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加工工程专业双语教学工作的探讨

2017-11-24 01:39徐义库,陈永楠,张晓峰,张勇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46期
关键词:双语教学

徐义库,陈永楠,张晓峰,张勇

摘要:文章阐述了在高等院校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以及材料加工工程专业的双语教学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改革的措施:增强双语师资的培养,是进行双语教学工作改革的先决条件;优化双语教学的体系,是进行双语教学工作改革的关键;加强双语教学环境的建设,是进行双语教学工作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双语教学;双语师资力量;双语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6-0149-02

引言

材料加工工程专业是一门研究材料的外部形状、内部组织结构与性能以及材料加工工艺的应用技术学科,在我国的航天航空、汽车制造、通讯设备、医疗器械、新能源等领域都有重大应用。早在2010年国务院正式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中就明确提出:“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1]而要落实人才培养国际化,双语教学便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和实施措施。

一、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双语教学就是以外语(大多是英语)为媒介进行专业知识讲授的学科,为了满足当今社会对高素质、复合型、国际化人才的要求,各大高校在材料加工工程专业陆续开展专业外语教学,它是以学生的英语知识为媒介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是一种探索式的学习。双语教学与专业外语教学的区别在于,前者侧重于专业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英语仅是一种表达工具[2],而后者的侧重点则是英语语言本身。因此双语教学不仅累积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二、现阶段双语教学面临的3个问题

1.师资力量建设水平不高。目前,许多高校的双语教学队伍中存在两点问题:一方面英语专业毕业的教师虽然对英语的听说读写都颇有造诣,在课堂上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对外语文献进行翻译,但是对专业学科的掌握却达不到可以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水平,而且翻译的专业名词并不十分准确。另一方面,拥有博士文凭的研究生导师及本科教师,对外语的掌握水平仍然十分有限,并不具备在课堂上熟练切换中英文进行表述、与学生交流互动的能力。

2.学生适应性较差。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中,很难实现专业知识教学和专业英语教学双赢的局面。材料加工工程专业涉及面广,专业术语较复杂,讲授有難度。这里以研究生的基础课程《金属凝固学》为例来进行讨论。目前,《金属凝固学》的双语教学尚处于探索阶段,授课模式并不十分明确,在教材和课件也并不完善的情况下,贸然对研究生进行双语教学易使学生产生难以理解和抗拒的心理。在不具备相关专业知识的情况下,就直接授以双语课程,对于一个“宽口径、厚基础”专业培养模式的学生而言仅仅是得到了“双语课程”的美名,并没有真正地学习、理解其专业基础知识。

3.教材陈旧、教学模式单一。教材和教学课件是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之间的桥梁。在材料加工工程专业领域,双语教学尚处于初级探索阶段,双语教学资料多选用外国原版书籍或教师自己编纂的教材译本。前者的教学成本过高,且与我国高校现行的专业教材多有冲突之处,知识点比较分散,容易使学生学习时的知识结构不系统。而后者则存在教师在授课时完全演变成了阅读理解式的教学、对长篇科技外文或者概念知识进行枯燥的填鸭式教学的问题。而且,教师在上课时使用的教学课件也多为一页中文版式ppt,一页翻译对照的英语版式ppt,此时授课便成了翻译课件的形式。

三、材料加工工程专业双语课程改革的建议

1.加强双语师资的培养。如前所述,师资力量的培养在推进双语教学中的作用不容小觑。为此,笔者建议采取如下措施加以改进。一是选拔优秀的材料加工专业教师出国考察和学习,打破以往简单的交流方式,在外语语言环境中强化其专业英语水平,提升口语表达能力;二是定期对双语教师进行培训,提升其双语教学水平;三是聘请外籍的专业教师。他们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具备流利的口语表达能力,更有利于双语课程的实施。同时,他们身上也体现了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带来了材料学科前沿的科技成果,有利于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

2.优化双语教学体系。(1)完善教材建设。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知识载体,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3]现阶段,教育部并没有明确规定教材的版本和内容,双语教材的选择仍旧处在一个探索阶段。[4]前文已对国外原版教材与国内授课教师自行编纂的教材存在的弊端进行了阐述。因此,在教材的选取方面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注意教材的难易程度。教材的选择标准应该是适合大多数学生的外语水平和专业水平,而不是盲目追求国际一流版本。二是在编纂教材时要注重西体中用,即尽量将原汁原味的英语表达传递给学生,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熟悉专业外语的表达。在此基础上,将专业外语与平时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有机结合,满足我国对材料加工专业高素质人才的要求。三是加大图书馆外文书刊的采购数量,多购买校园网站上浏览外文文献的权限,提高学生专业外语的学习条件。(2)创新教学方式。在双语教学中,除了老师、学生、教材这三个最直接的因素,教学方式也是一个关键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双语教学的效果。由于材料加工专业的理论知识讲起来既枯燥又难以理解,专业词汇也比较晦涩难懂,一般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易使学生产生抵触厌倦的心理,因此就要创新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可以采用小组讨论、锻炼学生授课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实践证明,参与教学形式是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创造性的不可忽视的手段。[5]同时,课堂内容也不应该局限于教材,可以带领学生浏览外文科技论文,教导他们如何快速查询相关领域的专业外文,捕获文章的核心思想。最后,由于双语教学不同于一般的专业教学,考核方式也应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专业外语水平为出发点。(3)创造良好的双语教学环境。双语教学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用外语进行科学技术交流的能力。[6]英语角的概念在我国已经被多次提及,然而建设力度始终不够,学生的参与程度也远远不够。如果能在校园中营造出一种积极的外语使用氛围,使学生将课堂上的外语学习延伸到生活中,这将有利于学生口语水平的提升,也有助于学生专业外语的学习。这就要求学校能大力推进外语活动,例如英语演讲、英语辩论赛、英文短片等。还可以组织学生与相关专业的留学生的交流活动,增加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和机会。这些潜移默化的作用必将对双语教学提供有效的帮助。

三、结语

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开设双语课程,提高双语教师水平,优化双语教学体系,创造良好的双语教学环境,可以有效提高材料加工工程专业的教学质量,有助于培养出国际化的复合型人才。作为战斗在一线的双语教师,要大胆创新,在加强自己专业深度和广度的同时,也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努力创新双语教学模式,争取早日形成适宜材料加工工程专业的双语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薛晗.研究生双语课程教学效果及改善策略[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3(2):194-198.

[2]邓惠君.试论高校双语教学中存在的矛盾及其解决方法[J].教育与职业,2006,(30):87-89.

[3]张长森,李赓,郭海儒.研究生双语课程教学探讨[J].计算机教育,2015,(3):20-22.

[4]梁明柳,陆松.简析高校双语教学课程建设的关键要素[J].中国电力教育,2009,(147):112-114.

[5]樊红.研究生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2,14(12):1010-1011.

[6]王沛政.提高地方本科院校生物科学专业双语教学效果探讨[J].琼州学院学报,2013,(02):84-86.

猜你喜欢
双语教学
国际班生物双语教学实践与分析
“合理选择饮食”的双语微课教学设计
高校双语教学现状与创新分析
汉语授课对维吾尔族学生数学学习影响的案例分析
对太极拳双语教学中教学技巧的研究
新形势下数据库原理的双语教学
高校通识课程《美术鉴赏》双语教学实践与研究
面向不同对象的双语教学探索