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升
《阅微草堂笔记》的创作动机窥微
孔令升
纪昀在晚年间创作了《阅微草堂笔记》,创作动机有很多方面,通过分析传统意义上的笔记小说对《阅微草堂笔记》的影响,明确笔记小说特点对作者创作的影响,以此明确作者的实际创作动机。
《阅微草堂笔记》是清代学者纪昀的文言笔记小说,前后创作经历了十年,成书五种,计二十四卷。纪昀的一生仕途得意,可以称为清朝时期思想文化的影响人物。但他向来以贯穿儒籍、旁通百家为己任,对小说并不关注。下面主要从两方面分析纪昀创作《阅微草堂笔记》的动机。
《阅微草堂笔记》中展现劝世化俗的动机,主要是因为作者在其中描述了非常多的因果报应故事。报应是一种观念,在中国古时就已存在。在两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佛教道德行为的标准就是依据因果报应为基础明确的。结合因果报应的观点可知,人的所作所为是因,最终的获取就是果,人生的命运、前途都会受因果规律的影响。佛教“业报”与中国以往提倡的报应观念整合到一起,就构成了从古时到现在一直传承的“因果报应”。
纪昀也应用这种观念来维持封建社会道德理念和礼教顺序,但是,其展现的“因果报应”又不止于此,具备全面性的特点,不但讽刺了上层社会,也在劝诫下层社会,这是一个经历了世故的老者对人们的真诚告诫。其中,纪昀在《滦阳消夏录》中提到“为人推算,多奇中”。但是,一次他“推某当大贵,而竟无验”。困惑之下,就向他的好朋友冥间司禄之神请教,答曰“其恶在贪酷上,寿且消减,何止于禄乎”。除此之外,纪昀还对上层社会中各种仗势欺人的做法提出了告诫,例如虐待奴婢等。
同时,在作品序跋中也展现了劝世化俗的动机。一本书的序言、序跋以及他人的评论都可以全面展现出作者的创作动机,《阅微草堂笔记》也是如此。纪昀、他人的序言、当时社会人的评论都展现出了劝世化俗的创作意图。虽然也有人提出它是游戏消遣产生的作品,但那只是表层现象,其中蕴含的深意是人们可以看到的,而对统治者教化观点的迎合也展现了劝世化俗的动机。
纪昀的才识是世人所认可的,其著述也要通过学问文章来展示,《阅微草堂笔记》就具备这一特点,由此,著书炫才也是另一个创作动机。例如,在《怡轩老人传》中纪昀曾写道,“昀于文章喜词赋,于学问析汉唐训诂。而泛滥于史传、百家之言,先大夫恒病其杂。”而在那时,他苦心钻研,费尽心血,创造了现阶段依旧流传的《四库全书》,由此依据《阅微草堂笔记》来展现自己的才能也是有一定可能性的。
在古时,一个人文化程度的最高表现就是“博闻强记”,这也是中国古代对士人评价的最高标准。通过历史上各种文献的记载可知,纪昀思维敏捷,知识渊博,过目不忘,非常人所能及。
《阅微草堂笔记》中包含的内容非常多,可谓是无所不说。文章中有考辨文字、风俗人情、借助狐鬼展现学问根底,也有儒家真理的阐述和解释、书法字画的鉴定、食品、药膳等知识性的内容,这些多彩的内容也可以展现出纪昀学识的渊博。同时,考证也是纪昀学识的重要展现,在《阅微草堂笔记》文章当中存在很多这方面的内容,如“宣武门系城六”条中,作者通过引用北京营退役老兵的见解,真实、合理地讲解了北京宣武门外五个小土堆的实际用处,否认了民间中谣传的“五火神墓”。
纪昀在《如是我闻》中提到,“余尝谓小说载异物可以文翰者,惟鬼与狐差可信,鬼本人,狐近于人也。”由此,他在《阅微草堂笔记》中也描述了很多有关鬼狐的故事,占据了整体的三分之一。这些鬼狐并不是一般的鬼狐,而是带有学者气息的“儒雅人士”,这也展现出作者的诗才和鉴赏能力。
《阅微草堂笔记》中经常出现很多有哲理性的语言,这些都可以展现出纪昀的才思敏捷和智慧超群。在文章当中,他全面应用议论的形式展现自身的才气与语言功底。在表述古代迂腐儒生、不通世事、只知读书时提到,“满腹皆书能害事,腹中竟无一卷书,亦能害事,国奕不废旧谱,而不执旧谱;国医不泥古方,而不离古方。”只是简单的几句话,其中却蕴含了非常多的哲理。在文章当中,像这样的议论非常多。而这些议论也正可以展现出作者的才气与智慧。
总而言之,学问文章是纪昀老先生一生的追求。通过全面分析纪昀在晚年期间创作的《阅微草堂笔记》可知,除了展现出作者劝世化俗的创作动机,也曾有学者指出,因为纪昀的阅历较深,交涉范围广,学识渊博,为了突显自身的能力,通过小说的描写展现出包罗万象的内容,可以让怀有不同需求的读者在这一书中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料,这也是一项创作动机。同时,作者写作的观念、心态,也会受到文章方面兴趣、理想等内容的影响。
沧州师范学院 06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