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日克·白山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解读史中若干问题
赛日克·白山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进程是中国共产党需要面对的极为重要并且持久的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对于我国的前途发展和未来命运以及共产党成败兴衰等问题有着重要的影响。马克思主义的诸多原理能够完全与我国的国家性质以及实际现象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以及根本。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进程 历史问题 分析探究
毛泽东同志指出,对于中国国情的正确认识与理解,是解决中国发展与革命问题的基本方式与理论依据。在国家层面上,当时的国家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时间层面上,中国的革命是在俄国革命成功之后进行的,这时中国的无产阶级已经产生正确的政治觉悟,他们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队伍,他们的革命是由无产阶级领导,不同阶层参加的反封建主义、反帝国主义的革命活动,是与旧时期的民主革命有着本质的区别的社会主义革命。当时的中国是由国内不同政权以及各大西方帝国主义强国所共同统治的国家,各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非常大的不统一性与不平衡性。所以,这就要求我国的革命不能只将马克思主义进行单纯的套用与利用,应当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将马克思主义进行中国化发展,对于马克思主义进行研究与分析,将其吸纳进我国的实际情况中来,探索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为战略任务,从而取得全面革命胜利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路线。
从大革命的根本性失败直至抗战的彻底爆发,在中国共产党党的内部先后出现了三次严重的左倾错误,而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错误最为严重,它几乎使整个中国革命以及中国共产党陷入难以挽回的绝境。左倾主义者忽略了中国的基本国情以及中国的发展特点,将马克思主义上的死板理论当成了发展的铁的定律。虽然他们有着马克思主义的辨析,但是其做法却与马克思主义思想相违背,脱离了客观现实。所以,只有将教条主义进行改变与打破才能够将中国革命的发展拉回正轨,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进程,才能够对于错误的教条主义进行突破与克服。
长期以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所剖析的都是相对来说较为基础的规律性问题,而并不是对于个别的问题的具体研究方案。对此,列宁有过明确的表述,马克思主义只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给出基本的指导原理,只能对于一些基本的、普遍的东西进行说明,对于实际生活当中的复杂问题,其只能进行简要粗略的概括。因此,详细的来说,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应用方针对于不同的国家会有不同的作用;其次,科学的世界观以及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也是精髓,马克思主义并不是一个可以到处套用的的固定模式。最后,马克思主义思想是开放的思想学说,并不是闭塞僵硬的信条。
我国的现实状况是一个具有完整意义的概念,其中包含着民族特点与文化传统、政治与经济、社会自然等问题。它们都有自身的历史进程与社会现状,只有对于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与了解,才能够找到正确的结合办法与结合的原因,做到有目的的采取措施,使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化进程得到推进。毛主席曾经就有说过,“我们是唯物主义者,任何问题都需要从环境以及历史这两个角度上进行分析与探究,进而得到真相。”需要做到对于我国的实际情况以及历史根源进行明确的认识以及深刻的分析,最重要的是要进行严谨周密的研究与调查。
关于马思主义,我们应当将其想成一个系统的整体,并且做到准确的掌握以及正确全面的理解,坚决预防断章取义和歪曲理解的情况。为此,首先应当对于每一个问题进行实际的探讨与研究,找到其和专业理论的关联,从整体的、系统的角度对问题进行探究,不能对其进行肢解、分裂。其次,对每一个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之前,应当先分析问题所包含的实际情况与历史语境,换言之就是对于提出问题的背景与条件进行分析与了解,要结合历史现状进行问题研究。通过这样的问题研究方式进行分析探讨,对其进行掌握,不能与特定的时间、地点以及先决条件等问题有太大的偏离,将其进行绝对化、抽象化以及普遍化。最后,对于一个问题与观点进行研究时,需要对于提出这个问题的原意以及初衷进行联系,领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要做到对于马克思主义进行正确完整地理解与把握,还需要树立出严肃科学、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毛泽东同志就对其进行过很多有意义的经典阐述,他认为中国共产党是通过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来发展成长的,并不是依靠威吓恐吓,应在实事求是的科学道路当中寻求发展与进步的道路,正确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学风就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正确的学习态度。
近几年,我国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上取得了新的突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品质所决定的。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深入学习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将之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使之成为伟大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而和这个民族血肉相联,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
[1]吸取历史教训,反对大国沙文主义[A].毛泽东文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7):120.
[2][苏]莱布索恩,希里尼亚.共产国际政策的转变[M].北京:求实出版社,1983.
[3]李大钊 .再论问题与主义[J].每周评论(35),1919(08).
[4]李大钊.社会主义与社会运动[A].李大钊文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4):5.
中共乌苏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