仅与情景记忆有脑区激活重叠,与语义记忆也存在脑区激活重叠(Nyberga,Forkstamb,Peterssonb,Cabeza,& Ingvar,2002);也 有研究证明长时记忆和工作记忆使用相同的信息表征(刘兆敏&郭春彦,2013)。这些研究表明了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不是相对独立的系统,二者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并且二种记忆系统在某些方面可能存在共同的用机制。
一系列研究者发现了工作记忆中存在错误记忆,并且通过改变短时记忆中的时间进行验证,均存在错误记忆现象;又有研究者通过定向遗忘范式在工作记忆中进行考察,发现了工作记忆中的定向遗忘效应;随后研究者在工作记忆提取阶段给被试不同的提取线索,发现了提取诱发遗忘效应;提取诱发遗忘效应考察的是提取阶段给被试呈现提取线索,而部分线索效应考察的也是在提取阶段给被试呈现部分线索看对被试回忆或再认成绩的影响。因此可以采用部分线索效应的成熟范式加以改变,以词表词为材料,通过对实验时间的控制,采用科学的实验方法进行验证,进一步表明工作记忆中部分线索效应存在的可能。
[1]Slamecka,N.J. An examination of trace storage infree recall[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1968(76):504~513.
[2]Reysen,M.B,Nairne,J.S. Pari-list cuing of false memories[J].Psychonomic Bulletin & Review,2002(9):389~393.
[3]Nyberg,L.,Forkstam,C.,Petersson,K.M.,Cabeza,R.,Ingvar,M. Brain imaging of human memory systems:betweensystems similarities and within-system differences[J].Cognitive Brain Research,2002,13(2):281~292.
[4]刘兆敏,郭春彦.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共享信息表征的ERP 证据[J].心理学报,2013,45(3):298~309.
信阳师范学院)
本文系信阳师范学院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编号:2016KYJJ20);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编号:2016CJY034);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编号:[2016]-JKGHB-0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