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信平台的移动教学设计研究

2017-11-24 03:30孙立群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46期
关键词:移动学习教学设计微信

孙立群

摘要: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智能手机功能的显著提升,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为学习者实现移动学习提供了便利,学习者可根据实际需求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摆脱时间和空间的束缚,适应现代生活节奏。本文通过对微信端移动学习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微信端的分层次的移动教学设计的方法,为微信端移动学习课程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移动学习;微信;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6-0229-02

一、移动学习时代的到来

关于移动学习的研究最早是由2000年美国加州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的人机交互研究室启动了“Mobile Education”(移动教育)的项目开始的,自此,国外教育界和无线电开发商都开始关注“M-learning”的研究和实践。国内也对移动学习展开了研究,但在移动互联网和移动终端发展成熟以前,移动学习主要的研究集中在建立移动学习服务站,并由移动项目研究机构给学习者提供移动学习的设备,这时候的移动学习还被技术的发展局限着,能使用移动设备进行学习的人群也是少数。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和移动终端设备的广泛使用,使移动学习在技术和接触范围上不再存在障碍,学习得以打破时空限制,实现真正的“移动”学习。那么国内的学习者是否为利用智能移动终端进行学习做好了准备呢?根据企鹅智库2016年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每一天使用移动终端超过一小时的用户比例是81.5%,而每天超过3小时的重度用户比例为46.6%,说明在今天中国的用户已经基本完成了从PC端向移动端的迁移,这也为移动学习的推进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纵观目前的移动端学习现状,各种学习类手机APP大行其道,例如,用来背英语单词的手机应用“百词斩”,拍照搜题的手机应用“作业帮”,都拥有大量用户基础和粉丝口碑,新浪更是推出了“在线教育APP風云榜”,每周对各类教育类APP进行排名。但此类APP的开发和维护都需要专业的技术和内容研发团队,对于优质内容的生产者而言技术进入的门槛较高。除了各种手机应用,基于微信平台的各种学习类公众号也是移动学习的一大阵地之一。微信自2011年诞生以来,截止到2016年共吸引了8亿注册用户,更有数据显示,用户获取信息的首选渠道是社交软件,可见,将微信公众平台用于移动学习的载体是有着广泛的受众基础的。学习者通过移动终端设备主要是智能手机设备获取知识,搜索引擎在此过程中给予了学习者大力支持,而社交网络的兴起更是改变了学习者信息接入的渠道,据2016年美国皮尤研究中心公布的最新研究报告称,目前高达62%的美国成年人通过社交网站来获取新闻。虽然目前国内还没有相关数据,但从全球发展趋势来看,国内的手机用户使用社交渠道来获取信息的数量不会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在各类社交软件中,微信更是其中的领头羊,这就意味着在移动学习的“阵地”中,微信平台不可缺位。

二、基于微信端的移动学习

微信(Wechat)是腾讯公司在2011年推出的一款即时通信软件,可以发送文字、图片、语音和视频,除了运营商收取流量费用以外完全免费,除此之外,微信支持IOS、安卓等五大手机操作平台。方便快捷的交流方式,跨平台的兼容性都使微信一跃成为国内用户群最庞大的即时通信类手机应用。目前微信提供的服务主要集中在三个层次,首先是信息的传输。微信可以传输的信息形式多样,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图片和视频。除了点对点的传输方式之外,微信还支持群组功能,方便多人集体讨论。其次,微信朋友圈的信息分享。随着微信用户群的扩大,微信朋友圈俨然成为了众多用户的信息入口,并且形成了路径依赖。除了以上两大常用功能外,腾讯公司又推出了微信公众号服务,作为开放的自媒体平台,微信公号的应用广泛,其中不乏大量教育人士利用微信公号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微信公号俨然已经是移动学习领域里又一次新的探索。针对微信平台开展的移动学习究竟有哪些优势呢?首先,移动学习一直致力于教学时空的拓展,使知识的学习不受教室和课时的限制,让学习者根据自身需求来自行安排学习任务,基于移动网络的终端设备为移动学习提供了技术上的保证,微信作为一款即时通信软件,在信息的传递、交流方面表现出色,随时随地的信息传输使学习时间和地点变得更加自由。其次,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使用拼图模式学习知识。微信信息短小精悍,通常一篇文章只包含一个小知识点,学习时间自由且碎片化,能合理利用时间却不会引起学生反感,经过时间的积累最终完成知识的拼图。

