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苗++俸皓
摘 要: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操作系统课程教学的作用日益凸显,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凸显其滞后性、刻板性、临摹性等特点,难以发挥学生的主动积极性,也难以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操作系统课程教学亟待改革和优化。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讨“四位一体”的教学新模式,能够在课题开发、学生自主、创新培养、专业导向等基础模式上,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符合时代发展的新型计算机人才。
关键词:四位一体 操作系统课程 教学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9(c)-0161-02
操作系统课程既是计算机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高校教育的核心课程。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随着“互联网+”的深入推进,在操作系统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必须积极探索运用“四位一体”的教学新模式,深化学生的专业导向,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努力优化学生的综合素养,将课程学习演变为课题开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通力合作、积极共享、认真执行的学习态度,培养适应社会、适应时代的高素质人才。
1 “互联网+”背景下操作系统课程教学新模式研究的意义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操作系统课程教学新模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也难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鉴于此,在操作系统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积极运用“四位一体”的教学新模式,积极运用“学、用、赛、评”四位一体课程教学新模式,以模块化教学来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实践应用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认知,以技能比赛引领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学生主动评价教學内容来提高学习质量,既能够提升操作系统课程教学的整体质量,能够不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能够切实优化学生的学习水平。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学生与互联网之间的关系越发紧密,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来自主学习,自助学习,也可以通过在线交流、在线咨询等来深化学习质量。作为计算机教育中的基础学科,操作系统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教学模式的整体优化,积极探讨运用“四位一体”的教学新模式,以此来整体提升操作系统课程教学的整体水平与质量,不断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不断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2 “互联网+”背景下“四位一体”操作系统课程教学新模式的研究
在“互联网+”背景下,在操作系统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努力运用“四位一体”的教学新模式,通过践行“学、用、赛、评”等四位一体的教学新模式,来综合性地提升操作系统课程的整体教学质量。
(1)学——以模块化教学带动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工作,教师往往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工作,虽然这种教学模式能够体现教学的连贯性,能够逐步提升学生的操作系统的理论认知及实践能力,但却难以实现教学的综合性和有序性。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学生的操作系统课程知识需要整体性,更需要整合和模块化。当涉及某一问题时,学生可以快速地联想所有关于该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以推动问题的解决。因此,在操作系统课程的教学新模式中,作为代课教师应该在课程开讲前,全面分析和理清课程内容,打造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将相关类的课程整合成单一的模块,实施模块化教学。实践证明,在操作系统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模块化教学能够全面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让学生的学习更加立体化。
在操作系统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教师是教学工作的发起者,教师应该结合教学目标,运用目标管理法来精准性地制定教学目标,并划分不同的子目标,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实施科学合理的模块化教学,以此来全面提升操作系统课程教学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模块化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设置模块的过程中,教师要对模块设置的必要性、目的性等进行科学的分析,重点审核设置此模块对于整个课程教学产生的作用及价值。通过这样的权衡与考量,能够提升模块教学设计的精确性。实践证明,科学的设计模块,有利于操作系统课程的有序开展。若模块设置不合理、不科学,将直接影响操作系统课程的整体教学水平,同时也难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在模块化教学的设置过程中,教师还应该保持不同模块之间的独立性,即从外部来,不同的课程内容是相互独立的模块,但还需要保持模块之间的关联性。
(2)用——以实践应用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认知。
操作系统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在课程的讲解过程中,无论是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还是运用“四位一体”的教学新模式,都应该在操作系统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不断融入实践应用,不断丰富教学的实践性,以教学的实践性来强化学生对操作系统理论的认知。因此,在操作系统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教师按照不同的模块开展教学工作。一方面,教师应该明确指导学生认知到模块化教学的目的和意义,让学生了解到所学的模块课程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教师在开展模块化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关联模块化教学与“互联网+”时代之间的关联性,以此来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投身到操作系统课程的学习中。另一方面,教师还应该在模块化教学中,积极融入操作系统课程的实践应用。操作系统课程本身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教师应该为每一个模块或者每个小模块,配备一定的实践应用训练,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训练中。在实践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实践训练的难易程度来安排个人独立完成或者团队合作完成等不同的形式。结合学生所完成的任务量,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来正确看待实践成果。
(3)赛——以技能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操作系统课程的实践性及操作能力等,可以通过比赛的形式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可以通过比赛来检阅学生的学习成果。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操作系统课程的教学目的应该是优化学生的应用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操作能力,这些都可以通过比赛的形式来得到提升。一方面,在操作系统课程的设计及优化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申请学校,将技能比赛作为一门必修课的形式予以确立,这样在学分制的约束下,能够引发学生的重视,能够推动学生的积极参与。另一方面,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操作系统课程的技能比赛中,还应该按照不同的应用重点设计不同的技能比赛类型,满足学生的多元化的参赛需求。此外,在操作系统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比赛的方式来训练学生的操作技能,教师还应该积极主动地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寻求校际、省际的比赛机会,这不仅能够检验学生的真实水平,还能够在比赛中拓展学生的视野。
(4)评——以学生主动评价教学内容来提升学习质量。
操作系统课程的教学应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应该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这就要求在实践教学中,应该融入学生自主评价的方式。一方面,在操作系统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改变传统的以应试考试为主的考核方式,积极拓展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增加学生实训的考核。另一方面,在操作系统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还应该将应试考核与学生述评结合起来。特别是充分发挥学生述评在考核中的核心位置,在实际考核过程中,学生要按照要求和规定的题目来述评所学的知识,讲述所学的操作系统理论在“互联网+”时代中的意义和价值,同时教师给予针对性的提问。
3 结语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操作系统课程的教学必须注重运用“四位一体”的教学新模式,以模块化教学为基础,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主动性,同时还应该运用技能比赛的方式来训练学生的操作能力,并融入学生述评的环节,由学生主动评价所学内容。
参考文献
[1] 张磊.“学、用、赛、评”四位一体课程教学模式分析[J].宿州学院学报,2013.
[2] 倪良新.“四位一体”培训法的应用与思考[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2(3):39-4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