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先建立穴位贴敷护理干预体系的研究

2017-11-24 06:33袁治国,吴威威,谢秀平,吴月玲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47期
关键词:穴位贴敷护理干预

袁治国,吴威威,谢秀平,吴月玲

摘要:目的:探讨开展穴位贴敷新项目前,预先建立护理干预体系的效果。方法:通过借鉴穴位贴敷的护理经验建立干预体系并评价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穴位贴敷的临床效果和建立的护理干预体系与照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穴位贴敷预先建立护理干预体系进行护理能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且较少相关不良反应发生,值得推广和借鉴。

关键词:穴位贴敷;护理干预;脐贴;涌泉1号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7-0078-02

穴位贴敷是指在一定的穴位上贴敷按一定配方制成的药物,以中医经络理论为依据,通过经皮给药,避免肝脏首过消除或胃肠道灭活的影响,药物经皮吸收后,维持一定的血药浓度后达到治疗效果的一种外治方法。医院派出相关人员于其他三甲医院进修学习,借鉴同行临床经验并参照古籍和中国药典(2010年版),在儿科开展脐贴(配方组成:吴茱萸、公丁香、砂仁、香附)和涌泉1號(配方组成:吴茱萸、牛膝、大黄、黄连、栀子、黄芩)两种贴剂来治疗或预防小儿发热与腹泻。

穴位贴敷在我国中医治疗史上历史悠久,且很多医院在开展并总结和研究后亦提供了相当充足的护理经验可供借鉴。儿科护理人员经过讨论后,参照同行穴位贴敷的相关护理经验及研究,决定在开展穴位贴敷之前,预先对敷贴的配置、健康宣教、使用过程等环节建立相关护理干预体系,并在临床实践过程中观察效果并不断持续改进。现将经验分享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建立护理干预。(1)理论先导。医生讲解贴敷的穴位、贴敷方法和理论依据、用法用量、功能主治、配方组成及禁忌症等。脐贴:贴敷神阙穴,温中行气止痛,每日1—2贴,疗程2—3天;涌泉1号:贴敷涌泉穴,引热下行,每日1—2贴,疗程2—3天。(2)掌握不良反应。通过大量文献资料、配方成分的功用和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结合古籍等资料论证,可知贴敷过程中,会引起部分患儿出现皮肤瘙痒、红肿、紫暗、灼热痛、皮肤破溃等不适症状,严重者可致全身过敏反应的发生。

2.护理措施。(1)护理评估。贴敷前仔细询问病史,查问患儿是否有过敏体质并解释说明,若患儿有可疑过敏体征,协同五官科做尘螨过敏原测试及检验科做相关过敏性实验以排除敏感体质者;贴敷前评估患儿皮肤温湿度、弹性;贴敷后观察贴敷穴位是否有红肿、破损等不良反应。(2)健康宣教。告知患儿家长穴位贴敷的目的与意义,并指导患儿家属做好相应的家庭护理,并能够配合医护人员观察是否出现药物移位及不良反应,一旦发现立即通知医护人员处置。如贴敷出现水泡时,禁止患儿抓挠,贴敷期间避免患儿剧烈运动。贴敷期间饮食上应清淡为主,忌进食海鲜、牛羊肉等发散刺激食物。(3)疗效观察。对涌泉1号贴敷的患儿,通过观察患儿体温的变化情况、发热次数和持续时间进行病情评估;对脐贴贴敷的患儿,通过观察大便性状和次数的变化情况来评估病情变化。同时还要通过观察患儿皮肤的完整度、刺激情况、有无过敏等来评估护理质量。及时反馈病情变化情况,不断调整诊疗与护理措施来帮助患儿早日康复。(4)护理记录。在穴位贴敷后,根据预先建立的相关操作流程和护理干预措施时,必须对贴敷患儿进行详细的记录以便进行护理追踪,记录内容包括患儿基本情况、穴位贴敷情况、次数、疗程、贴敷前后皮肤情况、临床考核评价参数等信息。

二、结果

1.评价标准。分别随机抽取接受脐贴穴位贴敷住院患儿500例和涌泉1号穴位贴敷患儿500例与同期、同类疾病住院患儿中未采用穴位贴敷患儿组成病例对照研究,在两个对照组中患儿年龄构成与病情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通过评价疗效、住院日、费用三个方面作为医疗质量评价标准。见表1。

2.脐贴疗效。对符合脐贴贴敷指征的临床500例患儿与对照组进行x2检验,结果:疗效x2=30.129 P<0.05,住院日x2=8.991 P<0.05,费用x2=5.697 P<0.05;即脐贴穴位贴敷与非穴位贴敷两个治疗组在治疗效果、住院天数、人均住院费用上面均具有统计学差异。

3.涌泉1号疗效。对符合涌泉1号贴敷指征的临床500例患儿与对照组进行x2检验,结果:疗效x2=4.351 P<0.05,住院日x2=7.231 P<0.05,费用x2=9.257 P<0.05;即涌泉1号穴位贴敷与非穴位贴敷两个治疗组在治疗效果、住院天数、人均住院费用上面均具有统计学差异。

4.护理质量。通过对两年的穴位贴敷护理记录内容进行总结,发现:脐贴和涌泉1号贴敷患儿出现皮肤瘙痒、红肿、紫暗、灼热痛等不良反应症状者合计各出现6例和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和1%,低于其他同行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且具有统计学意义;未出现水泡、皮肤破溃、超敏反应等严重不良记录。

三、讨论

穴位贴敷是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法,操作简单、易于接受,通过体表给药,避免首过消除效应,激发和调整紊乱的内分泌而使之达到协调并增强抵抗力的中医治疗方法。通过借鉴他人经验预先建立护理干预体系,从药物的配置、健康教育、使用、临床护理追踪等各个环节建立规范的制度,保证临床治疗效果的同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且避免了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预先建立的护理干预体系可以为穴位贴敷在治疗或预防相关疾病方面保驾护航,帮助患儿尽快恢复健康,减轻经济负担的同时为今后其他中医穴位贴敷新项目的开展提供相关的护理干预借鉴经验,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于其他学科护理干预体系的建立。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还应进一步探讨多个科室间、多种穴位贴敷间预先建立的护理干预效果进行多方面综合评价,为护理干预措施的预先建立在其他新项目、新技术的研究及防治提供更加全面、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孙秋华.中医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2]梁土亮,叶炳皇,刘坚初,等.仁术脐贴配伍比例的优选[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6,27(5):708-709.

[3]李琴.中医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肺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7):178-179.

[4]刘黎玲.涌泉穴贴敷对小儿上感高热的护理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4(23):115-116.

[5]陈兴莲,王琴.吴茱萸贴涌泉穴治疗寒邪犯胃型呃逆的观察护理[J].新疆中医药,2016,(1):57-58.

[6]马应忠,徐巧红.穴位贴敷辅助治疗小儿腹泻护理总结[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5,(11):1065.

[7]初单.按摩与贴敷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观察与护理[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18(5):241-243.

[8]许红芳.支气管哮喘患儿穴位贴敷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8):72.

猜你喜欢
穴位贴敷护理干预
穴位贴敷治疗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护理疗效研究
加味枳术丸配合腹部拔罐穴贴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研究*
穴位贴敷联合中药内服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
患侧穴位贴敷药物治疗急性期脑梗死肢体偏瘫76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