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静
哲学的特性及其当代形态的研究
李 静
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代哲学理论不断丰富,充满了时代特征令人深入思考与探寻。哲学理论对世界的改变起步于精神形态,其具备多样性的哲学元素,囊括了时代特性、民族特性、科学与超科学特性,几乎任何的思想理论与概念内容都可以被哲学涵盖。因此,本文探索了哲学特性及其当代形态。
哲学特性 当代形态 研究
自古以来,哲学思想与理论就不断影响者社会环境的变化,从哲学思想诞生,到哲学理论的不断丰富,展现出社会发展进程的每一个进步。可见,哲学是与时代变迁、人文生活、科学发展等等紧密联系的,本文立于哲学理论特性,围绕哲学在时代精神、人类文明、学术科学三个方面的关系,探讨哲学的当代形态。
哲学属于一门独立的学科,它是人类用来认识世界、了解世界、推动世界向前发展的意识工具,在人类起源初始阶段,哲学思想已经萌芽成为人类活动的引导。哲学不需要过多的基本规则对其指导活动进行约束,这种理论是从思想上使人信服,然后促进人类意识的觉醒,进而认识到各种活动与行为。正因为哲学思想的诞生与人类生存的时代息息相关,所以哲学的特性首先表现在对时代精神的影响与桎梏。哲学理论属于人类自我意识的反映,因此并不是所有哲学理论都是正向积极的,这就导致在时代发展进程中,哲学会同时兼具时代性与超时代性,不断的在曲折的道路中探索发展路径。本身处于一个时代中,哲学理论可能是对社会状态的反映,具有历史性、总结性,会为现实时代的各种因素做出深刻的理解[1]。而在哲学的阐释之中,又会不断出现哲学思想的超前理解,继而引发出时代精神的超时代特性。因而人们在探索哲学特性过程中,经常会受到人类意识的影响,激起时代精神与时代步伐的碰撞。马克思诉说“时代精神的精华”是真正的哲学,并用“文明的活的灵魂”来阐释哲学,在哲学理论不断丰厚的过程中,哲学时代性与超时代性成为人类进步的标志,并深深镌刻在时代精神之中,指引了未来的哲学体系建设与时代精神的蓬勃发展。
哲学理论是人类文明共同用智慧积累下来的,也许每一部分哲学内容出自的起源地不同,但是纵观当前哲学理论与哲学外部表现,多数都是从区域性的、散落的哲学范围朝向哲学统一靠拢。古今中外,哲学理论在经过人类文明思考与雕饰后,逐渐形成了统一的哲学枝干,为全世界的人类构筑起参天大树,这就是哲学显示的超民族性。在哲学范畴中拥有众多哲学意识内容,代表了人类群体中具有鲜明特色的民族思想,这些独特的民族思想成为哲学超民族特性的一部分,既与之保持适当距离,又时刻以两者间的异同来标榜,实现文明的进步与发展。因此,构建哲学的当代形态,除了探索哲学在时代性与超时代性之中的表现作用,也要不断的思考民族性与超民族性内容,通过对二者的理解与发散思维,来深入探究哲学特性中的意识形态,以此促进中国哲学理论的进步。我国古代哲学大家儒家学派的哲学思想,寻求天人合一、民贵君轻,致力于推动和谐社会,倡导平衡之术,这与当前马克思主义之中阐述的民主、和谐不谋而合,可见哲学范畴跨越时间与空间,对于蕴含着哲学道理的事物总是形成统一认识。对此,我国应更加注重对哲学理论特性的深入思考,将哲学理论作为推动人类文明的坚实基础,通过哲学理论这一支撑点,不断构建与完善中华民族哲学的范畴体系。
哲学在教育体系中独自成立为一门学科,因此哲学自身拥有“学术性”的特性。哲学学科是一门拥有古老历史的学科,对于社会科学与学术的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哲学的“学术”成果,涉及到许多其他学科的初等学术内容,比如说阿基米德定律的发现,古希腊哲学家阿基米德观察物体进入洗澡池后流出的水,继而开启了各项实验操作与物理定律的探索之旅,为人类学术进步贡献一份宝贵的财富。哲学将生活与学科联系起来,以哲学发现生活的角度促进了“学术”的诞生与发展,这是哲学的超学术性体现,成为人类学术进步不可缺失的支撑。而哲学之所以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与“文明的活的灵魂”,是因为哲学源自社会根本,是由人类意识、人类行为活动促成的,哲学的实质内容是对人民创造的文明的总结、积淀和升华[2]。掌握哲学理论特性,遵循哲学发展规律,是发挥人民思想价值与意识能动性作用的关键,同时也是增长哲学理论力量的武器。
探索哲学特性以及当代的哲学理论形态,是促进时代文明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构建我国特色哲学体系的重要基础。
[1]冯文平.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为例[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2(06):77~80.
[2]王海滨.马克思哲学的三种形态及其当代性[J].长白学刊,2010(01):9~12.
延安大学)
李静(1987-),女,汉族,陕西延安人,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化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