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宁,古名富州,位于云南省东南部,文山州东部,地处两国三省十县结合部。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既是滇桂越三地交界处的结合部,又是祖国西南的边防前哨,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在中国共产党走过的90多个春秋里,富宁县党组织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带领全县人民在中国革命、建设的不同历史阶段,为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立下了汗马功劳。
1929年12月11日,邓小平、张云逸领导了著名的百色起义,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和右江工农民主政府。1930年4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一纵队由何家荣等率领前往右江与红七军会师途中,路经富宁境内的郞恒、板仑、归朝、者桑、剥隘等地,给灾难深重的富宁人民传播了革命思想。6月,红七军主力北上江西后,留下红21师(后改为独立师,建立党的右江特委)在右江地区坚持武装斗争。由于桂系军阀对右江革命根据地进行疯狂的军事围剿。为突破敌人包围,到外线作战、开辟新区。1931年8月,面对敌人的重兵围剿,中共右江特委和独立师党委三次在右江革命根据地中心东兰召开会议,会议决定,根据上级指示,为了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必须派人到右江下游和滇桂边、黔桂边开辟新的根据地。于是,黄松坚等人被派到右江下游,黄举平等人被派到黔桂边,谭统南等人被派到中越边的靖西等地开展工作。11月,红军干部李德惠、谭统南和左右江赤卫军第一路总指挥黄庆金等人由云南富宁籍红军战士刘家华带路,进入富宁七村九弄地区。此后,右江下游的韦纪等干部也先后到富宁,与谭统南等一起扎根串连,发动群众,改造绿林武装。1932年6月,黄松坚(独立师党委常委、副师长)、黄举平(右江革命委员会主席)等人先后在右江下游成立中共右江下游临时委员会(书记黄松坚)、右江下游革命委员会(主席腾国栋),在黔桂边建立了中共黔桂边委(书记黄举平)和黔桂边革命委员会(黄举平兼主席)。这就为滇黔桂边区革命根据地的创立打下了基础。1933年1月,黄松坚将中共右江下游临委改为中共右江下游委员会,统一领导黔桂边、滇桂边等地的工作。5月,派出赵润兰、岑日新等一批干部到云南富宁加强工作,使富宁的革命力量大为加强。6月,黄松坚经香港到上海向中共上海执行局汇报工作,提出了建立滇黔桂边区革命根据地的问题,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至1934年春,富宁谷拉等地较大的村寨都建立了劳农会和赤卫队。红军主力游击队已有700余人,成立劳农会组织20多个,赤卫队27个2600余人。建立滇黔桂边区革命根据地的条件已成熟。7月,黄松坚到达富宁,组织干部分头负责,加强发动群众和建立健全劳农会及赤卫队的工作。11月,黄松坚在富宁九弄多立寨主持召开第一次党员代表会议,成立了中共滇黔桂边区临时委员会(书记黄松坚),统一领导黔桂边、滇桂边的斗争。同月,又在谷留村召开边区劳农会及赤卫队大会,成立了滇黔桂边区革命委员会、边区劳农会和劳农游击队第三联队。经过三年艰苦斗争,以云南省富宁为中心的滇黔桂边区革命根据地正式成立。之后3年间,在中共滇黔桂边区临委(1936年5月改为中共滇黔桂边区委员会)的领导下,边区军民以富宁为中心区,在云南的广南、麻栗坡、广西的百色、凌云、乐业、果德、贵州的册享、贞丰、罗甸等28个县,4万多平方公里土地上,同国民党反动派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根据地红军游击队最多时达到了8000多人,人口达到180多万,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据不完全统计,光是富宁一带的红军游击队和赤卫队员投入战斗,歼敌近3000人,303名红军指战员、赤卫队员牺牲。
滇黔桂边革命根据地是邓小平、张云逸等领导的百色起义播下的革命火种,它是中国革命进入低潮时期,根据地军民浴血奋战创建和发展的革命根据地,创造了可歌可泣的光辉业绩。为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积累了有益的经验,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中国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抗日战争爆发后,富宁县成为了抗日救国大后方,全县各族人民踊跃捐款捐物捐粮,支援抗日前方,不少热血青年,报名参军奔赴抗日前线,为国捐躯。解放战争时期,富宁边疆各族人民在滇黔桂边区工委的组织领导下,积极参加地方武装民兵组织,与国民党反动派政府军和地方官吏、地霸,进行了英勇的斗争,许许多多的优秀儿女,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出了贡献与牺牲。在革命战火中淬生了抗日战争烈士周鼎、解放战争战斗英雄黄成虎。在抗美援越时期,富宁县人民胸怀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克服自己的种种困难,舍己为人,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尽己所能,把人力、物力、财力从边境线源源不断地运送到越南,支持越南人民抗美救国。
