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属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原因方向及实践途径

2017-11-24 07:06戴武斌,沈凡,王树林,季家友,徐慢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47期
关键词:实践途径教学改革

戴武斌,沈凡,王树林,季家友,徐慢

摘要:教育教学改革对省属高等院校(地方院校)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转型、教育教学形势改变,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服务地方特色经济成为省属高校发展和建设的主要任务。基于此,完善并确立以实践教育和需求导向为基础的教育教学观、通识教育和个性化模式为核心的多样化培养方案、做事能力和情商智慧的发展目标,是省属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同时,突出地方高校教育特色并吸纳企业参与教改,是省属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可行途径。

关键词:省属高校;教学改革;实践途径;改革原因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7-0101-03

省属高校业已在普及化高等教育过程中和地方特色化进程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也肩负着培养现阶段青年人知识主体的任务,同时也是构成我国高等教育的主力军。随着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型、高校建设形势变化、地方生源竞争,省属高校普遍存在着发展难题,具体表现在:(1)教育资源和研究平台建设落后于普及化高等教育所带来的高校建设扩张;(2)高校毕业生和社会用人单位(企业)所需人才的脱节;(3)省属高校的雷同化发展等问题。基于以上突出问题,现阶段省属高校应深化改革(主要应在学生培养过程中的教育教学环节)、创新培养机制(树立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高服务地方省市的经济能力,只有以上工作切实落实到位,省属高校的建设发展才更有广阔的空间。我们也应清楚地认识到,教育教学改革过程是一项坚苦而长期的工作,只有在省属高校认识到教育教学“为什么、朝什么方向、怎样改革”等这些根本的基础问题,才能确保省属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目的能够实现。

现阶段武汉工业大学把新形势下的挑战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源动力,积极去除学生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和缺点,提出和建立了一系列新的人才培养制度,使得武汉工程大学的毕业生能适应地方省市企业人才的需求。具体实施措施包括:(1)学生培养过程中实行学分制(以选课制和弹性学制为辅);(2)建立相适应的学籍管理制度[包括主(辅)修、双学位制等];(3)教学管理信息化并建立高效教学质量监管体系等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及个性化发展[1],详细细节见下文第三部分。

一、为什么改革——地方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原因

改革是途径,是一种提升和完善现有制度的方式。地方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有着这个时代所处的原因和背景,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主要原因:

1.外在动因——促进地方省市经济发展。社会经济所处的阶段和政治生态是两个最主要的影响高校人才培养的因素,这是国内外历史实践告诉我们的道理。比如,法国在19世纪为了推翻落后的教会和封建王权,巴黎理工学校应运而生;邻国日本为了培养朝气蓬勃的年轻一代及富国强兵,改制了旧有的大学;美国立国之后不久就成立了多所州立大学(省属高校),为的就是培养管理和技术人才[2-4]。近年来,特别是“十三五”规划后,我国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发展及转型,知识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有大。但是,出于历史及现实情况原因,我国省属院校大部分还没有做到新形势下的发展转型。这就要求现阶段省属地方高校应实施教育教学改革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地方省市经济发展提供人才。

2.内在动因——提高地方省属高校自身竞争力。普及化及大众化的高等教育加剧了省属高校发展的竞争性。主要体现在:(1)资源分配不均衡,地方院校话语权少;(2)就业率给地方院校带来的压力;(3)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质量成为地方院校生源竞争的主要手段。概括来说,地方省属高校的地理位置不同(经济发展不均衡)、省属高校规模数量的扩张、办学层次理念不一、毕业生就业形势压力等都对省属高校的建设发展提出了现实挑战。面对这种现状,省属高校只有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以培养优秀的毕业生,以特色和质量保生存及发展。

3.发展动因——重要历史机遇。现阶段我国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全社会方方面面不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固有顽疾都在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当然也包括省属高校所存在的不适应现阶段人才培养的弊端。“教育优先、科教兴国”已经作为了我国的基本国策,十八大也做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目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实施为省属高校带来了发展机遇,也带来了更大挑战[5]。省属高校只有加大改革力度,不断培养优秀青年人才以满足社会需求才能在竞争中生存。

二、朝什么方向改革

这个问题是省属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方向,只有把方向弄清,才能把改革工作做好。