三、微信端移动学习的教学设计

1.知识内容要符合移动端认知特点。移动学习的用户由于时间和空间的自由性,往往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学习方式呈现碎片化的趋势。这就意味着在微信端推送的学习内容在体裁上要短小精悍,有研究显示,在微信朋友圈中最容易得到转发的文章长度在1万字左右,太短的文章往往过于浅显没有深度得不到传播,而过长的文章在阅读中往往耗尽了学习者的耐心。在学习内容的设计上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图片、语音、视频等各种多媒体元素的合理运用可以加深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直观理解,加深印象。

2.充分利用微信平台的社交属性进行分层教学。微信作为一款社交媒体,传播中更注重关系的构建,这样就使得信息的交流回归到网络拓扑和部落结构,一方面改变了信息传播的路径,另一方面也为信息的传播带来了新契机:信息在社交媒体中是流动的。作为全球最大的数字消费市场研究机构,Globalwebindex近年来一直致力于研究数字媒体消费,并按季度输出《社交网络报告》。2015年9月,GWI发布《2015第三季度社交网络报告》,报告数据再次显示:社交平台对用户黏性巨大。在将微信社交平台应用到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兼顾学习者个性实施分层教学方式。

第一个层次是基础知识层。对于教学中的基础知识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的信息发布功能建立基础知识库,方便学习者在自学过程或者特定应用场景下查询相关知识,一方面可以实现知识的跨时空传递,另一方面也可以减轻教师的劳动强度。第二个层次是讨论层次。微信的群组功能可以帮助移动学习者形成社群,这些社群或是基于共同的目标,或是基于某一场景,社群中的成员可以通过手机微信进行实时的交流,或者形成众多社群成员的讨论,或者形成成员一对一的交流,在此过程中加深学习内容的理解,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完成自身意义的建构。讨论交流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文字、语音、视频等都是微信平台可以支持的方式。第三个层次是师生一对一沟通层次。在沟通的过程中,可以针对具体学习者的问题单独解答,是个性化教学的体现,由于学生学习过程中水平参差不齐,往往教师在照顾大多数同学学习进度的同时会忽视一部分学习者的学习状态。

3.课程教学内容之外的泛在学习。斯坦福大学荣誉校长约翰·斯通出席“2002年北京中外大学校长论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学生在大学期间50%以上的知识与技能是从伙伴或同学那里学到的,而不是从课堂或教授那里学到的,人际通信交流的本质就是学习。

四、总结和思考

教育与学习的重要性人尽皆知,但如何教育和学习却是人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移动时代为学习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使得教学者在新的媒体环境下对学习进行了探索,微信并不是为学习而设计的,但是却对用户有着巨大的黏性,这就要求教师在使用微信作为移动学习载体的时候要扬长避短,发挥微信作为信息入口的优势。本文对于微信端移动教学给出了分层教学设计方法,但该方法还有待在进一步的教学中进行试验和总结。技术的进步总会带来教育方法和理念的变革,但是我们相信教育依靠着技术的发展将会朝着更好的方向前行。

参考文献:

[1]腾讯传媒研究院.众媒时代[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

[2]卓毅,李亚丽.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在大学生中的应用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5).

[3]叶成林,徐福荫.移动学习及其理论基础[J].开放教育研究,2004,(3).

[4]罗洁.信息技术带动学习变革——从课堂学习到虚拟学习、移动学习再到泛在学习[J].中国电化教育,2014,(1).

猜你喜欢
移动学习教学设计微信
微信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