从1974年起,越南当局在中越边境制造大量事端。派出武装人员侵占富宁县等边境一线的部分领土,中国政府和军民严格遵守政策,对越方人员进行说理劝阻,不对打、不对骂、不开枪动武,但越南当局却把中国的忍让视为软弱可欺,在边境不断挑起事端,挑衅冲突,制造流血事件,打死打伤我无辜军民。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中共中央决定惩罚越南当局,1979年2月17日,中国边防部队奉中央军委命令,对越南进行自卫还击作战。在对越作战中,富宁各族人民全民参战,以实际行动参加和支持战斗,大批热血青年踊跃报名参军入伍,报效国家,为国流血牺牲,富宁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对越作战的战士,多在滇南边境地区参加自卫还击作战,主要防守和还击的重点是河口,马关县罗家坪,麻栗坡县老山、者阴山、扣林山,富宁县的狮子山,共牺牲19名,其中荣立二等功2名、三等功6名。各族群众组成支前战斗队,参战支前,为前线将士运送弹药、运送伤员、物资器材和给养等,在枪林弹雨和炮火硝烟中战斗、奉献、牺牲,涌现出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烈士李常浩、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民兵战斗英雄陈昌德、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支前模范刘家保等一大批英模人物,展现了祖国西南边疆优秀儿女爱国捐躯、保家卫国的光辉形象。
1992年,随着中越关系正常化,富宁县在党的领导下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改革开放比其它地方晚了整整14年。战后恢复建设以来,富宁县各族人民不甘落后、不甘贫穷,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再次奋起直追,全力投入到全县经济社会建设大潮中。2016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7.72亿元;完成财政总收入4.93亿元,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8亿元;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82.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5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9亿元;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412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730元。
看过往,富宁人民自古就具有征服自然、反抗压迫、争取自由、至死不屈的顽强意志品质;具有反抗国内外反动阶级统治,反抗剥削、压迫和帝国主义侵略的光荣传统。20世纪30年代,在党的领导下,富宁人民率全省之先举起了滇黔桂边区革命斗争的大旗,用血与火铸就了“坚守信念、敢于牺牲、不屈不挠、勇于奋争”的富宁红都精神,在祖国西南边陲为党的革命斗争史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80年代,当祖国需要富宁人民捍卫祖国尊严时,在党的领导下,富宁人民“一切为了支前,一切为了胜利”,无怨无悔,卫国守边,支前参战。20世纪90年代,当战争转入和平,富宁人民再次奋起直追,迅速进行战后建设,使富宁大地呈现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发展景象。进入21世纪以来,富宁人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2003年以“团结实干促发展,创新高效争一流”的工作劲头,强力推进百色水利枢纽移民搬迁和广昆高速公路富宁段建设;2006年用“追求一流、超越自我”的志向,强力推进普阳煤矿征地和坡芽文化打造;2009年用“紧盯不放,坚持不懈,群策群力,全力攻坚”的钉钉子精神,实现了“扳弯云桂铁路”的壮举。
看今朝,特殊的交通区位优势,使富宁县具备了建成云南面向东部地区开发的桥头堡,珠三角经济区面向西南的交通、通讯、电网枢纽,环滇黔桂扶贫经济圈,联通珠三角和西南开放的现代物流中心、重要旅游目的地、低海拔训练基地和特色体育赛事中心、少数民族文化交流中心,沿边开放试验区的基础条件,我们将在党的领导下,团结和带领全县各族人民做好做足交通枢纽、用好关键政策、加强生态环保、谋划发展思路、利用比较优势,处理好各种关系,全力推动富宁县区域辐射中心建设。
[1]王洪,陈积旺:《云南边疆革命老区扶贫开发路径探索——以云南省富宁县为例》,《管理工程师》2015年第1期。
[2]王洪,郑海婷:《云南边疆革命老区基层组织建设状况分析——以云南省富宁县为例》,《科技经济市场》2015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