1.特色教育和社会需求。地方性是省屬高校的最大特征,其建设发展模式应主要依托地方并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省属高校应突出两个特色:(1)以科研兴校;(2)以地方特色兴校;省属高校服务社会主要应体现在:(1)科技创新力;(2)政治亲和力;(3)人才竞争力。其中,学生的人才培养是省属高校发展的关键要素。基于此,省属高校应根据地方省市需求来调整专业方向与人才培养计划,以实现学生培养方式的改革和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人才的有机整合。

2.通识教育和个性化教育。现行省属高校大部分还是以理论教育为主,专业实践为辅,而忽视学生个性化培养。这会导致毕业生与社会需求人才类型脱节,实践能力低。相反,应使每个学生接受个性化教育,形成一种独立自主并富有批判精神的意识。从长远角度出发,省属高校应以省市地方性特色为主导,谋求人才培养模式的复合化,这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也是发展学生个性、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地方院校必须根据学生个人知识储备、智商情商,构建基本标准和个性发展的综合评价模式[6,7]。

3.做事能力和情商智慧的共同发展。省属高校应综合地将课本理论知识及学生个体情商智慧共同培养发展,这进一步增强了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和需要。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的个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省属高校一方面要以高素质为出发点,另一方面,要以高情商为核心,提升学生的情商智慧。情商智慧是保障毕业生在做事过程中与人交往共事的能力,它在现代社会中愈发重要,首先做人之后做事,才能不断地适应社会岗位需求。

三、以学生为中心,是实现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途径

1.建立实施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武汉工程大学教育教学理念转变是从学生培养过程中的学年制转为学分制开始的。学分制以突出学生的自主性为出发点、以学生个性和知识储备为核心,将学习主动性完全赋予学生个人,使得学生个性得到发挥。培养模式上实施教学过程同步化、教学计划一体化,教学方法上鼓励学生自主发挥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主选择。在弹性学制方面,武汉工程大学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2014级新生中开始试行以选课和弹性学制为主导的学分制教育教学管理方法。在弹性学制实施过程中,不断总结、纠正和完善,并于2016年在全校本科生各年级全面实现了教学管理从学年制向学分制的转换。这种转变,不但建立了适应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而且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更具有社会竞争力。

2.建立实施双学位和主辅修制。为培养复合型及地方省市所需人才,武汉工程大学在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的基础上制定了《辅修制管理办法》、《双学位管理试行办法》等相关管理细则和规定。对自律性及学习性好的学生,准许他们打破壁垒实现跨专业、学科辅修其他感兴趣的课程;相应地,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第二专业的课程,如果成绩合格学校给予颁发双学位;相反地,对于有困难的学生(经济上或学习上)在一定程度内可以选择专业,成绩合格也给予学位。

3.建立实施与学分制配套的学籍管理制度。武汉工程大学制定了相应的《学士学位授予办法》和《学籍管理制度》以配合双学位及主辅修制的实施。在学习年限上,学生可自主地根据自己的个人能力、经济情况灵活选择,自行安排进程。在三至六年内,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学分(包含必修、选修和课外实践环节的学分),准予毕业及发放学位。

4.吸纳企业参与并开展产学研合作。地方院校的主要职责是向地方社会输送人才。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需求差异,其主要原因是缺乏企业参与。企业的参与,是履行社会担当的需要,更是为了企业自身的利益[8]。因此,作为用人单位,不仅是单单选用毕业生到单位发挥作用,还应积极介入人才培养和教育改革创新。另外,企业应该和省属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为行业人才培养提供实践平台。省属高校自身也应积极利用科研优势和特色,积极争取与企业共建更多的产学研基地平台,以提升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性。

参考文献:

[1]娄星,杨晴,范静慧.武汉工程大学本科教学质量现状分析[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09,(11):16-20.

[2]黄春香.法国近代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研究——从巴黎理工学校透视法国近代高等工程教育[J].世界教育信息,2007,(03):36-39,96.

[3]宋志勇.日本国立大学的法人化改革[J].日本学论坛,2005,(01):28-32.

[4]婁立志,宁波.论师范院校基础上改制的地方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的角色认知——以美国和苏联为例[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3):138-142.

[5]苗宁礼.我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推动机制探讨[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4,(02):105-108.

[6]刘仿军,鄢国平,喻湘华,曾小平,周爱军.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09,(06):88-91.

[7]毕灵敏,马志斌.材料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05):189-190.

[8]吴元欣,王存文.校企协同构建多元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校科技,2013,(03):21-23.

猜你喜欢
实践途径教学改革
林场护林防火工作的开展思路及实践途径选择
初中生如何自主学习英语
高职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入门教育课程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