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具体路径探究

2017-11-25 16:16
领导科学论坛 2017年15期
关键词:大众化内涵马克思主义

究竟应该通过何种方式才能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从我党的发展历史来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下,许多共产党人都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与分析,最终认为所谓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仅需要通过一种通俗化的方式实现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广泛传播,同时需要实现马克思主义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创新发展,在这种创新发展的过程当中,社会公众对马克思主义内涵的认识将会被不断提升,并自觉地将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原理应用到具体的实践行为当中,最终将马克思主义内在的发展性有效地体现出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仅需要通过普及化的方式引导人们更加明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涵,同时还要通过创新让马克思主义理论被人们所掌握。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当中只有找到具体的实施路径才能实现既定目标。

一、“知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首要路径

只有将马克思主义以现实的方式展现在社会公众面前才能有效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也只有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被大部分的社会公民所了解与掌握,这也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首要路径,是下文中所论述的两个路径的重要基础。但是,这并不能说明“知道”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最根本方式,即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能单纯停留在“知道”层面当中,不是仅仅针对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内容对其进行重复刻画与简单描述,在“知道”的过程当中还需要对当前阶段我国社会发展的基本现实进行深入剖析与研究,并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为基础,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对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如果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仅仅是从理论的角度让更多的人们知道马克思主义的内容,而不将这种理论认知实践在具体的生活当中,必然会导致马克思主义精髓的丧失,只有从实践角度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才能将其内在的理论指导价值充分发挥出来,从而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面发展。

为了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必须要通过马克思主义现实化与普及化的方式让马克思主义理论被更多的社会公众所知晓。但是若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真正的大众化就不能单纯从这个方面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如果仅仅以“知道”为基本要求,则大部分社会公众不会对马克思主义的内涵进行深入探究,更不会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不利于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从人类认知规律的角度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知道”是人类认识基本事物的第一阶段,只有建立在“知道”的基础之上,人们才具有进一步探索的能力。因此,以“知道”为出发点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客观规律的必然结果。只有“知道”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才会从更深层次去探索马克思主义的真正内涵,从而将这种内在的价值理念有效地体现在自己的实践活动当中。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的传播经验也充分证明了这一道理。在五四运动之后,李大钊、陈独秀等人在早期的马克思主义宣传过程当中,刚开始时仅仅是从“知道”的角度去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宣传,主要目的在于让马克思主义在人民群众当中形成一定的影响,从而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例如,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李大钊针对俄国十月革命的内容发表了《庶民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最终在社会当中引发了较为强烈的影响,有效宣传了马克思主义,并推动无产阶级革命的爆发。但是李大钊在其所撰述的相关文章当中并没有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深层次的研究,仅仅是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以及基本原理,但是最终也使得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由此可见,只有从“知道”入手才能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的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从而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提供必要的客观条件。

二、“成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路径

实现马克思主义的现实化与普及化只能让大部分的社会公众从字面上理解“马克思主义究竟是什么”,而不能让社会公众从思想意识上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内在的精神价值,因此也就无法有效实现马克思主义内涵中所要求的根据现实情况的创新发展。只有实现创新与发展才能将马克思主义应用到我国具体建设活动中来,指导我国的国家建设。

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发展的有效结合,也必须要实现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发展。因此,单纯地从“知道”路径是无法有效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笔者认为只有实现“成道”才能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必要的路径。

从上文的论述当中可以看出,所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实现马克思在主义内涵的消化与吸收,并将这种理论转化到自身的知识体系当中,并以这种经过了改造的马克思主义作为自我行动的指导思想。这就充分说明只有以现阶段我国社会的基本现状为依据才能有效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最终使得马克思主义内在的生命价值得到充分彰显,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应用到现代化发展的全过程。

马克思主义在被创建的过程当中就被注入了较强的普适性,同时恩格斯也明确表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普适性的基本原理,各个国家与地区在使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过程当中必须要以各国的基本国情为依据,同时这种应用也需要根据时代发展的变化实现动态调整。这也充分说明,只有实现从更深的层次上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真正意义才能将其应用到我国的社会实践当中。

因此,需要通过“成道”途径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将马克思主义进行消化与吸收,并有效转化为自身的知识体系,推动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对我党的发展历史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单纯原封不动地照搬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不立足于具体的实践,不仅不能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优势,甚至还会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例如,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博古与王明等人并没有从我国的现实情况出发,照搬马克思主义的字面内容,最终不仅无法有效领导中国无产阶级革命走向成功,还导致红军被迫长征,损失惨重。在毛泽东的带领之下,我党对马克思主义的内涵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总结了新民主主义时期我国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从而有效地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应用到中国革命的建设当中,最终带领中国革命走向成功。

三、“行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最终路径

将具有较为浓厚的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应用到我国的具体实践当中是我党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终目标,在实现过程当中,最终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真正实现。根据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这一路径可以被称之为“行道”。

马克思在其著作《〈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曾经明确表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马克思主义最终成为一种指导社会实践的物质力量。但是在使用马克思主义指导社会实践的过程当中,需要强调的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内在要求,即能够指导现阶段我国社会实践的马克思主义必须要是已经完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根据我国现阶段已有的经验,只有实现马克思主义应用到具体的实践当中才能充分彰显其内在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中的应用最终使得我国成功推翻了资本主义、封建主义以及帝国主义三座大山,并使得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播。改革开放的经验也表明,马克思主义在具体实践中的应用可以有效促进我国的进一步发展。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党重新将马克思主义作为实际工作的指导思想,并对长期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与分析,最终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发展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最终指导我国取得了巨大成就。

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具体路径,其主要目的在于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发展,即增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特色,将马克思主义改造成一种适合指导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理论,从而可以有效应用于具体的实践指导当中。马克思主义始终需要保持对时代发展的高度敏感,需要在时代的发展过程中散发出全新的生命力,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力,最终用完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我们的社会实践。

[1]李一吉,王效亮:《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阈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广西社会科学》2016年第12期。

[2]刘艳霞,吕卓超,阎立强:《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红色文化路径探究——以西安思源学院为例》,《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年第6期。

[3]陈倩:《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当代中国的价值与实现路径》,《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7期。

[4]王红英:《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生活场域之变革——以文化哲学为视野》,《知与行》2016年第2期。

猜你喜欢
大众化内涵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挖掘习题的内涵
现代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质量观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